苏轼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奇诗,顺着读是天亮了,倒着读是天黑了_回文_金山寺_体裁

在中国古代,诗和词都是古人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因为有出色的才学,所以古时候的许多诗人能够出口成章,留下一些如今还朗朗上口的经典作品。在古诗许多的体裁中,回文诗是一种比较独特的体裁,简单来说,回文诗就是利用汉语词序的回环往复来作成一首诗,也称作“回文体”。

而回文诗这一体裁早在公元前206年的汉代时就已经出现,经过发展后,到公元226年时已经极为盛行,也逐渐成为许多文人作诗时优先选择的一种体裁。回文诗不同于其他体裁古诗的地方在于他的读法,譬如拿《茶壶回文诗》这首回文诗来说,他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不管你从哪一个字开始读起,最终都能成为一首五言绝句。

如果把所有可能的读法全都读一遍,那么这首诗就可以演变出四十首诗,的确让人叹为观止。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清朝的诗人黄伯权。虽然在读法上,回文诗像是如今我们爱玩的文字游戏,但在创作手法上,回文诗还是和其他的古诗一样,仍旧是通过反复咏叹来达到抒发自己感情或是叙述一件事情。

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有许多的诗人、文人,他们作诗的目的不过是希望通过古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可以寻找一些懂得自己的知己。虽然回文诗的体裁特殊,很容易被世人误认为是卖弄技术和文采的一种体裁,但实际上,他也只是众多古诗体裁中的一种,也是诗人们借以咏志的一种方式。

展开全文

虽然历史上作回文诗的人不少,但最为神奇的还是《题金山寺》这首诗,他的作者是著名文豪苏轼。苏轼出生于1037年1月8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坷不断,1057年时,苏轼考上了进士,但为官不久,1080年时,他又因“乌台诗案”被贬,这样起伏不定的人生也让苏轼所作的诗蕴含着他各个时期的心境。

《题金山寺》是一首经典的回文诗,据说,这首诗是苏东坡前往金山寺后,看着金山寺的唯美景色,心中有感而发,便写下了这首诗。大家都知道,苏轼的每一首诗都是精品,而他的才能和学识也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了诗的身上,这首诗也不例外。虽然这只是苏轼当时记录自己心境的一首诗,但却让后世的我们不得不感叹他的才气。

这首回文诗除了文采卓越之外,最为神奇的地方就是顺着读和反着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景象,顺着读此诗是在描述天亮的场景,而倒着读却是描绘了天黑的景象,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且这首诗在顺读和倒读描绘了两种不同画面的情况下还充满着诗意和画面感,不得不让人赞叹苏轼的才情,也让世人更加认可《题金山寺》一诗作为中国最为神奇的诗的地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