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艰难上山路:爱国主义精神铸就半山红色底蕴_半山_爱国主义_丞相

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许多光辉的名字。这当中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功成名就的千古雄主,也会有岳飞、袁崇焕等充满悲情色彩的爱国将领。后者或许终究未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但凭着对家国的满腔热血,同样名垂青史。在这些名字当中,文天祥一定是最为众人所熟知的之一。

我们纪念文天祥,是因为他在战乱纷争中兴师救亡的忠义之举;是他面对高官厚禄劝降宁死不屈的气节;是那句“留取丹心照汗青”背后的拳拳赤子心;是在他不算长的生命中一以贯之的爱国情怀。

对于家国的热爱,自古就是中国人心中最为高尚的品质之一。作为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如今爱国主义精神依然发挥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我们欣慰地看到,在文天祥曾不惧强敌毅然上山的土地上,这份对于家国的热爱,依旧在这里的人心中生根发芽,生生不息。

临危受命,皋亭山上不卑不亢的抗论

公元1276年正月十八日,蒙古军队强渡长江,直逼当时的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城),并屯兵于临安东北的皋亭山。强敌当前,朝廷对于主战主和摇摆不定,而文天祥是坚定反对投降的。

《宋史·文天祥传》记:“宋降,宜中、世杰皆去。仍除天祥枢密使,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

因原本前去谈判的丞相临阵脱逃,谢太后宋诏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军和谈。正月十九日文天祥辞相印不拜,二十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到皋亭山。临危受命的文天祥,开始了艰难的上山路。

激励后人,文天祥精神走进校园

矗立于衣锦桥畔的文天祥雕像,已成为半山这片土地重要的文化符号,激励鼓舞着一代代半山人。在半山实验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中,就能看到文天祥的身影。

“我们学校开设有‘半山缘’的大课程,下面有一个子课程叫做‘我为半山擦亮地标’结合半山地域特色,当中有一个点位就是文天祥的雕像。”教师虞欢欢表示,把文天祥的故事放在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中是学校一直在做的,“因为考虑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所以目前把文天祥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只放在六年级的学生的课程中。”

展开全文

学校的老师并不是简单在课堂上授课,而是通过设定目标,进行项目化学习,让孩子们以小队为单位,通过上网查询、实地走访等方式,主动去了解文天祥的故事和他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半山的孩子,我希望学生们能够自豪地与别人讲述文天祥的故事。”因此,在学校每学期的“课程节”上,各个小队都会将自主学习的收获演讲给学弟学妹们听,而这种走出课堂自主学习的方式,也让孩子们对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兴趣高涨。

“每个教授六年级课程的老师,都会主动去深入了解文天祥和皋亭山的故事,不同学科的老师还会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比如通过绘画、歌曲等元素,让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更加生动、深入人心。”虞欢欢介绍道。

红色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人心

近年来,半山街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150余场深入、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党员干部、居民群众、青少年中牢牢扎根。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外出学习、知识竞赛、观看红色影片等方式,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通过青年微党课比赛、文明校园创建、“向国旗敬礼”等系列学习宣传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互动走近年轻人、走进校园,引导青少年增进爱国情感。同时,街道还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中,开展宣讲、志愿服务、“我们的节日”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播洒进辖区居民的心里。

下一步,半山街道将继续聚焦红色根脉传承,用好辖区的红色资源,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实践,将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建功新时代的实干担当,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共富新半山凝聚力量。

当我们回望700多年前那段战乱中的岁月,文天祥在皋亭山艰难上山,凭着一身正气和家国情怀,去迎接未知的挑战,写就了不朽的篇章。如今,皋亭山脚下的人们,依然铭记着先人的事迹,传承了这份智慧与勇气,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为国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上山路难吗?难,无论对于哪个时期而言。

那为什么一代代人仍要艰难上山呢?“因为,山就在那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