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是目前最佳电化学储能方案”。近日,“大咖有约”专家大讲堂第二期活动在智汇+直播间开播,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刘琳“带来‘锂钠’之争下,看新能源电池材料发展趋势”专题分享。
讲座简述能源与新能源材料的背景以及新能源材料的研究热点领域,着重介绍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中的关键材料,分享电池材料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对锂钠电池的关键材料和技术进行展望。
“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日趋成熟,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材料的应用改进及对电化学过程的深入分析,开发新材料的难度明显增加,研究者转而研究对钠离子体系的探索。”刘琳介绍,受全球锂资源限制和成本的飙升,锂离子电池用于大规模储能存在挑战,发展无资源限制、低成本的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更具有发展潜力。
刘琳表示,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最大的劣势在于能量密度,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有益补充。
展开全文
锂离子电池材料是发展最快的新能源材料之一,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刘琳认为,我国电化学储能产业将以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低成本、大规模为方向,迎来高速增长,技术和商用水平趋于国际前列,以锂电池储能作为电化学储能主流技术路线,进一步扩大钠离子电池(低成本)的应用。
对于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她指出目前钠离子电池相关产业配套还不完善,短期量产数据可能不能很好与需求相匹配,预计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优化,钠离子电池有望复制理离子电池的成长路线,综合性能有较大持续提升空间。
在专家对话环节,“钠电池有没有可能取代锂电池?国内与国外的电池材料与技术发展差距在哪里?氢能电池、锂电池、钠电池等储能技术,哪个在未来10年更有前景……”等进一步对话交流,让参会代表对新能源电池材料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本期“大咖有约”专家大讲堂活动由南海区科学技术局指导,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广州兴工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通过行业趋势及前沿技术知识分享,为企业、科技工作者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成为促进科技合作的“新桥梁”。
来源: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