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二号为什么坠毁了(40颗星链卫星因地磁风暴坠毁,马斯克损失大了,只怪他太“抠门”)_天宫_空间站_大气层

本文目录

  • 40颗星链卫星因地磁风暴坠毁,马斯克损失大了,只怪他太“抠门”
  • 天宫二号升空了,天宫一号去哪了
  • 在轨10个月功成身退,天舟二号脱离空间站后,为什么要解体烧毁
  • 天宫二号正在进行降轨操作,寿命还长为什么要提前坠毁
  •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顺利完成,为什么非要将天舟二号销毁呢
  • 天宫二号的有关知识
  • 天宫二号为什么要选择坠落公海海域天宫二号属于什么垃圾,残骸是否对海洋有危害
  • 天宫二号返回地球为什么大部分燃烧掉了

40颗星链卫星因地磁风暴坠毁,马斯克损失大了,只怪他太“抠门”

最近,刚刚发射成功的40颗“星链”卫星遭遇地磁风暴,再入大气层的消息火了,马斯克遭遇了一次数千万美元的损失,不知道要回收重复利用多少火箭和整流罩才能省出来。而他之所以有此“劫”,主要原因是太“抠门”。别着急,听我慢慢说。

所谓地磁风暴,大意是太阳粒子喷发加剧,作用在地球大气层上,除了会干扰地球的通信之外,带电粒子的增多也会加热地球大气层。虽然这种加热十分微弱,但会导致地球大气层膨胀,甚至是轻微变形。

和很多人的传统印象不同的是,在两三百公里高度的近地轨道上运行的空间站、卫星,其实并没有完全逃出地球大气层,飞行时仍能感受到一定的空气阻力,所以地球大气层膨胀之后,它们感受到的空气阻力更大了,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坠毁。比如苏联的“礼炮”号空间站、美国的“天空实验室”,都是因为这个原因陷入不可逆的再入大气层过程。而据说这次在210公里高度飞行的“星链”卫星,遭遇的阻力突然增加了50%。

看到这里,熟悉“星链”轨道的人可能会想,“星链”卫星的部署轨道不是550公里、1150公里,最低也有340公里吗?比如在2月3日发射的这批49颗“星链”卫星,部署轨道是550公里高度,它们怎么会跑到210公里大气阻力较大的轨道上去了呢?

原因就是马斯克太“抠门”,为了节省成本,执行“星链”发射任务的“猎鹰”9火箭是没有上面级的,也就是说进入太空之后,它不能再推一把,帮助卫星进入最终部署轨道,而是在210公里的高度就“撒土豆”了,后续的升轨要靠“星链”自己。

而这个210公里的轨道,马斯克美其名曰地将它命名为测试轨道,“星链”卫星在这里测试状态OK之后,才会启动发动机进行升轨。没错,现在新一代的“星链”卫星是自带推进系统的,但是由于它的体型不大,单颗卫星只有200多公斤重,所以没办法使用传统的化学火箭发动机,而是和我们的空间站一样,使用了“黑 科技 ”霍尔推进器。

这本来是个好事情,但是在这里马斯克“抠门”的本性第二次又表现出来了。霍尔推进器虽然体型小,节省燃料,但现阶段的推力一般只有几牛,最大的美国X3霍尔推进器和我国的HET-450,推力也只有5.4牛和4.6牛,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不过,现阶段实用化的霍尔推进器,推力也有1到2牛,比如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就装备有4个这样的霍尔推进器。而马斯克为了节省成本,给“星链”卫星配备的霍尔推进器,输入功率范围只有1.35千瓦至10千瓦,推力为40到600毫牛,大概只有我们的1/2到1/15。

这样小的霍尔推进器,马斯克和SpaceX是经过精确的计算的,它刚刚好能抵消210公里高度近地轨道上的空气阻力,一点也没多,但是这次由于受地磁风暴的影响,近地轨道上的空气阻力突然增加了50%,所以40颗“星链”就GG了,即使当时“星链”卫星收起了“小翅膀”以减少阻力也无济于事。而这批发射的剩下的9颗“星链”卫星,估计也救不回来。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没有这次地磁风暴的影响,从210公里的轨道升轨到550公里,凭借“星链”那连张纸都吹不到的霍尔推进器,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整个变轨过程中需要占用大量的轨道资源,而这才是航天业内诟病“星链”卫星的原因之一,并非它的数量太多,挤占了近地轨道空间。实际上,用马斯克自己的话来说,地球的近地轨道空间很大,可以容纳数以万亿计的卫星,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他回避了“星链”变轨过程太漫长带来的风险,一旦有事反应不够灵活,会给在这一轨道运行的其他航天器造成未知的威胁,就像前不久我们的空间站所遭遇的那样。

最后,还要说一句,马斯克的这种“抠门”,是他的航天商业帝国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而节省发射成本,本无可厚非,值得我们学习。但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极端,过犹不及,企业除了追求经济利润之外,还要主动承担起 社会 责任,我们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退役的时候,都是主动离轨的,这才是大国担当。

天宫二号升空了,天宫一号去哪了

天宫一号,作为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在轨飞行7年后,于2018年4月2日坠毁在南太平洋。

天宫二号,作为我国第二个目标飞行器,于2016年9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在轨飞行3年后,于2019年7月19日,受控坠毁在南太平洋。

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都没有逃出坠毁的命运。当然了,不仅仅是天宫号目标飞行器,全球所有的载人飞船都逃不出坠落在地球的命运。只不过有的是在与大气层的摩擦中燃烧殆尽,有的是被存放在博物馆中展览起来。

而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主要还是实验性质的。与完整意义上的空间站还不一样,既然天宫号飞船,是为真正的空间站飞段打基础的。那么,当预定试验完成以后,寿命到期之时,也该寿终正寝了。

可以说,空间站无一例外的命运,都是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不能留在太空中成为太空垃圾,因为这样会对会后续发射的人造卫星,空间站造成危害。

现如今,围绕地球的太空垃圾高达12.5亿个,这些个太空垃圾,在以高速飞行时,会对发射到轨道上的航天器造成不小的威胁。

在1991年12月,俄罗斯一颗报废的卫星“宇宙1934”号,撞上了本国另一颗卫星“宇宙926”号,并释放出来的大碎片。

在1996年7月,法国的“樱桃”号通信卫星,被多年前“阿丽亚娜”运载火箭入轨时产生的一枚碎片击中。

在2013年5月29日,厄瓜多尔一枚卫星与太空垃圾相撞,造成该卫星的工作失灵。

在2021年前5月12日,国际空间站的机械臂就被太空垃圾给击中了,只不过未造成大的影响。

以上只是为数不多的太空垃圾,撞到卫星或者空间站上的例子。一般来说,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各自有各自的轨道,是不会相撞的。但是,没有绝对的安全,太空垃圾撞到卫星或者空间站上也会发生的。

所以说,对于大型的空间站,等到其寿命到期之后,就会受控飞向地球,在与大气层的摩擦中燃烧殆尽。

如前苏联时期,发射的和平号空间站。该空间站在2001年,在大气层中燃烧之后,受控坠毁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

而如今的国际空间站,也将在2024年-2028年之间退役,退役之后命运也将像和平号空间站一样,在大气层燃烧之后,坠毁在太平洋。

由此可见,空间站的最终都难逃燃烧坠毁的命运。

而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还只是试验性质的空间站,当所需要做的试验完成之后,也是要燃烧之后坠毁的。

也就是说,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的残骸,现在都停留在南太平洋底部,并将永久的沉眠于此地。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长度为10.4米,直径最大处为3.35米,重量为8吨,由实验舱和资源舱组成。

主要任务就是试验完交汇成与神州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的交会对接,验证交会对接技术,为后续发射空间站打基础。并进行航天员在空间驻留试验,以及载人空间站关键的生命支持系统试验。

此外,还要进行对地遥感,空间环境,空间物理探测,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及空间技术试验。

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的长度为10.4米,直径最大处长3.34米,重量为8.6吨。

任务与天宫一号略有不同,在天宫一号验证过交会对接任务之后,天宫二号就没有必要进行验证了。

而其主要就是进行太空科学试验,不仅仅搭载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第一台冷原子钟。还要进行14项空间科学试验例如: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等等。

也就是说,天宫二号算是我国第一个真正的空间实验室,为我国科技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毕竟作为试验性质的空间站,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在被赋予的任务完成以后。也只有退役了,让位于新的,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

在早期的规划中,天宫系列目标飞行器,可不仅仅只有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还有天宫三号。只不过,在后来的规划中,天宫三号飞行器的任务与天宫二号合并了。所以说,天宫三号也就无疾而终了,仅有天宫一号,天宫二号被发射升空。

事实上,天宫三号飞行器的任务与天宫二号合并后,也不失一个节省资源的办法。毕竟发射一次飞行器的花销也不小,能省就省。

有了天宫系列飞行器的趟路之后,才有如今空间站的顺利建设。而我国的空间站将于2022年建设完成,不过多国合作的国际空间站预计在2024年-2028年之间退役。届时,太空中也只有我国这一型空间站。

在轨10个月功成身退,天舟二号脱离空间站后,为什么要解体烧毁

在轨10个月功成身退,天舟二号脱离空间站后,为什么要解体烧毁?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这段时间,国际空间站由于俄美分歧闹得议论纷纷,一会美国航天员无人接听,一会俄舱段又很有可能要和国际空间站断掉,闹得乐此不疲。而当其由于各种各样事儿或遭遇提早退休时,在我国空间站“天宫”却在平稳基本建设中,立刻还要迈入二期基本建设,现如今停留其中的航天员也将要归航。三人在空间站一呆便是6个月,创出在我国航天员太空停留的历史时间,而在三人以前,天舟二号已提早撤出。

据有关信息表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已在27日与空间站关键舱组合体分离出来,完毕其在太空的10个月在轨运作,急流勇退。做为中国基本建设“天宫”不可或缺的飞船,回望天舟二号在轨运作的302时间,其圆满完成全部太空重任,不但招待了2批航天员,还将空间站需要的服务平台机器设备、火箭燃料、航天员生活物资等都携带太空。这一“太空快递公司”每日任务,天舟二号进行得很极致。

而相比运送每日任务,其为在我国常态新天地往返运输确立了基本,并产生一套规范化的飞控步骤和航行程序流程,将来全部的货运物流飞船,都是会依靠天舟二号的工作经验能够更好地运作。在挥别天舟二号后,坚信会出现很多人好奇心,其是不是会重回地球,开展下一次运送每日任务。缺憾的是,其并不是多次重复使用火箭弹,在与空间站分离出来后,其将在地球大气层中摩擦力并解散损坏,直到化为乌有。

而在其消退之时,实际上还完成了一项关键重任,那便是带去了空间站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会随其在地球大气层中消毁,不容易对路面与太空导致其他伤害与危害。但是还有许多网民好奇心,天舟二号摆脱空间站后为什么只有解散损坏,而不是再次滞留?正如前面所言,其在上涨时是货运物流飞船,但在到达空间站将全部物资供应运输及时后,其就变为“垃圾桶”一样的存有。这种废弃物没必要带到地球,更不可立即扔在太空,因此只有在下滑时带去。

因而其务必离开的因素也有最重要的一点,那便是为之后的发送每日任务交出标准接口。“天宫”是以拼图式连接,2022年立刻要再发送2个实验舱,因此得有两个标准接口,天舟二号也只有撤出腾地区。尽管十分舍不得这一勤勤恳恳的货运物流飞船,但它的离去是为了能更强基本建设空间站,就算最终只有化作一道流星雨,却始终是中国空间站的一部分。

天宫二号正在进行降轨操作,寿命还长为什么要提前坠毁

这个卫星是在2016年9月发射的,根据官方的报道其寿命在2年左右,按照如今的时间来算,天宫二号的寿命已经到了极限了,那么很多人疑问了,为何会提前进行降轨操作呢?显然我国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提前进行操作是为了提升安全性,毕竟天宫二号是要受控降落的,提前进行操作可以有效的掌控,并且防止个别西方媒体的添油加醋。

天宫二号是我国航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很多的重要任务,它的一举一动不然被我们所注视着,也被其他国家给注视着。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设计在轨寿命两年,目前在轨飞行已超过1000天,尽管已超期服役近一年,可平台及载荷功能正常、状态良好,所携带的推进剂仍很充足,可以继续支持其在轨飞行数年,无论从团队感情还是航天器在轨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都不愿与天宫二号割舍,可从在轨可靠性、安全性角度考量,必须进行主动离轨。”朱枞鹏说,让“身强体壮”的天宫二号退休,尤为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与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让天宫二号主动退休,是为了‘万无一失’。”朱枞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随着超期服役时间的不断增加,天宫二号的在轨可靠性会有所下降,一旦出现在轨异常,处于近地轨道、失控状态的天宫二号会因稀薄大气的阻力,逐渐下落,坠入大气层后,一些高熔点材料有可能不会完全烧蚀,少量残骸会落到地面,危及地面人员安全。天宫二号在状态尚佳的时候选择主动离轨,就是为了彻底消除这一隐患,用百分百稳妥、安全的方式履行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顺利完成,为什么非要将天舟二号销毁呢

主要是为了减少资源的消耗。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顺利完成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信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执行了空间站组合体中所有明确的日常任务,于北京时间27日15时59分退出空间站关键舱组合体。2021年5月29日20时55分,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火箭发动机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约8小时后,天舟二号追着天空和关键舱的步伐,通过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准确连接到天河关键舱后端口号。神舟二号带来了航天员的生活物资、舱外航天服、空间站服务舱的机械设备、应用载荷和火箭燃料,与天河钥匙舱一起等待神舟十二号的到来。

为什么非要将天舟二号销毁呢?

主要是为了减少资源的消耗。因为在使用过程中会用到一些推进剂,在空间站的时候,增加的重量会消耗掉同等重量的螺旋桨。而且在被摧毁的时候,可以腾出一些新的接口来迎接新的舰载机,会方便很多。其次,没有意义。很多航天科学家认为天舟二号不具备存在的意义,不具备返回地面的能力,只能作为垃圾收集站。

没有使用价值

更何况里面全是生活垃圾和工作垃圾。如果持续时间长,会散发出一些难闻的气味,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空气质量。所以让它最后影响到大家的正常生活,还不如早点毁掉。而且毁掉它也不可惜,因为很多研究专家已经从天舟二号上得到了一些非常有用的信息,所以它的存在并没有特别的价值,所以大家都选择在这个时候毁掉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天宫二号的有关知识

天宫二号,即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

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包括释放伴飞小卫星,完成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对接。

在天宫二号发射之初,官方就有报道称其寿命在2年左右,现在按照这个时间来推测的话,其实天宫二号寿命早就已经到了。而如果要延长寿命的话,是不可能进行降轨,相反是要进行升轨以减少进取心引力强度,进而争取更多时间的。

天宫二号上将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发射时释放伴飞小卫星,将有飞船与之对接,将完成验证空间站的技术,也将接受航天员的访问。

扩展资料:

天宫二号发射规划

中国载人航天团队成功发射天宫一号以来,天宫一号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和十号飞船完成6次自动和航天员手控空间交会对接。天宫一号已经在轨运行超过四年半时间,目前状态良好,已圆满超额完成了预定的全部任务。

天宫二号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备份器,对其进行微小的改进后,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无人运载火箭,或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即类似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发射情况。

但因天宫一号消耗燃料较少,飞行寿命延长,成功地完成了中国航天三步走的第二步第一阶段,工程人员决定提高天宫二号的质量,约13吨,和原计划发射的天宫三号同质量级别。

如此一来,天宫二号可能是取代了原计划天宫三号的任务,完成三步走第二步的第二阶段。但天宫三号是否被取消,而天宫二号任务结束后是否会直接发射空间站的核心舱尚不明了,相关决定大概取决于天宫二号任务的结果。

天宫二号为什么要选择坠落公海海域天宫二号属于什么垃圾,残骸是否对海洋有危害

落入公海海域不会危害人们安全,在空中烧毁,残骸是一些金属合金及复合材料等等是一些无毒无害物质,坠入海洋,对海水和鱼类无污染无害。

天宫二号(Tiangong 2),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第二个目标飞行器,是中国首个具备补加功能的载人航天科学实验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于2016年9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于2019年7月16日终止数据服务;于2019年7月19日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天宫二号是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主要飞行器之一,先后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进行对接,承担着验证空间站相关技术的重要使命,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

天宫二号返回地球为什么大部分燃烧掉了

如果航天器不需要回收,一旦任务完成,服役期满,为了太空航道安全,减少太空垃圾。失去作用的航天器都要做无害化报废处理。低轨道航天器的处理方法,通常是让它在可控条件下坠入大气层自行烧毁。因为考虑到回收难度,回收费用,回收价值等因素一般都不会回收再利用。航天器在进入大气层时,会因为与空气剧烈摩擦会产生极高的温度,只要选择的再入角度得当,报废航天器绝大部分都会烧掉。没有烧掉的残余部分,一般会坠入南太平洋的航天器坟场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