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怎样
- 圆明园的资料简介
- 圆明园遗址的资料有哪些
- 圆明园的历史资料简介 圆明园的简介
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怎样
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座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国家4A级景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为最新的代表京都魅力的16张名片之一。
圆明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520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约2100亩,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1860年10月惨遭英法联军洗劫并付之一炬。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遗址公园主要景点
1、圆明园
福海景区位于圆明园北部,以全园最大的水域——福海为中心,由环列周围的十个不同形式的洲岛,与临近水面的开阔地段共同构成。福海水面浩翰开阔,碧波荡漾,风光秀丽,是当时皇家御园的水上游乐中心。
四周佳景遍布,群峰倒影,上下辉映。“方壶胜境”、“平湖秋月”、“夹镜鸣琴”等诸多景点与福海隔而不断,若即若离,形成开朗与幽深的对比。河道环流于海的外围,时宽时窄、有开有合,通过十个水口沟通福海水面。大小水面互相依托,相映成趣。象征着百川归海,四方水流均归福海,体现了四方归顺的寓意。
2、长春园
西洋楼景区位于长春园最北部,是仿照西欧园林所建造的西洋式建筑和庭院,俗称“西洋楼”。
2、绮春园
绮春园早期原是怡亲王允祥的御赐花园,园名交辉,始建不会晚于雍正初年。该园于乾隆朝前叶改赐给大学士傅恒,易名春和园。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十月奉旨将傅恒及其次子福隆安赐园合并归入圆明园,定名绮春园,次年三月初九挂讫“绮春园”匾。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
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
更多关于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怎么样?,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88b4151615731348.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圆明园的资料简介
(园林介绍)
(1)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的海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统称为“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规模宏伟,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融合了各式园林风格,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因为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所以也称“夏宫“。
圆明园中最著名的是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2)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又称为圆明园兽首、圆明园红铜兽首、圆明园兽首铜像等。是原中国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海晏堂前喷水池的一部分,由意大利籍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1860年十二生肖兽首被英法联军掠夺后流落四方。其中鼠首与兔首被法国人收藏。2013年4月法国皮诺家族宣布归还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则下落不明。
(3)十二生肖兽首”是人身兽首选材为精炼红铜历经百年而不锈蚀。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在圆明园东边一块狭长的地带造一座豪华的西洋花园,宫廷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是设计师,他设圆明园计并推荐法国神父蒋友仁负责建造人体喷泉位于花园中央,一天24小时12个生肖动物每隔两小时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
(4)十二生肖像原是在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喷水台南北两岸12石台上的。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则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
这些青铜生肖雕像高520公分,雕刻精细,为清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5)长春园
长春园位于北京市圆明园东侧始建于1714年雍正十年前后。此地原是康熙大学士明珠自怡园故址,有较好的园林基础。两年后该园中西路诸景基本成型,1745年乾隆十六年正式设置管园总领。在西部增建茜园北部建成西洋楼景区,并于1767年-1773年(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间)集中增建了东路诸景。
(6)长春园昔日的园林景观仅在乾隆年间由宫廷画师绘有一幅大型全景图,1860年英法联军焚园后下落不明。1992年12月起全面整修长春园山形水系至1994年9月竣工放水。长春园不是对圆明园的简单扩展和内部增建而是在圆明园东侧另辟一所面积约一千亩的新园。与圆明园本园不同的是长春园是一个事前精心规划设计的作品,是乾隆皇帝御制的园林杰作。《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完成之后乾隆皇帝的建筑热情暂时消歇。不过仅仅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造园热情再次勃发。这一回按照乾隆皇帝自己的说法他是要给自己兴建一座退位后宴居的所在尽管这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三十四岁的年轻人。因此之故颐养和休闲就成了长春园最大的主题。不妨这样说长春园是乾隆皇帝亲手为自己营建的老年活动中心。
(7)万春园
绮春园成园于乾隆中叶主要营建工作在嘉庆年间完成并把万春园归纳为“万春园三十景”。道光初年以后便主要成为了大清国太后太妃们的园居之地。绮春园早期曾是清怡亲王允祥的与御赐花园名为“交辉园”。到乾隆中期该园又改赐给大学士傅恒易名“春和园”。嘉庆朝时将绮春园西边诸多小园并入加以修缮、添建才初成规模。此时的绮春园达到全盛规模无论是质量还是规模都无法与圆明园及长春园相比。
绮春园位于圆明园的东南最初在乾隆年间称为春和园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圆明园东南几个小园扩建成绮春园。在嘉庆十四年1870年扩充将西部小园并入由竹园、含晖园、西爽村以及春和园组成。绮春园的面积54.3公顷园林规模比长春园略小。绮春园在道光年间以后主要作为太后、太妃居住之所。
(8)圆明园被毁后同治年间准备重修圆明园时拟大修绮春园并令改名万春园后因财政拮据而作罢。后人常将绮春园称为万春园但万春园只是为重建而命名并没有真正出现过。
(9)圆明园的毁灭
1860年10月5~7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10)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6日至17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这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更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遗址的资料有哪些
圆明园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部偏东,西北去西直门二十华里。其东南角为清华大学西门。圆明园遗址公园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圆明园遗址公园建成于1988年,仅存山形水系、园林格局和建筑基址,假山叠石、雕刻残迹仍然可见。在“西洋楼”旧址建有园史展览馆,供人瞻仰凭吊。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520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2019年10月18日,圆明园将迎来罹难159周年纪念日,为铭记历史,让更多的人走进圆明园,纪念日当天圆明园遗址公园将对公众免费开放。
名称由来: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皇帝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另外,“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选语录》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
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雍正的法号“圆明”。
圆明园的历史资料简介 圆明园的简介
1、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此避暑、听政,故圆明园又称“夏宫”。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遭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故址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2、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有一百五十余景,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明园”,“圆明”为雍正法号。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至此,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道光年间又进行多次修缮和拓建。
3、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而被迫停止。八国联军之后,圆明园又遭受到军阀破坏和匪盗打击,终成一片废墟。
4、圆明园在清室一百五十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