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老祖宗留下了哪些风俗习惯)_二月二_龙抬头_风俗

本文目录

  •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老祖宗留下了哪些风俗习惯
  •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
  • 二月二龙抬头风俗
  •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
  • 龙抬头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 二月二龙抬头有什么风俗各个地方的有什么不同的风俗
  • 二月二龙抬头有什么习俗龙抬头的历史发展是怎么样的
  • 龙抬头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龙抬头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有哪些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老祖宗留下了哪些风俗习惯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老祖宗留下了风俗习惯,比如剃龙头,引钱龙,打粮囤,吃龙食,吸龙气,带姑娘,放龙灯。

农历2月2日,被称为是龙抬头,在这一天必须要“剃龙头”,有辞旧迎新,健康成长,出人头地的寓意。剃头的时间还是非常有讲究的,不同的时间剃头是有不同的寓意哦!都是非常好的寓意,大致都是图个吉利。

除此之外,还有“引钱龙”。做法是把几枚铜板放在水壶里,然后在附近的流动水源处打完水,一边走一边洒,一直到家,然后把水倒进水缸里面,就是好运会顺着这个水迹来到家中。其实这只是大家为了获得好运的一种美好的寄托罢了。

其次,还有“打粮囤”。在北方农村,农历二月初二的早晨,要用草木灰在院子里画上一个个圆圈,然后撒上五谷杂粮,就是寓意来年风调雨顺。

“吃龙食”就是在这一天吃的所有食物都和龙这个字有关,比如猪头肉叫“龙头”,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馓子叫“食龙骨”,吃米饭叫做“吃龙子”。

不仅如此,还有“吸龙气”。在这一天早上,大家会走上100步,然后面朝东方深吸五口气,分别是:福气,财气,喜气,运气,人气。这纯粹是为了祈福,不代表真的会来财运。

还有“二月二,带姑娘”。娘家人要接回已出嫁的女儿,后面这些天里,姑娘除了吃吃喝喝,就是聊天,总之非常惬意,城里人的话,就是姑娘和女婿一起回来吃饭。

还有放龙灯。就是用芦苇造成小船,然后把蜡烛插在上面,傍晚十分,就放到河里点燃,这个意思是为龙照亮路途,同时也传递一种祝愿,是祈福的意思。

以上就是在2月2这天的一些传统习俗,仅供大家去参考哟!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主要有祭灶神、吃龙食、采龙气、剃龙头、起龙船、使耕牛、开笔写字、引田龙、放龙灯、敲龙头、围粮囤、熏虫等。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人们认为,土地公管理着五谷生长和地方平安。因此,很多地方的百姓都会在社日奉祀土地神,如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等。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在我国,流传着“二月二,拜村社;龙抬头,祈丰收;八月二,祭村堂;龙收尾,送龙归”的说法。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

  古时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二月二有围粮囤、引田龙、敲房梁、理发、煎焖子、吃猪头肉、吃面条、吃水饺、吃糖豆、吃煎饼、忌动针线的习俗。为了纳吉,二月初二这天的吃食物均取与“龙”相关的名字,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龙角”,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二月二龙抬头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风俗,龙抬头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又被人们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在龙抬头的时候,也有许多的习俗,感兴趣的来看看二月二龙抬头风俗及相关资料。

  二月二龙抬头风俗1

   剃龙头

  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吃龙食

  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放龙灯

  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敲龙头

  在东北部分地区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保佑一方平安。

   祭灶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我国南方普遍奉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金豆开花

  据老人们说,这一天要炒糖豆,一整年都不生虫;还说,炒黄豆,就是“金豆开花”的意思。

  二月二龙抬头风俗2

   剃头

  北京等北方地区将二月初二理发称为“剃龙头”。这些地方流传一种习俗,正月不能理发,否则会给舅舅带来致命的灾祸。有俗谚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人们纷纷赶在“龙抬头”这天理发,相信这样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二月二剃头是许多地方的习俗,直到今天,每年的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还是人满为患。之所以选择这天剃头。

  一方面民俗日“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头发已经长长了;另一方面是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二月二又是龙抬头日,这天剃头、理发能带来一年的好运。内蒙古归绥、河南僵师都将此日剃头称作“剃龙头”。

   吃龙头

  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和以前一样也是讲究吃喝的尤其要吃猪头,称为龙头。但在民国时已不大听见有人吃龙牙、龙发、龙麟了,而且有的地方还稍有变更,要添用些洋酱油或西红柿汁之类的新东西,使之洋化,倒也算是时代特色了。这一天农家以菜作团称“食龙蛋”,用面作汤饼称“食龙须”。此日女子也是忌针的,恐怕刺伤了龙目。

   串龙尾

  在黑龙江铁岭地区,二月二这天,主妇们要剪长约一、二寸的箭杆儿若干,以红丝串之,每段箭杆儿间夹彩色圆布或红纸两片,串成长短不一的链条,呼为“串龙尾”。 龙尾顶部缀以铜钱,头上尾下,悬挂屋门院门和房梁上,以示青龙准备升天腾云。 又盘龙尾于柜箱或炕席下,说是能招祥纳福,财物满盈,不遭虫蛀。 当地的满族妇女,串龙尾用山房草,亦称“苫房草”。 除其败皮枯叶,亦剪寸长骨节,以五彩线串制椭圆形盖帘为龙头,草节间串布片为龙身,再剪彩布穗为龙尾。 如此一大一小,大者示龙,小者谓蛇,于二月二日晨起,戴于小儿衣襟,谓可辟邪,打雷下雨不受惊吓。

   熏虫

  在这一天为了能驱除家里的娱蚁等物,母亲们还会念叨一些歌谣:“二月二,照房梁,蝎子、娱蛤无处藏。”其效果当然不能如其所愿了,只是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渴望罢了。与此相似的是击坑的习俗。俗语说:“二月二日打炕沿,蝎子纳蜒不见面,二月二日打炕头,蝎子灿蜒全不留。”另外在这一天还有“熏虫”和“引龙回”的俗例。

  “熏虫”可不是真的去熏什么虫子,而是把初一祭祖的饼子油炸一下吃掉,这称为熏虫。“引龙回”却不是吃东西了,而是用灰从门外撒到屋内的厨房,并绕水缸一周,或者筋门外撒到寝室绕床一周,据说这样能避百虫。在北京这一天还是土地爷的生日,所以各个土地庙都是香火旺盛,一些人会放花盒来酬神的。

   引钱龙

  山东一带二月二这天用灶烟在地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播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江苏南通白天用面粉制作寿桃、五畜,蒸熟后插上竹签,晚上再把它们插到坟地、田间,认为这是供奉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引钱龙”,也有的`地方管这种风俗叫做“领龙”。 二月初一日落前,家家都担水,将水缸蓄满。 第二天黎明,家主起床忌言,以灶膛灰撒灰线,经水缸周围,至门外,到井堰,绕井一周,在井堰撒灰或黄土,口中默祷:“青龙去,黄龙来。”引至水缸后,将余灰撒至居室炕沿下,说是能防老鼠打洞。 因为龙可以保佑年内风调雨顺,五谷丰收,所以这天清晨,村民争先恐后担水引龙,认为谁家先把龙引到家,谁家庄稼就长得好。

  二月二龙抬头风俗3

   二月二龙抬头禁忌

   禁忌一:女子结婚后,切忌勿在娘家过二月二

  按照旧社会的风俗,刚新婚的小媳妇年前年后都必须在婆家伺候公婆与丈夫,到了正月十六以后的日子可以暂时回娘家住,当作是休息日,但只能住到正月底,过了正月必须回家。因为二月二以后就是民间的`春耕了,还得下地干活。

   禁忌二: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妇女生小孩肯定是要见血的,产后还会有一些恶露排出体外,在过去被看成是非常污秽的事。女人回娘家生小孩等于把“霉运”带回家,而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是等于把好运带回家的,与之相冲,所以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禁忌三:不动针线,不用剪刀

  穿到龙头。妇女们在二月初二这天不能做针线活,传说这一天龙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一定要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娱松无处藏”。

   禁忌四:忌说“吃醋”,改叫“用忌讳”

  在我国中原诸省的方言中,因为“吃醋”都被看作是“妒忌”层面的含义,到了二月二因为本身这个节日就是喜庆的,所以当时人怕小心眼儿影响吉利,于是就把“忌讳”叫做“醋”,而用忌讳就是吃醋的意思。

   禁忌五:二月二这天不吃面条

  北京、河南等地在二月二忌讳吃面条,说是吃面条就是吃龙须,惹了龙王,当年会闹涝灾。不能喝粥、吃米饭,人们认为粥是龙血,米饭是龙子。不能纺花,因为“二月二纺花,胭了龙毛龙抓”。龙抓就是雷电击人的意思。有些地方忌洗衣,怕伤了龙皮。武城一带忌太阳没升起前出屋门,否则会“踢囤尖”,砸了一年丰收的希望。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1

   1、吃龙食

  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当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饼却是普遍习俗,明《酌中志》一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2、理发

  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特别忙。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有“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会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人们为什么都要在“二月二”这天理发呢?传说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似乎这一天理了发,便讨了好彩头,一年都顺风顺水呢。

   3、接“姑娘”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4、引龙

  在山西,最重要的习俗是“引龙”,在晋西北叫“司钱龙”,二月二早上太阳没出山以前,家家户户都要提桶到河边或井边取水。汲水时桶里放着铜钱,提上水后边走边洒,到家后将剩下的水倒入水缸,这样就把“钱龙”引回来了。引钱龙时不准说话,以免吓走钱龙。

  在豫东一带,农历二月二的早晨家家必用炉膛里的灰在院子里及大门外打囤,即把草木灰放在长柄铁锨上散落成圆圈,然后圆心处放上不同的粮食,这实际上是庄稼人对粮食丰收的一种祈愿。

   5、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

  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6、不能做针线活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2

  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龙抬头其实是,四象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中的苍龙七宿,从地平线渐渐升起,龙的头是角宿。

  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因为使用农历,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在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们就要春耕、播种了,非常需要土壤湿润,保有水分。这时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宝贵了,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人们多么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并且,龙抬头也预示著阳气自地底而出,所以各种蛰虫有感因此开始活动,所以对应节气惊蛰。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3

   二月二龙抬头为什么要剪头发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所以整个正月里,理发店门可罗雀,生意很少。而一到二月二这天,来理发的人就络绎不绝。对这一天来理发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理发本身,而是讨个吉利:大家都来剃龙头。旧时民间还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还有的地方,女孩也在此日穿耳洞。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可见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理发,一是延习这一习俗,另外也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龙抬头剪头发的时辰

  1、早上7:00-9:00剪头发:龙子登机,登上皇位;

  2、上午10:00-12:00剪头发:金榜题名,英才卓绝;

  3、中午13:00-14:00剪头发:如日中天,大事天成;

  4、下午15:00-16:00剪头发:财源滚滚,日进斗金。

龙抬头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龙抬头的节日风俗:

祭社神

二月二既是龙头节,也是土地公公的诞辰。土地公公的主要职责是保佑一方土地之内的作物生长和地方平安。龙头节是一年耕种的开始,所以人们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希望这一年可以五谷丰饶,平平安安。

吃龙食

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非常讲究,无论吃什么都要和龙沾上关系。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古人认为,龙是人间的帝王,是呼风唤雨的灵兽。在龙抬头这一天,人们把所吃的食物都以龙为名,希望这样可以让自己和家人沾上龙的气息,有所出息。

剃龙头

在过去,正月里不能剃头,不吉利。在二月二之后大家才开始集中理发。传说在这天,孩子剃头,长大以后可以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可以辞旧迎新,保佑自己一年顺顺利利。春困秋乏,此时理发,既能让自己心情舒畅,还能讨个吉利。

龙抬头的食俗

包 饺 子

二月二的饺子摆法为中间代表粮囤,周围的饺子则代表秸子,一层层围起来,模仿粮满囤谷满仓的情景。

烙 糕 饼

春节前家家户户要做年糕,有黄米面、粘米面和高梁米面三种。二月二这一天,要把一正月没吃完的年糕用水泡上,泡软后放上糖再在锅里烙成饼。

猪 头 肉

“二月二,吃猪头”,这又是一句谚语。农村过年几乎家家户户都杀猪,猪头就留到二月二吃。二月二头几天就要把猪头收拾干净了,二月初一这天把猪头烀好,二月初二早饭开始吃猪头肉。

二月二龙抬头有什么风俗各个地方的有什么不同的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有什么风俗?

习俗一:二月二龙抬头理发
民谚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之说。这一天理发,叫剃龙头或剃喜头。长辈们希望借龙抬头这一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另外,之所以在二月二日剃头,是因为俗信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而一个月不理发又很难受,故大家都在正月过完后的二月初纷纷理发。而且不理发,头太重了抬不起来,不能龙抬头了,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说实为讹传,其中的死舅其实是思旧的谐音,表示人们对过去一年的怀念
习俗二:二月二龙抬头饮食
1、 鼓撅
俗称顶门棍,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
2、 搅团
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
3、 扒猪脸
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 煎饼 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小贴士: 二月初二这天的食物也与龙相关,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龙角;米饭称作龙子; 煎饼 烙成龙鳞状,称作龙鳞饼;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 猪头 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各个地方的有什么不同的风俗?

泗溪:庙会
地处浙江南部的泰顺县泗溪镇是着名的廊桥之乡,世界最美廊桥姊妹桥的所在地,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在泗溪镇白粉墙村有着近三百年历史的二月二祈福庙会活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白粉墙村都要在本村的陈十四娘娘庙举行二月二庙会(祈福活动)。该习俗兴起于清朝雍正年间,俗称做福或福酒,从清代至民国二月二庙会活动发展到鼎盛,前往参加福宴的人群除本境乡民,更多的来客都是从十乡八里之外慕名面来,可谓盛况空前。庙会活动内容精彩,其中最大的地方特色是娘娘踩街、福宴和浙南木偶戏。
莆田:做牙
莆田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打牙祭,大聚餐之俗。农历二月初二,俗称二月二,莆仙人称二月二为头牙,而且与腊月十六的尾牙同等重视。按地方方言,做牙也叫打牙祭。所谓打牙祭,然而,在莆田,整个正月里闹元宵,都有丰盛的菜肴,算不上是做牙打牙祭。到二月初二,才是一年中做牙的头一次,所以称为头牙。头牙这一天,按传统惯例,各行业、商店铺、包括各户主,一到黄昏前后时段,置办果品酒肴等,点香烛、烧贡银、放鞭炮等。
日照:吃龙食
日照人民在这一天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 蜈蚣 无处藏。

二月二龙抬头有什么习俗龙抬头的历史发展是怎么样的

二月二龙抬头有什么习俗?

1、 剃龙头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2、 吃龙食
古人相信二月二会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要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而吃饺子则叫吃龙耳。
3、 祭龙神
以往,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4、 放龙灯
黄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 萝卜 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5、 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龙抬头的历史发展是怎么样的?

唐时期
唐时期仍未出现龙抬头的节俗记载。唐朝人把二月朔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据《唐书》记载,唐中叶以前,春天只有三个节日:正月九、正月晦(三十日)和三月上巳节,二月没有节,李泌上书,废正月晦,以二月一为中和节(取中正、平和之意),以示务本。德宗十分赞同,并下令以正月初九、二月朔和三月上巳合称三令节。
龙抬头的历史发展
宋时期
宋代时在二月初二有挑菜御宴活动,但与龙无关。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儿,又有娱乐,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唐宋时的这些二月二活动并没有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
元时期
到了元时期,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大都城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所吃的食物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龙抬头的历史发展
明时期
明代以后,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故称龙抬头日。元费着《岁华纪丽谱》:二月二日踏青节,韧郡人游赏散四郊。。又汪灏《广群芳谱天时谱》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明时期还在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

龙抬头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龙抬头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导读: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那么龙抬头的节日风俗是什么?龙抬头的节日风俗有哪些?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龙抬头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1、祭社神

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土地诞”也称“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时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古人认为土生万物,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人们认为土地公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社日奉祀土地神。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在中国南方地区,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2、吃龙食

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北方百姓在这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皮”、“龙子”、“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3、剃龙头

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4、开笔写字

相传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5、放龙灯

黄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6、敲龙头

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击房梁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以惊走蛇、蝎等毒虫,毋使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击炕沿,目的与敲击房梁相同。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有哪些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有:祭社神、吃龙食、采龙气、剃龙头、起龙船、使耕牛、开笔写字、引田龙、放龙灯、敲龙头、围粮囤、熏虫等等。

扩展资料:

吃龙食: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皮”、“龙子”、“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临沂人过二月二,农家就开始准备炒糖豆的原料。二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用糖炒花生和黄豆,有的地方叫糖豆,有的地方叫蝎豆,还有的爆玉米花。过去都是自家制作自家食用,现在不同了,一般没有自家制作的了。

城里的超市里,农村的集市上,二月二前后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糖豆,大概有十几种甚至更多。随吃随买,香甜可口。二月二这天,农家的餐桌上要摆多种糖豆,以示庆贺这个节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