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君,又名李香,号“香扇坠”,原姓吴,南直隶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她与董小宛、陈圆圆、柳如是等被称为“秦淮八艳”。因家道败落,飘泊异乡在李香君八岁的时候,随养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是南京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
之前有一则新闻,将大家的关注点重新集中到了300多年前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故事。据当时的消息称:商丘发现了李香君的后人。
那么,这是真的吗?
但根据当地人蒋大嫂的介绍:
李香君的墓地不过是文化部门几年前重修的,尽管村子的名字叫李姬园村,但是,村子里并没有姓李的人家,主要的姓氏是:蒋、王。
蒋大嫂还说,日本人也知道李香君的故事,并在抗日战争期间打开了李香君的墓,看看有没有“桃花扇”,可惜他们什么都没有找到。
后来,李香君的墓被生产大队挖过,说是挖出了金戒指,换了钱买了几口锅。而且,墓里还发现有很小很圆的头骨,这倒和李香君的“小巧”身材相吻合。
当地人都听说过侯才子,也知道他和李香君的关系,不过,人们会补充一句:“戏文里都这么说。”
根据这则消息的说法,当年侯方域和李香君二人的确回到了商丘侯家,且李香君隐瞒了自己歌妓的身份。
但谁知,不久之后侯方域的父亲侯恂竟然发现了李香君的身份,要将其赶走。后来,经人讲情,才勉强同意让李香君住到离城十五里的侯氏柴草园——打鸡园。
那时候,李香君已怀有身孕,并于1653年春在打鸡园生下了一个儿子。因为,李香君是“下九流”的低贱身份,孩子只能随自己姓李。
之后,李香君心中忧郁,不久便离开了人世,终年30岁。侯方域将李香君葬在了现在的李姬园村,并立碑撰联: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
而后,李香君的儿子也搬到了侯府的一处住宅——雪苑村。不过,提到这个村名,当地人似乎都没有听说过。
倒是现在的大元子村,住着200多名李姓人,他们都说自己是李香君的后人。
大元子村有两个大姓:
一个是李姓,说是100多年前从马庄搬过来的,他们的祖坟还在马庄。
另一个大姓是侯,说是从虞城搬过来的。
更有甚者,还有村民翻出了李家的族谱“李氏族谱再续”,但是,上面并没有讲述他们是什么时候从哪里搬过来的。
而且,村民自己也承认,他们也不确认自己是不是李香君的后人,但近些年总有人来问他们是不是。所以,便有人分析,他们不愿意承认,估计是和“脸面”有关。
毕竟,李香君的身份特殊,谁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歌妓的后代呢?更何况,当地人还笑话大元子村的李姓村民,说他们跟着母亲姓,这可不是一件什么光彩的事情。
商丘有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就是侯方域当年著书的“壮悔堂”。
据史料记载,侯方域自幼敏慧多才,21岁时来到灯红酒绿、流彩溢香的六朝金粉之地,开始涉足风月场所,并经友人杨龙友介绍在媚香楼与名噪一时的歌妓李香君一见钟情。
之后,侯方域回到老家,想到自己快老了竟一事无成。于是,把自己的住宅题名为“壮悔堂”,下定决心要埋头研究学问,却在壮悔堂的二楼有李香君的住处。有游客到了此地后问:“李香君夫妇不是有后代吗?”但导游的回答是否定的。
其实,从历史资料上可以得知,古时女子如果成为了歌妓,不但在身份上低于他人,而且更没有生育能力,又怎么会有小孩呢?再说,史料上也的确没有记载李香君夫妇育有后代一说。
那么,李香君有后代的说法是怎么传开的呢?
其实,这是有原因的,有人经过“考证”南京的墓是假的,李香君实际上是在河南去世的。不过,由于李香君的身份特殊,生下的儿子不能上族谱,只能一代告诉一代,通过口口相传,记录下他们的历史。
其中的一位“证人”郝心佛,他曾是冯玉祥的部下,由于,家族和侯家走动比较密切,自然得知侯家的一些秘密,他说:“李香君夫妇曾经有一个儿子,只是不对外人说起。”并且,《侯方域文集》中有两篇文章似乎也能证明这件事是真的。
其中,侯方域在一篇文章中希望他们二人有一个儿子。当然,也有人极力反驳这件事情,他们认为:李香君墓是建国初期一些读书人修的,并称李香君墓。至于前文提到的被盗的墓,只是一个普通的坟地,被盗墓者挖了也是很正常的事。
按照他们的说法,尽管李香君的身份特殊,但是,侯氏毕竟是一个大户人家,自己的血脉不可能不认,只不过,会在旁边加注一个“妾生”。要知道,记录族谱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不可能有丢人的事发生。
至于为何有人一直执着于李香君的故事,想来应该是被她的品质所感动。在那样一个年代,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坚持自己的追求,相信爱情,即使放到现在,怕是很多人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虽然,李香君的轶事典故很多,但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女性地位本就不高,她又是歌姬身份,想来结局也不是很好。只不过,民间叹其气节高尚,故而给予了她美好的祝愿,以一把“扇子”长留后人心间,这应该是一份最大的“纪念”。
参考资料:
【《李姬传》、《明史纪事本末》、《宁南侯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