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征:一场持续200年的宗教战争,到底给欧洲带来了什么_东征_罗马_耶路撒冷

欧洲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涉及欧洲历史的第一部史料就是《荷马史诗》,它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事情,随后就是《希波战争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等。在中世纪,欧洲国家爆发的规模最大的战争是“十字军东征”,几乎涉及了所有的西欧国家。这场战争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对于欧洲历史演进来说,却是一场巨大的胜利。经过了东征,欧洲开始跨进近代文明的大门。

一,因为宗教对立引发的战争 可以说十字军东征是一场宗教战争,是它导致了整个伊斯兰世界和基督世界的对抗。地中海周边是古代文明和民族最多的地区,这里的文明冲突十分频繁。在这样的局面下,这里容易产生十分稳定的一元神宗教,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些宗教能够加强民族的凝聚力,生存力。当然,宗教与宗教之间对抗也十分剧烈,直到现在,地中海一带的宗教矛盾依然十分尖锐。

希腊化时代,犹太教开始传入希腊罗马,逐渐和希腊文化融合。到了罗马帝国时代,犹太教和希腊罗马哲学融合,产生了基督教。当时,基督教的圣地位于耶律撒冷一带。到了7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统一了整个西亚北非,耶路撒冷也就被伊斯兰势力占据,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矛盾就开始了。另外,阿拉伯帝国还占据了西班牙半岛,西西里岛,不断进攻欧洲各国。两个世界的矛盾开始激化了。

阿拉伯帝国

面对阿拉伯方面咄咄逼人的气势,欧洲的基督教民族也在进行反抗。西班牙的哥特人退到北部边区,组建许多小国,发动了持续长达800年的“再征服运动”。法兰克的查理大帝也多次击败阿拉伯的进攻,他在801年攻占了巴塞罗那,建立“西班牙边区”。东罗马为了面对阿拉伯的进攻,将全国的行省改革为军区,国家体系基本进入军事控制状态。立奥三世时期,以“希腊火”击败了阿拉伯,遏制了阿拉伯的扩张。直到阿拉伯帝国衰落,东罗马马其顿王朝才收复了大量的失地。

东罗马帝国

进入10世纪之后,亚欧的局势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西欧方面出现了几点变化:一是各国的经济得到大幅度的恢复,工商业开始繁荣起来,对海外财富的需求扩大;第二,基督教的统治基本在西欧各国确立起来,教皇获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威;第三,西欧各国经过长期的混乱,到现在稳定了下来,王权逐渐形成。在西亚,突厥人逐渐取代了阿拉伯人的统治,他们继续对蚕食东罗马的土地。双方都有能力酝酿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

而这个战争的正是西亚的火药桶—耶路撒冷点燃的。阿拉伯统治时代,耶路撒冷不得不交上更多的赋税,不过总体而言基督教还是被允许传播的。909年,法蒂玛王朝建立,其第六任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哈基姆下令摧毁包括圣墓教堂在内的所有耶路撒冷基督教堂和犹太会堂,加大对异教徒的迫害。同时,到耶路撒冷朝圣的基督教徒遭到了塞尔柱突厥的抢劫、侮辱。这些消失传到西欧后,立即引发了各国的反应。于是,西欧各国就联合起来,发动了持续200年的东征。

二,从宗教战争演变为经济掠夺战争 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展开了克勒芒宗教大会。大会上,教皇发表了长篇演讲,号召西欧基督教徒参与收复“圣地”的反伊斯兰的十字军。一时间,西欧各个阶层都加入了到了这场疯狂的运动之中。许多人甚至认为,参加十字军东征,可以获得上帝的恩典,赦免自己的罪孽。不过各个阶层参与这场战争的目的不尽相同,基本各怀鬼胎。封建主企图到东方掠夺财富,意大利的商人试图取代阿拉伯人的商业霸权,教会企图扩大自己的宗教传播范围,农民希望摆脱贫穷的局面,到东方寻找乐土……

1096年,急不可耐的农民军十字军先行出发,结果全军覆没。同年秋天,装备精良的骑士十字军出发了,这是一支正规军。他们在第二年攻入了西亚,经过大肆的烧杀抢掠后,在此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颁布了《耶路撒冷条例》,将西欧的封建制度移植到了西亚。罗马教皇为了巩固该国的统治,建立了圣殿、医院、条顿三大骑士团。作为常驻耶路撒冷的军队。为了减少塞尔柱突厥对耶路撒冷的压力,十字军还帮助东罗马收复了小亚半岛。第一次东征,可以说是成功,他们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在西亚坚持了88年。

1144年,塞尔柱突厥占领了埃德萨,于是欧洲在法国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了第二次东征。不过两支军队都遭遇了失败。1189年,西欧又发动了第三次东征。这次东征的领袖是“神圣罗马帝国”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国腓力二世和英国理查一世。德意志皇帝的在横穿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死,部分随之瓦解;法国占据了西西里岛,后来占据阿克拉(阿克)港后,于1191年率部分十字军返回法国。只有英国军队取得了成就,英王攻占了塞浦路斯,建立了塞浦路斯王国,后来卖给了耶路撒冷。1192年,十字军和埃及签订了合约,划分了双方势力范围。

从第四次东征开始,东征的性质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前三次东征时期,东罗马都极力配合。但是十字军的东征却严重打乱了东罗马的统治秩序,让东正教和基督教世界的矛盾激化了。1202年,教宗英诺森三世发动第四次东征,东征的目的在于占领埃及。然而,十字军并没有渡海经费。在威尼斯贵族的挑拨下,十字军转而进攻君士坦丁堡。十字军果然听信其言,攻陷了拜占庭,他们在这里烧杀抢掠长达3天,而威尼斯则乘机占据爱琴海沿岸的大部分土地。之后,十字军在拜占庭建立了拉丁帝国。

君士坦丁堡

十字军对自己的同胞下手,其掠夺财富的本性暴露了出来。这件事让人想到迈锡尼时代,希腊联军进攻特洛伊的事件。在此之后,欧洲又发动了五次东征,不过都很快失败了。在这些东征中,十字军几乎都是一路抢劫而去,罗马教皇的虚伪被暴露无遗。1271年,英国爱德华领导了第九次东征,但他为了很快返回国内继承王位,此后西欧各国再也无力发动东征。1291年,最后一个据点阿卡被埃及攻陷,耶路撒冷王国灭亡。十字军东征宣告失败。

三,谁是十字军东征的赢家 十字军东征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它对西亚和欧洲的影响却是巨大的。首先,我们可以看看哪些是十字军东征最大的输家。这场战争,虽然对伊斯兰世界造成了巨大冲击,但是并没有动摇西亚的伊斯兰统治,因此,西亚并没有输家。对于西欧各国来说,虽然遭遇了多次失败,但是并没有威胁统治本身,也没有导致经济破坏,因此也算不上最大的输家。而最大的输家却是战争的发动者——罗马教皇,以及处于中间的东罗马帝国。

在东征之前,教皇在欧洲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基督教的神权思想统治一切。然而,东征的失败让教会的威望一路千丈,罗马教皇的威信也不断下降;东征的过程中,十字军的贪婪、暴虐表现无疑,让许多欧洲人对天主教的信仰出现了质疑;由于大量信仰基督教的狂热分子战死,让教皇的支持力量大大削弱了。

和教皇势力下降的对比是,欧洲王权开始兴起。1301年,法王腓力四世将法国大主教打下了监狱,两年后又攻入了教皇住所,将其凌辱殴打一顿。教皇不堪其辱,不久去世。之后的70年,法国控制了教皇,史称“阿维尼翁之囚”。这件事表明欧洲的王权已经开始战胜了教权。

另外一个大的失败者是东罗马帝国。在遭遇到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古老的东罗马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1261年,在热那亚的帮助下,东罗马复国,建立了巴列奥略王朝(1261—1453),之后的拜占庭能够勉强维持了200年的统治,然而其疆域基本局限于拜占庭一城。东罗马的衰落给突厥人的兴起提供了条件。14世纪,奥斯曼人兴起,不断进攻拜占庭。1453年,奥斯曼攻陷了拜占庭,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成为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十字军打压伊斯兰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削弱了同胞,导致土耳其兴起,整个东南欧都沦陷了。

意大利成为了十字军东征最大的赢家。在经济上,意大利北部城市取代了拜占庭在商业上的垄断地位,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此后的意大利迅速走向了繁荣,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兴起。1407年,威尼斯建立了世界最早的银行。在文化上,君士坦丁堡的大量文献流入了意大利,开阔了意大利人的眼界。意大利人开始寻找古老的罗马文化,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1088年,意大利创立了欧洲最早的大学——波隆纳大学,该大学之后以研究东罗马的《民法大全》为闻名于世。

威尼斯

从整个历史发展来看,欧洲都是赢家。在这次战争后,欧洲各国王权兴起,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大量东方发明传入了欧洲,加速了欧洲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就是这样传入西欧国家的。西欧人了解了西亚的繁荣,人们开始向往东方,《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流传就是其中的表现。这成为了欧洲人进行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

不过,就总体而言,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的对抗并未因此结束。在这种对抗中,西班牙、葡萄牙独立而出,成为了新航路开辟的领导者;奥地利则东南欧不断阻止奥斯曼帝国的前进,最终形成了天主教的堡垒——哈布斯堡王朝。

结语和十字军东征同时进行的是蒙古征服。蒙古的征服,摧毁了一个个古老的亚洲文明,让许多农耕文明陷入了停滞。而十字军东征则大大加速了海洋文明国家的进步。这两次战争虽然同时发生,但是却没有交集,两次战争如果加起来,就基本涉及到整个亚欧大陆和北非。东西方发展的分水岭,或许就此出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