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发展数千年,诞生了很多爱情传说,其中“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人都在为这个痴情的女子叹息,关于这个爱情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在人们感叹爱情凄美的同时,也对其中的故事着迷,究竟孟姜女哭倒的长城位于哪里呢?
史学家研究之后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孟姜女故事当中的长城名为小佘太长城,专家在整理史料的时候,发现相关记载反复出现了一个名词“金河”,据推测是一个地名,在无数人的共同努力之下,认为金河很有可能就是大黑河。
也就是说,孟姜女哭倒的长城很有可能就是小佘太长城,位于巴彦淖尔附近,传闻是战国时期赵雍主持修建的。
说起赵雍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赵雍年少成名史称赵武灵王,年经轻轻登上王位,26岁征战四方,打响了赵国的威名,公元前322年,赵武灵王推翻父亲逐鹿中原的想法,转而把目光聚焦到北方,率领大军北上,年少有为的赵武灵王依照父亲嘱托娶了韩宣王的女儿,进一步维护了赵国的统治地位。
成家之后的赵武灵王十分担忧赵国的处境,赵国一直处于危机当中,从地图上来看赵国被中山国分裂开来,交通是非常不便,影响到国内的安定。
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赵国怎么会忍受别国从中作梗,被分割成几部分的赵国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况且中山国附近的居民对赵国很不感兴趣,得不到百姓的认同,对于赵武灵王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雪上加霜的是,齐国和燕国一直虎视眈眈,对于少年天子来说处境非常凶险,赵武灵王15岁的时候遇上了人生第一次大考,父亲在世的时候,与各个诸侯国交战多年不处下风,俨然成了北方霸主,然而父亲死后,各国联合起来派出精锐,以参加会葬为名,图谋不轨。
赵武灵王在托孤大臣的帮助之下决定殊死一搏,命令全国戒严,所有军队随时准备战斗,下令前来奔丧的五国军队不得入境,由大臣接待直接将各国国君的吊唁礼品取回。
赵武灵王行事非常谨慎他没有选择与魏国联合,他清楚的知道,这些诸侯联合起来不过是为了眼前利益,终究会有一天分崩离析,终于让他等到了魏国与楚国交手,燕国和齐国开战,赵武灵王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赵武灵王扶持燕国公子职上位,当时齐国与赵国正在交战,想要借助燕国力量一举击溃赵国,不过赵武灵王识破了阴谋,在两国相持不下的时候,率先出击联合燕国大胜而归。
战后赵国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将燕公子职扶持到皇位上,自此开始之后,赵燕两国关系非常密切,在与燕国的交往之中,赵武灵王处处示弱,削减了燕国的防备之心,暗地里却在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为后来攻打中山国做准备。
中山国存在一天,赵武灵王就会担忧一天,为了除掉这个心头大患,赵国做好了万全准备,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决定动手了,迅速拿下了中山国和燕国等地,赵国领土扩充了无数倍,国力达到顶峰。
从地图上来看,赵国与北方胡人势力范围接壤,因此一直受到胡人侵扰,赵武灵王决定加筑长城抵御侵略,于是在巴彦淖尔地带建起了更为坚固的防御带,这段长城准确来说并不是秦长城而是赵长城。
为了发展国内军事力量,开始在国内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因此培育了大批骁勇善战的军士,先进的军士管理理念造就了赵国骑兵的传说,仅仅派出少数骑兵就大败中山国部队。
这支骑兵在与胡人交手时丝毫不落下风,而巴彦淖尔附近的长城更是给赵国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地理志》记载,巴彦淖尔长城两段之间有一个缺口,传闻就是孟姜女哭倒长城留下的痕迹。
长城自从修建以来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是一项伟大而残酷的工程,从春秋开始直到明朝,历朝历代都投入了很多精力,使得两千多年以后,长城依旧屹立不倒,被世界赞叹为世界奇迹,然而在这份荣耀的背后,无数民夫前赴后继,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孟姜女的故事之所以深入人心,就是因为它触动了人的心灵。
如今,饱经风霜的小佘太长城依旧屹立不倒,无论风吹雨打,长城依旧静静地矗立着,任凭时间的流逝,连绵不断的小佘太长城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一块块石板堆砌成了气势宏伟的万里长城,走在上面,似乎还能听到那些厮杀,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历史从来都是留给后人评说的,2006年小佘太长城被列为国家级文物,前前后后花费上百万进行修复,这里也成了无声的历史见证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