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红楼梦》中有一句俗语,叫做“一子出家,七祖升天”,这和民间常说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实大同小异,说得都是一个人得势后,与之相关者也会得到好处的情况。诚然,在我国古代由血缘宗法制度维系的封建社会当中,父亲只要有所成就,往往意味着孩子的未来也会一片光明。尤其是在科举制度出现前,家族、出身、血统等因素对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影响是极大的。
不过,这种环境下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举例来说,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被认为是东汉开国第一功臣的邓禹便在位极人臣后主动远离权力中心,甚至让十三个儿子分别学习一门手艺来养活自已,其教育理念可谓十分先进,值得人们借鉴与学习。
汉平帝元始二年(2),邓禹生于南阳郡新野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一带。自幼聪敏过人的他十三岁就能吟诵诗文,后来游学长安,见到了同样在此学习的刘秀,并结为好友。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后,邓禹被许多豪强招募,但他都没有应命。得知刘秀正在河北发展势力后,他急忙赶去投奔,并逐渐成为了刘秀最倚重之人。
最初,刘秀表示自己拥有任免官职的权力,询问邓禹想要何种官职,而邓禹则表示自己不愿做官,只希望“名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关于如何取得天下,邓禹主张以河北为根基,不断收服民心,招揽天下英雄,以扩张自己的势力,从而“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另外,他还颇有识人之明,他所举荐的许多人才都成为了刘秀夺取天下的重要助力。
后来,邓禹协助刘秀击败并收编了大量铜马起义军,这些军队日后为东汉南征北战,让刘秀本人获得了“铜马帝”的称号。进攻河东时,邓禹率军攻破箕关,又在此后消灭更始政权的过程中屡立战功。不过,为东汉王朝建立作出巨大贡献的邓禹也曾经多次被赤眉军击败,甚至一度全军覆没,只能率领二十四骑兵狼狈逃遁。
在邓禹的辅佐下,刘秀陆续击败了其余诸侯,登基建立了东汉王朝,也终于在建武十二年(36)完成了天下统一。次年,天下安定后刘秀大肆封赏众将众臣,位居开国功臣之首的邓禹被封为高密侯,食邑包含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因为邓禹实在劳苦功高,光武帝甚至将他寸功未立的弟弟邓宽都封为了明亲侯。
尽管地位在朝中无可比拟,邓禹却并不贪恋权势,相反,他一直在尝试远离权力,不愿子孙受到自己的荫庇。据《后汉书》记载,邓禹共有十三个儿子,他要求诸子各自掌握一门足以养家糊口的手艺。在其教导和要求下,这十三子各自“修整闺门,教养子孙”,每个都实现了家庭和睦、自给自足,堪称世人的楷模。
至于自己,邓禹丝毫不靠经营产业获取额外的收入,他生活上一切吃穿用度都依靠朝廷赐予封地的收入。正因不贪恋权势与富贵,邓禹得到了光武帝发自内心的敬重和佩服。不过,邓禹毕竟地位极高,身份特殊,因此其子孙也并非完全没有受到来自他的恩惠。
中元二年(57),汉明帝刘庄即位,邓禹作为元勋老臣被拜为太傅,且备受尊敬。一年多后,邓禹卧病在床,汉明帝几次亲自前去问候探视,但邓禹还是不幸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七岁。邓禹死后,汉明帝将其封地分为三份,又封其长子邓震为高密侯、次子邓袭为昌安侯、三子邓珍为夷安侯,分别管理其中一份。
汉章帝在位期间,邓禹的幼子邓鸿被封为度辽将军,后来又于汉和帝永元年间与大将军窦宪一同北击匈奴,立下战功。可惜的是,由于被指控犯下逗留不进、贻误战机之罪,邓鸿最终被关入大牢处死。另外,邓禹的第六子邓训则是在生前官至武威太守、护羌校尉,死后才凭借女儿邓绥当上汉和帝的皇后而被追封为了平寿侯。
综上所述,邓禹实在称得上是“教子有方”。尽管不像五代时期的窦禹钧那样教导出五个考中进士的儿子,实现“五子登科”的佳话,但邓禹不愿孩子们生活在自己的光环下,要求他们学习技艺、自食其力,这是相当值得称赞的。一言以蔽之,位高权重后不迷恋,也不让子孙迷恋的邓禹确实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