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田蚡真是一手好牌打到稀烂_的人_权势_汉武帝

读史可以鉴往知来,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经验教训,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人性永不过时。喜欢心晴解读故事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哦!

据史书记载,田蚡这个人长得是又矮又丑,还贪得无厌。

就是这么个看起来一无是处的人,却因为有个好姐姐而一步登天。

他的姐姐是汉武帝的亲妈,王太后。

田蚡是王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据说因为田蚡读过一些书,能言善辩,口才很好,在几个弟弟中最得王太后的喜欢。

在汉武帝还没有登基做皇帝的时候,田蚡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郎官,当时窦婴大将军正得宠,权势地位如日中天。

田蚡为了与权贵靠拢,经常主动到窦婴府中拜访,陪侍窦婴下跪起立,就如同窦婴的子侄一样。

男儿膝下有黄金,跪天跪地跪父母。

这样的教诲显然不适合田蚡,只是人没有生有前后眼,田蚡不知道他根本不用如此费力,过不了几年,他姐姐就会成为太后,他也会荣登丞相的大位。

古人有句话说得很好,就是“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

田蚡的问题就是他太不迷信了,如果他相信他的姐姐迟早要大富大贵,也许他就不会去做那些让他尊严扫地的事了。

母亲早早为他们算过命,尤其是王家的两个女儿,都是主贵的命。

为了不让命运旁落,本来王娡都已经嫁人了,彪悍的母亲生生把女儿王娡又从婆家抢了回来。

是不是没有这么一抢,也就没有后来的汉武帝了,也不好说。

展开全文

反正汉武帝的姥姥确实是个狠人,生的儿子也狠。

田蚡狠在哪里呢?

为了出头,到权贵跟前卑躬屈膝就不用说了,主要是当他当上丞相以后,公然大肆接受贿赂,买官卖官。

《资治通鉴》上记载,田蚡所任命的官员多到汉武帝想任命一个官员,竟然都无处安插。

而据说来丞相府送礼的人需要排着长队预约,府里堆满金珠玉器,后堂中的美女数以千计……

一个人没有相当的个人修养,一旦拥有泼天的权势和富贵,就很最容易迷失自己。

田蚡也不例外,这么大的权势富贵傍身,很自然地变得日渐骄横起来。

在田蚡越来越有权势的时候,很多善于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就从日渐失势的窦婴大将军门下,转到了田蚡的门下。

这时有一个很忠义的人,叫做灌夫,还对窦婴不离不弃,忠心耿耿。

窦婴有感于此人的忠义,便与灌夫结为至交,两人相互来往,互相倚重,相处如同父子一样。

虎落平阳被犬欺,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也在不断地重复上演。

曾经田蚡有多巴结窦婴,后面窦婴失势后,就有多欺负窦婴。

田蚡看中窦婴家的一块地,就无辜前去索要。

窦婴不是田蚡,不会看到权势比自己大的人,马上就会为了五斗米折腰,所以自然不会平白无故地将田地送给田蚡。

但这无疑就得罪了田蚡,田蚡认为自己当初那么卑微地服侍过窦婴,现在他跟窦婴要这么几亩田地,窦婴都不舍得给,实在是大大伤害了他。

灌夫听说田蚡无故向窦婴索要田地,认为田蚡这是仗势欺人。

灌夫为人刚强正直,好借酒使气,对那些权势在自己之上的权贵,必定给予凌辱。

对待田蚡,虽然他是丞相,灌夫也依然不将他放在眼里,多次因酒后闹事冒犯他。

田蚡挟私怨以报复,就向武帝弹劾道:“灌夫家属在颍川郡横行霸道,百姓都被害苦了。”

于是武帝收捕灌夫和包括旁支亲属在内的家人,都被判处公开斩首示从的罪名。

和灌夫情同父子的窦婴不忍灌夫冤死,不顾家人劝阻上书营救灌夫。

汉武帝接到窦婴的上书,允许他们与田蚡当着满朝文武各自分辨。

在堂上,他们各自为自己分辨,又互相攻讦对方的错处,后来参与论断是非的大臣们也站成了两队,各有支持,相决不下。

王太后听说此事后气冲冲地不吃饭,说:“如今我活着,别人已经在欺负我的弟弟;假若我死了,他们都来宰杀他吗?”

武帝惹不起自己的妈,没有办法,就将灌夫满门处斩;窦婴被斩首示众。

只是这两个人死了没多久,田蚡也死了,历史记载说田蚡一睡觉,就看到这两个人的鬼魂来找他索命,就被吓死了。

这是不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结果呢?

田蚡无端害死两个忠义之人,我想大概也是会良心不安的,否则怎么会有灵魂索命的事情出现呢!

有钱有权的人生就这样落下了帷幕,有没有发现一个人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就像一棵没有生好根的大树一样,迟早有一天会轰然倒塌。

物质和精神之间也有一种巧妙的平衡,物质基础的丰盛,很容易造成精神世界的失衡。

看历史就知道,有钱有权的人很容易养出骄横狂妄的性格,尤其是权贵家的儿子,骄横狂妄的性格几乎是标配。

《易经》上说:“满招损,谦受益。”

有权有势的人家是缺书读,还是缺好老师?

显然什么都不缺,但是孩子就是教不好。

就像田蚡,他出生时就不是平民,应该是他跟姐姐王太后的年龄还是有一定悬殊的;他出生时就已经很尊贵,长大后又得了那么大的权势,最后一手好牌还被自己打了个稀巴烂。

所以上天任何时候都是很公平的,他总是给你多少,就拿走多少。

你追求奢侈享乐,精神世界自然就会空虚乏味。

你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盛,对物质的追求就会自然无为。

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你去观察那些能够长期维持权势富贵的人生,基本的人生追求都是简单质朴的。

不管拥有多少权势富贵,也依然会维持简单的生活,不会刻意追求奢靡浪费的人生。

我想应该是因为有这个规律,所以世界上在贫困中挣扎的人总是占大多数,因为大部分人都战胜不了自己人性的弱点。

有钱有势的时候还不享受生活,那什么时候享受呢?

这估计是一般普罗大众的心声吧!

但过于追求享乐的背后都是坑,步步享受步步坑,这真的不得不慎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