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体横陈”这个成语出自哪里,有什么历史故事或传说?_玉体_北齐_亡国

玉体横陈,这个成语跳入眼帘,是不是很香艳很色欲?说“玉体”,当然是美女的裸体;说横陈,当然是大庭广众的展示。

吾国汉字的博大精妙之处,在于状物形象,让人望文生义由此及彼,撩拨起心中的欲望。

“玉体横陈”这个成语,出自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北齐》:

一笑相倾国便亡,

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

已报周师入晋阳。

这首诗写的是北齐皇帝高纬,宠幸妃子冯小怜,以至国破身死的悲催故事。话说高纬宠爱的绝世美女冯小怜,是吾国历史上著名的美人儿,其才貌直逼古代四大美女。据《北史》记载:冯小怜“慧黠,能弹琴,工歌舞”。

高纬专宠冯小怜,“坐则同席,出则并马”,发誓"愿得生死一处"。他自己欣赏还不够,居然奇葩到脑洞大开,每天上朝,都让冯小怜“玉体横陈”在自己怀中,供满朝的文武百官一起观赏,可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如此奢靡成风,荒淫无度,丧失了斗志,哪还有心思治国理政,北齐最终在公元577年被北周所灭,立国仅27年。高纬被擒解往长安,受尽屈辱后被杀,不但亡了国还丢了卿卿性命。

“玉体横陈”形象概括了北齐的亡国征兆,让人想起“红颜祸水”这句成语,也让人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是杜牧游秦淮,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哀伤的歌声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沉溺于奢靡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亡国之音却在江湖中留传下来,这使杜牧不禁感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作诗善用典——典,即归纳总结的历史故事或传说。杜牧一诗明看是指责不知亡国恨的“商女”,暗里则讥讽晚唐的政治腐朽。

李商隐这句“玉体横陈”成语的奇葩之事,虽不见正史有明确记载,只是在民间传说纷纭,但它反映了民众对统治者奢靡无度和荒淫无耻行为的愤慨。

又如民国时期东北沦陷,有人写诗讽刺张学良:

赵四风流朱五狂,

偏偏蝴蝶正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

哪管东师入沈阳!

告急军书夜半来,

开场弦管又相催,

沈阳已陷休回顾,

更抱佳人舞几回。

诗中出现的赵四、朱五、蝴蝶及佳人等色诱的字眼,都让人对张少帅不抵抗日寇,沉浸在温柔乡中不能自拔感到愤懑。

以上三首诗时间跨度千百年,都是“歌咏言,诗言志”。吾国有句话云:愤怒出诗人。

李商隐的这首《北齐》诗,主旨是警策后来的君王,不要耽于享乐,荒废朝政,不要沉溺于温柔乡中而丢了江山。

作为皇帝的高纬可以让“小怜玉体横陈夜”,岂不知“已报周师入晋阳”,亡国之日就在眼前,真正是只要美女不要江山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