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表达了什么(《百年孤独》读不懂,你读的懂吗)_百年孤独_自己的_人物

《百年孤独》读不懂,你读的懂吗

不知道我的阅读心得能否适合你,对你能否有所帮助。

有些书初次接触,就可能是对我们以往认知的一次震撼和冲击。它是我们身处的环境、熟悉的人事、情感思维模式所完全陌生甚至颠覆的存在。

拉丁美洲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块神奇的充满异域风情的陆地,直观印象大多来源于地图,还有简单的地理课本介绍。它的历史对于我们几乎是空白,而“百年孤独”又绝非如它表面描写的那样魔幻传奇故事。就像我们的“红楼梦”,总是吸引痴迷者探究、解读…

我最初看这部小说就是瞎看,只顾看热闹,新奇有趣——感觉就像巨人进了小人国或者矮人进了巨人国…看完也是稀里糊涂,但却兴趣盎然,又再看。

因为里面人物众多,特别是重名的。呵呵,当时真是读得头大眼花(本来一向对记外国地名人名自信的我,也是抓耳挠腮),因为偶尔有记笔记的习惯,就开始边看边罗列名普,名字下面密密麻麻写出简短提示,即使如此也有写乱的时候,再读时又更正。呵呵,我估计没兴趣的朋友早该不耐烦了,可我还得硬着头皮,把我的经念完不是?呵呵。

虽说多读生熟,但凭那时的理解力,实在吃不消它。

后来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又重读过。

其实,不只是这部书,很多书过后几年、十几年,你不同人生阶段重读,都会有不一样或更深的感悟。

后来看过好多有关它的书评,也简单了解下哥伦比亚的历史,再读它,感觉自己当年就是在看神话传说…

其实,喜不喜欢一部书,要看个人的阅读兴趣爱好。就好比再怎么高档的化妆品,你用了美颜,别人用过敏,皮肤不受一样。并非所有获奖的名著都适合自己的口味,不喜欢何必为难自己?反之,我看不进去的书,人家却读的摇头晃脑、意醉神迷。呵呵。

《百年孤独》到底有多少人能读懂,对此你怎么看

《百年孤独》这本书,我是从各大网络平台力荐所了解到的。它是一部值得重复阅读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为什么很少人能读的懂?因为作品里每个人物的名字,人物的关系,其次就是每个人物故事没有一个是完整的。要读懂其内涵,如果没有经历一定的岁月沉淀,你很难去理解每个人物所蕴含的那种孤独感。

因为每天支配私人时间比较少,我只读了一遍。但我有一个阅读习惯,即便是读不下去的书,我都会死磕到底,无论收获多少,我都会这么做。故事内容不过多介绍,只说说某几个印象深刻的人物带给我的感悟吧。

马孔多,一个第二代传奇人物上校,厌倦了战争,放弃了权利,还不被人理解,唯有自杀才把别人的误解消除,却自杀未遂,最后活着连唯一的精神寄托炼金术都失去了价值。这让我想起豆豆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丁元因,因找不到心灵默契的知音,而远离浮世。

地铁里每个人捧着手机,那熟练的手指不停的按,重复,没有目的,连自己都不知道在找什么,等什么。这种内心的孤独似书中吃土的女人,压抑使她吃土,害怕使她吃土,我不知道作者表达的意思,或许因为小说类型就属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但我隐约能感觉到她在平衡自己,就像你害怕黑暗时你会大声喊叫。

我看过一则报道,一位德国妇女无币生活了十四年,用劳动换取饭钱,生活所需,不接受任何货币,你能理解她为什么这样活着吗?小说中的美人蕾梅黛丝被人嘲笑为怪胎,因为她从不穿衣服,她属于最纯粹的孤独者,近乎于神,在她内心没有世俗,在嘲笑声中翩翩起舞,抓住一件雪白的床单,乘风而去。

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就注定是孤独的开始,很小的时候就受父母的爱,按照父母的方式成长。我们用哭、闹等方式来抗拒一切,长大后面对各种复杂的人心,不得不使自己带着多重面具来面对这个世界。

当然,这本书每个人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而且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觉悟,如果你现在看不懂不要紧,慢慢来。

《百年孤独》到第几遍才看懂看懂后有什么感想

在我看来百年孤独不是读多少遍才能懂,而是你有没有端正读书态度,有没有把读书当作一种增长见识的手段!外国文学作品也离不开作家的生活环境,好的作家其实写的都是基本上也是自己的生存环境,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了。好书需要多读,多读几遍!马尔克斯的国家也是战乱,饥荒,乱离。给人感觉苦难与艰难无边无际,生活绝望。人过一世,也不过是百十年,这其中所经历的诸多磨难曲折有时候也是一个人独自承受,面对的!魔幻现实主义,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这些新的写作方法提升了作品的可读性,小镇的发展,兴旺,发达,到衰败与没落,也不过是一代人的记忆,人生百年,一个人来一个人走,也是必然!每个年龄读书的心得自然不一样,因为心境不同则境界更不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