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想表达什么(《百年孤独》究竟在向读者表达什么)_孤独_百年孤独_家族

《百年孤独》究竟在向读者表达什么

《百年孤独》,表达一种孤独茫然的社会人生场景,引发读者对历史及现状的思考。

这部著作,初读者大多都会感到晦涩难懂,文意飘忽散乱,情节离奇古怪,其实则不然。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读这部书时,前两次也都没有读完,后来听了高人的评论后,第三次静心阅读,才读出了一些真味。今应邀作答,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感悟,抛砖引玉。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可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是20世纪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作者以倒叙的叙事方式,从未来角度回忆过去,描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情仇,及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蹄固的孤独。

作者初衷:“我要为我童年时代所经受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缺的文学归宿!”以家族的百年历史,浓缩拉美的历史,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变现实为魔幻而又不失其真,虚实相生,似实而虚,似虚而实,以虚实交错的社会画面,激发读者想象力,引发人们寻根溯源,进行文化反思。批评的眼光,深刻的反省,凝重的历史内涵,神秘与悬念,贯穿始终,气势恢宏,奇幻诡丽,轻灵与厚重兼有。

作者通过刻画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表现拉美百年风云变幻的社会历史。其中有政客的虚伪,统治者的残忍,民众的愚昧盲从,书写家族的百年孤独。加拉比海沿岸的马孔多小镇,西班牙裔的布恩迪亚家族,是一个古老家族,在这个家族中,夫妻、父子、母女、兄弟姐妹之间,同一屋檐下却缺乏信任,没有感情,没有了解与沟通,各自品味着孤独。尽管几代人为了打破隔膜,摆脱孤独,尝试过种种探索,但都没有找到有效途径,没有走出狭隘思维,不能凝聚人心,均以失败而告终,肩扛阻碍文明进步的精神包袱,继续孤独的生存模式。

布恩迪亚家族,百年历经淳朴的乡村生活——战争革命——西方殖民者入侵——西方思潮侵蚀——一切归于平静后的绝望。这其实就是整个拉美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现实的再现。这个古老的家族,曾在外来文明的冲击下,试图走出去寻找新的生活方式,希望融入外面的世界。而外来文明以侵略方式要吞噬这个家族,族人因畏惧而退缩,继续自己的孤独。

孤独,是布尔迪亚家族的族徽,百年里的族人害怕寂寞,恐惧孤独,而又以孤独反抗孤独,孤独中又离不开孤独。族人无休止地在孤独中挣扎,既想摆脱,又想保持,矛盾的心理状态下,种种努力都没有结果,总是救赎不了自己。

加西亚·马尔可克斯这部著作,之所以会引发共鸣,取得艺术效果,在于书中描绘的孤独,寓意了现代人共有的困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散乱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行色匆匆的人们无法认清自己,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与沟通,难以超越自我的精神束缚,难以融入外面的世界,所以困惑,孤独是当代人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的消除,是当代人普遍纠结与思考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你可以从《百年孤独》中看出什么有什么看法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著名小说家加希里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品。自60年代问世后,在世界各地受到一致称赞,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大概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历史。一个孤独的历史。里面的人物的死亡全是一种孤独中死去的。什么是孤独。不被人理解。人生的境遇总有一款孤独适合你。这就是这部作品伟大的原因。小时候,没有玩伴的孤独;年轻没有对象的孤独;有了新想法,无人理解的孤独;怀才不遇的孤独等等吧,在书中都有体现。个人是这么觉得的,读的遍数不多,是本常读常新的好书。


“”百年孤独”这本书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

对于马尔克斯的 《百年孤独》,很多人觉得晦涩难懂,读不下去。尤其是里面大同小异的人名,完全分不清谁是谁,读起来一头雾水。其实我也一样。

我是读了好几遍,才理清里面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才真正理解到这本书的要义内涵。

简单的说,

“百年”,说的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从第一代布恩迪亚到第七代布恩迪亚之间,这个家族长达一个世纪的历史。

也可以说是由第一代布恩迪亚开拓、创建,在第七代布恩迪亚被蚂蚁吃掉时,被飓风从世界上抹除的小镇——“马孔多” ,由生到死的百年历史。

“孤独”,则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和布恩迪亚家族以外的人的孤独,也就是所有人的孤独。

那种随时在发生,又随时在消亡,一幕幕不断重复上演的孤独,正如书中所说,

过去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据说,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时,是进入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状态,写出来的所有句子都闪着光芒。所以只要你读进去了,相信这必会是一段震撼人心的历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