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去女人那里吗记得带上你的马鞭”,怎么理解尼采这句话
谢邀!
据说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你去女人那里吗?别忘记鞭子!”虽然只差了两个单词,但指向性似乎没那么强了。
历来对于尼采这句话的理解褒贬不一,并且是贬多于褒,认为尼采是狂妄自大,具有很强的大男子主意想,认为女人只有通过暴力来征服,说明尼采在现实中缺乏自信。
另一种看法也截然相反,根据对德文原著的解读,认为尼采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猜对女性的深深欣赏,而不是想驾驭女性。
尼采是19世纪人,去世于1900年,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拿破仑战争后“德意志只剩下了天空”,代表着德意志事实上的四分五裂,这也使得的德国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哲学家,其中就有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马克思,还有马克思的导师黑格尔,而德国有是一个着深厚哲学土壤的国度,康德、莱布尼茨都曾经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尼采也是这个时期的人物。
不过尼采后来精神失常(所以鲁迅说尼采疯了),他的很多著作是在他生病后出版的,其中不乏有被篡改的部分,当然我不是说这句话被篡改了,只是很多话必须放在特定的语境下才能明白他本来的意思,此外时代背景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我们不能用今天的道德标准来要去过去的人。
否则就会陷入“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息”错误,也就是道德和时代背景是不断的变化的,你用现在的标准去苛求古人,未来之人也就会如此苛求你。
总之,对于尼采这句话可能带有一些所处时代对于女性的偏见,但应该还上升不到歧视女性的程度。
尼采说: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并非爱孤独,因他在周围找不到同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我曾经给我的儿子写过一句话:不能享受孤独,就不配拥有高贵。
其实,孤独是一个人的本质,孤独不是寂寞,不是百无聊赖,而是和自己在一起,不带任何功利性地和自己相处。静静地去感受生命本源自然生发而出的爱、欢喜以及最深处的慈悲。
生命是通过我们每一个具体的人去显现它的慈悲、它的爱的。同时,这整个过程应该是欢喜的。所以,爱是人类活着的主题,以一颗慈悲心关照众生,扶持众生,疗人疾苦于无可奈何之境,不就是“更高级的哲人”所应该担当的事情吗?
我中华民族的圣人先哲孔子有说:“我们总不和飞鸟走兽一起生活吧。我不是人类的一分子又是什么呢?如果天下太平,我才不会去求改变呢。”
按《论语·微子》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我想:“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个高级的哲人应该有兼济天下的胸怀,应该有以学识为人民服务的自觉。当然,我只是说“应该”。如果愿意独善其身而不问世事,也无可厚非。
怎么理解尼采的「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人跟树一样,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越要扎进黑暗的地底。
我们在感受人生不易的同时,总羡慕树能不费力地自由生长。其实树和人一样要经历无数艰难和拼搏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而且越是向上的树,它的根穿过坚硬的土层扎得越深越广。大树的根像军队的后勤,默默地、努力地一刻不停地生长着并吸收土地中水分和营养供给自己和硕大的地上部分。天道酬勤,树的根越努力地往黑暗的地底延伸,地上就生长越繁茂。
人也一样,想要成才成器,必须通过艰苦努力学习和工作,排除万难,持之一恒,才可能实现宏伟理想。比如水稻之父袁隆平除了刻苦学习之外,带领着几个人常年累月、不分昼夜地蹲在烂泥田找理想的雄性不育株,做了无数杂交实验,在全新的领域不断披荆斩棘,才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成果。人们仰慕他依仗他,却难以想象他付出了多少艰辛。
我们芸芸众生之所以是无名小草而不是参天大数,是因为我们努力得很不够,或者没有努力过,或者看似很努力地干但是却没有积极自主地去潜心学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