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鑫玉浩最新作品2021(《欢乐喜剧人》,卢鑫玉浩输给小沈龙,合理吗,你怎么看)_相声_作品_段子

《欢乐喜剧人》,卢鑫玉浩输给小沈龙,合理吗,你怎么看

当小沈龙绕有哲学思辩的脱口秀时,我还是有点苦涩的回味。本人曾写过这样的缺少故事性的单口,文字幽默,笑料自然。但真正搬上舞台却极少有炸的效果,在观众会心一笑的反映中我得出一个结论,小沈龙的单口与方清平单口还是有区别的。但脱口秀很难让人笑得炸起来,除非你现场用了罐头笑声。所以,小沈龙和新势力都是值得尊敬的笑的使者。首先他们说的东西是干净的,也是能让人回味的。???

卢鑫,玉浩的新势力相声,会给相声行业带来新气象吗会和德云社齐平吗

很喜欢卢鑫玉浩这对相声演员,他们的创作力确实是这几年出现的相声演员里出类拔萃的存在。

新相声创新力度大,给相声行业带来新气象这话也完全可以说。

卢鑫玉浩的创作力上来说,现在的卢鑫玉浩每年也都进行了全国的商演,平时演出也跟繁多,在这么多的演出量的情况下,他们新作品的创作量肯定会下降。

从卢鑫玉浩参加节目的作品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有时候也在加工传统段子。当他们又回去说传统相声的时候,他们跟其他相声演员还有什么区别呢?

尽管现在相声新势力的发展势头不错,以卢鑫玉浩的人气来说,相声新势力发展到现在其实并不意外。但是相声新势力想要给行业带来新气象,乃至于要跟德云社齐平,这就有点难办了。

毕竟相声新势力里的演员,并不是每个都是卢鑫玉浩。他们也都是其他相声团体里跑出来,加入的。很多还都是曲艺班刚毕业或者德云社刚出徒的年轻演员,业务仍处于磨炼期。

跟其他普通相声园子里的演员也差不了多少。相声新势力现在开了两个园子,也顶多算是又多了两个听相声的小园子。

跟德云社的档次还要差的多。毕竟他两个园子加起来都不如德云社一个三庆园或者广德楼或者湖广会馆其中之一个的大。

所以说,相声新势力想要跟德云社齐名,任重道远。他现在好就好在,在网上有不少粉丝。现在相声行业里,能培养出来粉丝的,除了德云社就是相声新势力了。勉乎哉!

《欢乐喜剧人第五季》中小沈龙的作品为什么能赢过卢鑫玉浩

《欢乐喜剧人第五季》第六期已经播出,最终以叶逢春为队长的葫芦娃战队以302:296战胜了以张云雷为队长的包袱真多战队。而作为包袱真多战队的王成思因为团队中票数最少惨遭淘汰,成为继陈汉典之后淘汰的第二位喜剧人。第二轮团队PK赛中卢鑫玉浩与小沈龙的这组对决还挺有意思的。

卢鑫玉浩表演的相声作品叫《怯之旅》,作品内容讲述现实生活中一些旅游的不文明现象,这个作品属于新创作作品,就如卢鑫玉浩赛前说的,自己坚持创新,这个和他们的风格还是很相符的,卢鑫玉浩最早出现在《笑傲江湖》的舞台,并且是当季的冠军,他们的作品特点就是创新,不断的推陈出新,作为相声新势力的两位班主,实力自然不用多说,连老郭都好多次想要招他们入伙,可惜至今未如愿。记得在赛前的采访,卢鑫玉浩有表示预测小沈龙会用旧段子,“取笑”小沈龙一成不变将面临失败,包括小沈龙演完之后也强调他用了很多老梗,相对自己的新,自己肯定是可以胜出的。

小沈龙表演作品叫《小沈龙爱情史》,作品主演揭露当前大龄男女,结婚难,父母催婚问题,很贴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整个作品的风格和结构一如既往的“小沈龙式”现实生活中问题引发笑点,笑后引起思考,思考后用歌声激励。正如小沈龙赛前说的,自己改变风格怕观众无法接受,只有先依靠舞台状态去感染观众,这点他做到了,我一直认为这届喜剧人,小沈龙的舞台功底和状态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创新与保持不变PK,最终结果卢鑫玉浩以54:60输给小沈龙,结果公布之后卢鑫玉浩还很意外,表示出不解和不服气,那为什么他们最终会输呢?

首先,并不是创新就一定可以打败一成不变,喜剧也好,文化也好,一定是需要创新的,但也需要传承,并不是说老段子就不好了,就过时了,要知道这些段子都是证明过可以逗笑大家的,所以当小沈龙说出一些我们曾经听过的段子的时候,我们还是会笑,现场的观众反应还是很好。就拿德云社的相声来说,他们的段子我们也经常重复去听,但我们并没有说听过这些段子就不在听德云社的相声了。

其次,老郭说过相声的段子,语言,包袱是要不断去实验尝试才能拿捏到恰到好处的,所以德云社很多新的作品都会拿到小剧场去实验,看下现场反应,在不断去修改打磨拿到更大的剧场和舞台表演,卢鑫玉浩的作品是新,中间可能有很多的包袱也设计的很好,但是未必现场观众可以马上领会,马上反应过来,所以现场的效果就没那么火爆了。

再次,就两个作品现场的舞台感染力来说,小沈龙的状态肯定是更好的,那种一个人撑起一个舞台的自信很容易感染人。

所以,我觉得就这场PK,卢鑫玉浩输给小沈龙并不冤枉,不是实力问题,更多是时机和状态的问题,所以希望所有人继续加油,为我们贡献出更多的作品,给我们带来欢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