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分作文被北大录取(如果高考语数外都是满分,唯有综合分为零分,能被985高校录取吗)_高考_录取_零分

本文目录

  • 如果高考语数外都是满分,唯有综合分为零分,能被985高校录取吗
  • 你觉得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是否意味着前途无量
  • 高三了,数学每次只考60分,还有救吗
  • 考了个三本分数,如果让你上清华、北大,你能毕业吗如果毕不了业是不是不如上三本
  • 钱钟书、季羡林、张充和偏科严重,为何还会被清华北大录取
  • 如何看待数学才考20分却被美国名校录取这件事
  • 北京大学在广西录取分数604分,不如北京邮电大学,你怎么看
  • 古代举人穿越到现在高考考场能考上三本么
  • 高考哪些学生会被破格录取
  • 在高考历史上,有没有哪些作文算得上神作

如果高考语数外都是满分,唯有综合分为零分,能被985高校录取吗

高考语文、数学、外语都是满分,唯有综合分为零分。

这种情况比较极端,也很不现实,因为能在语数外三科取得满分的人,综合分绝对不会低,更不会只有零分,除非是错过考试或者故意考零分。

语数外三科满分,绝对是一个奇迹,这是历年的高考状元都不能完成的壮举。但是,总分只有450分,只能勉强达到本科线,985大学根本不用想。

但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被985大学破格录取。破格录取是存在的,只是几率比较小,而且只针对百年一遇的奇才。

但是,回归到问题本身,只是一种不可能的臆想罢了。不过请放心,如果不能被破格录取,回母校复读,绝对不会收你学费。

你觉得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是否意味着前途无量

总体而言,优秀的大学可以培养优秀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北大清华作为中国大学里面的佼佼者,进入其中,当然对自己的前途是一种莫大的帮助。

北大和清华这样一种重视理性、务实、开放、包容的教学理念,对于培养人的科学精神,包容精神,合作精神,都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是,人自身的素养往往是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决定性因素。

你是一个素养高的人,你勤奋了,努力了,你的思维和眼界高于别人,你与人相处的能力强于别人,你适应社会的能力高于别人,那么北大清华就是你人生腾飞的翅膀。反之,如果你的综合素养低的话,进入北大清华不一定有比别人更好的前途。

放在同等素养的人的身上,进入北大清华当然比进入别的学校有更优越的条件,进而取的更好的人生前途。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人的命运和前途是由内在和外在因素共同起作用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分析。

有人拿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来说事,其实,钱理群教授所说的有些大学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并不是针对北大清华,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我们不能用酸葡萄的心理来对待进入北大清华的学生。仰慕优秀的学生对我们也是一种激励作用,同时也是我们高素质的表现。

高三了,数学每次只考60分,还有救吗

很高兴能在这里回答你的问题!

高三的孩子,数学复习都是专题性的,我们这里考的全国卷,12道选择题60分, 4个填空20分,大题70分。 一道三角函数或数列,一道立体几何,一道程序概率题, 一道导数题,最后一道是选做的不等式或参数。不同省份考的卷子不一样的我就只能按照我考的说。

数学一定要多做题。理科的东西必须要多做题,训练你的计算力和反应力,甚至需要达到条件反射的程度。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刷,将自己能做对的题目熟练化,一般将选择题控制在错两个的范围内,填空题错一个,大题前两个要保证拿满分,选做题参数的也要拿满分,其余的题第一问要保证拿分,这样你的数学基本不会低于100分。有了计划性地刷题,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必须另外自己多刷刷历年的高考题,最好找出好的模拟卷,真题出现的几率太高了,容易在不同的卷子里重复出现。

其次将做过的做过的错题整理起来,把第一次错的题找个本,把题目粘好,这样不用手抄省时间,过段时间重新做看看还会不会错。

然后就是卡时间,每次测试,先把卷子上一定要拿分的题目做完,然后认真检查一下,拿不上分的题目可以不用浪费时间去琢磨,考场时间有限,等你把这些拿分题都做得熟练之后,再花时间去研究那些原本拿不了分的题目,这样你的数学成绩回增长的很快。

总的来说就是,多做题,做曾经的错题,做会做的题,把握好时间分配,注意卷面。

考了个三本分数,如果让你上清华、北大,你能毕业吗如果毕不了业是不是不如上三本

我来说一下这个问题。考了一个三本的分数,让你上清华北大,如果毕不了业,你是认为上一个三本好还是上清华北大好?

考了一个三本的分数,如果让我选择上清华北大,那么,我肯定支持,选择清华北大的学生。考了三本的分数,不一定就代表你是三本的成绩。高考的学生当中,并不是所有的人考出来的成绩都是自己的真实成绩,有的学生超常发挥,能高出三四十分,有的学生发挥市场,比平日成绩低了,100分到50分左右,那么这样的学生,他上一个清华北大,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在清华北大这样的好学校,就算我们学习不好,也会受到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的熏陶。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这些好的环境当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就算毕不了业,我们接触的学生接触的世界跟在三本学校,是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

我宁愿在清华北大毕不了业,也愿意在清华北大上学。

并且高考的分数是全科的成绩,而你上了大学之后选择的专业,不一定是你不擅长的,所以你可能毕业的机会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在清华北大上学的机会。

钱钟书、季羡林、张充和偏科严重,为何还会被清华北大录取

应该反问一句,偏科为什么就不能被录取?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若谓完人,便不是人。

作家不需要熟悉微积分原理,数学家物理学家也不一定强求要写得一手好文章一笔好字!

如何看待数学才考20分却被美国名校录取这件事

说明这个孩子在音乐上有着出色的天赋。数学不好,并不代表这个孩子的其他能力不行。
他热爱音乐又有音乐天赋,所以,数学不好也不能掩盖他的音乐天赋。都说“上帝关了一扇门,又为你打开了另外一扇窗”,这孩子数学是不好,却有出色的音乐天赋,被音乐学院录取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看到的盆友,点个赞吧~

北京大学在广西录取分数604分,不如北京邮电大学,你怎么看

看到这个问题时,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别小(低)看了这个“604分”!

如果从“人才”或“智商”角度看,广西这位“604分”的考生,或许不比北京“704分”考生差。

你若不信,等着瞧!

本人正是广西的一位教师,我承认,广西绝大多数地区的教学质量,确实比不上北京等教育发达地区,甚至差距还很大。

比如,广西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也许要比某些省市的清北生低近100来分。

从招生政策上来理解:这是国家对教育相对薄弱地方给予的优待和照顾,本质上也是体现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要求。

但是,严格来讲,象广西等省市这类教方薄弱地方,教学质量相对较差,考生成绩普遍偏低,这不完全是学生的责任,更主要是受地域总体发展水平、受学校及教师等教育资源的影响。

我一直坚信:学生天生没多大差别,如果他真是学霸,那么,跟他所处的地域就没多大关系,跟他考了多少分也没多大关系

如果广西成绩排名第一的考生,与北京成绩排名第500的考生,分数相同,请问:你看好谁?

古代举人穿越到现在高考考场能考上三本么

考不上的!

人家

英语看不懂!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全盲!

会点语文,

水平也不见得有我高!

高考哪些学生会被破格录取

她,叫张莹嫇,在没有参加高考的情况下,清华大学同意降60分,破格录取她。最终高考后,她以文科626分的高考成绩(另获加分60分,总成绩为686分),被录取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系。

其实,这背后,如果我们要归纳她被清华最终降60分录取的最核心因素,可谓就是这样一个关键词:综合素质。

这位1991年出生于成都的女孩,在参加高考之前,就在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书面测试中,考取了四川省第一名。因而又有机会获得清华单独面试的机会,在面试中,她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了招生组的高度认可,面试结束后,5名面试的教授都给她的面试成绩打出了当天的最高分。当时的清华招生组长杨华中教授,代表招生组同意在高考时降低60分录取她,专业由她自行决定,这在清华的高招历史上实属罕见。

和其他考生一般面试要经过半个小时到40分钟不同,张莹嫇在清华大学的这次面试中只经过了二十几分钟,就获得了清华降分60分的资格。后来,她回忆起那次的情形“我看那时候考官都冲我笑,态度挺好的,就知道我有希望。”而说起那次的心得,她半开玩笑地说“大概就是我的大嗓门,让考官觉得我很镇定不紧张吧。”其实,那天面试考场的氛围是特别紧张的,在外人看来,考官都出的是非常“刁钻”的问题,但是都被她应对得游刃有余,出色自如。

张莹嫇高中时就读于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在高中时就是一个“传奇人物”。老师对她的评价是“太聪明了!太优秀了!太勤奋了!”中学几年,她的成绩在全年级一直名列前三,数学小考、大考几乎都是满分150分,英语很少低于140分。同样,她的语文成绩也让很多同学难以望其项背。

在外人眼里她是妥妥的学霸,而她自己却说,没有别的诀窍,就是 “勤奋”两字。 “我就是内心投入更多的关注,就连走在路上,我心里想的也是学习。”

从高一起,张莹嫇连任两届学生会主席,锻炼出很强的综合能力。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和各类外宾接待,没有一处大型活动看不到她的身影。大到参与策划指挥,小到安排家长安全进校,她都考虑周全。

说到父母的教育,她说,父母一直对她采取的是“放任教育”和“信任教育”:“他们从来不会问我考多少分,也不会因为成绩开家庭会议教育我。”从选专业到选学校,这一系列事都是她自己拿的主意。

在当前高考不断改革的当下,我们发现,无论是各大985/211高校的自主招生,还是各种破格录取政策等,其实,一个最大的趋势就是越来越开始逐渐打破“唯分数论”,在分数的基础上,对学生综合能力、某项特长的考察将会越来越凸显!人才的选拔方式将变得越来越多元,应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对考生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




在高考历史上,有没有哪些作文算得上神作

不知笔者认为的神作是怎么定义,下面我举例说明我本人认为比较神的作文,

第一、当属四川某考生甲骨文作文,事件发生在2009年高考结束之后,听说当时轰动一方,最后阅卷时请的是四川大学历史专家整的,

第二、就是文言文作文,听说江苏某考生作文,题目《绿色生活》

第三、还是文言文作文题目《赤兔之死》,具体无从考证。

第四、安徽某考生《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零分作文,这可是零分呦!最后被某名牌大学破格录取。

第五、湖北某考生古体长诗《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当年也是轰动一方,获得满分。

高考作文实在太多,神作也太多了,就列举以上几个比较抽象一点,自认为神作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