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法制教育(小学生应该普法学法吗)_法治_道德_主科

本文目录

  • 小学生应该普法学法吗
  • 小学《道德与法治》、《科学》有没有必要纳入正式考试
  • 小学道德与法治最核心的思维方法是什么
  •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

小学生应该普法学法吗

这个当然需要,我们早就应该进行普法教育了,其实应该从小学开始就有必要增加法制学习,这样从小就会有法制观念,这样就会知法,懂法,守法,还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小学《道德与法治》、《科学》有没有必要纳入正式考试

小学《道德与法治》和《科学》早已正式纳入各地的考试,然而作为非主科科目,在各学校真正所占的地位却一直异常尴尬。在绝大部分农村,《道德与法治》和《科学》聊胜于无。

造成《道德与法治》和《科学》如此卑微尴尬的地位的原因是什么呢?听小徐老师娓娓道来。

一、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没有教《道德与法治》和《科学》的专职教师,都是主科老师兼职。

目前农村学校小学1-6年级,大多每个班只有2-3个老师,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一二年级没有英语,就只有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两个人一个班。

上课的时候,上午语文老师上课,下午数学老师上课,其它各科,包括《道德与法治》《科学》《美术》《音乐》《书法》《体育》等各科均由这两位老师兼职。这样一来,可想而知,其他科目的地位和教学的效果。

拿小徐老师所在地的农村小学来说,《道德与法治》和《科学》因列为考试科目,老师会在临考前,拿出几节课来,给孩子们串讲一下,而美术、音乐、体育、书法等科目因没有列入统一的考试科目,而几乎没人正经上。

不仅是农村的小学,县城和小城市的小学,也存在不按课表上的现象。

二、《道德与法治》和《科学》虽然列入考试科目,但因没有专职教师,因此不参与老师的评优评模考核项。

老师的考评,一年一次,而学生成绩是考评的参考条件之一,但考评时对于兼职小科的老师,只考评主科成绩,这样一来,老师也就不在乎学生小科考多考少了。

三、非主科教学之所以进行得不扎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主科要教内容太多,非主科教学时间被主科教学所挤占。

拿小学二年级来说,仅生字一项,会写的就有250个字,会认的字高达450个字,还要学生会熟练组词,了解字义,词义,能熟练区分形近字,同音字等,再加上25篇以上的课文教学,要想让孩子们考出90分以上的好成绩,就需要大量的时间练习,于是各学校为了突出学生主科成绩,必然就忽略小科成绩。

我们自上世纪90年代就一直落实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十几年过去了,对一些教育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很难实现。

其实很难实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专职教师的缺失,你让语文老师兼职教音乐,你让数学老师兼职教体育,如果两位老师擅长并爱好此类教学还好,还能像模像样的上上两节课,然而如果不擅长的呢,何况这类课又不考,考了也不考评成绩,这样一来,兼职上小科的老师就把小科全部上成了主科,也正因为如此,开家长会时,家长们从来没见过道德与法治和科学老师。

总之,如果不给各学校配备专业的专职教小科的老师,那么开全科目,实现素质教育,就只能是口号,什么时候,各个学校语文、数学老师不再兼职教学生其他所有科目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

小学道德与法治最核心的思维方法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的结论,需要从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我们对学生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来探讨分析,才能找到方向和思维方法。小学生阶段的教育核心,在我们“智慧教育创新理论”的教育观点认为,必须围绕“习惯素养潜能的系统培养”为核心,在坚持以“平等与规则”的教育原则,方能完全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征。我们对小学生实施道德与法治系列教育与引导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他们具备优秀的品德和优良的个性,促使他们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成为一名会做人和能做事情的优秀学生。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的“智慧教育创新理论”的教育观点认为,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上,最核心的思维方法是坚持“以德树人、以文养人、综合联动、均衡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习惯培养”为核心,坚持“平等与规则”为教育原则的思维方法,进行科学、系统和全面的施教策略与路径,是最为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我们为什么会这么认知和定位?我们有五大理由:

一是因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道德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是进行小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一个讲文明,懂法纪的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因为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当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确定之后,就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状态、性格趋向、兴趣受好和思维发展,采取多种多样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启迪少年儿童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知识,增强他们向上的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达到培养“四有“一代新人的目的。

三是因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四是因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可以通过他们的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展露出来,可真实的反应出其思想境界、为人处事以及品格修养。小学生正处于非常特殊的时期,各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就必须给予更多的重视,在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融入到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去,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道德的价值和意义。

五是因为通过生活中对他们不同行为的反馈,他们能够得到最直接、最有效的道德反馈,使自身树立积极、正面、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道德评价体系,形成高尚的价值观。因此,通过全面执行和贯彻我们的“教育方针、教育核心、和教育原则”的指导思想和指导精神,使其形成科学的、体系的思维方法,才能更好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育,才能真正促使他们得以全面健康的成长,才能真正促使他们都能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优秀而又充满智慧的好学生。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

你好:

首先很高兴回答你问题,我也是有孩子的家长,根据我的教育孩子懂法的方法给你些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1,生活中的耳濡墨染

我中午吃饭有个习惯,就是边吃饭边看中午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节目,所以我常常也会拉着女儿一起看,

慢慢的我培养出来了她的习惯,吃饭时看节目都是每天必须的。

2,不需要普及法律书本知识,毕竟孩子还小,但需要让孩子明白做事需要按规矩来

在跟孩子的交流中,在规则上的遵守要严格执行。例如我们常常看到的:排队;这不仅要求孩子遵守,更要求家长应该身体力行。

3,在孩子生活中出现问题的时候,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引导孩子自己解决

例如孩子在学校遇到欺负了,你可以引导她说:“首先不能以暴制暴,打架是不对的,会受到法律惩罚的,警察叔叔会抓你的。”讲清楚

厉害关系后,在引导孩子说:“遇到这种事情可以找老师,或者你的监护人-爸妈。”这样在说话过程中,时不时的把法律相关的词汇告诉

孩子。

4,可以适当的看看警察相关电影,但不要太深

这里的意思是可以看一些警察帮助百姓的电影,但不要看警察破案这样深层的电影,因为警察破案这样的电影里面的镜头是不适合我们这么小的

孩子去看到的。所以要注意深度。

5,培养孩子欣赏法官、警察的兴趣

例如学校里警察教育孩子相信警察叔叔,所以在电影,生活,游玩的过程中,你可以灌输警察、法官很伟大,很厉害的思想给孩子,

这样孩子带着欣赏、钦佩的心态去学习法律知识,应该会事半功倍的。

这是我自己总结的一点点自己的感悟,希望你能采纳,并希望能帮助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