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态度的重要性(对于找工作你持什么样的态度)_态度_工作_能力

本文目录

  • 对于找工作你持什么样的态度
  • 工作态度与专业性哪个更重要
  • 职场中:是我们的态度重要,能力重要,还是学历重要
  • 在职场中能力重要,还是态度重要
  • 为什么一些领导总觉得加班是工作态度好而不是工作效率低下

对于找工作你持什么样的态度

01

有一朋友在某公办学校当老师, 一大早跟我们说:学校招聘1个体育老师, 本来有4个人来参加最后一轮面试,但最后只来了一个人。这个小伙子是已经在本学校实习, 但是资质一般。

但是,因为另外3个面试者都没有到, 这个小伙子就是躺赢了,轻松地拿到了录取通知。

最后, 他们打电话去询问另外三个面试者为什么不来参加最后面试?

一个是睡过头了;一个记错时间了, 以为是明天; 另外一个说在学校还需要上课。

前面他们都非常不容易地闯过了三关, 在最后的考验时刻,他们塌了。即使他们具有再优秀的条件, 也错失了宝贵的机会。

找工作,只是你踏入工作的第一步,如果一开始你就以如此轻视的态度对待它,等到真正进入职场,这些问题会更加明显地在工作中暴露出来, 同时会严重影响别人对你的信任。

在职场上,“靠谱”这个称号, 就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尊称。你可能需要付出很多心血, 认真做过很多的事情, 才能换来别人的一句“靠谱”!

也只有靠谱的人,才能得到领导的信任, 得到更多机会。

02

公司刚换新办公点,对安全管控特别严格,各个出入口都安排了保安紧盯着。

但是比较多的是年轻的小伙子, 他们往往一身的慵懒, 在门口处, 一直坐在凳子上刷手机。

这样的工作, 确实无聊,渐渐地我们也习惯了他们这种似存在或不存在的状态。

有一天, 门口突然出现的是一位保安叔叔, 叔叔看上去已经将近50岁, 身高不高,但是挺拔地站着,笔直, 如军人一般。警惕有神的双目,似乎不放过从他眼前闪过的任何东西。顿时心里无比地钦佩这位叔叔。

搞卫生的阿姨, 她们也都能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一大早, 我们才敢进公司,阿姨们已经开始忙碌了好久, 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没有一点拖沓,认真, 有效率, 而且完成得有质量。

什么叫做职业态度?什么叫做对工作负责?不管你是从事哪一行业, 我们都应该一这样的态度面对我们的工作, 它不那么关乎于给自己带来多少钱, 而是对自我生命的负责。

你认真地活着,认真地做着当下的工作,也认真地对待着“现在”的每时每刻。

03

《我不是药神》是2018年有徐峥导演的一部非常感人、且很燃的一部电影。除了故事的题材和新颖, 我们也被演员们的精彩的演技折服。

他们每一个人,都为了这个角色做出巨大的牺牲, 赋予了角色生命和魅力。

他为了这场戏,为了表现突出“饥饿感”,他一口一个包子,那一晚,他吃了44个包子, 还有5碗面, 吐了三次。

为了更好表现病人的形态, 他两夜不睡, 让自己淋漓尽致地展现一个垂危的病人的脆弱、无神、塌掉的状态。 这真的不是在演戏, 这是真实的他。

谭卓在电影中饰演一位为了赚钱给女儿治病的妈妈, 最后迫不得已在夜场跳钢管舞。本来她的体型就不大好, 但是为了练习钢管舞, 每天坚持训练3小时,全身都是黑一块紫一块。

一个完全不会英语的大叔, 为了演好牧师的角色, 在那里坚持练习英语。

每一个完美的画面背后, 都有他们巨大的付出。淋漓尽致地呈现角色,以高要求的态度对面自己的每一个动作, 每一个表情。

04

最后,当你抱怨的时候, 总有人以最严格的态度在要求着自己。很多优秀的职业化员工, 他们能创造奇迹般的业绩,相似点就是因为他们都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要求。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 工作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在你还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的时候, 你愿意吃苦耐劳、愿意学习的态度就是企业选择你的理由。

我们人生的30-40年要在职场中度过, 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 就是我们对待自己人生的态度, 是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愿我们不负人生。

工作态度与专业性哪个更重要

表面看工作态度与专业性是两个层面的东西,没有对比性,二者也不是选择关系。从职场实用角度来说,二者像人的左右手一样,是并存关系;从根源上来看,相对来说工作态度更重要些。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思想决定行动,因此工作态度决定专业性。以下具体分析给你看:

一是态度决定专业性。工作态度端正的人,会干一行爱一行。理所当然地会爱岗敬业。不会挑三拣四。那里需要那里去;

二是态度决定专业精度。有了良好的工作态度,就会自觉地钻研专业技术,能够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如痴如狂地向专业技术高峰攀登;这样的人从不自满,从不计较得失,为了事业肯于付出一切。所以他们常常是各行各业的精英骨干。例如袁隆平、李兰娟等人;

三是态度决定业绩。有了正确的工作态度,就有了自觉奉献精神,就能够爱岗如家,把单位工作当家里的事去做。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就会聚精会神地做好本职工作。就会以多做贡献为荣;

四是二者又是互䃼的关系。有了良好的工作态度,必然会为强化专业技能提供内生的动力,有了精湛的专业技能,又能够为工作态度的发挥拓展用武之地。这两者无论是对于老板还是员工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的人想失业都难;想不发财都不成。

不知你是否认同?


职场中:是我们的态度重要,能力重要,还是学历重要

态度是一个人的品质体现,能力是一个人的价值体现,文凭是一个人的能力见证。职场中的成功人士,都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相对出众的工作能力,符合岗位要求的学历文凭。即态度、能力和文凭这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若要是把这三者割裂开来,问哪个重要?这个话题确实有点大,因为既涉及到个人不同的发展过程,也涉及到单位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等因素。

态度决定一切,是永恒的真理

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兔子的奔跑能力肯定比乌龟强,但由于兔子轻视乌龟,比赛开始后在遥遥领先的情况下,睡起了大觉;而乌龟却一直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向前爬行,结果是乌龟获得了胜利。

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说明工作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同样在职场中,对于能力强业绩好的同事,采取的态度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结果。谦虚的人,会认为与高手同台竞技是学习的绝佳机遇,结果自己也得到了提高;而傲慢的人,则会嫉妒或无视高手,结果自己与高手的差距越来越大。

再比如,工作中遇到困难是常见现象,态度积极的人,总能虚心请教或琢磨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锤炼了自己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而态度消极的人,则会以困难为借口,放弃努力,结果成了知难而退之人。

但是,在职场中有个端正的态度,是否就可以拥有广阔天地呢?

能力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更是职场人的立足之本

工作态度端正,表明自己有把事情做好的意愿,这在一些能力要求不高的岗位就够了。比如工厂的包装工,只要态度好,善于总结经验就能胜任工作。

然而,在一些技术岗位和与人打交道的岗位,光有一个好的态度未必就能胜任工作。单位用人的原则是能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所谓“能者上,庸者下”讲的就是对工作能力的要求。

现在每个单位对员工考核的主要指标就是工作业绩。工作业绩哪儿来?显然是由工作能力创造出来的。如果有能力,但态度不端正,工作三心二意,则会业绩平平;如果态度好但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同样也会被淘汰。

由此可见,好态度强能力是单位对员工的期待。但从员工的角度看,是否把能力都发挥出来,除了与自己的态度相关外,还与自己的薪酬水平有关。如果干好干好一个样,谁愿意无偿奉献呢。

文凭是能力的见证,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文凭这个“敲门砖”的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

近年来,随着教师的待遇与公务员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出现了个别北大毕业生应聘初级中学教师的现象。而在同等条件下,招聘单位肯定是先录用北大毕业生。为什么?文凭使然。

那么,进入职场后,是不是有高文凭就会有好业绩呢?未必。因为文凭仅代表一个人过往的学习能力,要将这种学习能力转化为工作能力,唯一的指标就是业绩数据。

像上面说到的北大毕业生,工作后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不如二本院校毕业的老教师,也是正常现象。但在同批次进来的教师中,北大毕业的又显得相对优秀。

通常来说,态度端正的人,学习意识也比较强,理论上说能力也会强起来。但在移动互联的快时代,企业给员工慢慢成长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员工同时拥有好态度,强能力和高文凭,是用人单位所盼望的。

在职场中能力重要,还是态度重要

我认为能力和态度这两个都重要,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决定着你人生格局的大小,而人生格局的大小又决定着你能为家庭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大小。没有能力或者能力差,意味着你不能胜任你所从事的工作,完不成老板所分配的任务,结局是老板也不会把你当作“祖宗”白白给供养着的。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前国足主教练米卢曾经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可见态度在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工作中态度不积极不明确,做事随心所欲、吊儿郎当,只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老板是不会轻易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你的,你也得不到老板的青睐的,早晚有一天老板也会让你卷起铺盖走人的。

而在工作中把能力和态度紧密结合起来,能迅速领略老板的意图,保质保量超额完成老板交给的各项任务,再加上谦虚谨慎、好学上进的积极态度,何愁理想和抱负得不到施展、英雄无用武之地呢?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能力决定未来,格局决定结局。所以能力和态度同等重要,最好别分开。

为什么一些领导总觉得加班是工作态度好而不是工作效率低下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有些人,穿上了龙袍,也不像太子。

美国著名管理学专家彼得·圣吉在他的名著《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企业要打造学习型组织,同时,让员工和企业一起共同成长。

五项修炼中的前两项分别是『自我超越』和『心智模式』,彼得·圣吉说正是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企业组织才需要持续学习、保持精进。

这一点对于职场人来说,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企业组织要不断创新迭代、适应时代发展,而职场人士也需要持续学习、进行自我管理的变革。

这种自我管理的变革就是“自我超越“,需要变革的就是你的“心智模式“,也就是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所持有的立场。

就楼主提出的某些领导的问题来举例:

从基层员工到领导干部,本来是发生了职场身份的转变,这就要求这些领导干部们从上位开始,就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再用普通员工的思维模式。

可在现实中,你会见到很多领导,他们的意识根本没有发生改变。

他们的职位虽然是领导了,可骨子里却还住着个“普通员工“,用古语来说就是“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

这些人的升职,可能是因为业务能力还不错,也可能是论资排辈熬出了头,更有可能是“矮子里面拔将军“,没有别人可用,他才上了位。

他也可能很努力地学习各种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能,可他的内心却根本没有变过。

他还在用当普通员工的想法做领导,多数时候仍希望“多拿工资少做事“,把团队当成工具使用,想的都是自己怎么多得些好处。

还有就像楼主提到的:他根本就想不到效率这回事。

在他那种“普通员工“的思维里,就认为:他做基层员工时是不喜欢加班的,所以遇到能加班还不抱怨的员工,他也根本不会思考这个员工是不是工作效率不高,只会觉得这是个好员工,这是和他自己比较得出来的。

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真正的大企业领导都很谦逊低调、甚至和蔼可亲,反而是那些不上不下的中层管理者洋洋自得、不知所谓。

领导层的水平,和企业的文化氛围、价值使命息息相关,没有持续打造共同文化、共同理念、共同使命的企业,领导的水平都高不到哪里去。

这也给我们每个职场人敲响了警钟,在考虑是否要加入一家公司时,除了薪资水平等物质条件,一定要多考虑企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理念。

只有在一个持续变革的学习型组织里,我们才能获得最大成长,在企业不断精进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会获得巨大成功。


关注@善用网文:自我提升小技巧,精彩有趣小故事!人生、职场,与你共同成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