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观后感(《让子弹飞》有什么深刻的内涵为什么至今仍引起人们热烈讨论)_师爷_麻子_子弹

本文目录

  • 《让子弹飞》有什么深刻的内涵为什么至今仍引起人们热烈讨论
  • 你对《让子弹飞》有什么新的看法
  • 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想要传达什么
  • 姜文的《让子弹飞》有什么寓意
  • 《让子弹飞》你们看懂了吗
  • 有谁能评价下《让子弹飞》这是不是姜文的巅峰作品

《让子弹飞》有什么深刻的内涵为什么至今仍引起人们热烈讨论

电影《让子弹飞》这部电影是姜文沉淀了多年拍摄的一部电影。里边除了故事情节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集聚了各路的当红的明星大腕儿。给电影的魔力增添了不少吸引观众的地方。值得人们回味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电影《让子弹飞》除了本身故事情节反映出的一些历史事件让人们记忆犹新久久不能释怀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恐怕就是演员的姜文的演技那让人们讨论资金或者说是《让子弹飞》电影制作精良的一个缘故吧。

电影《让子弹飞》他的名字起的就是让人家有专人求的一种寓意。给人们一种联想和猜想。这虽然是一种商业运行的一种毛化手段。也是为了满足票房满足人们猎奇心理,猜忌心里的一个心理精神需要。看过《让子弹飞》的电影以后,人们对剧中的情节和人物都有着不同的反应和理解。特别是对周润发的表演的一个人物。更是产生了强烈的讨论和反响。显示出了剧中人物在人们心目当中荡漾出的一种。强烈的回忆感。

电影《让子弹飞》可以说是近年来一部少有的一个电影佳作。不仅带来了商业利益,更重要的是用一种全新的手段反映出了历史事件的不同的各个侧面。让人们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这也正是人们久久不能忘记而且热情不减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你对我的观点有什么不同看法,欢迎关注私信共同探讨。




你对《让子弹飞》有什么新的看法

最后的结局如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最后的赢家是黄四郎,在观众们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多观众都认为黄四郎已经被炸死了,其实不是,黄四郎给了张麻子一把手枪,枪里面只有一颗子弹让他自尽,但其实黄四郎并没有用这把手枪自杀,而是选择用这把手枪杀死了武举人,既然武举人已经被黄四郎杀死了,那么最后的爆炸自然就是黄四郎自己弄得,目的是希望让别人知道自己已经自杀了。其实从电影的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坐在火车上和汤师爷十分相似的,就是假扮汤师爷的黄四郎,而他的几个兄弟都在火车上,这也就说明有几个兄弟真的背叛了张麻子!。其实在从火车上看到黄四郎的那一刻起,张麻子就知道这一次自己已经输了,毕竟自己的兄弟死的死伤的伤,但是黄四郎依然可以全身而退!整部剧暗述了辛亥革命,虽然最后的革命成果被人窃取了,但是其革命的过程依然是值得尊敬的,毕竟那是为了梦想,为了未来!。

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想要传达什么

姜文的《让子弹飞》是一部立意极高,思想内涵极深的动作喜剧电影。蕴含着阶级人物矛盾和历史人文情怀,同时也充斥了大量隐喻和人生哲理。

简单来说:讲述了北洋年间,在南部中国。“讲武堂”出身参加过“庐州会战”的张牧之,在军阀割据,局势动荡的年代。“落草为寇”在劫富济贫的道路上,遇见了前往康城买官上任的马邦德,张牧之阴差阳错之下上任鹅城,通过一系势力斗争,在“张麻子”和“马县长”双重身份的切换下,最终推翻了为祸一方,官商勾结的乡绅贵族“黄四郎以及城南两大家族”,解救了长期被压迫和剥削的鹅城百姓,让他们真正翻身做主人,感受到公平和正义的阳光。最后大隐于市,归于独自前行的路上…

主要人物关系:(麻匪)张牧之为首的改革派,以马邦德也叫“(假汤师爷)”的倒戈派,以黄四郎为首的顽固派。

按照正常的人物阶级关系应该是,麻匪<师爷<黄四郎。因为本质上黄四郎才是“鹅城”真正的主人,连续五任县长都被他杀害。但是最后的结局是黄四郎被推翻杀死,而师爷死于贪心。人物关系也就是黄四郎<师爷<麻匪。

所以电影主体上讲述的就是一个“干革命”的事。

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红楼梦》里面的经典语录,意思是:假的当作真的时候真的就像是假的了,无变为有的地方有也就无了。《让子弹飞》的里面就蕴含着这一句话。

在《让子弹飞》里面,没有真正的主人。首先这个官本来是“马邦德”的,被麻匪给抢了。但是马邦德上任了,这个官未必就是他的。因为有黄四郎在,所以上任也是名存实亡。

鹅城的主人也不是黄四郎,因为他的结局被干掉了。那么谁有能力有资格去管理这座城?

最后归于鹅城百姓,但是如果不是麻匪当了“一段时间的主人”,谁来为他们说话呢?他们自己显然也不是鹅城的主人。

时代总是在变化的。面对不公,很多时候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大家都是沉默地受困于鹅城…

就像钱钟书在《围城》说过的话,“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假主人可能是真主人,真主人也可能是假主人。时代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和变化的。

2: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师爷是真正贯彻了这句话的精髓。在《让子弹飞》里面,师爷属于“投降派”。麻匪厉害,师爷跟麻匪。黄四郎厉害,师爷倾向于黄四郎。但是师爷高就高在,他能分清“谁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这种境界其实很高明。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做人时刻要清楚自己所处的地位。

师爷懂得如何在夹缝中生存,若不是他贪财跑路,最后也死不了。

影片里面三个人聚会,黄四郎说师爷是装糊涂的高手,也说过:“师爷高。县长硬。”“两人笑道:“黄老爷又高又硬。”

3:做人不能太贪心。

《让子弹飞》里面很多地方都有这个隐喻。比如师爷最后死在了一车银子里面。

而黄四郎也死在一个贪字。他明知鹅城的风向自己变了,“新县长”是非常危险的。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最后把命都搭在里面。现实中也是如此,人在高位,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头脑清醒,能懂得审时度势,激流勇退,海阔天空。

4:是龙需要腾飞,是虎不能让犬欺负。

郭德纲曾经有一句话:“我想给他们当“狗”。结果没人收留我。是他们逼着我,让我成为了龙。”

《让子弹飞》里面因为黄四郎和手下的步步紧逼,换来了麻匪更加猛烈的反击。到最后虎落平阳,把他们都给消灭了。也就是做人不能一味忍让,否则就像鹅城里面的百姓,任人鱼肉。

5:从老实人得到的人性反思。

《让子弹飞》里面六子只吃了一碗凉粉,黄四郎派胡万来污蔑他吃了两碗凉粉。

张牧之来鹅城就是为了一个公平。所以六子用了一种看似极端愚蠢的举动只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

有的人至死都在说真话,但是没有人愿意替他说话,更无人敢站出来维护他的清白。以至于他情急之下做出了一些极端的举动,来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这就是鹅城里面关于一些人性麻木的闹剧。很明显就是一个悲剧,因何发笑?

这和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些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阿Q正传》里面阿Q死的也是莫名其妙。换而言之“他甚至都不记得自己有没有吃过凉粉”就当了别人的替死鬼。看热闹的亦是冷血。这不就是欺负老人嘛!

6:多学习多读书,多去闯世界。

六子问张麻子怎么才能有出息。他回答说:“当学生,读书,多听这个(音乐:莫扎特)”。他还说以后送六子去留洋。

“东洋三年,西洋三年,南洋三年。”六子问他“北洋呢?”他说:“你就生在北洋。”

他的意思是让六子多学习,不要受制于一个方面或者一个地方。六子是他干儿子,所以不论别人如何冷血,他这个当“父亲”的也一定要为六子申冤。

同时他给六子规划的人生是:学生,学习,留洋海外。而六子又是年轻一代。所以六子可以说是“革命和希望的火种。”

灭了他的“火种”,他恨不得当场报仇!

7:面对现实,玩不起也得玩的起。

“今天我算明白了,为什么当初我会上山当麻匪。就是因为跟这帮东西玩不起。现在为了你,我必须玩的起,还得玩的赢。” 这句话是六子死后,张牧之怀念他时说的话。

“今天我算明白了, 为什么我以前过得这么差。就是因为没有真正融入社会。现在为了你。我必须努力,而且一定要成功!”

8:枪杆子底下出政权。

张牧之问师爷,这个能不能赚钱?也就是手枪。师爷说:“山里”。又拿了印章,师爷说:“能赚,跪着!”于是他拿了两样东西放在一起。师爷震惊了说:“敢问大哥,何方神圣?”

历史早已经验证过了这个真理。在张牧之以前,鹅城五任县长都被黄四郎干掉了。而张牧之“文武双全”,最重要的是枪杆子够硬。所以他想试一下,站着还把事情给办了!黄四郎也一直说他,“霸气外露”!

9乱世出英雄无名之辈的理想主义

张麻子,本名张牧之。17岁就从“讲武堂”出身,追随过松坡将军(蔡锷),担任过手枪队长,而且参加过庐州会战。将军负伤,跟随将军去了日本,后来将军死在日本,他才回到国内。正碰上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报国无门,他才当了麻匪。

而且《让子弹飞》里面有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你还真的相信我就是张麻子。”

胡军的假麻子被抓,反问他:“你是张麻子?”他回答:“别问,谁问谁死!”

我认为这个张牧之应该不是张麻子。真正张麻子应该另有其人。他就是张牧之,借了张麻子的土匪名字,干着劫富济贫的事情。把事情算在张麻子头上,久而久之,他也就是成了别人口中的“张麻子”。师爷临死前问他,他说自己是张麻子。死了以后,他说:“真的也没了,假的也没了。”指的胡军也指的自己。

10:伟大的无产阶级万岁,人民万岁。

影片最后,张牧之问黄四郎说:“你觉得钱重要,还是你重要。”

黄四郎回答钱和自己。张牧之都否定了。

张牧之最后说:“没有你,很重要。”(没有你这种乡绅恶霸为祸一方,很重要。)

结果两个人对话结束,突然来了一个人说:“县长,这两把椅子归我了。”有没有这两个人对鹅城的百姓也不是很重要,百姓只在乎把椅子交给他们。

以黄四郎为首的鹅城权贵,靠贩卖人口倒卖烟草祸害乡民。如果不是张牧之的出现,这个鹅城很难有人为百姓做主,他们也很难翻身做自己的主人,一直会被剥削和压迫。

总之《让子弹飞》我觉得说的就是革命,革自己的命,革别人的命,革世界的命。

换而言之也就是改变自己,影响他人,帮助他人,你有能力改变世界就去改变它,没有能力就改变自己。小人物也能干大事,变则通,守则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以是让子弹飞一会儿。

电影延伸 隐喻句子

“人们愿意相信一个土匪叫张麻子,而不叫张牧之。更愿意相信他的脸上长满了麻子。”

世人不愿意透过现象看本质,总喜欢以貌取人,喜欢依靠自己的主观去看待问题。

“如果你活着,早晚都会死。如果你死了,你永远都活着。”

剧情前提是胡万供出黄老爷。黄老爷警告他说:“如果你说真话,你早晚就会死。如果你说假话,你永远都活着。”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胡万在宴会已经假死过一次。“他在明处早晚会死,在暗处做事会活着。”所以胡万说:“明白。”

但是胡万被张牧之杀了,而且最后是说了真话。最大原因是他犯了大错,太迟了。

张牧之在鹅城发钱给老百姓,结果进了权贵的腰包。这说明把钱发给老百姓,会有人中饱私囊,最后可能发不到百姓手里。

张牧之在门外假装抓到了黄四郎,拿替身招摇过市。黄四郎在楼上看到大叫:“我成替身了!”

当假的被当做真的时候,真的往往就像假的。而事实的真相往往对大众来说可能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张牧之在闹市口杀了黄四郎的替身,鹅城的人都以为“真的黄四郎”已经死了。谁还在乎真的黄四郎。黄四郎就是属于骑虎难下,百口莫辩。

张牧之“借刀杀人”,用黄四郎的刀杀黄四郎。“杀人还要诛心”!

“不能拼命啊,拼命还怎么赚钱。”

六子死了,悼念他。师爷说了这一句名言。

“做人不能太拼命,太莽撞。否则把命都搭进去了,还怎么赚钱。”

这个马邦德也就是“假师爷”才是电影里面真正的世外高人。是他给张牧之指了一条去往鹅城的“错路”。他说张牧之要么被黄四郎干掉,要么干掉黄四郎。

从人物关系来分析,看似师爷吃大亏,其实是坐山观虎斗。假如没有假麻子的地雷,他早已拉着一车金银财宝跑了。

“假师爷”的,马邦德的极致人生。

“老婆不是老婆,官也不是官。贪财好色,他有底线,又没有原则。”

影片一开始,马邦德就在逃跑。他看准时机让夫人看眼色形势。随后自己扔下夫人,拔腿就跑。

“谁是县长,我无所谓。我只要当县长夫人,”刘嘉玲演的县长夫人是一个青楼出身,守过5次活寡,水性杨花的女人。

第一天和张牧之同床说:“不需要跟我客气。”让张牧之感觉到原来是自己客气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回头去看,马邦德跑的简直不要太果断。因为“夫人就不是夫人。”

县长本来是马邦德的,但是根据剧情。马邦德可不是一个地方的县长。他买了好几官来敛财,所以这个鹅城县长可有可无。主要是保命要紧,而且他本去“康城”特意忽悠张牧之去了“鹅城”,对于马邦德来说“县长也不是县长。官也不是官。”

电影后面来了一个苗圃饰演的妇女。说马邦德在山西骗财骗色,还让她生下两个孩子。一个死了,带着另外一个傻儿子跑来追债。张牧之把从黄四郎那里得来的宝石给了她,马邦德也认同这个办法。

后来这娘俩都被胡军饰演的假麻子害死了,马邦德大惊失色,发疯了一样大叫道:“我的老婆!~我的孩子!”随后就冲下山去。

狡兔三窟,马邦德也是如此。我认为这个从山西来的妇女比县长夫人重要一点,才是马邦德的老婆和孩子,也就是他的一个家和退路之一。

但是他跑下山去,是驾一车银子逃跑的。所以这个“老婆孩子”也可能只是他准备逃跑的借口。“老婆也不是老婆。”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县长夫人被黄四郎手下害死的时候。黄四郎来耀武扬威,马邦德手里拿着枪,颤颤巍巍的举了起来。

但是最后还是放了下去,说明马邦德还是有一定底线和人性的。因为在这场斗争里面。对于黄四郎和张牧之,马邦德都是关键人物。可以说得马邦德者得天下。

马邦德总体是倾向于张牧之的,黄四郎设计“麻匪火拼”杀张牧之。在发现张牧之没死,马邦德被救过去的时候,马邦德高兴的都抡起了小拳拳。(戏外,姜文写剧本的时候也尽量往葛优身上靠拢的。这个人物身上可以深挖的东西确实不少。)

说完马邦德,说一下发哥饰演的黄四郎,他有一句核心价值观,“你们四个人(暗指牺牲的人),换我五代家业,凭什么?

从黄四郎角度看,他五代家业积累的财富,凭什么张牧之来了就拱手相让。但是他确实是贪得无厌,通过欺压百姓,勾结官僚来积累财富。不谈前几代,至少毁在他这一代手里。马邦德让张牧之“杀人诛心”。我觉得张牧之做到了,也没有做到。

黄四郎破产以后,坐在椅子上虽然是失败者,但是也输的很有风度。张牧之给了他一把手枪一发子弹,让他体面的离开。他说:“明白”。

结果他也没自杀,他站在黄家碉楼,最后被武举人的炸弹炸死了,死的也是轰轰烈烈。

黄老爷也是站着死的,是一代枭雄!

故事最后回到张牧之:

鹅城革命之后,出生入死的兄弟有的牺牲,而活下来的也都离他远去。一路走来,他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所以他骑着马在铁轨旁,让人感觉到怅然若失。

同行而不同路。假设张牧之威胁马邦德上任,能不能推翻黄四郎?你让历史上的官僚主义去推翻大资本家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这部电影在讽刺官僚和资本主义,同时也是在歌颂伟大的无产阶级。

电影《让子弹飞》里面大部分内容的分析。码子不易,觉得有道理可以点个赞!

姜文的《让子弹飞》有什么寓意

让子弹飞,一直以来在我心中是个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它能够真正把中国最传统的一面体现出来,淋漓尽致,一点都不遮掩。在华语电影中,还没有第二部能如此的发人深省,记得当时有影评人评论说《让子弹飞》题材太民族了,剧本也太本土化了,登不了国际的电影“大雅”之堂。但后来据说《让子弹飞》的剧本受到奥斯卡主办方青睐,获邀收录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官方图书馆(那是收藏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影片的地方),如今《让子弹飞》的剧本也成为众多专业参考资料中的一部,这就是对这部影片最有力的褒奖。

《让子弹飞》故事的设定在民国,战火纷飞,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年代,所描述的人民很懦弱麻木,作为一个贫苦生活着的老百姓,他们需要的就只是能活着,有口饭吃就是幸福,如果哪天能看见欺压自己的人被推翻了,那更是再过瘾不过的事了。姜文看清楚了这一点,看明白了人民的习性,懂得人民的需求。知道如何调动人民,不能因为无知而不救。执政者要尽自己的力,让人民觉得幸福。

导演姜文在影片中大段地流露出他精英主义的倾向,但结局却似乎走向了思考。当大家看重了鹅城的风云变幻,我最欣赏的,却是张牧之仰望雄鹰的眼神,仿佛只有他一个人找到了理想,也只有他一个人在孤独中追求。

《让子弹飞》你们看懂了吗

看过《让子弹飞》的很多朋友都会说很过瘾,但是没看懂,不知道姜文要表达什么,这就是姜文,从《太阳照常升起》之后姜文就开始玩起了黑色幽默般的悬疑,他的电影需要细细品味和解析才能略知姜文想要表达什么?

首先,是《让子弹飞》中的几个角色,姜文饰演的张麻子,葛优饰演的汤师爷,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这三个分别代表了三个阶级,张麻子是改革者,他带领众兄弟劫富济贫,声称要“站着赚钱”,汤师爷是左右摇摆的官僚,他八面玲珑懂得勾结豪绅榨取钱财,黄四郎是一方恶霸,掌控着一方的局面!

毫无疑问张麻子和黄四郎是天生的敌人,所以在张麻子进城的那天,黄四郎在城楼上看到张麻子就不舒服,还声称张麻子是“霸气侧漏”,并叫自己的手下送了张麻子一顶帽子来调戏张麻子!

随后张麻子教训武举人,黄四郎害死小六子是矛盾激化的开始,后面的“鸿门宴”更是有门道,“鸿门宴”上黄四郎送张麻子的钻石是关键,钻石的归属走向能够解析很多剧情!

《让子弹飞》中段汤师爷的小老婆苗圃带着孩子来找汤师爷,而姜文将钻石送给了苗圃,但是在紧随其后的剧情中,我们发现钻石在花姐手里,花姐将钻石交给了黄四郎来了一次“美女救英雄”!

那么,很显然,花姐手里的钻石是汤师爷给的,汤师爷和花姐私下有联系,而花姐更多时候是一个双面间谍,花姐把钻石交给黄四郎是暗示汤师爷想和黄四郎合作!

如何确定汤师爷和黄四郎勾结在一起呢?有三个点可以证明,其一,就是老二的死,张麻子在安排老二任务时只有汤师爷在身边,并且在张麻子交代完老二任务后镜头给汤师爷来了一个特写,而此时的汤师爷表情非常凝重!

既然只有姜文和汤师爷知道老二的去向,那么走漏老二去向的只能是汤师爷!

其二,就是汤师爷屁股兜里有六张委任状,而前面剧情交代汤师爷的钱只够买一个县的县官,在电影开头张麻子带领兄弟劫持汤师爷后也发现汤师爷身上身无分文!

而黄四郎曾经说过他买了五个县的县长,这五个县的委任状加上汤师爷自己手里的一个县的委任状正好是六张委任状,所以是黄四郎送了汤师爷五张委任状,而汤师爷给了黄四郎很多信息!

其三,汤师爷临死之前和张麻子说有两件事欺骗了张麻子,临死的汤师爷此时是不会说谎的,所以欺骗张麻子的两件事是真的,那么我们可以想一下是哪两件事呢?汤师爷说的第二档子事是你还记得那个谁吗?说明这第二件事和一个人有关,这个人汤师爷和张麻子都认识,我们可以用排除法排除一些不相干的人,随后基本可以锁定是老二,汤师爷是想说老二是他出卖的!

而第一档子事汤师爷已经说了,就是五张委任状的事情,汤师爷临死前告诉了姜文兜里有六张委任状,第一档子事就是黄四郎给了他五张委任状,他和黄四郎勾结过!

而《让子弹飞》中张麻子的手下也极有可能和黄四郎有联系,只不过他们并没有被黄四郎完全收买,而张麻子也仿佛感觉到了什么,所以在最后对付黄四郎时从未道明自己的本意,直到最后取胜,而在张麻子的众兄弟中只有老七对张麻子是最衷心的,最后老七和张麻子贴耳说的话也饱含深意!

其实说回来,《让子弹飞》中张麻子的这些兄弟也代表了一个阶层,他们是革命者张麻子团队的人,然而他们并不像张麻子那样拥有信念,对张麻子衷心的老六、老二都牺牲了,这意味着战争对抗总会有人牺牲,而能够活下来的多是介于中间态的角色,而同样衷心的老七也差一点亡命,子弹穿过了他的脸,再差一点他就死了!

而最后张麻子杀死黄四郎的替身来唤醒人们的勇气也说明了其实人们惧怕的只是一个存在于自己内心的恐惧想法而已,这样的剧情具有讽刺意味!

《让子弹飞》有太多值得细细品味的东西,在此一言难尽,想了解很多的朋友可以留下评论,我们一起探讨!

有谁能评价下《让子弹飞》这是不是姜文的巅峰作品

1.评价《让子弹飞》这部电影;

《让子弹飞》是由姜文执导,姜文、周润发、葛优、刘嘉玲、陈坤、周韵、廖凡、姜武等主演的剧情片,于2010年12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票房达到6.37亿

该片讲述了悍匪张牧之摇身一变化名清官“马邦德”上任鹅城县长,并与镇守鹅城的恶霸黄四郎展开一场激烈争斗的故事。

姜文此人,在民国三部曲里暗藏了自己的很多观点和哲理,天马行空,就跟他表现出的形象一样,匪气里夹杂着济世安民的文气和侠肝义胆。最后评价一下《让子弹飞》豆瓣评分8.8推荐指数五颗星。

2.《让子弹飞》是不是姜文的巅峰之作;

姜文的十大巅峰之作排有;《寻枪》《慕容镇》《红高粱》《鬼子来了》《泰颂》《有话好好说》《让子弹飞》《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照常升起》《本命年》。这么说来《让子弹飞》是姜文的巅峰之作之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