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里面为什么要安排费金是一个犹太人?怎样评价波兰斯基导演拍摄的2005版《雾都孤儿》_孤儿_奥利弗_机灵鬼

本文目录

  • 《雾都孤儿》里面为什么要安排费金是一个犹太人
  • 怎样评价波兰斯基导演拍摄的2005版《雾都孤儿》
  • 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有什么社会意义
  • 《雾都孤儿》让你感触比较深的是情节有哪些

《雾都孤儿》里面为什么要安排费金是一个犹太人

“犹太人“这个称谓在《雾都孤儿》里相当于某种身份证的作用(类似日耳曼人给犹太人戴上的标志),无论是从事的是体面的职业,还是收入小康的个体户,只要你是“犹太人”,你的一切都会打上下九流的标签。在《雾都孤儿》中,查尔斯·狄更斯借用费金的嘴说了一句非常精彩的话:“要是出了事,他们的长相就能证明他们有罪!”,换言之要是出点什么事,你的犹太人身份和模样就是你犯事的罪证。

《雾都孤儿》出版后大半个世纪,英国伦敦的底层社会依旧没有什么改变。开膛手杰克残杀五名妇女,相当多的民众毫无根据就认为“这事只有犹太人才干得出来!”。

《雾都孤儿》作为狄更斯半自传式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他所描述的英国伦敦底层社会是19世纪早期真实的写照。而对犹太人的歧视在当时充斥在社会的每一个阶层,狄更斯在描写费金面目可憎的外表时尤为放大犹太民族所特有的种族特征。其实读者对费金这个角色的最深刻的印象本应该是他的所作所为,至于他的种族是无关紧要的。可是到头来大家对费金是个“犹太老头儿”的印象与老贼的标签平起平坐,不能不说是狄更斯无处不在的对费金的种族蔑称起的作用。

05版《雾都孤儿》剧照

查尔斯·狄更斯在描写费金的第三人称中很少用名字,大部分都是“犹太老头儿”“老犹太”“犹太人”诸如此类,费金最大的标签不是贼,而是“犹太人”。再加上费金作为一个可憎的反面角色,他所说的种种恶言都是出自“犹太人”之口——犹太人尖声笑着、黏糊糊的夜晚适合老犹太这样的人出行、狡猾的老犹太……狄更斯用“老犹太”称呼费金有着显而易见的轻蔑,这并非只针对费金个人,也扩及到整个犹太民族。

我并不认为狄更斯笔下的伦敦底层犯罪是源于犹太这个种族,但也不否认这个团体中充斥着不少犹太人。种族歧视有着漫长的历史和社会渊源,而狄更斯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敌视犹太人根本就是政治正确。

《辛德勒的名单》剧照

狄更斯作为现实主义作家自然少不了他的局限性,但是他也并没有让最大的坏蛋比尔·赛克斯的血统是犹太人。相反,费金在原著中是最有色彩的传奇角色,他在很多场合展现出可爱的一面。或许也是考虑到种族敏感的问题,在我所看过的三版《雾都孤儿》电影中,费金可爱的形象都被着重刻画。甚至在1968版《雾都孤儿》(获奥斯卡奖)费金的结局并不是像原著里那样被吊死,而是和小贼机灵鬼儿浪迹天涯去了,颇有列那狐玩世不恭的风格。

狄更斯对费金的刻画尤其是描写他对自己养老珠宝的看重的部分可谓精彩绝伦,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狄更斯时代的英国绅士眼中的犹太人都是怎样的形象。贪财、吝啬、卑鄙、丑陋、把小聪明小才智都放在偷偷摸摸这种见不得光的勾当上。狄更斯描述费金的形象是用尽了各种诋毁,把他刻画的很猥琐;但是在最坏的坏蛋赛克斯身上,尽管他比费金凶残得多,狄更斯并没有猥琐的刻画,而且就连赛克斯这种大盗贼,对费金都十分看不起。自打中世纪以后,文学作品中的犹太人几乎都和“坏人”划了等号,狄更斯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家还带有骨子里对犹太人的敌意也就不奇怪了。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怎样评价波兰斯基导演拍摄的2005版《雾都孤儿》

《雾都孤儿》的三部电影(1948版、1968版、2005版)都堪称经典,如果你是狄更斯作品的粉丝尤其是《雾都孤儿》原著的忠诚读者,那么这三版电影都是不容错过的。它们各有千秋,以互相补充的方式填补了原著中的所有角色和精彩细节,并以各自独特的时代风格(黑白电影、音乐剧、现代彩色电影)展现了狄更斯笔下的暗黑童话世界。

1948版、1968版音乐剧、2005波兰斯基版

在影片的整体色调上,黑白版是时代独有的风格不提。1968音乐剧版的色调显然是比原著明亮很多,当然这也是为了符合音乐剧欢快的舞台效果而设定,1968版获得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实至名归。2005版的色调感是最接近原著的,简直是一幅油画,两百年前的时代经典名作重现银屏,连同精彩的背景音乐都涂抹上了狄更斯的风格。

奥利弗·特威斯特的选角

48版、68版、05版的奥利弗·特威斯特

三版《雾都孤儿》最值得称道的就是选角,其中1948和1968两版的男主人公奥利弗模样非常相似,但他俩看着明显比原著中的奥利弗年纪要大,尤其是1948版感觉至少大上三到四岁。2005版的奥利弗颜值最高,年龄也更加吻合。我觉得作为棺材店的小送葬人,2005版的忧郁气质是最明显的。48版因是黑白电影,效果也不错。

三版送殡人装扮的奥利弗·特威斯特

费金的选角

我觉得2005版《雾都孤儿》之所以被称之为选角成功,最大的功臣就是奥利弗和费金这两个演员活脱脱就是狄更斯书里跳出来的。1948版妆容有些生硬,费金的鼻子太假,一看就是后安上去的。1968版的费金总感觉身材过于高大,48版也有这个毛病。不过68版的费金更像个老绅士,05版才是货真价实的犹太老头儿。

1948版、1968版、2005版的费金

南希的选角

1948版的南希是在惊为天人,硬生生将两版彩色的南希都比了下去。不过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女贼,48版的南希确实是过于漂亮了。不过68版和05版的南希也都更像个良家妇女而是不是失足女性,相比之下05版的贝特扮相可能更适合南希。

1948版(左上)、2005版(左下)、1968版(右)

机灵鬼儿杰克·道金斯为首的扒窃少年的选角

机灵鬼儿可谓是扒窃团伙中的灵魂人物,1948版的扒窃少年整体都显得年龄偏大(扮相倒是比较符合令人厌恶的小流氓),1968版感觉就好得多,年纪相仿,但是看着不像问题儿童;2005版感觉是最好的,年龄相仿,诺亚等人形貌猥琐,看着是一群货真价实的小坏蛋。

但是,2005版的机灵鬼儿未免太帅了吧……那份年纪轻轻但骨子里的凶相圈粉无数。68版的机灵鬼儿就显得太可爱,我想05版是受到68版的启发才刻意着重刻画了机灵鬼儿这个经典形象。

1948版机灵鬼儿,我看你老tm不爽了,但是这一版机灵鬼儿就把诺亚、查理甚至的贝特的戏份都划为己有了。

1968版滑头道金斯(机灵鬼儿),这个演员可是从舞台剧《雾都孤儿》扮演机灵鬼儿被看中的,旁边是奥利弗

2005版查理·贝茨,奥利弗·特威斯特,以及……男神机灵鬼儿!这位杰克·道金斯真是倾倒了很多人,一举把查理·贝茨勇斗赛克斯、诺亚跟踪南希等重要戏份全部张冠李戴到自己名下了

1948版扒窃团伙群像

1968版扒窃团伙群像

2005版扒窃团伙群像

赛克斯的选角

作为《雾都孤儿》的第一大反派,三版比尔·赛克斯个个都是凶神恶煞。1948版豹头环眼,1968版是最帅的,2005版和他的狗长得蛮像。

48版、68版和05版比尔·赛克斯

其他配角的选角也堪称传神

48版棺材店的夏洛特、邦布尔先生、索尔贝里太太和诺亚都是活脱脱从书里走出来的

48版费金、赛克斯和南希

48版科尼太太和邦布尔先生

05版布朗罗先生

三版《雾都孤儿》印象最深的还是1968版几段音乐剧:济贫院孤儿歌唱饥饿;机灵鬼儿带奥利弗漫游伦敦;机灵鬼儿和南希乘马车;奥利弗在布朗罗先生家的美丽早晨等等。

《雾都孤儿》是我近二十年前就想拜读的巨著,只可惜近一年才开始真正阅看原著和相关的电影,并一次次被查尔斯·狄更斯的才华所折服。今生能完整地欣赏完《雾都孤儿》,可谓少了个巨大的遗憾。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有什么社会意义

《雾都孤儿》是英国大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出版于1838年,英国维多利亚时期。

故事梗概

从小说名字来看,雾都所指的是英国伦敦,因为当时大气污染严重,雾气弥漫而得名。孤儿所指的是故事的小主人公奥利弗。

奥利弗出生在济贫院里,他出生后母亲就去世了。在济贫院里的日子很不好过,总是吃不饱穿不暖。于是,一群小孩子们商量用抽绳的方法选定一个人去像盛饭的大师傅多要一碗粥。担此大任的就是奥利弗,因为请求多要一碗粥,奥利弗被济贫院的高层认定犯了大罪,他因此受到残酷的惩罚。

济贫院费尽心思想要拜托奥利弗这个包袱,奥利弗差点被卖给一个扫烟囱的男人,后来被棺材铺的老板买去做学徒。在棺材铺里,奥利弗只能吃狗剩下的饭菜,晚上没有地方可去就胆战心惊地睡在棺材铺里。

后奥利弗不堪忍受,逃往雾都伦敦。刚到伦敦,又误入费金一伙人的贼窝。后奥利弗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与自己的姨妈相认,查明身份,继承了父亲留下来的财产,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费金一伙人都受到了该有的制裁与惩罚,故事由此划上句点。

02现实意义

狄更斯借助小奥利弗的经历向人们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要向阳而生,保持一颗善良纯洁的本心。

作品抨击了残酷的社会现实,讽刺了各种丑恶嘴脸,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们的深切同情,宣扬了狄更斯的仁爱主义思想。

但作品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狄更斯把这一切苦难的根源归结于一部《济贫法》,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故事情节设定有太多巧合,使其具有浓厚的童话色彩。

故事里的奥利弗遇到了资产阶级里的好心人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故事外还有千千万万个奥利弗,他们又当如何摆脱不幸的生活?狄更斯并没有给出良方。

《雾都孤儿》让你感触比较深的是情节有哪些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以冷幽默方式描绘的伦敦街头的肮脏与下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很多。但基本都是围绕着那个时代社会司法的荒唐,下层人民的苦难,贫穷带来的不良风气发酵了犯罪与丑恶。尤其是男主人公奥利弗·特威斯特在误入伦敦扒窃团伙跟着机灵鬼等小窃贼进行第一次盗窃活动时所遭遇的一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波兰斯基的电影对这段情节的描绘也堪称精彩绝伦。

奥利弗·特威斯特最让我惊讶的地方就是像他这样一个济贫院长大后来又进入扒窃团伙的孤儿,没有得到任何慈善的对待与教育的男孩,居然没有长成一个满口粗话、良知泯灭、将盗窃视为呼吸般正常的小恶棍。相反,奥利弗没有任何反社会倾向,他的举手投足都很有教养,好像是个大户人家出身的孩子一般,有着纯洁的、完全没有被周遭这个挨千刀的世界所污染的宝贵心灵。

刨除主角光环,我们可以看到奥利弗人格的伟大。

他看到与自己同路的机灵鬼和查理·贝茨偷窃布朗罗先生的手帕,对此的感觉是莫大的恐惧。这份恐惧并非来自于担心被布朗罗先生发现,而是来自于对“盗窃”本身的惊惧。一个身陷贼窝的孩子,他本能地认识到偷盗是罪恶,这种认识在奥利弗的环境中是难能可贵的。

奥利弗因恐惧而逃跑,很快引起了成群结队的大追逐。狄更斯称这种行为是人类胸中极为根深蒂固的名为“追猎”的激情。但最为可笑的是真正的扒窃者机灵鬼和查理·贝茨也加入了追猎大军,上演了现实中“贼喊捉贼”的大戏。而这种场面如同袁绍和曹操抢新娘不成逃跑,袁绍掉进陷坑请曹操拉他出来,曹操却大喊“贼在这里!”一般,令人在啼笑皆非的时候对其人品也深表鄙夷。

右边两个孩子就是机灵鬼和查理·贝茨

多么荒唐的时代,不愿偷窃的孩子被人们追逐,真正的窃贼却混在诚实的市民中扮演见义勇为的英雄。颠倒黑白的社会现实,每天都在上演。

最终被打倒的,是无辜的弱者。真正该被惩罚的人,冷眼旁观这一切。

他们对奥利弗的遭遇没有丝毫同情,哪怕丁点儿内疚都没有。他们只会恼火这个小跟班怎么这么笨,会被人们抓住。

这个时候我们又看到了人性的巨大差异。

作为失主的布朗罗先生本来应对“盗贼”奥利弗最义愤填膺,但相反他反而救助了这个可怜的孩子。这让我想起了《悲惨世界》中替冉阿让瞒过盗窃银餐具犯罪事实的失主米利埃主教。

布朗罗先生的义举让我们相信,无论世界是怎样的畸形与变态,有怎样的恶棍与坏蛋,真正的好人是存在的。奥利弗显然也相信这一点,因此他将布朗罗先生的信赖看得高于生命。

这是因为如此,奥利弗才宁可在贼窝里待一辈子,也要哀求盗贼们把布朗罗先生交给他送还的书和五英镑钞票还回去。

为了挽回自己在布朗罗先生那里的声誉,奥利弗甚至下跪、双手合十来祈求。

在这里我们再次看见了奥利弗灵魂中的高尚,以及他与周围同流合污的盗贼们的巨大不同。

而他周围那些讥笑的嘴脸与奥利弗的哀求形成强烈的对比,极大地轰击了读者的灵魂。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