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现代家庭教育中,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性格养成)_孩子_父母_性格

本文目录

  • 现代家庭教育中,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性格养成
  • 三四岁的小孩不听话,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的引导教育
  • 不孝顺的孩子该怎么引导和教育
  • 对于如今的校园贷事件,如何在金钱方面给孩子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 高三学生的家长,怎么引导教育孩子,怎么感觉比孩子还急呢
  • 亲子教育过程中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客观真实的自己

现代家庭教育中,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性格养成

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辨析几个概念:

一、何为性格?

性格是心理学术语,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具有稳定性、可塑性、社会性、差异性,它一经形成便保持稳定,人的思想行为就有了倾向性;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塑性的,尤其是在儿童阶段,所以不同于天性和本能;性格不同于气质,更多地体现的是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就是性格的差异。

二、何为健康的性格?

人们常说的是健康的人格,题主提出的是“健康的性格”。何为健康的性格?

性格既然具有社会性和差异性,那么就存在哪些的性格更适合社会、更能为人们接受的情形。所以从反面解释,那些不适合社会、极难融于群体、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而且可能给自己或别人造成不利影响的性格,应该就是不健康的性格;从正面说,适合社群体、被人们认可接受的、有利于自身发展和他人生存的性格,就是健康的性格。

怎样引导培养“健康的性格”?

一、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一样,后者是有意识的、知觉的、目标明确的教知、育人的教育方式;而家庭教育则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在我国,尤其文化相对落后农村、山区,绝大多数的家庭教育是无意识的,是真正的“不教”,多的只是父母随意随事的唠叨、孩子做错事的训斥责骂。因而父母的性格健康的话,子女会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也变得相对健康;如果父母性格不健康的话,孩子的性格可想而知。但事实是,一个不经学习、培训的“自然父母”,很难在培养孩子的方方面面都做到好的“健康”的示范,也就是说多数父母很难是一个自然拥有健康性格的孩子的榜样,所以为人父母,要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要清醒地认识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的重要性。手机不离手,不要只是关注社会八卦、别人家长理短的无聊之事,多看看专家有关家庭教育的理念方法,努力提高提高自身的育孩方面的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二、努力为孩子营造幸福和睦的家庭氛围。

我国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利希滕伯格 的名言“人的素质都相同,只是环境产生差异而已”,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自不待言。我想强调的是在给孩子营造和谐美满家庭氛围时,父母一定要具有“奉献、牺牲、忍耐”精神,比如在孩子学习、读书、写作业时,自己不要在客厅追电视剧;让孩子一个人在家做作业,自己万万不可出去玩麻将甚至于在家玩;夫妻发生矛盾时,能否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为人父母就应该明白,营造幸福和睦的家庭氛围和提高父母自身的教育素养一样,对孩子来说,都是“不教而教”——此乃家庭教育的至高境界。

三、发掘孩子的潜能,引导并鼓励孩子不断地为之努力。

仔细观察孩子的成长过程,努力发现其兴趣、爱好、特长、优势,从而帮助孩子确立一个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理想观念,另一方面孩子有了一个努力要实现的目标就等于有了希望,而做事有无目标,一个人做事的内驱力的关键性因素。如此,孩子的心态会变得积极向上,乐观阳光。

四、父母要杜绝家庭暴力,特别是隐性语言暴力。

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榜样,父母的为人态度、处事方式就是日后孩子的为人态度和处事方式,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性格随和大方,宽容大度,父母就不可从小对孩子又打又骂,身体暴力和语言暴力都要不得。我想强调的是语言暴力不仅仅是指训斥责骂、挖苦讽刺——显现的语言暴;还包括习惯性的唠叨、无意识的言语伤害——隐性的语言暴力,举几个例子:

这次考试应该能考好吧——鼓励中夹杂了对孩子上次没考好的“揭短”。

女儿,这次期中考试成绩值得表扬,可是你一到期末考试,你就掉链子。——鼓励演变成了责怪。

谁让你当初不听我的话,现在好了吧。——善意的提醒,变成了对孩子信心的奚落。

不用你动手,你到一边去,你肯定不行。——对孩子的保护变成了对孩子信心的打击。

…………

为人父母,教育孩子,说话的学问真的很大啊。

五、父母要懂得从小为孩子立规矩的必要性。

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居多,而家庭经济越来越好;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在转,宠爱叠加,孩子最易形成养尊处优、任性傲慢、唯我独尊、自私自利性格。而这样性格,谁都不喜欢。然而,明明知道不受人喜欢,父母却就仍在培养着“令人生厌”孩子。所以,父母不能一味地由着孩子的性子,尤其是在孩子3-6之间,一定要做到“情感陪伴、坚守规矩”,万万不可无原则。小时不立规矩,长大后悔莫及!从小有父母给立规矩的孩子,就非常懂事有礼,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事不会只是以自我为中心,会为他人考虑,这样的孩子就受人喜欢,就具有健康的性格。

六、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

父母能尊重孩子,让孩子在与大人“平等”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不仅仅会尊重父母,更能学会尊重他人。而尊重他人的人,必然受到他人的尊重。这样的孩子就不会自高自大,轻视他人,同样能拥有健康的性格。

七、引导、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拒绝懦弱。

父母在教导孩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自己的孩子不霸凌他人,也要防止不受他人的欺负。一是要从小要陪伴孩子锻炼其体格,身材高大,肌肉发达的孩子往往具备“不害怕、不底虚”的素质,会慑他人三分胆,灭他人之三分威。二是要引导、鼓励孩子交朋友,孤立的孩子往往容易受人欺凌。

三四岁的小孩不听话,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的引导教育

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乖,不听话,也许换一种沟通方式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哦~

请看以下举例:

1、直接描述问题

❌说了多少遍,上完厕所要关灯,你知道这样多浪费电吗?

✅厕所灯没关,请去关灯。

2、给予替代方案

❌你再画墙,看我不打断你的手

✅墙不是用来画的,纸才是用来画的。(递给孩子一张大白纸)

3、先催更容易的事

❌你快点,我们要走了!

✅过来看看,你今天想穿哪双鞋子出去?

4、直接说出你的感受,为规则赋予感情

❌进门之前先敲门是基本的礼貌,我说请进,你再进来。✅你这样突然闯进来,我会不高兴!

5、示弱

❌你别吵了,烦死了!

✅妈妈昨晚没睡好,现在头很疼,你能让我休息一下吗?

6、请求合作

❌没看到我在谈事吗?先出去!

✅你是有什么话想和妈妈说吗?可妈妈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事谈,麻烦你先出去一下,等我们聊完再来听你说好吗?

7、写便条

❌儿子和小伙伴在房间里疯玩,你叫他待会记得收拾好玩具,他似乎没听到。

✅写一张便条:“宝贝,玩完了,记得把玩具收好哦,爱你的妈妈”,折成纸飞机飞到孩子面前。

8、提供选择

❌你再乱跑,妈妈不带你来了!

✅给你个选择,帮我推购物车或者坐到购物车里,你来决定?

9、让表扬更真诚,更具体

❌你写得真不错。

✅妈妈刚刚读了你写的这篇作文,很感动,我最喜欢这句:“……”,你是怎么想到这句的?

10、比起有多危险,孩子更在乎你有多爱他

❌你自己一个人跑出去你知道有多危险吗?

✅宝贝,妈妈很爱你。如果你自己出去走丢了,或者发生危险受伤了,妈妈会自责难过的,妈妈不希望你受伤,更不希望再也见不到你。所以希望你要紧紧的跟着妈妈。

11、换个更有趣的说法

❌快张嘴吃饭!

✅火车要进山洞喽——轰轰轰。

不孝顺的孩子该怎么引导和教育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啊!你的孩子不孝顺,你认为孩子怎么做才是孝顺呢?那些言行是孝顺的表现呢?

如果以家长的观念来判断孩子的孝顺,首先家长要给孩子做出榜样,家长就做不到,孩子做不到也很正常啊,并不是孩子的错啊,因为孩子可能对孝顺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但是家长很清楚啊,既然家长知道什么是孝顺,就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亲眼看到,听到,孩子才能知道什么是孝顺的内涵啊!所以,这不是孩子的原因。

作为家长也不要高高在上的乱加指责孩子,这对孩子很不公平,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信任,缺少尊重,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要求孩子来孝顺你呢?

作为家长,首先你要清楚,孩子为什么要孝顺你?溺爱,强势,夫妻不和,家长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肯定不会尊重和信任父母。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所以,不要轻易的拿孩子说事,越是这样,孩子对父母越不信任和尊重。

父母对孩子可以有惩戒,但是你对孩子已经惩戒太多了,我也就不建议你,再用强硬的方法教育你的孩子,如果这样的话,我就是帮凶了,罪不容恕。

从法律角度来说,孩子是有人身自由权益的,任何人不得侵犯,是受法律保护的,所以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孩子和家长之间是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没有这些基础和观念,就是家门不幸的征兆!

给孩子做好榜样!给孩子做好榜样!给孩子做好榜样!重要的话说三遍,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最佳良药!


对于如今的校园贷事件,如何在金钱方面给孩子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谢谢老铁邀请,从小不要让孩子养成占便宜的习惯,一定要告诉孩子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定要踏踏实实的做人,不要去投机取巧,谢谢!




高三学生的家长,怎么引导教育孩子,怎么感觉比孩子还急呢

我儿子就高三,成绩一直掉,但我也不急,该煮好吃的照样,因为我急也没用,做不来,学校有老师教。

成绩这个东西很难说,我偏注重言谈举止品德,他自己也明白,虽说养子不教谁之过,但读高三已18岁了,是中华人民共和公民,是大人了,别操心。

儿孙自有儿孙富,走上社会自己吃苦了,碰壁了自会体会。

再说自私点,优秀的孩子都替国家培养,远离父母,远离家乡。反而是不太优秀的儿子,才会在身边陪伴到老。

亲子教育过程中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客观真实的自己

孩子是否能够客观认识自己,其实根据儿童心理学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来看,一些评价是需要成年人进行引导的。

所以说如果试图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话,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在这个课题中,因为孩子受到自己心理和道德发展的限制,他对自己的认知实际上自始至终是不健全的,也就是说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在很多的家庭教育的案例中,我们知道,即使家长努力培养孩子,一些公共的道德品质,但是孩子也是不愿意接受,对一些认清自己,比如说自己饭量,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文化自我保护等等,这些知识对于孩子来讲几乎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孩子的心理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因此出现这种情形之后,家长不要刻意的去强化让孩子自我认知,更多的时候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然后让孩子从家长的评价中获取认知自己的能力。

觉得对于客观认知自己,真的难度是存在人的一生的,几乎没有人能够客观认识自己,往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来认知自己,作为家长在亲子教育家庭教育中,唯一做到的就是自己能够客观的认知孩子,然后把认知结果传递给孩子。

总之,客观认知自己,这是一个成年人都无法实现的问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