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这句话是不是有道理_的人_外财_花无百日红

本文目录

  • 如何理解“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 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这句话是不是有道理
  • 为什么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 “贤贤易色”与女人无关,现实中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还有哪些
  • 为什么有的人无恶不作却心安理得,有的人老老实实却活的战战兢兢

如何理解“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两句字面意思是你别看花儿落下而感到惋惜,花儿凋谢了但明年还会再度开放,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美好的青春少年时光一旦过去就不会再重来。

单看这两句话,其实是对人生短暂,应当珍惜时光的客观描述。我们其实都知道这一点,但当面对如白驹过隙一般的光阴,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去把握和珍惜才是关键。

从汉到魏晋的诗歌里,就已表露出这种对人生短暂不会重来的思考,《古诗十九首》里有很多首都涉及到此,讲人生苦短,人应如何处之,“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提出的解决方法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生命短暂,不如及时行乐——“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另一个方向是,人生如此短暂,所以必须珍惜时间,早早地建立功业,或者努力奋斗,实现人生进取、人生价值,方才不白来世上走一遭。在陶渊明的《杂诗》里也早有类似的励志语,他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回到原诗: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相逢拌酩酊,何必备芳鲜。

诗题目是“续侄溥赏酴醾劝酒二首其一”,题目是劝酒,说人生苦短,并且一去不复返,所以既然相逢那就端起酒杯说干就干吧,何必等到准备好美味佳肴呢。可以见出,作者倡导的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

在李白的诗文里这样的句子很多,也写得美得多,“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他还有一篇文的开头也写得很好,放在今天,就是妥妥的爆文——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人生的确短暂,但是人真的无再少年吗?客观来说,确实是的;但是从主观上来说,东坡表示不服,他说——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哎呀,读完感觉又能再来一遍青春热血了。

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这句话是不是有道理

“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这两句俗语是以前农村老人拿来教育孩子经常用到的。人们对这句话理解各有不同,有褒有贬,下面我说说我对这句话所理解的含义。

人无外财不富:

在这里外财不是让人去做不好的事情发财,而是教导后人要脚踏实地劳动以外,还要能够抓住机遇,这样才能发家致富。比妨以前农村人主要在家老实种地,虽然能够温饱,确不能发财致富。但有一些有远见的年轻人除了种地之外,不会错过抓住一切新生事物的机会,如农闲外出打工,搞水产养殖,搞运输等等,往往这样的人会早早的先富起来。这些都是属于外财,也是能够抓住机遇的结果,所以老人们常拿“人无外财不富”来教育后人,除了要脚踏实地的劳动以外,还要能够发现新生事物去及时实施,这样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马无夜草不肥:

这就比较简单明了啦,因马不是反刍动物,整天劳动,如果只是一天喂三次,马很快就会消化完,到了夜里就会很饿,时间长了马就会变得又瘦又弱,干起活来也没劲,所以每天夜间给马补一次草料,加个餐,这样马才能长得肥壮有力气。

“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这两句话属同样的道理,马要肥不可缺少夜草,人要富不可缺少外财,所以老人们常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来说,起到一个教育和引导后人走向富裕之路,是非常有道理的。

以上是我所理解的、褒义的,这两句俗语的含义,如有不妥,敬请各位斧正!

谢谢邀请!




为什么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是千百年来,古人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两句民谚,是指人的一生总是不会一帆风顺地,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拙折,困难,也指好友之间,不会总是无限期的友好,有时也会因一些矛盾或误会而分手。古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等就是针对这两句而言。

这两句民谚最早的出处,可追溯至元代杨文奎的《儿女团圆》一文中的“楔子“,“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

这两句话历来常被人们在言语或文学作品中所引用,比喻事物不会总是一成不变,再好的朋友之间,有时也会因一些流言或误会而变得疏远。

例如,清代文康的《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中就有引用。“……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须先生出个方儿,把这几桩事,撙节得长远些,享用着安稳便好。

再如明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如今却听庄客搬口,便疏慢了我,正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等。

“贤贤易色”与女人无关,现实中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还有哪些

贤贤易色,初看容易使人与女色有关。其实这句成语的解释就是看到贤人——有学问道德的人,马上跟他学了。和“见贤思齐”的意思是一样的。在现实中容易让人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很多。现举几例如下。

1,便宜行事。错误的理解为,行事很方便。正确的解释是,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由自己决定适当处理的方法,不必请示。

2,别无长物。错误,没有别的长处。正确,没有别的东西。

3,不赞一词。错误,不说一句赞成的话。正确,文章写的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4,不虞之誉。错误,不该得的荣誉。正确。沒有料到的赞扬。

5,春意阑珊。错误,春意正浓。正确,春意将尽。

6,大方之家。错误,大方,慷慨的人。正确,学识渊博,懂得大道理的人。

7,功败垂成。错误,失败后又取得成功。正确,将要成功时,遭到失败。

8,间不容发。错误,距离小。正确,比喻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机到极点。

9,耿耿于怀。错误,怀恨在心。正确,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10,目无全牛。错误,没有全局观念,看不到整体。正确,技术熟练到得心应手的地步。

为什么有的人无恶不作却心安理得,有的人老老实实却活的战战兢兢

时代在变,社会风气在变,人心也在变!

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里,人心浮躁的社会中,善良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越善良的人,越容易被欺负。正所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现象!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越善良的人越容易被人利用,脾气越大的人反而更容易让人敬畏;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很难受到领导的青睐,投机取巧,阿谀奉承的人更容易在升迁。这就是现实。

无恶不作的人,对人对事,没有顾虑,他们不必为别人着想,只需维护自身的利益。为了自己,可以把别人踩在脚下,根本不管别人的死活,这样的人,在别人眼里,一般都不好惹,所以每个人都心存敬畏,在如今的社会里,恶人反而更容易生存。

老老实实的人,受到诸多方面的约束,对人对事,往往有很多顾及。生怕伤害到别人的利益,进而胆战心惊,为人处世也比较拘谨。而这反而会被人当做无能,软弱,更容易受到别人的欺负和排挤。

正所谓,人心难测,但人性的弱点往往是,“喜欢捡软柿子捏”!尤其在这个利欲熏心,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在争夺利益的环境中,你越善良,越没有心机,越处于劣势,而强硬的人反而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尊重,得到更多的利益。

善良没有错,但处于这样一个时代,你的善良,理应带点儿锋芒。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