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夜灯(正月十五雪打灯,现在为什么少见)_正月十五_晚上_习俗

本文目录

  • 正月十五雪打灯,现在为什么少见
  • 在农村,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大门口的灯会一直亮着吗
  • 正月十五元宵灯节,你们家乡有整夜点亮所有房间里的灯的习俗吗
  • 正月十五雪打灯是什么意思你那里有这种说法吗
  • 在农村正月十五晚上都会去送灯,这有什么讲究
  • “三十晚上的火,十五夜的灯”,这句话对吗是什么意思

正月十五雪打灯,现在为什么少见

有种说法叫做: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预示着来年好收成,人们根据气候变化现象找出一些对应日之规律,流传些谚语,现在气候变化也无常,所以不一定正月十五下雪,自然就看不到正月十五雪打灯了

在农村,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大门口的灯会一直亮着吗

农村民间有这种说法,但随着老年人的去世这种习俗以逐渐被年轻人所淡忘,不过大门灯一般三十都会燃一个晚上。以前人们还守着电视看整夜春晚的现象也不多见了,大多都是早早洗了就躺着看手机抢红包,再有就是打麻将等,有的人不等到零点就迫不及待的燃放烟花爆竹,只要一家点燃就万家跟随,那可就是彼此起沸不绝于耳了。现在的年味好象没有了往日的浓重,只有除夕夜不绝于耳的炮竹声在宣告新一年的到来。




正月十五元宵灯节,你们家乡有整夜点亮所有房间里的灯的习俗吗

元宵节,只是读书以后才懂有这个节。我娘家一年只有旧历五月廿九唯一一个节,杀鸡杀羊杀猪敲铜鼓唱山歌。我老公是另一个民族,从除夕到正月十六天天是节,每天都上香祭祖家里点灯或烧火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到正月十六后才算过完新年节。现在多民族融合,所以在外工作就大致很多节都过,不外乎加个菜,家里人一起吃个团圆饭。

正月十五雪打灯是什么意思你那里有这种说法吗

在我们老家河南地区也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说法,就是说如果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月亮被乌云遮住或者八月十五晚上下雨,看不见月亮,那么到了第二年的元宵节正月十五就很容易出现雨雪天气。因为元宵节还是比较冷的,有赏花灯的习俗,下雪的话,白雪落到花灯上,所以有雪打灯的说法。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一家人在一起吃月饼,但是那天晚上乌漆嘛黑的,没有月亮?,我爷爷说了一句话“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下大雪”,到了第二年的元宵节那天,确实下了很大的雪,有时候农谚还是很准的。

四季变幻,冷暖交替,虽然天气变幻莫测,但是总体上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农作物在这时候成熟收获,应该是天气晴朗的日子,如果中秋节雨水增多,那么到了冬天雨雪就会比较少,农村有“干冬湿年”的说法,冬天温暖干燥,春节以后冷空气就会增强,雨雪增多,元宵节期间可能就会出现雪打灯的景象。去年冬天比较温暖,基本上没有下雪,今年春节初二开始温度突然下降,雨雪频繁。

我国以前是农耕社会,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以前没有天气预报,所以农民安排农事的时候更多的是参照二十四节气和当地的农谚俗语。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虽然不是二十四节气,但这两个节日在农村人的心目中都是很重要的节日,是阖家团圆的节日。这两个节日相差150天,都处于冷暖交替的季节,人们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八月十五如果出现云遮月的情况,到了正月十五就会出现雪打灯的景象,这种巧合比较多,所以就把这两个节日联系起来,通过俗语的形式流传下来。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差异很大,这句俗语也只在北方可以见到,在温暖的南方倒是不多见的。

在农村正月十五晚上都会去送灯,这有什么讲究

今天已经是大年初九,虽然说春节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是在农村老人认为整个年过完是一个正月,也就是说出了正月才算真正的过年。

在正月期间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节日,那就是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是一个赏灯送灯的日子,在这天欢庆的同时也是缅怀祖先的时刻。在我们北方,以前会在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去逝去的祖先坟上点上一个小煤油灯,用以缅怀亲人。

在一些地方,由于不能到亲人的坟墓前送灯,所以一些人会做一些花灯,放在一个木板或小竹排上,放在河流中,让它随着水流飘荡,用来怀念亲人。

对于题主的问题,送灯时有什么讲究?

其实送灯的习俗在祖国各地都有,但是根据地区的不同,一些讲究也不同。像在我们北方,在给亲人坟墓上送灯时,路上或墓地见到熟人一般很少说话,多数都是点头示意或挥挥手。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表示对祖先的一个敬重,避免喧哗影响先辈安息。到坟前点灯时,一般都使用火材,预示着祖先能保佑子孙日子红火,财源广进。给先辈送灯以前一般都使用油灯,现在条件好了各种花灯有很多,但如果使用蜡烛,忌讳点白色蜡烛最好是红色。
正月十五送灯不单单是给逝去的亲人送灯,还会在鸡架,猪圈,牛圈,粮仓等处点燃烛火,预示着鸡,猪等能六畜兴旺,少得疾病,钱粮满仓。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所以大家都使用电灯代替了,其实这样很好,能避免一些火险隐患。

在正月十五送灯的时候,大家还会使用一些灰,锯末等拌上煤油或机油柴油,从自己家门口每隔一两米左右一堆,一直延续到马路上,然后逐一点燃,意思是为财源照亮一条道路,来年能发财,有财源广进的意思。

在这一天还有一些朋友晚上会放孔明灯,许上自己的愿望,然后一同放飞,因为孔明灯可以飞的很高,这样上天更容易看到自己的愿望,帮助自己实现。

关于十五送灯的习俗还有很多,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即使是现在,大家不再相信鬼神之说,但这种习俗并没有改变,因为它也是一种纪念方式,一种美好的期盼,一种美好的寓意。

“三十晚上的火,十五夜的灯”,这句话对吗是什么意思

“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是对的。这句话是对传统中国年的总结,以我自己的感知我老辈人的传教,大至有以下几层意思:

一,三十晚上的火。

1,守岁。守岁是中国年的传统,就是农历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一家人吃了年夜饭以后,围绕老人身边,共享天伦之乐。为老人辞岁添寿,为儿孙压岁祝福。送年迎新。由于过去没有空调,家家生一盆炭火,或柴火,一家人或者来的祝福的邻亲,围坐在火盆之外,共享年味,共享福泽。

2,社交的场所。过去没电,更没有现代电子文化平台。吃了年夜饭后,小辈们都要走家串户,为老人辞岁添寿,讨要红包,果糖。家中来了客人和邻里,围坐在火盆外,话年话友话亲情,很是温馨祥和,年味浓浓。

3,方便生活。火分或火炉上有吊锅,煲煮着各和好吃的,既能待客,又能家人享用。到了午夜,升爆竹煮饺子下汤圆,才算辞岁结束,迎新开始。

4,祈福。火文化最明显的标志性的表现。寓意生活红红火火,幸福满满,欢乐多多!

二,十五晚上的灯。这个可能大部分人知道的多些,就不细讲了。有道是“正月十五大似年”,正月十五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是仅次于春节的节日。各种灯节,灯会,灯展,灯谜,灯趣,灯戏,展示人们的欢乐,福愿,情爱。总之,十五晚上的灯,是人们光明,美好,快乐,幸福的像征和载体,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希望和祝福!十五的园宵更是寓意生活美满,团团圆圆!

欢迎大家补充,谢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