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痴迷张继的诗歌“枫桥夜泊”?在张继的《枫桥夜泊》中,你觉得他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_姑苏_平仄_客船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枫桥夜泊 姑苏 平仄 客船

本文目录

  • 日本人为什么痴迷张继的诗歌“枫桥夜泊”
  • 在张继的《枫桥夜泊》中,你觉得他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
  • 《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 怎样从平仄的角度去分析《枫桥夜泊》这首诗

日本人为什么痴迷张继的诗歌“枫桥夜泊”

首先,日本人不单痴迷这首《枫桥夜泊》,对于其它的诗词也是欣赏有加,爱不释手!

其次,中国的唐宋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领先并引领全球!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深造。日本也不例外,甚至还是留学生规模最大、学习时间最长的国家。有句话说得好:唐在日本宋在韩。可见日本是多么的喜欢并欣赏盛唐的文化及制度!

最后,日本在深度学习并模仿唐朝后,社会发展加速,逐步迈入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了极大的进步!所以,至今仍有不少的日本人以盛唐的传承者自居。

以下图片源自网络:

在张继的《枫桥夜泊》中,你觉得他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

唐.诗人张继【枫桥夜泊】

夜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菇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唐.天宝十二年(753年)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

也就是说他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756年)唐玄宗仓惶奔蜀。其中也包括了张继,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镇,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住了这位怀着旅愁的客人,使得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情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美诗。

在这首著名的【枫桥夜泊】诗里,张继他看到了:落月、满天霜、江枫、渔火、客船、不眠人。

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听到了寒山寺内的钟声,乌啼衬托出了夜的静谧,揭示了夜晚的深沉。表达了诗人张继思念家乡和寂寞惆怅的思想感情。




《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唐朝天宝十二年,张继考取了进士。天宝十四年一月,暴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当时江南一带政局要稳定一些,一些文人学士纷纷逃往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张继就是其中一员。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把船停在了苏州城的枫桥边上。在这江南水乡的秋夜里,作者看到当地幽美的景色,凄清的景色引发了诗人羁旅的愁绪。于是写下了这样一首意境清悠的七言绝句《枫桥夜泊》。其诗如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用我们现在的话语来说,就是:

月亮偏西,快要落山了。乌鸦哀怨地鸣叫着。寒冷的天气充满了天宇之下的苏州。江边,烂漫着火红的枫树。打鱼的人点着火把,时明时暗。小船上栖息着一个远方来客,孤独凄凉,怎么也不能入眠。

正在为这难眠之夜而苦恼的时候,姑苏城外寒山寺中,传来了夜半的钟声,使得失眠的远客更加没有睡意了。

前面二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罗列岀落月、啼乌、霜天、江枫、渔火等一系列的物象,而江枫、渔火与“愁眠”之人相互对面而存在着。“愁眠”二字,是说忧愁地睡眠,其实它借代了“愁眠的人”。所以,愁眠即是愁眠之人。“落”“啼”“满”“对”等字,给“月”“乌”“霜”“天”“江”“枫”“渔”“火”等字带来动感。是有动有静,一动搭配一静,动静相宜。两句的岀现,描画岀了江浙一带夜晚凄清的气氛,给作者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制造了和谐的自然环境。

后面二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城外寒山寺”,就是一个叙述的句子,点明在江南苏浙大环境下作者写作的特写镜头。“客船”是特写中的特写,指明作者在广大环境中所驻足的一个点。“姑苏城”、“寒山寺”、“客船”,三个点,用直线相连,就会成为一个三角形。其中任何两个点为另一个点的参照系。在此诗中,“姑苏城”是为“寒山寺”而用,“寒山寺”是为“客船”而设。“夜半钟声”中,夜半点明时间,钟声给这后二句以灵动的生活气息。“姑苏城”和“寒山寺”的岀现,使此诗具备历史感,而这“客船”给人的感觉则是现实感。

面对历史和现实,诗人无法选择,只是穷尽心力疲于应付。历史已经成为历史,现实也没办法改变。所以,此诗反映了作者凄凉悲苦、孤独无助的心情而已!

一人之言,不必认真,欢迎指点!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怎样从平仄的角度去分析《枫桥夜泊》这首诗

问题:怎样从平仄的角度去分析《枫桥夜泊》这首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仄起平收的七言绝句

先看一下每个字的平仄:

月落 乌啼 满 天,

【仄】仄平平【仄】仄平,

江 枫 火对愁眠。 

[平】平【仄】仄仄平平。 

姑苏外寒山寺,

【平】平【仄】仄平平仄 

夜半钟声到客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看首句第2个字:落。平收看首句第7个字:天。

二 、平仄均可的字

第一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表示平仄不拘,月落 乌啼 满 天, “霜” 这个位置平仄均可。

第二句

火对愁眠,“渔” 这个位置平仄均可。

第三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姑苏外寒山寺, “城” 这个位置平仄均可。

上面三个字都是原本应该仄,但是都处于1、3、5 的位置,这个位置经常平仄不拘,因此霜、渔、城都没有出律。

三、押韵与粘连

三个韵脚:天、眠、船,都属于平水韵的下平一先韵,唐朝人作诗使用唐韵,先、仙二韵通押。

粘连是指第2句第2字与第3句第2字平仄一致:枫、苏,这首诗都是平声。

结束语

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是一首标准的仄起平收七言绝句,没有变格和拗句。

@老街味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