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赵云立下汗马功劳,为什么刘备不给他实权,只让他做个警卫员
- 二桃杀三士蕴含着怎样的深刻道理
- 狡兔死走狗烹,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怎样做才能不死
- 《红楼梦》中屡次提到给小厮们娶妻,焦大年轻时为贾府立下汗马功劳,却为何不曾娶妻
- 三国演义中,你觉得哪一段故事对你影响很深
- “汗马功劳”这个词有什么特点
- 人们耳熟能详的“汗马功劳”一词,其典出何处其意又作何解释
- 汗马功劳的意思还有屡建奇功
- 恩威并施的典故
- 儿媳妇生了孩子感觉给婆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对吗
赵云立下汗马功劳,为什么刘备不给他实权,只让他做个警卫员
赵云,字子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军,他武超群,追随刘备后,就对刘备忠心耿耿,并且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亦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称为五虎大将。
赵云虽然追随刘备的时间没有关羽、张飞早,但是赵云还是属于较早追随刘备的。他曾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等,并且他在这样战役中亦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赵云虽然立功不少,但是他却很少像关羽、张飞、魏延那样而独挡一面,多数的情况下,赵云都是以保镖的身份出现在刘备和诸葛亮身边的。
那赵云立下汗马功劳,为什么不让他独当一面,只让他做保镖的身份呢?
首先,赵云虽然立功不少,他也曾冲锋陷阵、亲自作战,但是他独当一面的次数却不多,也可说明他在这方面的欠缺,或许是刘备心里多少是这么这么认为的。
所以刘备会让赵云参战,但是却不让他作为主要的独当一面的人员。
其次,赵云不仅武艺超群,而且他处事素来小心谨慎而得当,同时他对刘备忠心耿耿,是适合做保镖的工作。
最后,自来都是生死人大事,一个人志向在大,若性命都没有了,一切都没了。刘备也是一样,他虽然很有志向,但是他一旦出现闪失,那一切对他来说都将是泡影。
赵云武艺超群、又素来谨慎,对刘备亦忠心,刘备让赵云做他的保卫工作,就是把自己的身价性命交给了赵云。刘备能这样做,可见刘备对赵云的信任。不然也不会放心让赵云保护。
所以,赵云虽然立下汗马功劳,但他还是多数是以保镖的身份出现。赵云去世后,在后主刘禅时期,赵云被追谥号为顺平侯。
二桃杀三士蕴含着怎样的深刻道理
齐景公在位时,有三位“五乘之宾”,他们是杀妖鱼,救主公的古冶子、打猛虎,救主公的公孙捷、斩赢爽战徐子助成霸业的田开疆,此三人被誉为“齐邦三杰”。三人因同为“五乘之宾”,关系自然很好并结拜为兄弟。
宴婴是齐景公在位时期的相国,他与“齐邦三杰”同朝共事。当时有个“篡位夺权”之心叫陈无宇的当朝大臣到处收买人心并与“三杰”暗中勾结在一起。
晏婴三番五次想除掉这几个人,又担心齐景公不同意,一旦齐景公不同意,不但除不掉这三个人,自己恐有性命之虞。他只有不露声色,相机行事。
有一天,鲁昭公带着相国访问齐国,晏婴陪齐景公设宴招待,“齐邦三杰”佩剑立于堂前。
宴席间,上来了六枚大蟠桃,齐景公、晏婴、鲁昭公和鲁相国每人个一枚,尚有两枚。这两枚分给“齐邦三杰”哪两个人,成为一道难题。
晏婴抓住机会说:“大王,盘里还有两枚桃子,这两枚桃子给谁吃,应该论功行赏,看看谁的功劳大。”齐景公同意了晏婴的主张,让大臣自述功劳,由晏婴论功行赏。
公孙捷第一个站出来说:“当年我跟随主公一在桐山打猎,力诛猛虎,这功劳够得上吃桃子吗?”
晏婴道:“你拳打猛虎,保护主公的安全,就像一双手托着天不让它塌下来一样伟大,这样大的功劳,当然应该喝一杯酒,吃一枚桃子。”
说着递给了公孙捷一杯酒,一枚桃子。公孙捷喝了酒,吃了桃子退回了原位站立。
这时古冶子一跃而出,说:“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了不起的,当年我曾在黄河斩杀妖鱼,使主公转危为安,这样的功劳够得上吃桃子吗?”晏婴听完,赶快赐予古冶子一杯酒,一枚桃子。
古冶子正喝酒吃桃子的时候,田开疆一步跳了出来,大声地说道:“我曾奉命讨伐徐子,斩杀徐子著名大将,俘获500多甲士,是徐子屈服于齐,也震慑了各国诸侯,使他们赶紧推举我们主公为盟主,这样的功劳,难道还够不上吃桃子吗?”
晏婴对齐景公说:“这么说来,田开疆的功劳最大,可惜已经没有桃子了,只好赏酒一杯了。”
齐景公对田开疆说:“你的功劳的确最大,可惜你说晚了,已经没有桃子了”说完叹了口气。
田开疆按住剑柄怒吼道:“斩打虎都是小事,这样的人,上汽吃到了桃子,而我跋涉千里,血战沙场,反而吃不到桃子,我在两国君臣面前受到这样的奇耻大辱,会被千秋万代人所耻笑,怎么还有面目立于天地之间呢?”说完,拔剑自刎而死。
公孙大吃一惊,愧莫难当也拔出宝剑说道:“我们的功劳小吃到了桃子,田君功劳盖世,反而没吃到桃子。我们正吃桃子而不能想到让给田君,已经是不知廉耻了。田君死了,如果不能跟着他一起死,那就显得更加不够勇敢和仗义了。”说完也自刎而死。
古冶子见状说道:“我们三人像亲兄弟一样,发誓同生共死,现在他们两个人都死了,我有何脸面一个人苟活下去?”说完效仿前两位也自裁了。
晏婴摸透了“齐邦三杰”心理缺欠,巧妙得利用两枚桃子除掉了三位勇士。
老高至今也不相信这段历史,相信不相信不要紧,关键是我们要在这个故事中悟出什么样的道理?这里不妨胡诌几句。
一、知己知彼。
晏婴知道凭自己的实力,想要除掉异己很困难,深知对方在齐景公心目中的份量,知道对方在群臣中的影响力,通过对局势的分析得出结论明面斗争很难取得胜利。晏婴了解“齐邦三杰”性格弱点,都是些有勇无谋,即仗义有把名誉看的比生命重要。晏婴了解自己,了解对方,了解时局盘根错节的关系。
二、掌握时机。
晏婴利用“两个桃子”挑起争端,在国与国外教重要场合,利用“齐邦三杰”性格缺陷,机敏下套,巧妙设局,不费吹灰之力,让他们因“重荣誉,好大喜功”抢功,然后再让他们“重声誉,无地自容”而赴死,达到了除掉异己的目的。
三、官场到处是坑,防不胜防。
一次偶然简单事件,背后却隐藏晏婴不可告人的目的。官场上不是什么人都能混得下去的,没有一定智慧和谋略,在波谲云诡,反复无常的明争暗斗中,很可能当成他人的“枪”和“刀”,被别人出卖了还帮助人家数钱,有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四、做人要低调。
“齐邦三杰”有一个共同性格特点,都是异常凶猛,号称天不怕地不怕,行事高调。讲“义”讲的不是大义,重利重的却是小利,争名争的是虚名,却忘记了一切都是活着才能实现。事事争强好胜,时时逞能邀功,不谙生存之道,不懂处事哲学,不会低调做人。
知己知彼方为聪,把握时机易成功。职场无处不凶险,做人低调得顺通。
狡兔死走狗烹,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怎样做才能不死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自古以来都是这样。既不能说明当老板的有多残忍,也不能说被坑害的打工仔有多冤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在利益集团里,无论是当老板的,还是打工仔都是因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当集团外部矛盾已经解决时,利益纷争的矛头就会指向集团内部,这就是所谓的三天没生意,伙计吃伙计。因此争斗的各方,无论谁输谁赢都不值得赞美,也不值得同情。
韩信作为军人,是踏着千军万马的尸骨登上高位的,可以说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汉高祖刘邦也是孤家寡人。说穿了这君臣两人本是同路人。他们眼中只有利益,他们不会在乎他人的生死。
当汉朝一统中原,天下归于平静时,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就开始了。有人可能认为韩信没反心,但是韩信手握重兵,他不反刘邦,不等于将来不反刘邦的接班人。韩信不造反,也不等于他的子孙继承他的爵位后,不造反。例如唐高祖李渊没有反隋文帝之心,却最终还是称帝。晋文公的亲信忠臣是很忠义,但是他们的子孙继承了爵位后,却来了个三家分晋。因此刘邦想杀韩信,并不是完全没理由,韩信之死也不是绝对的冤枉。
韩信功高震主,汉高祖如果不杀他,就只能将天下赏给他了。韩信肯定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不愿放弃兵权。因此他要么只有死路一条,要么造反成功当上皇帝。
如果他两条路都不想选,就得主动向刘邦表示忠诚,主动放弃爵位丶放弃权力,而只索要金钱财富,换来一世逍遥。但是韩信肯定是做不到的。因此一个视权如命的人,而且还是手握重兵,名震天下的人,显然是一个危险人物,也就不能怪刘邦起杀心了。
因此韩信必须死,也必定会死。一个不知进退,不知分寸的人,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现实社会与古代其实也区别不大。一些大公司对待创业时的重量级元老,也与古代帝王的做法差不多。如果老家伙知进退,就给他们一个高级顾问的职位,让他们拿着钱只顾不问。如果老家伙不知进退,就将他们赶出公司。如果还不服气,还想拼命抗争,那被坑得家破的情况也是有可能。
《红楼梦》中屡次提到给小厮们娶妻,焦大年轻时为贾府立下汗马功劳,却为何不曾娶妻
焦大当然有家业、有妻儿孙辈了,而且家业很大
焦大是贾府中一个相当特殊的存在,正是通过他的口,捅破了宁国府最后一层遮羞纸,将高官贵勋们丑陋的面孔暴露无遗。
那么,焦大这么大年纪了,身老体弱,为何还要在贾府中当下人呢,为什么没有提到他的家人呢?
一、焦大不可能没有妻儿
焦大是贾府的四朝元老,没有焦大,就没有贾府今天的富贵满门,更不会有什么贾宝玉,有什么大观园了。
宁国公是开国元勋,当年,焦大跟随宁国公外出打仗,在残酷的战场上,拼死把陷入绝境的宁国公救了出来。他自己饭着肚子偷东西给主子吃,找到半碗水全给了主人喝了,自己喝马尿解渴。
没有焦大,就算将来贾府因功承荫,子孙都能够得到恩泽,但绝对没有人活着那么煊赫,毕竟人在和人不在,完全是两回事。
对于焦大这样一个忠仆,以贾府的排场和讲究,绝不可能亏待他!就连赖大这样的,儿子都成了知县了!何况是焦大呢?
如果贾府亏待了焦大,未免寒了人心,也让别的勋贵说贾府刻薄。对贾府来说,给焦大几千两银子,刚他一座宅院,再找个俊俏丫环嫁给焦大,根本就是一句话的事。
场面上的事情,以老太太的心计和精细,绝不会让人说闲话。以此推断,焦大肯定是有妻儿的!
二、从焦大的立场看,他绝不可能不娶妻生子
焦大拼死把主人从战场上背出来,他图的个啥?毫无疑问,其中必然有忠义的因素,但何尝不是为了将来的回报。
焦大是奴仆,也可能是当年贾老爷子的亲兵,他冒着生命危险、九死一生把主人背出来,又受尽苦楚,心里何尝不是想着能够靠这个搏一场富贵!
在古代人的观念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焦大怎么可能打一辈子光棍呢!也许是家里给说了媳妇,也许是贾府里赐下的丫环,绝不可能单身一辈子。
甚至,焦大娶妻生子之后,靠着贾府的赏赐,很是过了几年逍遥日子!
三、焦大为何又要回到贾府呢
既然自己成家立业,家境富裕逍遥,焦大为何又要回到贾府呢?
首先,焦大对贾府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看着贾府一辈又一辈地成长、当官,看着贾府枝繁叶茂,那份感受肯定跟后来进贾府的奴仆不一样,这里面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啊!
再者,焦大好酒如命、言语无忌,很有可能被家人嫌弃,闹得鸡飞狗跳,无奈之下又求主人回到了贾府,求得个眼不见心不烦吧!
但是,焦大一直呆在贾府,最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呆在贾府里面,即使是个奴仆,也比一般的七八吕官要强得多。
贾府是当朝最煊赫富贵的顶级勋贵啊!宰相门前七品官啊!就算是个奴仆,去地方办点事,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想想贾雨村当年判案就知道贾府有多”嚣张“了。
有多少人想要进宁国府、荣国府当奴仆都进不了这个门呢!只要焦大呆在贾府,他的财富、子孙都会得到保障,没有人敢动他们,贾府就是焦大一家最大、最硬的靠山啊!
对于贾府来讲,府里多个焦大并没有什么,只当多养了个老人而已,支领一份工钱,做点闲散活计,显得贾府不忘旧情。
结语:焦大为什么混得这么惨呢?
他这么大年纪了,不仅还要出门送人,还被人捆起来灌了一嘴马粪,下场如此凄凉!这只能怪焦大太不识时务了。
总结一下四个字——恃功自傲!
奴才的功劳再大,也是奴才!焦大自恃有功,把贾府那点破事翻了个底朝天,把主子们的脸面踩到了泥里!甚至还想去家庙对着国公爷的牌位痛斥这些不肖子孙!完全是把自己当主人了!能不被人嫌弃吗?
所以焦大混得人人嫌弃、下场悲惨是咎由自取!这还真怪不得贾府刻薄。
但是,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焦大说得没有一点错!当一个大家族纸醉金迷、贪图享乐、不思进取,道德沦丧时,那么这个家族就已经走上了下坡路!
这些安享富贵的二代、三代,失去了精进勇猛的锐气、生机勃勃的活力、居安思危的远虑,衰败是不可避免的!
焦大没有骂醒贾府。最后,他可能被贾府送回了自己家,或者是庄子上,在愤愤不平和忧虑重重中,看着贾府渐渐衰败!
三国演义中,你觉得哪一段故事对你影响很深
三国演义中,我觉得哪一段故事对我影响很深?
在三国演义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杨修的聪明反比聪明误。杨修确实是一位很聪明的人才。他多次的用自以为是的聪明去挑明一些事情,最后误了卿卿性命。
有一天,杨修看到曹操写着一合酥三个字的纸条,放在塞北远方送来的一盒酥上面,修见到字,就让在场的人把这盒酥分吃了,还自鸣得意的说,这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呼?操听之,面虽喜,心恶之。
他最不应该老是喜欢揣测领导的心意,还把他揣测的内容说出来,做起来。这样聪明的人,反倒被聪明误了。
因为,曹操是一位枭雄,也是一位军事家,战略家,指挥家,他的性情是多疑的。无疑,杨修的揣测窥探就等于把曹操看穿了,作为一位骄傲的领导者肯定是不能接受杨修这样做的。
又有一次曹操攻打汉中与刘备军事对持中,曹操感觉这一仗进退两难时,见没捞到什么好处,当时见到侍者送来鸡汤,就随口的把今晚的口令定为:“鸡肋”。当杨修得知这个口令之后,杨修作为行军主薄,他太了解曹操这位领导者了,因此他又耍起他的小聪明来,它道出了曹操的心思,说:魏王要撤退了,收拾行装,免到临时慌乱。因为他理解的鸡肋就是,吃之无肉,弃之有味啊!
后来曹操那天晚上巡营到那个营房,看见士兵在收拾行装,觉得奇怪,后来一了解才知道是杨修之为,操怒不可遏,大怒曰:“汝怎敢乱我军心。”马上叫来刀斧手把杨修推出斩首。
杨修虽是聪明,但他没有大智慧,故很多次的去揣测曹操。最后,聪明反比聪明,倒误了卿卿性命。
在职场上的我们,不应该引起我们的借鉴吗?所以,这一段故事我一直引以为借鉴,做人最好要做到大智若愚更好些啊!
亲爱的读者,你们觉得呢?继续欢迎光临评论区发表你们的感想吧,并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o^*)
“汗马功劳”这个词有什么特点
汗马功劳:成语,原为“汗马之劳”,今俗为“汗马功劳”。出典:《战国策·魏策》:“张仪说楚曰:‘不费汗马之劳,不费十日。而拒扞关’。”(扞,扞关,地名。)注释:古代战争以马为脚力,战况激烈,马奔行疾远,出汗就多,出力就大,故称“汗马之劳”。现特指亲自出力立下功劳。
人们耳熟能详的“汗马功劳”一词,其典出何处其意又作何解释
“汗马功劳”,太熟而没有多少典故的成语之一,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据目前正规记载出自《韩非子·五蠹》中有“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
意思也简单得很,就是军人战士踦马打仗,把马跑得大汗淋漓,原先用来比喻军功,现在也指其它工作做出的贡献。
“汗马功劳”一词其实还含有两层意思在里面:
一是“参与”过某些活,跟随过某个成功人士。但功劳一般般,与劳苦功高得利之人比,只是当时参加了,而没多少建树。因此说起来就有“想当年老子跟**立下汗马功劳”云云。
二是摆老资格时的常用词,尽管可能早年也就是一个懒汉,或者就是一个捣乱的人。但到了后来自己混的这个集团成功了,尽管自己屁也不是,但好歹也是“群”里的吧?于是谁若怠慢不恭便会说“老子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你算老几也敢狗眼看人低”等等。
汗马功劳的意思还有屡建奇功
汗马功劳汗马:马累了出了汗,比喻征战劳苦.原指在战争中立下的大功劳.现泛指大的功劳.屡建奇功很多次创造了非同寻常的功劳.
恩威并施的典故
恩德武威同时并用,是古来将帅、君王所重视的统御谋略之一。《百战奇法·爱战》云:“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孙子兵法·地形篇》云:“视士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孙武认为,统御部卒,必须用恩威并施之谋。“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典故1:李靖是唐初杰出的军事家。当初李渊任隋朝官员镇守太原时,与李靖有矛盾,李渊准备起兵反隋时,李靖曾想告发他。后来,李渊占领长安捉住了李靖,差点把他杀了,因李世民求情才得以免死,可见李渊与李靖之间存在恩怨瓜葛。616年,李渊令李靖征讨萧铣,李靖初战有功,李渊不计前嫌,论功行赏,使李靖深为感动。 后来李靖在战争中又有失利,李渊大怒,严斥李靖贻误战机,要将他处斩,这时,又有人为之求情,李渊又放了他一马,使李靖对李渊感恩戴德,忠心耿耿。李靖决心戴罪立功,620年,李靖率800精锐大败开州(今四川开县)蛮族首领冉肇则,俘5000多人,乘胜收复开州、通州,为李渊夺取西南立下了汗马功劳。 典故2: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也是运用恩威并施策略的典范。蜀后主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领兵声讨南中(今云南曲靖一带),马谡对诸葛亮说,南中一带的军民倚仗地势险阻,一直不服蜀汉统治,我们现在攻破南中易如反掌,但是在我们离开之后,他们还是会叛变,所以,我们不如攻心为上,以心战治之。 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当年5月份渡泸水(今云南保山县西北),擒拿了孟获,为了彻底征服孟获的心,诸葛亮故意把自己排兵布阵的方略摆给孟获看,孟获不以为然,说初次与诸葛亮打交道,不明虚实,只要像这样的阵势,我肯定能取胜,于是诸葛亮放了孟获,孟获不久又领兵来战,又战败而归,被诸葛亮俘住,就这样擒了放,放了擒,连续七次,直到第七次再放孟获时,他却不肯离去,说诸葛亮是天威,南中不再反了,孟获的心被攻下了。 然后,诸葛亮把南中各地的首领召集起来,宣布南中各地继续为他们管辖,蜀军不设官,不留兵,并将随军的衣物、粮草捐献给了当地官兵,以补偿连年战争给百姓造成的损失,得到了南中军民的拥护。从此,夷汉相安无事。
儿媳妇生了孩子感觉给婆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对吗
是不是得了产后抑郁症呀!这反差太大了!理解这位妈妈,每个父母都是围绕着自己的孩子转,小时盼望儿子长大,长大了又盼着结婚,结婚了又盼着抱孙子!有了孙子,做父母别提多开心了!如今媳妇又不让看,不让动!确实挺难受的!既然她这样,你就放手吧!让她们自己过吧!看不到自己的孙子确实难受!但也是没办法的事呀,什么也别说!这个时候只有躲开他们,给点时间大家静静再看看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