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除了武则天,还有哪个朝代是女性掌权的如何评价女性掌权的朝代
- 如果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胜利,大清会面临怎样局面
- 东汉先后有好几家外戚掌权,为什么他们不学王莽代汉篡位
- 家庭生活中谁掌权最好
- 为大汉强盛奠基的汉文帝,登基之路为何如此步步惊心
-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那乾隆应该是掌权六十四年,为何都说乾隆掌权六十三年
- 小人掌权泼妇得势该如何处理
- 为啥德国都是总理在主事总统是干啥的
- 为何正值梅之年华的萧太后能在深奸巨猾的朝中独揽大权
- 吕后、武则天、慈禧,谁掌权的时间最长
除了武则天,还有哪个朝代是女性掌权的如何评价女性掌权的朝代
古代农耕社会,由于受男尊女卑的影响,男子在外可以叱咤官场,女子只能在家相夫教子,做“全职太太”。其实,古代也有一些变数。
元代皇帝有13人,其中11位后妃曾干政。因为在蒙古族那里,妇女参加军事、政治活动,不会受到“牝鸡司晨”的指责。
女子也有干政的意愿。朱元璋在洪武元年说: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皇后马氏马上反驳:“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这是女子为自己跻身政治领域发出的有力呼声。
女子也有理政的能力。司马迁高度评价吕后:女主称制,不出房户,天下晏然。没有因为她是女性而抹杀她的政绩。皇后长孙氏去世后,李世民悲痛地说朕“失一良佐”。可见,长孙皇后对他的“贞观之治”起的作用之大。
女子辅政不一定夺权。清孝庄太后辅佐儿子顺治、孙子康熙到他们能独立处理政务,就顺利完成权利交接。没有废子孙而代之的欲望,确属难能可贵!
就算称帝改制的武则天,也是少有的具有革新精神的政治家。她主持撰写农书《兆人本业记》,设“铜匦”广泛搜罗人才,设立“制科”考试选拔优秀士子。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比很多帝王都要大。
但有些女性掌权后,却只知享乐,不关心百姓死活。慈禧用六十三万两巨资整修储秀宫,并且修缮了皇极殿和乐寿堂。她擦的是巴黎香水,照的是法国的镀镜,听的是外国舞曲,养的是西洋的宠狗。真是在其位不谋其政!
如果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胜利,大清会面临怎样局面
日俄战争俄国胜利的话,大清的土地中,东三省、内蒙、山东及新疆北部地区肯定要丢。现在我们会有相当多的人在看俄语版的今日头条。
东汉先后有好几家外戚掌权,为什么他们不学王莽代汉篡位
外戚虽然凶猛,但是纵观历史,没有哪家外戚有能力实现改朝换代!王莽代汉有外戚身份的作用,但决定性的因素却是士族集团,而非外戚单方面作用。东汉外戚所处的环境,与西汉末年截然不同,士族集团与外戚不具备高度融合的条件。没有支持力量,外戚做不到代汉。
西汉末年政治势力凋零,外戚势力凸显
秦朝是我国历史的一次重大转型,在此之前,宗室势力是王权的支撑体系,在此之后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皇权拱卫势力缺失的阶段。秦朝的灭亡,很多人认为就是因为宗室势力的凋零,这个说法虽有开历史倒车之嫌,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西汉的历史,其实就是一段皇权拱卫势力的培植历史,在此过程中,宗室势力、外戚势力、宦官势力和士族势力,先后粉墨登场。
刘邦建国后,采取分封与郡国并行的模式,其目的就是为了保存宗室势力。不过历史证明,宗室势力已经完全不适应历史的发展,七国之乱就是宗室势力灭亡的号角。
西汉宦官势力很薄弱,只是在个别阶段作用明显。
士族势力的诞生,起源于汉武帝的尊儒,直至汉元帝,儒家士族阶级才完全取代法家,成为帝国统治势力,并逐步走向豪门化。到新朝末年,豪门化的士族集团,终于变成了足以左右帝国政治走向的势力集团。
西汉最后一位皇帝汉平帝在位期间,宗室作为政治势力完全消亡,宦官势力没有形成,士族势力尚处于成长阶段,还没有完成豪门化进程。这个格局,为外戚势力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也就是说,西汉末年政治势力的缺位,让王氏外戚势力“被迫”走向了历史前台,这是王莽能够左右帝国命运的客观历史环境。
王莽代汉的根源,在于取得了士族阶级的支持
即便如此,成长中的士族阶级,其实还是有能力阻止外戚势力代汉的,外戚势力的“非连续性”,决定了任何一氏外戚都不具备持续发展的可能性。那么,王氏家族何以持续掌控大汉半个世纪的皇权呢?王莽又是如何突破士族阶级的拦阻索的呢?
蹊跷就在于,王氏家族以王莽为代表,自觉走上了一条外戚集团士族化的道路,并促进士族阶级的分化,形成包括外戚在内的豪门士族集团,他们才是帝国命运的掌控者,也是外氏家族的同盟军。
王氏家族自职掌枢要之初,就非常注意与士族集团的良好合作关系,除了王凤当政初期,有过一段与士族集团的激励斗争,其它时期都表现出非常积极的,向士族集团主动靠拢的势态。
王政君的兄弟们都有豢养士族的习惯,围绕他们形成了牢固的政治集团。到王莽这一代,王室家族子弟无一不是儒家仕子,尤其是王莽,几乎成了儒家士族精英分子追捧的偶像级人物。
王莽是一个有政治理想和追求的儒生,他的这个标签其实已经盖过了外戚。王莽所描绘的乌托邦式理想社会,切中了西汉末年的时弊,因而他被士族集团、权贵阶层和社会底层人士,当做各自利益的代表人,是他们把王莽推向了帝位。
所以,本人一直不赞同王莽“篡位”的说法,其实他是被政治势力推上去的,而不是有意识的谋取。倘若不是士族集团的支持,外戚势力根本不具备改朝换代的条件。
东汉时期的政治格局,是稳定的三足鼎立状态
东汉时期的政治格局,与西汉末年截然不同。整个东汉,豪门士族集团、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皇权代表人),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三足鼎立状态。
豪门士族集团是东汉立国之本,当初正是这个集团的支持,才让光武帝刘秀实现了改朝换代的理想。本质上,东汉的历史是皇权与豪门士族集团共治天下的模式。
豪门士族集团与皇权共治天下,不代表二者利益完全一致,他们之间既是利益共同体,同时又存在相互掣肘。为了对抗豪门士族集团,皇权不得已培养了自己的代理人——宦官势力。严格意义上讲,宦官谈不上势力,他们就是皇权的影子,是皇权利益的忠实拥护者。
东汉的外戚,从个体上讲,很多人的实力一点不亚于王莽,比如梁翼。可是他们为什么不能仿效王莽,完成改朝换代呢?
原因就是,士族集团和宦官集团的强大,让外戚集团与他们之间形成了并行存在的平衡势力,彼此之间相互利用、相互争斗,谁也不能取代谁,同时谁也离不开谁。
以东汉末年何氏家族与宦官势力的关系为例,何氏家族能登上权力顶峰,宦官功不可没,所以在诛杀十常侍的问题上,何氏家族内部就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导致局势失控。
豪门士族集团与外戚势力之间,也是合作与对抗的并行。豪门士族集团基础强大,但是政治顶端却被外戚把控。外戚虽然能把控枢要,但是却没有强大的社会基础,随着皇帝的更换,他们必然又被新的外戚取代。
所以,外戚势力想要维护自身的长期利益,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自觉向士族集团靠拢,夯实家族的基础;二是与士族集团保持距离,以防枢要地位丧失。
但无论哪一条路,都不能取得士族集团对他们的无条件支持,士族集团与外戚的合作,其本质是企图让外戚势力变身自己的利益代言人,而不是帮助外戚集团利益最大化。
东汉外戚政治,落花流水春去也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王莽代汉的最大历史机缘,就是因为其它政治势力的缺失,以及外戚与成长中的士族集团的融合过程中,组成了利益共同体。
这个特殊的环境,是不可复制的历史发展阶段!
东汉时期,已经形成了三方政治势力都走向成熟阶段,形成了稳定的平衡关系,不存在融合的可能。即便出现以合作为主旋律的阶段,也存在局部的利益分歧。
当利益集团之间,不能形成高度统一的利益诉求时,外戚怎么可能实现改朝换代?王莽代汉,永远是外戚无法复制的神话,不是王氏集团有多牛,也不是王莽有多神,历史发展的规律决定了一切!
家庭生活中谁掌权最好
恋爱三年,结婚七年,我用我的经验告诉你,家庭权利无非是一些琐碎的家务事和管理共同财产。 根据夫妻双方的擅长分配,比如女性比较擅长生活打理,会理财,比较生活化会过日子的贤妻良母,那生活琐事家务开销归她去主导未尝不是件好事呢,大事商量着来。如果女性是比较懦弱胆小没什么主见,对数字经济一团懵缺乏敏感,花钱大手大脚,肯定是要有束缚的,不然十财九空。根据两人的缺点去规避会出现的混乱,根据擅长去分配管理比较妥当。当然这个就要建立在自知之明和彼此了解的沟通条件上。篇幅有限,家庭情况不同,夫妻性格能力也不同,都是需要去考虑到,再去把家务财务育儿等分配计划好。双方舒服就好,不要一方憋屈,另一方独大都不是理想状态。相互互补制约,互相协商。
为大汉强盛奠基的汉文帝,登基之路为何如此步步惊心
汉文帝的登基之路,算不上步步惊心,小心谨慎倒是有的,这也符合他为人性格。汉文帝的皇位来的很“突兀”,按理说很难轮到他当皇帝,所以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被馅饼砸中了。总之,运气占了一多半,好似一位收藏界的小白捡漏了一件商朝的青铜器,乍捧在手里时,绝不相信是个价值连城的宝贝。
(刘恒剧照)
汉文帝自信不足、小心翼翼是有道理的。
一、当年,父亲刘邦立嗣的时候,从没有考虑过他这个儿子;二、惠帝刘盈去世后,刘恒已经是皇长子的身份,但吕后名义上先后立了两位少帝(刘弘、刘恭),实际上她已经临朝称制,也没有考虑过他的感受;三、在铲除诸吕的“光盘”行动中,他置身事外,隔岸观火,寸功未立。所以综合以上三点,让刘恒不得不学会了“自知之明”的道理。
但是,有时候命运很神奇,不争才是大争,笑到最后者常常是那些“清心寡欲”的人。好比一帮汉子在疯抢姑娘抛出的绣球,结果却意外的落在了一位过路的小相公怀里。诸吕被灭后,意味着朝廷格局的再次洗牌,利益的重新分配,以周勃、陈平、灌婴等为首的军功集团在绕了一大圈后,将皇位继承人选的目光落在了代王刘恒身上。
(周勃剧照)
为什么是刘恒呢?
表面上的理由是,代王刘恒仁义宽厚,性格温顺,尊礼孝,并且是健在的皇长子,而率军讨吕的刘王刘襄、惠帝遗孤(尚有五子)、以及淮南王刘长(刘邦七子)则被排挤出局。因为刘襄有一位被称作大恶人的舅父,刘长有一个很不善的外祖母,惠帝之子有附吕之嫌。这样一样,实际原因就明朗了,拥立刘恒的目的是军功集团将来的地位不受排挤,利益能最大化。所以不难看出,军功集团的私心是很重的,换言之,想把刘恒做为他们利益的代言人。
刘恒由局外人变为局内人,出于本能必会如履薄冰,因为无意中被卷入乱局之中,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还不得而知,万一前方是一个军功集团为消灭刘氏集团而设的陷阱呢!又不能排除他们篡夺刘氏江山的可能。所以刘恒接到入京登基的消息后,又喜又忧,犹豫不决,除了召群臣商议外,甚至还卜了一卦。卜辞是:大横庚庚,余为天光,夏启以光。意思是说,刘恒王上加王,为天王,能像夏启一样发扬光大祖上的基业。
(汉文帝剧照)
要说古人,尤其是帝王,最相信两件事情,一是卜卦,二是相面。刘恒在得到上天的“暗示”后,又经众人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相信事情一多半是真的,于是又请舅舅薄昭先行赶往长安,一探虚实。待舅舅确认消息准确无误时,刘恒这才携众起程,赶赴长安即位。
事实证明,刘恒即位是汉王朝在诸吕乱政之后的最好选择。汉文帝既没有军功集团想像中的软弱,自没有沦为他们手中的木偶,相反还将他们的利益照顾的面面俱到。最重要的是,汉文帝倡导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劝农,并崇尚节俭,以身作则,奠定了汉朝步入强盛的基础。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那乾隆应该是掌权六十四年,为何都说乾隆掌权六十三年
严格来说乾隆掌权六十三年零四个月左右
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乾隆皇帝是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的儿子。
弘历是在雍正皇帝胤禛驾崩后继承的皇位,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胤禛突然病逝,九月初三弘历继位,改第二年为乾隆元年(不是立即改元乾隆)!
也就是说弘历在改元乾隆之前已经掌权四个多月,也就是雍正驾崩后的雍正十三年最后几个月!
而乾隆皇帝是在乾隆六十年宣布禅位给儿子爱新觉罗•颙琰,颙琰同样改第二年为嘉庆元年,也就是说乾隆这个年号用了整整六十年,嘉庆元年正月,举行归政大典,乾隆正式禅位给儿子,自己退居太上皇帝,但是仍然掌握着清朝的大权,嘉庆皇帝更像是一个傀儡!
直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担任太上皇帝整整三年的乾隆去世,至此才算真正交出手中的权利,被追谥“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
这样算下来乾隆皇帝掌权共计六十三年零四个多月!
我是公子皇铘,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请多多点赞、多多关注,也欢迎留言探讨交流!
小人掌权泼妇得势该如何处理
小人掌权,泼妇得势该怎么办呢?
这得看小人掌权和泼妇得势以后他们的行动了。
忍让是美德,但原则还是必需坚持的。
如果小人掌权与泼妇得势之后,他们图的是个人利益,但又不会太多或太于过份他人与集体利益的,就任凭他们吧。常言道,做官望贵,这是人之常情,此时我们只要理解与忍让,就能够相安无事。
然而,要是掌权的小人与得势的泼妇做出了损人利己、超越道德底线的勾当,我们就不能妥协了!要相信,这个世界还是更多的支持公道和公义的。
如果掌权的小人与得势的泼妇,颠倒黑白是非,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去畏惧他们了。
其实小人掌权与泼妇得势之后,他们防备的心理更强于君子,原因是他们所思所想的,尽是违背良心与道德的事。他们明明知道做的一些事情是会遭遇良心的谴责、也知道做完这些事情后,会遇到报应的,但却经受不了利益的诱惑做了。
此时,他们就会偶尔产生后悔和惧怕的心里。
当他们产生惧怕与后悔的心里之后,就用小人与泼妇惯用的技俩,做出常人无法想像的行为,用撒泼的方法作为自我保护的手段,用这种方式威吓那些准备举报或矫正他们观念与做法的人。
一旦正义的人掌握他们违背道德良心的证据进行揭发,他们就会立即崩溃。
小人与泼妇,从心里学角度来分拆,他们较正常人群软弱,正是他们知道自己较常人软弱,才做出小人与泼妇的行为来。他们最惧怕的人,就是正直善良,一身正气的人。
所以,小人掌权泼妇得势,我们只要行为正直,做事合理,秉行公义,他们就不敢对我们怎么样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应当忍让与理解。
为啥德国都是总理在主事总统是干啥的
德国还有总统?
没错,德国确实有总统,但是德国的内政外交几乎全都是由德国总理主持的,尤其是现任总理默克尔,已经担任总理长达14年,左右德国的发展方向,甚至可以影响世界经济局势,而总统在德国几乎成为可有可无的角色,难得露一次面。
德国总统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候选人必须年满40周岁,任期五年,可以连任一次,总统是德国的最高领袖,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德国总统更多扮演的是橡皮图章,主要负责点头同意。
德国总统的工作内容
一、签署联邦议院、参议院批准通过的各项法律
二、根据议院投票结果任免德国总量,根据总理提名认命各个部长
三、发生总理不信任案时,根据议院罢免总理,或者按照总理要求解散议院
四、以联邦名义与各国缔结合约
五、派遣和接待外交大使,签发和接受国书
从工作内容来看,德国总统的身份地位和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德国总统的几乎所有权力都是名义上的,换句话说,只要是议院和总理做出的决议,总统只能签字同意,没有否决的权力,总统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但是没人听。
如果总统反对议院和总理的决议呢?
总统不同意?来,先把字签了,剩下的然后再说,签完了?行,文件交给总理和议院,总统可以继续保留意见。
如果说总统可有可无那也是不对的,一些仪式需要总统出席,比如波兰在9月1日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80周年的纪念仪式,需要有人作为德国代表向波兰人道歉,谁去呢?这时候默克尔不去了,让总统去,毕竟是最高领导,更能体现德国的忏悔和赎罪。
德国总统的主要任务是出席典礼,向世人展示德国发展的大好形势,鼓舞士气,激励人心,号召民众鼓足干劲,再接再厉,让德国经济再上一层楼。
德国总理的权力
德国总理才是德国真正的主宰,总理可以直接任免联邦政府部长,同时也是议会最大政党的领袖,因此决议很容易得到议会通过,进一步强化了总理的权力。
如果德国总统出席国际会议,需要做出决策,但是因为没有权力,总统只能给总理打电话,先请示总理和议会的意见,所以出席重要会议的是能够直接做决定的总理,总统去了也没用。
德国总统是施泰因迈尔,曾担任外交部长,并与默克尔竞争总理宝座,但是失败,2017年当选为总统。在德国,有点追求的政治家最想当总理,当不上总理才会竞选总统,由此可见总统的作用。
德国总理默克尔出生于汉堡,四次担任总理,共计14年,德国不仅经济实力强大,而且只有巨大的国际影响力,默克尔访问乌克兰期间全身颤抖,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但如果是德国总统,估计没几个人在乎。
为何正值梅之年华的萧太后能在深奸巨猾的朝中独揽大权
1.萧太后的父亲是萧太后最大的靠山
萧思温十分疼爱自己的女儿萧太后萧绰,他觉得这个女儿有韧性,以后一定成为大器。
萧思温是辽穆宗的亲近大臣,在辽穆宗被手下刺杀后,萧思温及时协助辽景宗上位成为皇帝,同时将自己的女儿萧绰嫁给了辽景宗,被逐步封为贵妃、皇后。
萧思温被封为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尚书令、魏王。
父女两人都是皇帝身边的贵人和红人,为了自保,自然可以逐步培养起一股庞大的,足以让任何“深奸巨猾”的势力为之胆寒,从而不敢做出太出格的行为。
(如果萧太后也如此美丽)
2.萧太后的强势性格和手腕
萧太后是一个做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女人,在她父亲的生前是这样,也正是凭借这一点,她获得了她父亲和皇帝辽景宗更多的认可,辽景宗身体多病,便将军国重任交给了萧太后,它是最高皇权的授予,代表着最高意志和法律的承认,众多的深奸巨猾也只能干瞪着眼,不敢公开叫板。
到了后期,辽景宗更是直接让萧太后称“朕”这个皇帝专有的叫法:
公元976年二月,辽景宗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称‘朕’暨‘予’”,并“着为定式”,将妻子的地位升到与自己等同的程度。萧太后的手腕也很灵活,遇到重要的大事,一般是和重量级的大臣互相商量再做出决定,这代表了众人的意见,也得到了这部分大臣的拥戴,那些深奸巨猾也不敢触犯·众怒。
(辽景宗时期的文物)
3.萧太后高明的治国理政手法
萧太后在辽景宗去世后,先是争取了重臣们的支持,然后任命自己的侄女婿总管内政,对各位深奸巨猾严加防范,同时剥夺了亲王们的兵权,让他们无法兴风作浪,在燕云一代布置了重兵,温控辽国南方的局势。
等政局稳定后,萧太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为政措施:
萧绰对辽国的制度和风俗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不但将辽国从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向封建制转化,而更改善了契丹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辽国风俗)
经过萧太后的努力,辽国的国力空前强大,对宋朝的战争接连胜利,辽国的实力和威望把萧太后的威权也送上了顶峰,深奸巨猾们更是要夹着尾巴做人了。
吕后、武则天、慈禧,谁掌权的时间最长
在我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下,社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以男性为主导。女性的社会地位基本是非常低下的,她们必须依附于男人,负责传宗接代而已。
而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的封建社会中,依然涌现出许多思想先进,头脑敏锐,善于攫取权利的政治女性。比如题主说起的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这三位政治女性,都曾经站在了封建社会权利的最高点,她们成了当朝的统治者。虽然她们的统治充满着血腥的残酷,但是她们也都曾经推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下面我们就先从吕后这位大汉朝的皇后说起。吕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掌握一个王朝生杀大权的皇后。
吕雉是刘邦的原配,她凭着皇后,皇太后的身份登上大汉历史舞台。在刘邦执政期间协助他治理朝政。吕雉最功成名就的一件事,就是凭借自己高超的政治智慧,联合张良,保住了自己儿子的太子地位,这是吕雉后来得以执政的最为关键的一个重要节点。
后来随着刘邦的去世,吕雉年轻的儿子继承皇位,由于吕雉的儿子年轻且软弱,所以朝中大权被吕雉所独揽。在吕雉执政的十多年期间,他杀害了许多刘室宗亲和朝中大臣。期中吕雉杀害的第一个人就是我们所非常熟悉的大汉名将韩信。最残忍的就是对待刘邦以前宠爱的戚夫人了,吕雉曾经把戚夫人的四肢斩断,眼睛弄瞎,耳朵熏聋,喉咙用药不能说话,致使戚夫人在痛苦挣扎中死去。这种残忍的手段连她自己的儿子都不能接受,甚至与她决裂。
虽然吕雉害人手段残忍,杀人无数,但她在治理国家方面还是能够一如既往的执行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在外交方面也能和边疆的匈奴保持良好关系。后来的“文景之治”很大一部分都应该归功吕雉前期所取得的成就。
从公园前195年刘邦去世直到公园前180年吕雉去世,吕后掌权基本在15年左右。
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出现的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政治女性。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登上皇帝宝座的女性。在她统治时期,国家在政治,农业,军事国防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当然在她统治时期,也有她的残暴成性,以及对亲情的无情杀戮。为了稳固自己江山社稷的统治,她杀害了许多唐朝宗室,同时兴起酷吏等等残酷行经。总之,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武则天统治时期,国家发展还是非常稳定的,这与她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卓越才能是分不开的。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她首先铲除了反对立她为皇后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首的先帝老臣,把他们贬到边远地区,任用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贤臣,这虽然是武则天对老臣们的报复行为,但也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新除旧的作用,为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
武则天在任用能人方面不拘一格,像娄师德,狄仁杰都是武则天统治时期朝中重臣,后来的开元大臣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
在军事方面武则天巩固了边疆的防御功能,并派兵在边关长期驻守,排除外部忧患,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武则天六十七岁开始成为一代女皇,直到公园705年去世,在她长达十五年的统治时期内。除了为维护自己江山社稷所采用的残酷杀戮手段之外,对当时国家的建设发展还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慈禧太后作为大清帝国后期的这么一个重量级人物,曾经以垂帘听政而闻名。作为一个女性政治家,她的存在,影响了大清晚期的历史进程,从一个女人,妻子,母亲,最后成为独揽大清政权的最高统治者。
她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母凭子贵的先天优势,逐渐走上大清政治舞台。应该说自从咸丰皇帝1861年八月去世,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菜市口诛杀顾命八大臣中的肃顺以后,大清政权基本落在慈禧手中。自此慈禧太后成为大清帝国最高当权者。
从慈禧1861年的辛酉政变,直到1908年去世。慈禧太后一直是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