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真的凌迟过三千宫女吗?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相陆贞,为何却被后人称为“祸国妖后”_宫女_太监_皇帝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御用宫婢 宫女 太监 皇帝

本文目录

  • 朱棣真的凌迟过三千宫女吗
  • 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相陆贞,为何却被后人称为“祸国妖后”
  • 古代的皇帝,为什么非要用太监伺候自己,而不用美貌的宫女呢
  • 古代宫中的太监宫女,是如何解决自己的个人卫生问题的
  • 明成祖朱棣杀死三千宫女的传言是真的吗
  • 为何10多个宫女却勒不死一个皇帝

朱棣真的凌迟过三千宫女吗

朱棣凌迟三千宫女,这事听起来有点荒诞。

至于事实怎么样,且听我掰扯。

大致在永乐十八年年间。

朱棣北征大漠归来,一个爱妃莫名其妙死掉(朱棣的确宠爱这个女人,本来打算扶正做皇后的)。

本来朱棣痛失爱妃,正好心情不爽。

这时,有人告发宫女贾吕氏、鱼氏与太监通奸。

所谓通奸,其实宫女与太监“对食”关系(对食,就是临时凑成两口子,搭伙过日子),这事在明朝众所周知,皇帝们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坏就坏在,朱棣老人家心情恶劣,皇帝老子刚死了老婆,你们狗奴才竟然卿卿我我……

这不,触了霉头。

朱棣逮起来就是一顿刑讯逼供。

懵逼的宫女们,根本不知道为啥被抓。吃不住严刑逼供,就开始胡诌。

什么皇帝爱妃是被人毒死的,什么宫里有人要谋反……云云。

本来就是屈打成招,根本找不到什么主谋这类的……更有性子火爆的宫女痛骂朱棣:“你老了不中用了,还不让我们找太监?”

朱棣大动肝火,扩大打击范围,株连了2800多号宫女。

一气之下,亲自监督,千刀万剐……这就是事件的来龙去脉。

这事在《明实录》、《明史》里都没写,人们从哪儿看到的呢?

人们是引用的泡菜棒国的《李朝实录》。

为啥为李朝有瓜葛呢?

据说,这个里面的女配角之一:贾吕氏,来自大明藩属国之泡菜棒国的商贾人家。人家泡菜棒国相当于贾吕氏的娘家……如此这般……就记了下来。

那么这事真实性靠谱吗?

一般人们讲究孤证不立。

不过呢,历史上有也有句话叫:伴君如伴虎。

反正朱棣那时候,皇帝死后,宫女活人殉葬还很流行,宫女的地位,也就差不多猫猫狗狗的地位。

至于《明史》、《明实录》之类的,在这康乾时候就面目全非了,咱们估计也没机会看正版的了。

总结一下:

眼见不一定为真;

耳听不一定为假。

记载书上的可能是假的;

真的也可能没记载下来。

开在大奔闯故宫的那妞,就发生在这一两年,你闹清楚怎么回事了吗?

歇歇吧,六百年前的事情了,就让它尘归尘、土归土吧,给你个时光机,都没机会闹清楚。

引用马未都老先生一句话结尾:历史没有真相,只是残存一个道理。

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相陆贞,为何却被后人称为“祸国妖后”

历史上的陆贞,不是皇家人。公元569年,她意外发现,陪着太后的尼姑是男人,就取代了太后。

在《陆贞传奇》中,陆贞出身卑微,从宫女起步,逐渐成为一代宰相。她懂得非常多,会烧瓷、会制衣、会做生意,是武成帝高湛的毕生挚爱。

后来,高湛无子去世,临终前,他将哥哥哥哥高演的儿子高纬,托付给陆贞。此后,陆贞开始了政治生涯。

赵丽颖饰演的陆贞,广受观众好评,并且自此开启了圆脸女主时代。

陆贞的历史原型,是北齐“妖后”陆令萱。

她也是从宫女起步,并最终权倾朝野,还成了“无冕太后”。

不过,她的名声并不好听,后人将她称之为“祸国妖后”,因为北齐的灭亡,她“居功至伟”。

她不是皇家人,到底是怎样成为太后的?

她又是如何一步步将北齐引向灭亡的?

且听我一一道来。

陆令萱的上位之路:从宫女到无冕之后

陆令萱的上位之路,比影视剧里的还要传奇。

因为运气,成为太子奶妈

陆令萱出身在贵族之家,与西魏将领骆超生下了一个儿子提婆。后来,骆超造反被抓,陆令萱被充入宫中为奴,自此开启宫女的人生。

和寻常宫女相比,陆令萱有手段、也足够幸运。

她抢到了一门好差事——给高湛的儿子高纬当奶妈。

当时的高湛,还不是皇帝,只是个王爷。不过,皇帝高演去世后,高湛发动政变,成功登基称帝,并将儿子高纬立为了太子。

就这样,陆令萱就从长广王世子的奶妈,成为了太子奶妈。

陆令萱非常开心。

奶娘在古代是非常受人尊重的地位,只要她尽心尽力照顾好太子,未来太子当上皇帝,她的地位绝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陆令萱是个聪明人,尤其是,当她想要刻意讨好一个人时。

她把高纬照顾得很好,身强体壮,精神也越来越好。高湛和胡皇后非常高兴,当即册封陆令萱为郡君。

《北史·穆提婆附陆令萱传》:令萱奸巧多机辩,取媚百端,宫掖之中,独擅威福,封为郡君。

“郡君”,最早开始在汉武帝时期,是汉武帝用来册封自己母亲的封号,后来基本上只有四品以上官员的正妻和贵族女眷才能有此封号。

而当时的陆令萱,有了这个封号,等于是从罪奴一跃翻身。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陆令萱迷恋上了权势,变得“贪得无厌”起来。

进献美女,讨得高纬欢心

公元565年,高湛退位为太上皇,高纬继位。

没几年,高湛就因为放纵自己而早早去世。

此时的陆令萱知道,想要在后宫稳住脚跟、稳住权势,必须要紧紧背靠高纬这颗大树。

从感情上来说,高纬视陆令萱为母亲,常称呼她为“姊姊”。

这已经是难得的殊荣了。

因为这层关系,陆令萱成为了宫中总管。

但是,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如何能够更进一步呢?

陆令萱琢磨了很久,最终决定在美色上下功夫。

高家人都喜欢美女,高纬也不例外,甚至非常好这口。

为了讨好他,陆令萱接连培育诸多美女,一茬一茬地送到高纬身边。同时,她还不忘观察高纬对宫女们的态度,只要高纬稍微有点意思,陆令萱一定会想尽办法让高纬满意。

在这个过程中,皇后的婢女穆黄花就被送上了龙床。

后来,这位穆黄花将皇后取而代之,成为了新任皇后。

陆令萱察觉到高纬对穆皇后有些厌倦之后,又物色了另外一个非常著名的美女给高纬,即玉体横陈的主人公,冯小怜。

所谓玉体横陈,就是高纬感慨冯小怜的容貌和肌肤实在太美了,自己独自欣赏属于暴殄天物,就召集所有大臣过来,让冯小怜躺在桌子上,给众人观看。

当然,高纬还收了很多的门票钱。

高纬是真的很喜欢冯小怜,甚至亲口说出,愿意和她生死与共这样的话。

《北史》:“后主惑之,坐则同席,出则并马,愿得生死一处。”

  • 在陆令萱的刻意讨好下,高纬对她简直言听计从。
  • 而皇后穆黄花更是把她认作养母,非常尊敬。
  • 在陆令萱的大力支持下,穆黄花的儿子高恒当上了太子

这样的陆令萱,是皇帝奶妈,皇后养母,太子恩人,后宫总管……基本上可以在后宫横行。

而她需要忌惮的,也只有一个人,即高纬的亲生母亲胡太后

干掉胡太后,自己成为无冕之后

胡太后,就是前文中册封陆令萱为“郡君”的胡皇后。

她之前很喜欢陆令萱,但后来,陆令萱的权势越来越大,她心里也开始有了意见。

此时的陆令萱,基本上不需要看胡太后的脸色,两人常常在后宫斗法。

一次,陆令萱抓住了胡太后的致命弱点——生活作风太乱

胡太后很喜欢美男子,经常招纳各种男子进出后宫,尤其是僧人

  • 高湛在世时,对妻子的做法采取的是默许态度;
  • 高湛去世后,胡太后就开始变得越来越过分。

最初,她很收敛,只是和僧人在禅房中进行,后来,她开始把僧人往自己的寝宫里面带。

当然,皇家还是要脸的,所以每次胡太后都会让僧人假扮成尼姑进宫。

陆令萱正是抓住了胡太后的这个弱点,一举击破。

有一次,陆令萱又得知了胡太后招纳“尼姑”进宫,特意找人给高纬报信。

高纬来到胡太后宫中,看一旁站着的“尼姑”容颜姣好,也不顾母亲在场,就直接上手,结果发现,对方居然是男人。

《北齐书·卷九·列传第一》:自武成崩后,数出诣佛寺,又与沙门昙献通。……帝闻太后不谨而未之信,后朝太后,见二少尼,悦而召之,乃男子也,于是昙献事亦发,皆伏法,并杀元、山、王三郡君,皆太后之所昵也。

高纬瞬间明白了,原来宫中传言胡太后的乱来,全部都是真的。

身为儿子的他,感觉非常受伤,就把胡太后给幽禁了起来。而陆令萱就三番五次找高纬,嘘寒问暖,仿佛在暗示:你看看我,亲妈骗你,奶妈永远不会骗你!

就这样,高纬把后宫大权慢慢交到了陆令萱的手里。

此时的陆令萱,虽然没有正式被册封为“太后”,但是在后宫中,她基本上已经在行使太后的权力的,被称为“无冕之后”。

至此为止,陆令萱基本完成了她权力的积累,稳稳当当控制住了后宫。

陆令萱为何被称之为“祸国妖后”?

北齐的后宫制度,基本继承了北魏,里面不仅有一般朝代中的服务性单位,专门服侍皇家,更有许多生产性单位,比如染局、桑园局、豆局……

这样的生产性单位,不仅意味着其中有巨大的经济利润,牵扯朝廷的政治利益,更代表着后宫存在众多从事生产的劳动力。

这些“劳动力”有低阶的苦力,也有高阶的管理者。

他们有的来自获罪的官宦之家,有的则是特意进宫的贵族之家。

在庞大的人群中,后庭几乎成为了不同势力集团的争斗之地。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谁控制了北齐的宫廷,就基本相当于间接控制了皇权。

在北齐存活的28年里,做到了这一点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建国皇帝高欢的妻子娄氏,一个就是陆令萱。

这样的陆令萱,虽然没有过宰相之位,却能够在朝政上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为北齐的灭亡不断加速。

而这,也是陆令萱被称之为“祸国妖后”的真正理由。

第一,培植了一帮“养子”,成了北齐毒瘤。

陆令萱在后宫的地位,在高纬心中的分量,朝臣有目共睹。

高纬是个没有经历过任何大风大浪的帝王。

他对政务、民情一窍不通,不管陆令萱说什么,他都像个“好大儿”,全盘吸收。

于是,不少人为了上位,找到陆令萱,主动表示愿意给她当儿子,比如和士开、高阿那肱、祖珽……

  • 和士开,很会溜须拍马,曾经是高湛形影不离的随从,后来与胡太后不清不楚,最擅长排除异己。

《北史》:幼而聪慧,解悟捷疾,为同业所尚。禀性庸鄙,不窥书传,发言吐论,唯以谄媚自资。

  • 高阿那肱,才能平平,靠着恩宠位至宰相,擅长讨好皇帝贻误军情。天大的军情到了他这里,都会被按下来,先等皇帝和宠妃打完猎再禀告。

《北史》:“那肱才技庸劣,不涉文史,识用尤在士开下。而奸巧计数,亦不逮士开。”(吏治,财政等)

  • 祖珽,非常有谋略,擅长陷害忠良,被奉为“国师”,手握大权,是北齐政治腐败的关键人物。据说,兰陵王之死,他亦是“功不可没”。

有了这些毒瘤,北齐不可能有好日子过。

第二,陆令萱吹耳边风,忠臣身死,奸臣当道。

陆令萱行事的唯一一个标准,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这样的人,能从底层爬到高层,可一旦要她掌管国家,基本上只能得到忠臣的反对、奸臣的拥戴。

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陆令萱经常在高纬耳旁吹风。

  • 高纬的胞弟高俨,有才能有德行,被陆令萱和祖珽设计铲除。
  • 太尉赵郡王高叡,直言劝谏,希望皇帝高纬能够铲除和士开等奸臣,被高纬一顿斥责,而后也被陷害致死。

在当时,但凡是敢于说话的忠臣良将,基本都没有好下场。

第三,设计害死北齐大将斛律光。

陆令萱对北齐影响最大的事迹,就是害死斛律光了。

人人都以为,在北齐,兰陵王的战斗力无人可敌,是最强将军。但事实上,最令北周惧怕的北齐将领,应当是斛律光

斛律光是北齐建国过程中的大功臣,曾经多次大败北周军队。

公元564年,斛律光对战北周军队,兵临城下之际,对方听说是斛律光带队,直接不战而退。

也正是这一年,斛律光以5万军队急行军后,战胜了北周10万军队,并且还斩杀了北周将领柱国庸国公可叱雄,斩获三千首级。

只要一提起斛律光,北周就不敢轻举妄动。

正是这样一个屡立奇功的北齐军队支柱,宇文邕以一出小小反间计,陆令萱和祖珽推波助澜,最终,斛律光受诬被诱杀,全族被灭。

《北齐书·卷十七·列传第九》:顷之,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今已伏法,其余家口并不须问。寻而发诏,尽灭其族。

斛律光死后,北齐基本再无可用将领。

……

陆令萱的一顿操作,北齐的朝政基本上从根上腐败完了,说她是个“祸国妖后”一点也不冤枉。

那当朝皇帝高纬呢?

他完全不自知,沉迷在享乐中。

大战来临时,高纬还在高高兴兴和冯小怜打猎,完全沉溺在酒色之中。

这样的朝臣,这样的君王,自然挡不住北周宇文邕。

公元576年,北周的军队攻进北齐,高纬带着冯淑妃逃命去了,把皇位扔给了儿子。结果陆令萱的儿子提婆带头投降北周,一大片北齐将士紧随其后。

陆令萱见大势已去,选择了自杀。

这个祸国妖太后,终于和北齐一起灭亡了。

我想,这一刻的陆令萱,应当是既绝望又凄凉。她想要的权势,轰然倒塌;昔日那些簇拥在她身边的人,也全部都不见了。

大难来时,她的亲生儿子提婆直接投降北周,没有理会她的生死;高纬,也只带着宠妃冯淑妃逃命,完全没有顾及她。

至于她的那些养子们,也早就无影无踪了。

如果早知道最后是这样的结局,不知道她会不会做出另一番选择。

古代的皇帝,为什么非要用太监伺候自己,而不用美貌的宫女呢

这天,十二岁的溥仪被十来个敦实的宫女摁在床上玩游戏。

他大口地喘着气,又紧张又兴奋,从来没有人和自己这样玩过,感觉浑身上下像有火烤一样滚烫。

渐渐地,他累了,可是宫女们还没累。她们一波又一波地向自己扑来,最后,他只能看见她们起伏的胸口和雪白的皮肤,慢慢地消失在眼前,他终于昏死了过去!

屋外太监听见屋内宫女的尖叫声,连忙派人去找大太监张谦和。

等张谦和赶到,看到瘫软在床榻上的溥仪,心中大呼不妙,下令将这些宫女全部看管起来,自己则去太妃宫中请旨。

而这件事,也给溥仪的身体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这是在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记录的一段被宫女轮J的故事,因为小太监贪玩,想把他困在屋里,便想出来用宫女和他在屋内玩游戏的损招。

其实,在清朝,虽然宫中宫女众多,但基本上都是伺候各宫娘娘和太后太妃的,皇帝和宫女基本上不会和宫女产生交集。

除非宫女由娘娘或者太后举荐,否则,皇帝在日常生活中,几乎看不到宫女的影子。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制度呢?不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吗?

皇帝的工作强度那么大,有些美女在身边,不好吗?

其实不然,正因为皇帝工作强度大,身边宫女多了,只怕是更加吃不消!

太监的权利通天

拿清朝来说,太监的权利很大,甚至可以管皇帝的私生活。

清朝皇帝不能和嫔妃过夜。

皇帝在用晚膳前,会由敬事房的太监端来一个盘子,上面写上嫔妃的名字,皇帝要宠幸哪个嫔妃,就翻谁的牌子。

用过晚膳后,就可以让敬事房的太监将被翻了牌子的嫔妃抬过来了。

但和电视剧中的有点不同,清朝,皇帝的晚膳时间一般是在下午2点以前,也就是说,可能干那事儿的时候,还是白天。

嫔妃和皇帝在房间里待上一段时间后,门外的太监就要开始提醒皇帝,注意时间了。

提醒三次后,也就是一炷香的时间,如果皇帝还没有结束,那么门外的太监就可以进门,将床上赤条条的嫔妃用被子一裹,抬出去。

皇帝只能在床上独自回味了!

可见,在清朝,太监伺候皇帝,有时感觉似乎也并不太舒服。

既然如此憋屈,那么,为什么还要用太监来伺候自己呢?

我想更多的不在于个人喜好问题,而在于政治目的。

太监产生的历史

太监的前身是宦官,大约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春秋战国时基本成形。

但是,早期的宦官并不一定是阉人,他们类似于皇帝的大管家,可以帮助皇帝管理皇宫内的大小事务,是一种官职。

比如说,我们熟悉的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光,最早都是从建章监侍中开始做起的,很显然,他们都不是阉人。

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及同母昆弟贵,赏赐数日间累千金。《史记》

直到东汉以后,成为宦官的必要前提才是“欲入此宫,必先自宫”。

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宦官就和我们后来认识的太监一样,都是阉人了。

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后汉书.宦官列传》

而在唐宋时期,太监是不等同于宦官的。

这时候,宦官一定是阉人,而太监也有可能是正常男人!

直到明朝设立了由宦官管理的二十四衙门,各衙门设掌印太监,这时候,太监才是对有权利的宦官的称呼。

清朝,才将皇宫内所有的男性奴仆统统称为太监。

从太监(宦官)们掌握的权利来看:

  • 在秦汉时宦官主要是掌握政权;
  • 唐朝以后,宦官们的权利范围延伸到了军队;
  • 明朝的巅峰时期,太监权利的触角可以深入到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刑财狱,各个方面。

比如明朝的“九千岁”魏忠贤,他在成为皇帝眼睛的同时,也越过皇帝,干了许多人神共愤的事情。

当然,除了干坏事的,历史上也有很多太监是对皇帝忠心耿耿地,急皇帝所急,想皇帝所想,为皇帝排忧解难。

比如说:

明朝的郑和,借着出海帮朱棣寻找朱允炆,顺便宣扬一回国威;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籓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宦官列传》

清朝的寇连材为了帮光绪亲政,不惜舍命死荐慈禧太后。

只是,自古以来,历史都是后人书写前人的事,其中难免加入个人喜好

而宦官或者说太监群体,因为基本上没有后人,所以在由文官掌握的历史记录中,成为抹黑最严重的群体。

了解了太监的起源,我们回到题目,来看看,古代皇帝,为什么放着美貌宫女不用,而喜欢用不男不女的太监呢?

皇权需要

对于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女人,而是皇权。

而所有的人和物,都将围绕巩固王权来设定。

太监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秦汉统治以来,皇权就在外戚和功臣权臣的包围下艰难生存着。

汉高祖刘邦开始,外戚把持朝政就是一个不可杜绝的现象。

而到东汉时期,皇帝的年龄越来越小,这样的情况就越发明显了。

小皇帝登基,只能是坐在龙椅上的一个吉祥物,而真正的权利,却掌握在帘子后面的太后,以及以太后为核心的外戚集团手中。

但随着小皇帝年龄的渐渐成长,夺权成为势必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常年在皇宫中成长起来的皇帝,身边除了宫女太监,还能有谁呢?

夺权,本就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宫女在这样的权利斗争中,体力和智力显然都不太够用。

最后,大多数的皇帝选择了太监。

就像《鹿鼎记》中,康熙借着和小太监练摔跤的机会,培养一批敢死队,打败鳌拜夺权。

在小说中,太监既是小皇帝的伙伴,也是玩伴;又是皇帝的耳目,手脚。

许多皇帝在深宫中不知道,做不了的事都可以由太监们完成。

虽然小说在剧情上稍显夸张,但是,在历史中,太监在帮助皇帝夺权的道路上,确实作出了许多贡献。

前面说到的光绪年间的寇连材,本来是慈禧派到光绪身边的卧底太监,结果最后选择站在光绪一边。

在回到慈禧身边后,不断劝说慈禧放权给光绪。

最后,不惜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用死柬,上疏慈禧,还政光绪,停止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当然,他这是属于文弱型的,没有过硬的资本,也不会耍阴谋,只能用自己的一腔热血祭奠年轻皇帝的王权。

不过,这样的忠心,这样的胆魄,换做哪位皇帝不喜欢呢?

这也就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太监的越来越重要,和皇帝皇权越来越密不可分的原因之一。

生活需要

周王朝时期,宫中服务员还是以宫女为主的,但是随着皇室不断壮大,宫中的妃嫔和王子公主越来越多,这些人每天的吃喝拉撒都是是事儿啊!

像在清朝,皇帝或者太后出去逛个花园,后面需要跟着:抬轿子的、拿罗伞的、端小板凳的、拿衣服雨伞的、捧茶水点心的、抬药挑子的、还有提便桶的……

这样一个队伍,拉拉杂杂好几十号人,像抬轿子、举罗伞、挑药担子、拿便桶这些事情,哪样不是力气活,如果交给宫女,估计皇帝游一次御花园,得换3-4波人跟着。

再有,像皇宫里,要修个屋顶,给妃嫔们搬个家或者添点大件家具的,也需要这些有力气的太监们。

仅仅是宫女,完全是搞不定的,所以,使用太监,变成了皇宫内的刚需。

此外,出于对皇帝的身体健康考虑,在宫中已经有许多娘娘解决皇帝的生理需求后,宫女太多,其实就不算是好事了。

就拿溥仪来说,因为太监们偷懒,把年轻的溥仪和十来个宫女关在屋里做体操,因为溥仪太小,加上宫女太多,让溥仪身体受损,导致终身不能生育。

其实清朝是有规定的,皇帝身边只能用太监近身伺候,就是怕发生这样的情况。

只是溥仪的太监们偷懒,或者是受某些大人物的指示,才做了这样的荒唐事。

所以,在皇宫中,宫女多了,皇帝还真的是吃不消啊

而各宫娘娘通常都是世家选送进宫的,与其说她们是皇帝的妻子,更准确地说,她们是联系皇帝和权臣外戚的一个纽带。

如果随便一个宫女都能得宠,从而将整个家族的地位抬升起来,那么,那些世家贵族必然会反对。

不信你看,贤惠如卫子夫,战功赫赫如卫青,他们家族在《史记》中的评价,也不及一个打败仗的李广将军。

所以,宫女想通过皇帝的恩宠一步登天,绝对是九死一生的考验。

千万双眼睛都盯着,不能让宫女离皇帝太近!

而为了避免皇帝荷尔蒙爆发,干出糊涂事,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限制宫中宫女的数量,提高宫中宫女的精度,毕竟大多数皇帝都不是柳下惠。

就像在清朝,即便是宫女,许多人也都是八旗子弟贵族出生的,有这些宫女在身边,即使皇帝一时兴起,临幸了谁,封了谁,拐几道弯,这亲戚还是朝中显贵,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所以,用太监伺候皇帝,也是朝廷内外众望所归。

精神需要

而皇帝选择太监伺候自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思想交流问题。

大家一定记得,在小时候,一般小男孩和小男孩一起玩的多,小女孩和小女孩玩的多,除了体力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喜好的问题了。

太监虽然是不完整的男人,但是,毕竟还是男人,对男人的那点喜好还是有点谱的。

比如说,有的皇帝喜欢玩蛐蛐,就像我们如今男孩子玩个汽车模型一样,多数女生是不喜欢玩也不懂怎么玩的,那这时候,太监能在边上陪玩,甚至能够帮皇帝挑选和喂养厉害的蛐蛐,就让皇帝很喜欢,很受用哦!

所以,皇帝和太监在一起,可以聊的东西,在自己的女人面前,可能并不适合多说。

而且,许多有名的太监,都有天桥说书先生的本事,比如唐朝的高力士,清朝的李莲英。

这些人可以说是长有千里眼顺风耳,能够将民间市井的故事传说活灵活现地带到皇帝身边。

这些精神粮食,其实更让皇帝着迷。

如果说在嫔妃宫中,皇帝要做的是放松身体,那么让太监在身边,皇帝享受的则是精神按摩。

比起帝师们动不动的之乎者也,故事的吸引力显然太大了!

皇帝的贴身太监,更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心理医生。

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心事,只有他们知道。

皇帝虽然贵为天子,但大多数的大臣都是将皇帝当作自己的老板,有事要签字盖章了,就来找皇帝,没事的时候,巴不得离远点,省得一个不小心,掉了脑袋。

所以如果偶尔能有一个人把自己当朋友的,皇帝就高兴得很。

就像乾隆将和珅捧上了天,就在于和珅把自己的定位并不在大臣上,而是皇帝的大管家。

他帮着皇帝赚钱,帮着他想怎么玩才好,这就和宫中大太监做的没啥不一样。

其他功能

上面我们说了,清朝的太监甚至可一管理皇帝和后妃的私生活,这也是源自于对皇帝安全的考虑。

毕竟在清朝前的明朝,就有皇帝被几个宫女摁在床上,差点给勒死的案例。

清朝皇帝属于外族入侵,所以要更加小心。

除了妃嫔侍寝要光着进来外,一旦时间到了,太监们也要进来将人抬走,以防止时间过长,有武林高手徒手将皇帝给摁嗝屁了。

所以,太监在皇帝身边还需要充当保镖的角色。

此外,因为太监没有根,所以他们没有后人;

既然无后,则是不孝,那么和父母家族的关系也并不是那么紧密,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皇帝。

相比宫女,他们对于皇帝的忠诚度更加可靠。

毕竟,宫女到了年纪可以出宫,如果得宠成为嫔妃,也要开始给自己的娘家和自己儿子谋求利益;而太监,从始至终都是以皇帝作为自己的最终服务对象。

从这一点来看,皇帝喜欢用太监,也因为他“六根清静”,人事关系简单。

后记

综上所述,在古代,皇帝选择用太监来伺候自己,主要是出于皇权、生活和精神的需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一代代皇帝血泪的教训中,太监逐渐走上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地位。

虽然有极少数的太监得到皇帝的恩宠,过上不错的生活,但是,他们其中大多数的人只能默默地如骡子般在皇宫中周而复始地做着相同且枯燥的工作。

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这些太监,一旦做错事,被赶出宫,他们大多数人只能流落街头,变成乞丐流民,冻死饿死在街头。

他们之所以能够理解小皇帝的苦闷,是因为他们承受过更加深入骨髓的痛,所谓久病成医,他们才能对皇帝的哀怨表示理解和同情。

而随着封建王朝退出历史舞台,这一特殊的群体也再没有存在的必要。

谁不想做个正常人呢?那一刀切去的不光是生殖器,还是一颗做男人的心!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明史》《我的前半生》《后汉书》《史记》

古代宫中的太监宫女,是如何解决自己的个人卫生问题的

古代皇宫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黑暗,起码对待个人卫生方面还是挺人性化的,毕竟太监宫女的卫生关系到皇家脸面,另外他们作为紫禁城一大群体,每天都在伺候主子,如果身上都是臭的,免不了挨主子的打。因此,这些作为皇宫最低等人群,卫生方面也有一套处理方法。

先说说太监是如何处理个人卫生问题的

  • 太监身上的味道

太监的生殖器被切后,不能像正常男人那样控制小便,因为控制尿口收缩的肌肉没有了,这也导致他们容易尿裤裆,所以他们的身上都会散发尿骚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太监们经常都会用香粉把身体弄的特别香,或身上随身带着香囊以及喷香水,来掩盖尿骚味。

  • 洗澡

洗澡方面,紫禁城是有专门给太监们准备澡堂的,名叫“混堂司”,这样的澡堂是一堆太监在里面集体沐浴。当然,太监也是分等级的,而等级高的太监拥有属于自己的洗澡间,可以单独享受。再高级点的太监还有小太监在旁边伺候,加热水、递毛巾等。

太监们洗澡并非想洗就洗,而是专门的时间,大概也跟我们现代人一样傍晚四五点开始,如果错过这个时间,混堂司就会关门,要等改天了。因此,一到洗澡时间除了还在伺候主子的太监们,剩下人会一拥而入,毕竟错过这个时间,无法清洗掉身上的臭汗味,第二天熏到主子可能就会被挨打,而太监的房间是不具备洗澡条件的。

  • 如厕

紫禁城里面也没有为太监而设的厕所,皇宫里面只有主子才有资格拥有马桶,当然太监们也有自己的马桶但都是很简陋的。可是平常在伺候主子的时候不可能再回去如厕,因此皇宫里面随处大小便也很正常,反正都有会有人清理,只要不被主子看见就行。

再说宫女们怎么解决个人卫生问题

  • 例假

宫女也是女人,是女人都会有生理期,如果宫女来了例假的话会比较麻烦,作为奴才得到的待遇肯定没有那么好,但又不能在工作的时候出现流血情况,所以她们只能用古代发明的卫生带来解决问题。

卫生带就是平常百姓用的比较柔软的布,里面夹着草木灰来吸收水分,布条两端有长绳,系在腰间,这是比较普遍的卫生带。

  • 洗澡

宫女们洗澡的待遇就比太监们好很多,毕竟是女孩子,都喜欢把自己洗的香香的。宫女也有类似太监那样澡堂,但这个澡堂是一间间隔开的,她们在里面洗澡有一个特殊的权利,可以在澡盆里面撒花瓣来增加身体香味,女生都爱香嘛。

  • 如厕

宫女们上厕所比太监就简单,因为太监身体受到摧残所以如厕不方便,而宫女们有自己的净房,如厕也简单。当然,等级越高的宫女便盆也越高级,所谓的高级指的是可以在里面洒些红枣、花瓣等来除臭。


在古代封建社会,人跟人的等级差距处处可见,在混堂司,等级高点的太监洗澡时,搓背、修脚都是由小太监来伺候。甚至一些新来的长得好看的小太监还会被老太监们特别关注,有的漂亮太监时间久了还会认老太监为师父,而这个“师父”并非平常的师父。

宫闱寂寞,不管是太监还是宫女,在里面时间久了都会寂寞,据《太监回忆录》中提到,那些孤独寂寞的宫女和太监们,并非喜欢洗澡,洗澡是给他们的自由时间,在这个时间里他们可以做点排解寂寞的事,古人称“对食”。

明成祖朱棣杀死三千宫女的传言是真的吗

这事是因一个朝鲜女子而起的。

那时候,朝鲜半岛上的王国是李朝,作为明朝的藩属国,当然要拍宗主国的马屁。

方法之一就是给明朝皇帝送美女。

朱元璋的时候送过,朱棣的时候也送。

朱棣对朝鲜美女倒是情有独钟,不断要求朝鲜送美女。

送得多了,就难免有问题。

例如曾经送过一个姓黄的美女,来的时候竟然怀有身孕。

她在家早和邻居以及自己的姐夫有私情,这孩子也搞不准是谁的。

她得知自己要送到明朝皇宫,就吃了点药,半路上流产了。

这个女子肯定长得十分漂亮,因为到了皇宫朱棣特别喜欢她。

可能是由于宫斗吧,她被人举报了。

朱棣很生气,罚她打耳光。

但是也没有杀人。

点起最后一把火的是一个姓权的女子。

这个女子人长得漂亮,还十分精通诗词和音律。

朱棣封她为贤妃。

这个可人儿红颜薄命,早早病死了。

本来正常死亡,但是一个姓吕的宫女举报说权贤妃是被另一个朝鲜的女子吕婕妤下毒给杀害的。

朱棣竟然不问是非,将这个姓吕婕妤用烙铁折磨了三个月,然后才杀死。

这还不解气,朱棣要朝鲜国王将吕婕妤灭族。

但是案件很快露出真相,根本不是吕婕妤害死的。

是这个姓吕的宫女曾经想要以同姓为理由结交吕婕妤。

吕婕妤拒绝了,吕功女就借机陷害。

朱棣感觉自己被利用了,他就更生气了。

天子之怒,流血百里。

他严加审讯了这个宫女,这个宫女还有一个同谋,是一个姓鱼的宦官。

两个人有私情,一个宫女和一个宦官,能干什么好事?

朱棣迁怒于宫女和宦官乃至整个后宫。

他大肆屠杀。

朝鲜送来的的女子几乎都被杀了,宫女和宦官死得更是数不胜数。

所以三千之数,不光是宫女吧。

这事记载在《李朝实录》上。

有个有趣的记载,有宫女在临死之前还骂:“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你自己不行了,我们找个太监逗乐子,有什么错。

看来朱棣存在那方面的障碍,细细想起来,他所有的孩子(四个儿子五个闺女)都是在他27岁之前生的,27岁之后,他就不再生育。

赢得了天下,输了它。

可怜,难怪他杀起后宫的人来如此变态。

为何10多个宫女却勒不死一个皇帝

如果说一个宫女勒不死皇帝可以理解,但是十多个宫女都勒不死皇帝,那就难以理解了。虽然皇帝是九五之尊,是天下间最高贵的人,但那也是人,别说十多个宫女,绳结勒在皇帝的脖子上,就算是十多条狗都能将皇帝勒死,可为什么这十多个宫女却勒不死皇帝呢?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身为皇帝的嘉靖与往常一样睡在曹端妃的寝宫当中(曹端妃是当时最受宠的妃子)。

到了后半夜,以杨金英为首的十七位宫女偷偷摸摸的打开寝宫的门,小心翼翼的走到嘉靖所睡的那张床旁边,将一条绳子放在嘉靖的脖子上,打了一个结,往后拉扯,勒住嘉靖的脖子。

为了防止嘉靖挣扎,其余的十六位宫女分工合作,有的压住嘉靖的手,有的压住嘉靖的脚,有的压在嘉靖的身上。

突如其来的窒息感导致嘉靖惊醒,出于人的本能,嘉靖开始挣扎,但是由于宫女的数量实在太多,再加上他平日里养尊处优,没挣扎一会儿,就晕了过去。

有的人或许纳闷,嘉靖不是睡在曹端妃的寝宫当中吗?这时的曹端妃在干嘛?嘉靖确确实实是睡在曹端妃的寝宫,但并不是与曹端妃睡在同一张床上。此时的曹端妃在另一张床上,也正因此,她并不知道嘉靖正处于危险的境地之中。

杨金英毕竟只是一个宫女,年幼进宫,连只鸡都没有杀过。嘉靖的激烈挣扎虽然被制止,但是杨金英却出现了慌乱的心理,情急之下,她在原本的绳结上再打一个结,只要是打过结的人都知道,打一个结那就活结,打两个结那就死结,死结是勒不紧的,只有活结才能够勒得紧。

原本就慌乱,再加上结就是勒不紧,以至于杨金英手忙脚乱,汗如雨下。作为杨金英同党的张金莲看到这一幕,心理防线彻底被击溃。要知道,她们这些宫女平日里就是宫里最下贱的人,而现如今她们正在谋杀整个宫里乃至整个天下最高贵的人。

张金莲为了保住一命,找个借口,从嘉靖的床上下来。在场的所有人注意力都在嘉靖的身上,并没有注意到张金莲已经偷偷溜出寝宫。

从寝宫当中出来的张金莲跑到皇后的寝宫,将谋杀皇帝的事情告诉了皇后。宫女刺杀皇帝这种事情无论放在任何时候都是惊爆性的大新闻,皇后一听到皇帝的处境,当即率领太监、宫女前往曹端妃的寝宫。

皇后与皇帝一样,对宫中的宫女、太监都有着足够的震慑力。面对皇后的到来,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一个个都停止了作案,从床上下来与皇后张开对峙,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皇后的贴身宫女陈芙蓉害怕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狗急跳墙攻击皇后,毕竟当时皇后的身边也就只有几个宫女、太监,一旦发生激烈的冲突,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急忙跑出寝宫,将此事告诉了负责管事的太监。

管事的太监一听说此事,当即率领一大堆的太监冲往案发现场,将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全部抓捕,其中就包括那个通风报信的张金莲。

张金莲不知道的是,自从她参与到这场刺杀皇帝的计划当中,就已经注定了她死亡的结局,无论她做过什么都于事无补。

勒在嘉靖脖子上的结虽然已经放松,但是由于长时间的窒息,嘉靖仍然处于昏迷之中。在御医的治理下吃了一副药,吐了几口血,才恢复了正常,只不过脖子依旧有疼痛感。

嘉靖能够活下来,主要原因在于两点,第一点、杨金英的结勒不紧,第二点、张金莲的通风报信。

如果杨金英能够保持镇静,不再打一个结,只用一个结勒嘉靖,那么嘉靖必死无疑,无论张金莲是否通风报信。如果张金莲不通风报信,一个夜晚那么长,就算打得结不是活节,都足够将嘉靖勒死。

总的来说——心理素质太差。

如果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在刺杀嘉靖之前,先杀几只鸡或者几只鸭练练手,壮壮胆,在刺杀嘉靖的时候保持镇静,那么嘉靖这个年号的使用期限也就仅限于二十一年了。

其实当时的嘉靖已经昏迷,只要她们能够保持镇静,提起旁边的其他重型工具(灯、架子、凳子)往嘉靖的头上砸,就足矣将嘉靖活活的砸死,可惜了每一个头脑都处于混乱状态,谁都没有想到,以至于刺杀计划以失败告终。

杀人总得有杀人动机,更何况杀的人是皇帝,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的杀人动机是什么呢?其实她们的杀人动机很简单,那就是嘉靖的虐待。

嘉靖的一生只在乎一件事情——长生不老,正因此,他是明朝十六位皇帝当中最喜欢修仙炼道的一位,别的皇帝修仙炼道起码还上朝,但是他呢?为了提高修仙练道的效率,干脆不上朝。别的皇帝修仙炼道就算不上朝,起码还处理朝政,可是他呢?将朝政交由内阁处理,只是偶尔的处理一下重要事件。

为了长生不老达到痴狂的嘉靖,到处搜罗长生不老的各种方法。有一次,他从手下的口中得知,朱元璋第十六个女儿宝庆公主的夫君赵辉之所以能够活到将近一百岁,是因为这位驸马爷取阴补阳。所谓取阴补阳,就是一年四季不断的饮用女子的经血(疯狂)。

既然不断引用女子的经血可以延长寿命,那么将女子的精血融入到丹药当中,说不定能够长生不老。嘉靖是皇帝,想干嘛就干嘛的人,他当即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八至十二岁的处女,前后累计共上千人。

这些处女进宫,在当宫女的同时,被嘉靖当成蚕一样养起来,每天只能够吃树叶以及喝水,在嘉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干净。等到第一次经期来的时候,嘉靖就会采用她们的经血融入丹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如果嘉靖仅仅只对宫女的精神上进行折磨,逼迫她们吃树叶、喝水,那么估计宫女也不会冒着死亡的风险刺杀他,毕竟还能够活下去。

嘉靖除了对宫女的精神上进行折磨,还对肉体上进行折磨,由于常年吃丹药,身体却愣是不出现一点点长生不老的迹象,嘉靖的脾气非常暴躁,宫女稍微有一点不对,就比如抬头看他一眼,就立刻遭到他的暴打,因此死在他手下的宫女多达几百人。

“若有微过,多不容恕,辄加箠楚,因此殒命者,多至二三百人。”

在精神、肉体双折磨的情况下,宫女的情绪接近崩溃,反正杀了你嘉靖也是死,不杀了你嘉靖也是死,倒不如杀了你嘉靖,为自己出气的同时,也为死去的姐妹报仇,于是就发生了这桩大案。

“皇帝好道术,炼丹服食,性寝躁急,喜怒无常,宫人等不胜怨惧,同谋构乱云。”

最后说一下这桩大案的结果,以杨金英为首的十七位宫女全部被处死,幸运的地方在于,如果说与往常一样,刺杀皇帝绝对是诛九族的罪过,不知道嘉靖想要集阴德的还是怎么的,放过了她们的九族。

除了以杨金英为首的十七位宫女之外,还死了两个人,这个两个人死的极为无辜,这两个人就是曹端妃与王宁嫔。根据杨金英的招供,曹端妃与王宁嫔也参与其中,但实际上却没有任何的证据能够证明曹端妃与王宁嫔参与其中,仅有杨金英的一面之词。

而皇后就是靠着这一面之词,将曹端妃、王宁嫔与杨金英为首的十七位宫女一块处死。皇后的所作所为只能够说明一个问题,为了报私仇,而这个私仇就是嫉妒。曹端妃受宠,王宁嫔也一样受宠。

结语

嘉靖在这场大案之前虽然也修仙炼道,但是起码还时不时的上朝,自从这场大案之后,嘉靖搬入西宛,再也不在后宫睡觉的,同时再也不上朝,沉醉于长生不老的梦当中,只与内阁的官员来往,有的大臣当了一辈子的朝廷官员,连皇帝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