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就错打一字(该怎样理解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_言语道断_他说_我说

本文目录

  • 该怎样理解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
  • 《天道》中,丁元英说:“言语道断,一说就错”是什么意思
  • 假如你的孩子写作业写错一个字,你会骂或打吗
  • 因工作中写错了一个字,就该被辞职吗

该怎样理解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

禅宗有: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又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再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些禅宗思想,都讲的一个字“心”。禅宗不立文字,以心印心。若以文字论便失去了悟的意义,也打不开智慧之门,难以悟出道的真谛。

身、口、意三学是一个行者必修之课,文字只是一个工具,经书只是一个导引之法而已,不要被文字所转,不要被经所迷惑,只有见到本心,修行才入正轨。明心见性,才在路上。

说者,便是动念,若无念何来言,若无言何有念生。念念不息,如同在泥海中挣扎,何时能脱出。道本无形,何来言语?若用言语必不是道。道本无名,何来争辨?若无争辨何必多言。

人言多必引歧义,歧义必生妄想,妄想必失道本。万法唯心,一切都在一心,心若无时,何谓多言?心若有时,难办无心。道于方寸间,纵横刹那间,念生方觉,已去十万八千里之遥;念末生而觉,恰如清流散人间。

开口间已去之甚远,谈笑间便是天地一由旬。常观已之念,常息已之流,方于道不远。默者非默,言者非言;默不言默是真默,言不默言是真言;真默真言皆于心,那心过去还是无。

道本无名,道也无声,道从来不言道,道又从来不记道。道就是道,如天地,又如日月,不随一切而独立运行。只有人适道,没有道适人。人适合道,诸事顺利,万般可心。道可以改变人,人改变不了道。顺道者,流水流舟;逆道者,顶风撑船。

开口便错,只是念念不断,已是偏离。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于无声处响惊雷,那人却在灯火斓珊处。

《天道》中,丁元英说:“言语道断,一说就错”是什么意思

五台山偶遇一位拜佛的神秘游客长得极像丁元英,他给我解释什么是言语道断,一说就错的真意,说的让我惭愧无地自容,愧称为修行人。

几年前我去五台山旅游,这是我第三次上五台山,其实看的地方都看过了,没有什么新意了,这次是陪别人去爬一次,所以没有什么心思,我让他自己进去那些寺庙观赏,我就在外面等他。

就在等他的时候,有一个西装革履,打扮的很精致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走到我坐的那里坐下,我一看这个人,气息和平静,面相很安宁,长得很像电视剧《天道》里的主角丁元英,我感觉,这人应该是个修行人。

于是我过去找他聊天。

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他是一个修行人,这次来五台山也是来陪人家拜佛的,他和我一样,也是让人家进去自由游览,他出来休息休息。

我说:好巧啊,难道你也不喜欢去庙里拜拜。

他说:我去拜了一圈,来都来了,自然要去拜一圈,不过哪里不能拜,哪都是仏嘛。

我一听,有点意思。于是问他:你说的哪里都是仏,是什么意思?

他说:我们喜欢专门到庙里大殿里拜仏,拜完出来马上就是另一副嘴脸。很多人走进去庙子,满脑子也都是财色声名恩怨情仇。

当然,放不下的时候,去一下,有可能就减弱了一点执着。为什么庙子里要敲钟啊,声声唤醒迷途人嘛!

其实,要是知道哪里不能修行,哪里不能拜仏,那进庙子就自在了。

人说心香一瓣,最为殊胜。为何?心里本无香火,你要让它燃烧一柱高香在内心,这是很难得的。一般人心里面不可能烧得起这样的香。

我说:怎么叫做在心里烧高香。

他说:真正对仏的崇敬,不在你手上买来的那个香火有多么牛,在你心里是不是对仏性有供养。这就是心香,心香是真香,心香是真供养。

我说:心香不是因为舍不得买真香吗?

他说:也有人是这样的,舍不得,所以说,我就用心香吧。真正发心香,全身心都宁静、都庄严,都感动。

我说:这一点我非常认同,那我想问,法的真谛,可不可以用言语说出来。

他说:你这问题问的非常好。我告诉你我的看法,那就是完全可以。


我说:《天道》中,丁元英说:“言语道断,一说就错。”啊。

他说: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好听的语句,研究都不研究,想都不想,拿起来就人云亦云。我问你,什么是言语道断,一说就错。

我说:这说的是仏法真谛,不能用语言描述,要自己亲自证悟,才能知道,否则语言一说,就是错的。

他说:道理是这样没有错,但是我再问你,《金刚经》和其他经书里,仏讲的话错了没有?

我一时半会出不了声音,我说:你这样一说,我真的回答不了了。他老人家说的话,怎么会错呢?

他说:他老人家说的话,不是言语吗?再问你,老子的《道德经》那句话错了?

我一时也无言以对。我说:那不可能错了。

他说:老子那本《道德经》,难道不是言语吗?

我说:请你解释。

他说:言语道断,是要看言语是什么状态下发出,如果你一味大脑思辨,逻辑哲思、你就是说的天花乱坠,也是道断的效果。如果你是智慧流露,插头通上电了,你的言语,就是道语。

佛陀和老子,所说言语,是智慧流淌出,怎么说,都不会道断,为何,因为他已经在恒定的道里头了。在大定中所言所行,皆是菩提。

但是,如果你用你颠倒的思维去妄解他们的话,那就道断了。

道不道断啊,你一思索,就断上加断。


道其实是不会断的!

道没有什么断不断,只是一般人所谓无明所障,没有显现出来道心,就算这个没有显现,无明,也都是道嘛,没有道哪有无明,还能障得住,这都是道的作用,比如言语,难道不是道的作用吗?

这里说的道断,是指人希冀用思维言语,用世智去解释道,想用知识型的逻辑思维去诠释道,结果一说,就落入了二元对立里头去了。可是道是无二的,是合一的,是空,是无,是不着任何一字一句的,所以说言语道断,一说就错。

关键是看谁说,看怎么说。

禅宗祖师们说:契茶去,也是言语,可是道并没有断。如果你当下领悟,道便合上了,你当下还在用思维思索他这句契茶去,那就立刻道断。

所以禅宗祖师们试学人机锋,都看他回答时,是在大脑思维世智反应里,还是在恒定的道心里,一试便知。

我说:那如此说来,这句话也不是绝对。

他说:当然不是绝对,我们学佛,其实不必非要拿这些术语来充门面,说的术语太多,可是自己又不理解,不是很懂,一说话就会满口仏气。

你真懂了,就不必说术语了。随便说什么都在道上。你没有懂,照着佛菩萨说的话说一万遍也没有在道上。可是,别人听你说的悟了,你的言语却又在道上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每一个因果都是相续的,你这句话可能是下一个事情的因,所以可能这句话不是道语,却可以产生道用,这就是因为,本来是道,本来圆满,一切都是因缘具足的。

所以你看,很多人,天天看仏书仏经背诵,天天在寺庙里拜,也没有什么收获感悟。有的人可能听见别人随意说几句,他悟了,你看六祖不是这样吗,听一个陌生人读诵金刚经,就领悟了。

你能说那几句经书朗诵地不在道上吗?

所以就算是高僧大德所说的言语,也都是针对当时的机缘说的,不能拿来死板套用,而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话语,可能你家人一句闲话,陌生人一句废话,你却有所领悟。这都是活学活用讲究机缘的东西,绝对不能死板。


学仏之人,当一边向大德们学习,一边向柴米油盐学习。

我们搞这一套,其实很幸福,因为大德们的说话言语,随处可以看到,可以听到,有各种形式给你学习,有视频有文字有讲课,各式各样。太方便了。

我们随时都能掌握一千几百个佛学词汇和术语,可是我们真的懂了吗?不一定,我们有没有在生活中去解悟这些话,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听了只觉得这话说的很美,很有文采,在别人面前说出来很有文化很有格调的感觉。

可是我们没有去生活中观察,我们没有去体会,为什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我们的感情为何那么真实,我们为何恨别人为何爱别人为何梦幻不了,别人欠我一百块没有还为何我梦幻不了?我们生了病疼,为何梦幻不了?我们要去赚大钱搞大项目,为何梦幻不了?

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理解和感悟。我们有没有去做?

当我们觉得自己在学仏,在修行,可是我们看到的那些理论,那些名句,我们有没有停下来静下心来感悟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我说:你说的这些我都没有。惭愧。


他说:所以说,我们要学习大德们的高见,山顶高高站立,还要去海底深深行道。

如果你有心要修行,每一段人与人的关系,每一个你要做的事情,每一次你遇到别人的违逆和伤害、每一次你碰到的灾祸病痛、每一场风波,每一件你接受不了的变化,都是你修行的最好机遇。

你能否在这些东西里面行道,就是你能否解悟解脱的关键。

如果你一心只想在蒲团上获得解脱,只想在寺庙里皈依仏法、只想远离你所不想遇到的事情,那请问世界上还有没有这样的美事,有的话告诉我一声我也订个名额。报名成仏算了。

所以没有人是轻轻松松就参悟了的,佛陀本人自己也要历经千辛万苦,放下美妻幼子江山,经过各种诱惑和考验,以生死置之度外,才有那一丝机会睹明星而悟道。

真要学仏,必须直面挑战,要有大勇气,直面什么挑战?困难、苦难、没有钱、很穷、怎么办?透地过吗?人走孤独,透地过吗?办事不利,处处受阻,透地过吗?一病在床,无法医治,垂垂将死,透地过吗?

我说:你说的太远了,我现在没有空调一个夏天就活不了,还说那些。

他说:所以言语道断的最后一层意思,就是啊,道不是靠嘴皮子说的,是靠行和悟来的。

假如你的孩子写作业写错一个字,你会骂或打吗

不会打骂,也不该打骂!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你越对他(她)温柔以待,他(她)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挥的越好!

写错了就告诉孩子,把错的地方集中写在一个本子上,叫“错题集”,然后利用碎片时间多写多看,慢慢就会了,出错的几率会慢慢降低。即便孩子还是出错也正常,说明他(她)还没有掌握“对”的方法,或是有的孩子启智比较慢,那我们就一次次鼓励慢慢等待花开!孩子虽写错了很多次,但是坚持改正、坚持进步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是最了不起的!关于“爱因斯坦三只小板凳”的故事估计大家都知道,倘若当时他妈妈非但没鼓励他而是打骂他,你想他还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吗?倘若孩子写了很多次还是错,家长一声大吼“笨蛋”,也许以后孩子自信心大大受挫,这种损失才是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不能打不能骂,疏导、引导、鼓励,孩子才会越来越好!

前几天在头条里看到一位老师写的育儿文章,看完之后心里非常温暖,非常触动,看了很多遍,怕以后想看找不着,赶紧如获珍宝收藏了!

尤其是这位老师分享的“四颗糖的故事”,在这里与大家再分享一下: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个男生用砖头扔另一个男生,十分危险,便将其制止,并叫他下午三点到校长办公室。下午没到三点,男孩就到校长室门口等候,眼神迷离无光,情绪起伏不定,各种复杂的心思在暗暗涌动――没发泄完的愤怒、错误行为的自责、面对校长责问的恐惧、同学们即将看笑话的羞愧、还有可能找家长的担忧,这些思绪包围着男孩,不停旋转,形成强大黑洞般的负面引力波……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情景堪比宇宙大爆炸!但是,这引力波发出的信号,被远隔千米的陶校长测量到了,他去小卖铺买了一包糖果,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即将发生:陶校长准时回到办公室,发现男孩已经等在那里,笑着掏出一颗糖说:“这颗糖是给你的,因为你很守信,没迟到还提前到。”眼前的这颗糖像一颗炮弹把男孩打晕了,完全没明白啥回事。接着校长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你打人我让你住手,你就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校长,尊重别人是最重要的品质啊。”男孩被这第二颗糖彻底击晕了,随着那个卑微的自我的倒下,之前的那些负面情绪失去了中心点,四处飞散。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拿砖头扔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这时,几股奇妙的新的能量开始围绕着男孩旋转,越来越靠近中心点,良知之光越来越亮。男孩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在孩子开口前就收到了新的引力波信号,心花怒放的又掏出一颗糖:“你知错认错,实在难得,不得不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回去吧!”男孩手握四颗糖,眼神里充满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芒,这光芒,一直延伸、照耀到很远很远的宇宙边缘!乃至男孩以后的人生路……

故事分享完了,我的眼角再一次湿润了……

所以孩子写错字时不要骂更不要打!应该很认真鼓励他教他如何学会,让他发生浓厚的兴趣,告诉他学好了可以探索更多的知识奥秘……

孩子的降生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宝贵的礼物,是我们生命的延续……爱他们、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升华他们的认知是做父母应该好好研究的永恒课题!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关系,让我们用博大的爱去打造、去升华吧!一切的美好都会如期而至!

因工作中写错了一个字,就该被辞职吗

大家好!我是凌霄子168,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视频加载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