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浊扬清在云南第一集(腾冲在云南的哪个位置,为什么很有名)_腾冲_云南_死刑

本文目录

  • 腾冲在云南的哪个位置,为什么很有名
  • 你知道云南出过哪些名人吗
  • 第一次去云南旅游,有哪些值得观看的大型演出
  • 《云南虫谷》拍得真垃圾,你怎么看
  • 鬼吹灯系列的《怒晴湘西》、《云南虫谷》中,都在找雮尘珠,这究竟是什么
  • 死刑犯注射执行死刑,受害家属可以要求观看吗

腾冲在云南的哪个位置,为什么很有名

第一个问题,腾冲在云南什么位置?腾冲位于云南西南部,准确的说在正滇西——在地图上,以省会昆明为起点,往西边拉一条直线到边境,那就是腾冲所在地。

腾冲市现为云南省直管、保山市代管的县级市,距昆明606公里,距缅甸密支那200公里,距印度雷多602公里。也就是说,从腾冲去缅甸、去印度比到省城路程还要近。

去腾冲的交通方式,有汽车和飞机,火车线路还在建设中。

第二,至于腾冲为什么出名?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腾冲人,我认为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腾冲某任一把手曾经以“六种文化”解读腾冲,本人认同,这六种文化实际上已经概括了腾冲的特点卖点。转来如下:

腾冲其名始于《旧唐书》,于1913年设县,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可用“六种文化”解读腾冲。

一、丝路文化:一条古往今来的通道。2400多年前,中国先民开辟的南方丝绸之路,经腾冲进入缅甸抵达印度、阿富汗等南亚国家。依托这条古道,腾冲得以较早开放和开发,一度商贾云集、贸易兴盛,被徐霞客誉为“极边第一城”。1899年英国在腾冲设立领事馆,1902年清政府在腾冲设立腾越海关。二战期间,又开辟了著名的“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现在,腾冲境内有猴桥国家一类口岸,有腾冲-密支那、腾冲-板瓦两条二级公路通往缅甸克钦邦。这条古丝路跨越时空,见证了腾冲的过去和现在,是腾冲走向世界的希望之路。

二、生态文化:一幅天地人和的画卷。腾冲最大的特点是生态优越,年平均气温15.1℃、降雨量1531毫米,森林覆盖率70.7%,具备理想的人居条件。境内的高黎贡山被誉为“物种基因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圈”,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列为A级保护区。

三、地质文化:一个世界罕见的奇观。有人说站在高黎贡山顶,一双脚踩着两个大陆,向东迈一步是亚欧大陆,向西跨一步是印巴大陆。正是由于两个大陆的漂移碰撞,使腾冲成为世界罕见的火山地热并存区。这里,99座火山雄峙苍穹,88处温泉喷珠溅玉。

四、翡翠文化:一块百看不厌的翡翠。腾冲人最先发现了翡翠的商业价值,并首开翡翠加工先河,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古往今来,腾冲一直是东南亚重要的翡翠加工贸易集散地,创造了不计其数的财富传奇。

五、抗战文化: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1944年9月14日,中国远征军经过127天的血战收复腾冲。此役共歼敌6000多人,远征军将士阵亡9168人,盟军官兵阵亡19人。这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史,让世人记住了与腾冲相关联的一串历史闪光点:中印公路与远征军,驼峰航线与飞虎队,抗日县长张问德,国殇墓园……

六、乡村文化:一部散落边地的汉书。腾冲与国内其它边境县份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汉文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长期以来,汉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异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以和谐、和顺为核心内涵,以开放性、包容性为基本特征的地域文化。腾冲乡村文化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追求和谐。中国魅力名镇之首和顺、江东古银杏村就是和谐乡村的典型代表。二是重视教育。腾冲英才辈出,涌现了云南辛亥革命首义领袖张文光、民国元老李根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等一批知名人士。腾冲人有较长“走出去”的历史,目前腾冲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达35万人,分布在23个国家和地区。

你知道云南出过哪些名人吗

崇敬军人,宣传将军,追寻将军的足了迹,传承红色的基因。介绍几位1988年以后授衔,从云南走出的解放军高级将领,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王祖训,云南曲靖人,曾任军事科学院院长。2000年6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朱启,云南祥云人,曾任北京军区司令员。2004年6月年晋升上将军衔。

△宋丹,出生于云南昆明,祖籍江苏泗洪人,历任中央军委政法委书记、中央政法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委员会委员。

△舒玉泰,云南寻甸柯渡镇人,曾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2009年7月晋升中将。

△陈世俊,云南陆良人,曾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96年晋升中将军衔。

△石晓,云南大理人,北部战区副政委兼北部战区陆军政委。2016年07月,晋升中将军衔

△杨光跃,纳西族,云南丽江人,历任四川省军区司令员、云南省军区司令员、武警部队副司令员。2018年7月29日晋升武警中将。

以前有的将军已经介绍过了,欢迎友友们阅读加关注。当然介绍的不全面,也欢迎友友们补充。

第一次去云南旅游,有哪些值得观看的大型演出

第一次去云南,一定要看《丽江千古情》,这是一生必看的演出,不论是创意还是舞台,灯光,场景,每一项都让人震撼!因茶马而兴,木府治理丽江的471年间,和周边各民族及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国睦邻友好,丽江也因此成为祖国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枢纽!

再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马帮传奇故事,感人肺腑!

视频加载中...

马帮的哥哥们上路了!

视频加载中...

还有,玉龙三国凄美的爱情故事!纳西民族是一个崇尚爱情自由的民族!从原本的走婚制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进行中,他们为爱付出沉重的代价!

当然,看过演出,别忘记欣赏丽江的美景哦,这是我最喜欢的小镇风情!您喜欢吗?#头条带你游中国##旅途故事#@旅游约吗

《云南虫谷》拍得真垃圾,你怎么看

《鬼吹灯》、《盗墓笔记》等一系列盗墓冒险题材的电影、电视剧都做的不尽人意,让观众们各种失望与各种吐槽,反而是对应的小说更吸引人更受欢迎,因为这些电影电视剧并没有把观众看小说时想象的刺激恐怖惊险的场景描绘出来,所以观众失望也是正常的,而《鬼吹灯之云南虫谷》这部电影更是让人失望的很。
胡八一等人由于身上的诅咒不得不去寻找雮尘珠来自保,于是他们根据已有的线索前往古滇国献王墓,但他们却在瘴疠之地和丛林遇到了重重困难和恐怖的机关,但他们一行人在克服所有困难后得到了献王墓的入口,而这似乎是更大挑战的开始。
《鬼吹灯之云南虫谷》这部电影都是由新演员拍摄,可以看出他们都已经很努力了,但由于电影本身的问题让观众觉得这部电影是“爱情片”,而不是大家期待的盗墓片,因为它将原著里恐怖、诡异等元素减弱了很多,反而是主角们的感情得到了放大,当然对主角们产生的感情的诠释也没有很合理,要知道这是冒险啊,不是爱情的探险啊。
电影里的一些角色都塑造的比较失败,缺乏真实感,电影的逻辑也显得简单粗暴,改编的太多让原著党很是不爽,再加上这部电影里的“虫”都很大只啊,单这一下就让观众们感觉被忽悠了,其实这部电影的特效还是很好的,让人很是赞叹,可惜的是电影团队的重心搞错了,没有把观众想要的诡异、惊险、刺激、迷雾重重的感觉营造出来,另外对古滇国献王墓这个目的地没有详细的描述,让它显得很是空洞毫无存在感。
盗墓题材的电影的主题应该是探险、惊悚,在加上一点点迷团和关于盗墓的知识才是观众喜欢的类型,《鬼吹灯之云南虫谷》这部电影显然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而《精绝古城》和《寻龙决》这两部盗墓片很值得一看。
各位小伙伴有什么看法或者补充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想要获取更多影视资讯、电影排雷?这里是映画情报局,欢迎关注,不虚此行。

鬼吹灯系列的《怒晴湘西》、《云南虫谷》中,都在找雮尘珠,这究竟是什么

据传雮尘珠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商代第三十二代君主武丁,在一座崩塌的山峰中找到一只染满黄金浸的玉石巨眼和一件赤袍,而这只玉石巨眼,形如凤凰所以后人也有人称其为凤凰蛋。武丁认为这只古玉眼是黄帝仙化之后留下的,无比珍贵,将其命名为“雮尘珠”,并命人铸鼎纪念,乃是世间第一奇珍。一直被认为是有长生不老的力量。一代代的传了下来。直到被汉武帝所得,汉武帝一生让后人浮想联翩,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汉武帝一直在追求长生不老的故事。汉武帝听说了雮尘珠的种种神奇,便下令寻找雮尘珠。后有有人找到了找到了这枚珠子,并上贡给了汉武帝。后来汉武帝驾崩,雮尘珠便陪葬于西汉武帝刘彻之茂陵,后来赤眉军大肆发掘,陪葬于茂陵中的雮尘珠就此散落于民间。

后来该珠子流落到了云南边境的古滇国,因为古滇国本就是巫术信仰国家,国中发现了这枚珠子以后也是惊讶十足,立马多方势力都想将其据为己有,而这时的国王献王也想要这枚珠子,所以便派人得到了这枚珠子,死后更是以这枚珠子为原型,给自己修建了一个可以复活升天的大墓。而自己则将这枚珠子含在了嘴里,当做真魂珠来使用。

精绝古国,汉代古国,位于今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的民丰县。在被人们称之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有大片古老王国的遗址,据史书记载,在西汉时期这里一共大大小小林立着36个王国,其中在尼雅地区就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国家。《汉书·西域传》曾这样记载:这里离长安有八千八百二十里,住着四百八十户人家,养着士兵五百人,这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这个遥远的精绝,有官有民,有兵有将,俨然是丝绸之路上机构完整的要塞。但是到了公元4世纪左右这个国家突然神秘地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当中。

根据我国真实的历史记录能看出来,精绝古国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时间也刚刚好实在西汉。而汉武帝发现这枚珠子也是在西汉,精绝古国原为鬼洞族所建立,而扎格拉玛山下的无底鬼洞正好使用雮尘珠才可以打开。而汉武帝得到雮尘珠和鬼洞族消失时间上很吻合。也就是说很有可能是汉武帝导致了鬼洞族的灭亡。而扎格拉玛族是西域的民族,以为假的雮尘珠也能用,这才导致了全族中了诅咒。

雮尘珠很有可能是一种带有病毒的陨石,类似于苗人子母蛊毒的存在,雮尘珠是病毒的母体,而其他人的诅咒则是病毒的子体所导致。而这种病毒想要消灭必须是消灭母体。这才有了老胡他们在昆仑举行了某种仪式,解决了母体,字体才慢慢的都死亡了。

死刑犯注射执行死刑,受害家属可以要求观看吗

受害者家属观看注射死刑确实有一种“正义得到伸张”、“大仇得报”的感觉,但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讲,无论是枪决还是注射死刑,受害者家属是万万不会被允许现场观看的。

死刑是一种极刑,根据2009年6月份的数据,实质上废除死刑的国家占70%,保留死刑的国家和地区约有58个,我国就是其中之一。上了年纪的人可能都有印象,在六七十年代,不少死刑犯临刑现场都是公开的,允许部分群众现场观看,那个时候由武警负责押解和枪决,震慑作用非常大。那个时候不仅临刑现场是公开的,执行前往往还有游街、示众的过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1979年左右,1979年之后就很少见到了。

1979年-1997年之间,虽然仍使用枪决作为临刑手段,但临行现场几乎不公开了,比如1984年最高法、司法部、公安部等5部委明确要求“执行死刑不准游街示众”,1988年更是下发《关于坚决制止将已决犯、未决犯游街示众的通知》,明确游街示众的做法是违法的,必须坚决制止。其实《刑事诉讼法》中早有规定,即“执行死刑应当公布,不应示众”。鉴于死刑是由最高法负责复核的,所以最高法负责执行命令的公布,执行一级的法院在收到死刑执行命令后的7天内负责执行,但具体时间、具体地点是不会公布的,更不会出现公开执行的情况。

死刑执行组的人员有严格的界定,包括执行一级法院的工作人员、同级人民检察院的派员、法警或武警、法医等,他们各司其职,有的负责统筹指挥、有的负责临场监督、有的负责具体执行、有的负责确认死亡。除了执行组的人员以外,包括受害者家属、死刑犯家属等在内的任何近亲属或群众都是不被允许出现在临刑现场的,执行死刑的过程虽然会被录像录音记录下来,但仅会作为档案的一部分被保存下来,绝对不会向社会以任何形式公开。

有人可能会担心“不公开如何保证没有暗箱操作”?其实大可不必有这种担心,首先,同级检察机关会派员监督全部过程,再者,执行前会通过各种形式“验明正身”,比如询问被执行人的名字、年龄、罪行、家庭住址等等,还会与案卷中的照片做详细的比对。执行程序启动到遗体火化的全过程都会形成笔录、影音资料,并逐级上报到上级法院,一直上报到最高人民法院为止,程序严谨而缜密,没有任何暗箱操作的空间。

从1997年开始,我国“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引入注射死刑”,从那时候起,枪决和注射死刑并行,少数地区注射死刑已经完全取代了枪决。如果说枪决是在空旷的刑场进行的,尚有条件允许受害者家属等群众进行现场观看,那么注射死刑根本就不具备允许闲杂人员进行观看的客观条件,因为注射死刑或者是在封闭的药物注射室内进行,或者是在狭小的注射车内进行,空间都十分有限,况且卫生条件要求极为苛刻,除了能容得下执行组的成员,没有更多的空间供他人落脚。

现在临刑现场之所以不公开,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大家的法律意识都很强了,都深知法律的红线在哪里,比起古时候在人流量大的“菜市口”执行死刑以达到威慑、震慑、警示的作用来说,现在没有必要再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普法的目的了;二是现场公开也不利于秩序的维持,血腥的场面还会给部分人留下心理阴影;第三就是对死刑犯人格尊严的维护和尊敬,虽然他们罪大恶极,但是最基本的人格还是要维护的。

综上来说,除了执行组的人,包括死刑犯近亲属、受害者近亲属在内的任何人都是不能“见证”执行过程的,这是司法层面的硬性要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确认被执行人死亡后,大多数地区都会一套流程走下来,死刑犯的家属会被通知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接收死刑犯的骨灰,只有条件有限的地区才会移交遗体,由家属自行火化安葬。总而言之,死刑从“公开”到“不示众”体现的是司法的进步,是文明的进步。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