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家之犬的意思(孔子身为至圣先师,为什么有人形容他为“丧家之犬”)_丧家之犬_孔子_孔孟之道

本文目录

  • 孔子身为至圣先师,为什么有人形容他为“丧家之犬”
  • 圣人孔子为何说自己像一条“丧家犬”
  • 需要读多少书才能够懂“丧家之犬”四个字的含义
  • 孔子为什么被一些人称为“丧家之犬”
  • 两千年前的孔孟之道是丧家之犬,两千年后的孔孟之道是圣人么

孔子身为至圣先师,为什么有人形容他为“丧家之犬”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历史上,确实有孔子如“丧家之犬”说法,这主要发生在他“周游列国”的时期。

孔子有弟子3000人,其中,有子贡等贤人72人。他曾经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在他周游列国到达郑国后,有一天孔子和弟子们走散了。子贡四处向人打听孔子的下落,一个郑国人说:“我看到东门有一个人,那狼狈不堪的样子却像一条丧家之犬。” 子贡凭按照这个人的指点找到了孔子。

这就是“丧家之犬”的由来。

孔子是鲁国人,他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年,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相互征战,争王称霸,周朝的礼乐制度基本土崩瓦解了。

针对这种情况,孔子提出“克己复礼”、恢复周礼、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但是,由于不符合实际,他所在的鲁国的统治者都不认可他的政治主张。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就从公元前497年到公元前484年间,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寻求诸侯国支持,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春秋晚期,各诸侯国之间争霸不断,出现了“春秋五霸”。各个诸侯国互相争夺土地、人口,大国欺负小国,只能通过战争才能实现。 而孔子呢?他政治主张在与当时形势格格不入,不符合历史潮流,是根本行不通的。

在这种形势下,孔子周游列国的14年间,他每到一地,基本上都是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结果到处碰壁,即使表面上受到礼遇,没有一个诸侯国接受他的主张。他和他的学生们,只好四处奔波,被人形容为”惶惶如丧家之犬”,也就不难理解了。9

圣人孔子为何说自己像一条“丧家犬”

人生不总是柳暗花明,也可能遭遇成蔡之恶、孔圣人尚且有丧家犬之窘,何况我等凡夫孺子呢!

需要读多少书才能够懂“丧家之犬”四个字的含义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真正懂得“丧家之犬”含义的有两种人。

一种是有高度智慧和远见的深谋远虑者,或站在一定高度看问题的人,可以看到那些像小丑一样的投机者的无耻表演,可预料的最终结果即“丧家之犬”,比如菜阴文一类,最终会成为丧家之犬的。

另一种就是趋炎附会,拜倒并投靠在某一方霸道势力门下的政治投机者或利益投机者,当失去所投靠的势力后,他就会真正懂得“丧家之犬”的含义了。

所以,真正读懂“丧家之犬”的含义,和读多少书没有太大关系,但和做人的高度更有关系。

孔子为什么被一些人称为“丧家之犬”

孔子周遊列国进入六国,后来全部灭亡,唯有秦国把孔子这个″瘟抻″拒之门外未受到影响,保护和发扬了秦国的民族精神,最终一统天下。

孔子在周遊列国推销自己的同时,最主要的是为了跑官,要官并开创先河成为其鼻祖?而六国却都不肯赏个一官半爵,竟灰溜溜地逃回鲁国以跑官,要官失败而告终。

孔子犹如扫帚星降临到哪个列国哪个国家必亡,连自己所在的鲁国也未幸免于难?跑官,要官一事无成并遭到驱赶追杀,惶惶不可终日,忽忽如丧家之犬一般,在逃回鲁国的路上也自喻为逃窜的丧家之犬。

两千年前的孔孟之道是丧家之犬,两千年后的孔孟之道是圣人么

站的角度不同,看问题也不同,这是文化的差异!

为什么说两千年前的【孔孟之道】是“丧家之犬”?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是受封建王朝的统治;还受外国殖民的统治。国家在危亡之际,【孔孟之道】是文化人,不但不救国救民,反而高调喊“仁义道德”,儒学难道不是“丧家之犬”吗?意思是说,国家有难,先救国,其它的放一放,国家强了,比什么都强!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强大起来了,有些人把【孔孟之道】的丧家之犬吹捧为“圣人”。今天的人把角度站错了!实际上也是文化的差异。

今天的人,为什么把角度站错啦?国家危亡,国家强大,那是要人命流血的头等大事,把丧家之犬【孔孟之道】捧为圣人,实际上是不知天高地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