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南半球的春夏秋冬分别是哪几个月
- 成语“猴年马月”中的“马月”, 指的是几月份,多少年出现一次
- 公元元年是我国的哪一年公元前我国是从多少年开始的
- 人们常说的猴年马月是哪年哪月呀
- 在历史上有没有出现过闰十二月是在什么时候
南半球的春夏秋冬分别是哪几个月
春夏秋冬各有景致
斗转星移,季节更替,这是自然规律。
四季的形成原因
季节划分,在天文上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我们的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的同时,也在绕自身的地轴自转,由于地轴并不垂直于公转轨道面,而是有一个23度27角分的倾角,从而导致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间,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
四季的划分方法
- 传统划分方法
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春分和秋分)和二至(夏至、冬至)作为中点的。如春季立春为始点,太阳黄经为315°,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太阳黄经变为45°,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了90°。这是一种传统的,常见的方法。
- 天文学划分法
天文学分类法(即西方分类法),它更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是以二分二至日作为四季的起始点的,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这种四季比我国传统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 张宝坤分类法
张宝坤分类法(即候温法), 是1934年中国学者张宝坤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提出了的一种分季方法。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
南北半球四季的时间
依据传统分类方法,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从春分经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
从秋分经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都同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
总之,四季的变化全球不是一致的,南半球是冬季,而北半球却在夏季;南半球由冷变热,北半球由暖变冷。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不同季节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地球上各个地方光照不一样,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也不同,从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成语“猴年马月”中的“马月”, 指的是几月份,多少年出现一次
要弄懂这个问题,就要弄懂古代中国年是如何编排的:古代中国,每六十年为一循环,具体就是以天干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作为“头”,以地支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尾”,进行组合,天干共十个字循环六次,地支为十二个字循环五次,恰巧为六十年。
地支的十二个字分别代表十二个属性,曁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各个属性每十二年循环一次。一年有十二个月,分别与地支中十二个属性对应,子月为十一月,马月应该是指农历五月,上表中的猴年马月分别对应的是1992、2004、2016、2028、2040年的农历五月,每个猴年马月的间隔是十二年。
古代人的平均寿命短,一个成年人可能再过两个猴年马月就死了,所以猴年马月是指时间长的意思。为什么用猴年马月呢?可能是人们询问时间“何年么月?”时,方言的音就成了“猴年马月”,久而久之就约定俗成了。
公元元年是我国的哪一年公元前我国是从多少年开始的
现今中国目前通用两种历法,一种是公历(又称阳历),另一种是农历(又称阴历)。
公历,即公元纪年法,是一种来源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旧称“基督纪年”,现称“西历”或“西元”(我国台湾地区目前就经常用西元XXXX年)。
现行公元纪年方法是由意大利的一位医生在原「儒略历」的基础上改革的一种新历法,于1582年经罗马教廷颁布实行。
公元纪年是以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即我们所熟知的公元元年。在此之前的称之为公元前某某年,在此之后的称为公元某某年(没有公元后某某年这一说!)
中华民国建立后,民国政府为“与世界各强国共进文明”,开始采用阳历历法。且于1912年1月1日正式开始,并按国际上大部分国家的习俗称阳历1月1日为“新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通过决议,即“成立后的新中国将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历作为纪年与历法”,但是也没有废除传统农历历法。
而农历又称阴历,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历法。中国所有的传统节假日都是以农历时间为准,如春节、中秋节等。
而且目前大多数国人还是以过阴历生日为主。
需要说明的是,纪年与历法是两个不同概念,不能混淆。
中国古人历法只用农历,而纪年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干支纪年,另一种是年号纪年。
干支纪年从有文字开始就使用了,据考证有近4000多年的历史。干支纪年即以我们所熟悉的“辛丑”、“甲午”、“己亥”等60个不同称谓表述每一年,如2019年是己亥年。这60个年称谓依次循环,周而复始。
另一种是以皇帝年号纪年(如康熙XX年)这种纪年方法是从西汉汉武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爱新觉罗-溥仪,即宣统皇帝退位。
按照公元纪年,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换算成中国古代两种纪年方法,其对应的时间为:
[1]、干支纪年法:辛酉年
[2]、(皇帝)年号纪年法:西汉汉平帝元始元年
即公元元年,就是我国西汉汉平帝元始元年。
汉平帝,西汉王朝第14位皇帝,名刘衎(kan)。汉哀帝病逝后,权臣王莽为继续把持朝政,故意不肯立年岁较大的继承人(这点类似晚清慈禧太后)。而是迎立了年仅9岁的刘衎为新皇帝,并于次年改元“元始”,可怜这位小皇帝仅活了14岁便病死了(也有说是被王莽下药毒死的)。
(王莽篡汉)
按照公元纪年推算,公元前841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
这一年是周天子周厉王在位,其为人刚愎自用,统治暴虐,对国人实行高压手段统治。但最终却因此酿成“国人暴动”,导致周厉王最终出逃。公元前841年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共和元年」。
也是自此年,中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的年份记载!中国历史便进入了完全的“信史时代”。
在此之前的几千年时间内,无论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还是夏、商等朝,时至今日,关于某些事迹记述都是大致年份(如这一时期出土的青铜器只能是大体粗估年代,这一粗估短则上百年,长则近千年也有!),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录。
也是自公元前841年开始,我们便知道将那一件发生的事情确切归属于那一年!
(国人暴动)
至于题干所问的“公元前我国是从多少年开始的?”
由于年代太过久远,且没有有效文字记载,故时至今日也没有确切答案。
就好比我们认为的夏朝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但目前在西方各国却始终不予承认。
白驹过隙,沧海桑田,转瞬间几千年已过……
不论怎样,我们都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这片养育古老文明的华夏大地。
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的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是值得后世每一位炎黄子孙骄傲的!
人们常说的猴年马月是哪年哪月呀
12年。根据干支历法,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例如2004(农历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从6月5日开始直至7月6日是庚午月,正好是“猴年”里的“马月”。 下一个“猴年马月”是2016年6月5日(芒种)至7月3日(小暑前夕)的甲午月。
在历史上有没有出现过闰十二月是在什么时候
谢谢邀请。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古代天文历法,测算出到底有没有闰十二月。
1.古代天文历法基础:中国古代至今采用阴阳合历,即以太阳的运动周期作为年,以月亮圆缺周期作为月,以闰月来协调年和月的关系。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又分成24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2.闰年如何计算:
普通闰年: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为普通闰年。(如2004年就是闰年,1999年不是闰年);世纪闰年:能被400整除的为世纪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闰年(Leap Year)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平年共有365天。
3.闰月如何计算:古代历法有24个节气,分节气和中气。农历每月二气。月初叫节气,月中后叫中气。总会有一个月只有节气,没有中气。没有中气的这个月被历法规定为“闰月”,称作“闰某月”。一年间,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时近时远。地球离太阳远时,是公历6月左右,运动慢,所以两个中气的间隔长,最长超过31天。按之前平均30.5天的长度算,月份中没有中气的可能性大,闰月可能性就大。所以闰四月、闰五月、闰六月机会多。
4.什么时候出现过闰12月;在2018年之前,总计就出现过3次,一次是公元208年,东汉末年,曹操封为汉丞相;曹操南征刘表;刘表病死;曹操杀孔融;刘琮投降曹操;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一次是公元1517年明武宗朱厚照,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佑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号称“最会玩的主”。
另一次是公元1574年是甲戌年(狗年),明朝神宗时期。
5.未来会出现闰12月的年份:未来千年之后的事情(3358年,3472年,3806年,3988年,4751年,4941年,4971年),我们是没有办法看到的了。
个人意见,不对之处,请回复并关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