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秦晋之好的来由真的是亲上加亲,有没有政治阴谋在呢
- 为何两姓姻亲为秦晋之好,而非秦楚之好
秦晋之好的来由真的是亲上加亲,有没有政治阴谋在呢
秦晋之好被我们现代人形容关系密切亲上加亲,或是通过通婚使彼此关系更加亲密。在春秋初期秦国与晋国也确实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双方关系密切,甚至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关系虽然密切,可是一旦利益冲突这种秦晋之好就会被打破。没有永远的盆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秦晋之好可能称不上政治阴谋却存在政治利益关系。
晋献公死后晋国的国君走马观花换了一茬又一茬。公子夷吾,夷吾的儿子公子圉,公子重耳这些人能做上晋国国君都和秦国有关;秦国是因为亲戚关系帮助他们还是因为政治关系呢?我想政治利益要多些考虑。
秦穆公的老婆是晋献公的女儿也就是夷吾和重耳的姐姐,公子圉的姑姑。晋惠公被秦穆公俘虏,他姐姐以死相逼才没有被更多的羞辱。晋怀公惹毛了老丈人所以才有重耳的登台表演。
重耳的夫人是秦穆公女儿,也就是侄儿媳妇怀赢。怀赢原本是晋怀公的老婆,后来因为晋怀公偷跑回国继位
抛弃了老婆。
后来秦穆公又将怀赢嫁给了重耳,并帮助重耳抢了晋怀公的王位。
再后来晋文公死了秦穆公想要争夺天下霸主就和晋国干了一架,大将孟明视等三人被俘虏。这时候怀赢出来说服儿子才放了三人,放了三人直接导致晋国后来的惨败。
秦晋之好其实关系混乱。
秦穆公:是晋献公女婿,是夷吾和重耳的姐夫,又是重耳和公子圉的老丈人。晋襄公叫他外公也可以叫姑父。
关系真是太乱,只能各论各的了(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爸???)。
还是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秦晋之好建立在通婚的基础上。两个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却抵不过利益的驱使最终走上对立面。
为何两姓姻亲为秦晋之好,而非秦楚之好
#西安非遗#
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春秋时代,晋国和秦国是相邻的大国,晋献公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称“穆姬”,以加强同秦国的关系。献公死后,公子夷吾即位。夷吾因长期在外,于是请秦穆公派兵护送,答应割让河外五城给秦国作报酬。哪知夷吾(晋惠公)即位后,并没有信守诺言。
晋惠公不守信用,引起秦穆公的不满。公元前641年,晋国发生饥荒,秦穆公仍送去大批粮食,帮助晋国度过困难。第二年冬天,秦国遇到了同样的饥荒,晋惠公却一点粮食也不支援。秦穆公非常生气,亲自率军讨伐晋国,活捉了晋惠公。
穆姬得到消息后,身穿丧服,带着四个儿女登上一座堆满干柴的楼台,并派人对秦穆公说:“上天降灾,使秦、晋两君以刀兵相见。现在晋君被您俘虏,他什么时候来到京城,我就什么时候死去,请君王早做打算!”秦穆公一听着了慌,决定宽恕晋惠公,把他安置在灵台,待以上宾之礼,两国国君还缔结了盟约。
以后,秦、晋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晋惠公把太子子圉(yǔ)派到秦国去当人质,秦穆公将宗女怀嬴嫁给子圉。但子圉担心当不上晋国的国君,就于公元前638年秋天,偷偷逃回晋国。第二年,晋惠公因病去世,子圉即位,史称晋怀公,他生性刻薄,不能容人,弄得朝廷上下人人不安。
这时,晋公子重耳来到了秦国。穆公决定帮助他回国夺取政权。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护送和国内群臣的拥戴下,回到都城曲沃,派人杀死怀公,即位为君,史称晋文公。
晋文公才华出众,忠厚谦逊,深得穆公的欢心。从此,秦晋两国在整整六年的时间里一直友好相处,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冲突。“秦晋之好”由此而来。
“秦晋之好”泛称两姓联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