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德秀简介
真德秀(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0日),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号西山。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今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人。
南宋后期理学家、名臣,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属朱熹理学一派。
四岁开始读书,过目成诵。十五岁父逝,其母吴氏力贫教之。同郡杨圭让他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又把女儿许配给他。后来又师于朱熹弟子詹体仁。真德秀于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登进士,开禧元年(1205年)中博学宏词科。嘉定元年(1208年),升任太学博士,侍奉经筵。后因与史弥远对金和战的立场产生矛盾,遂力请去。嘉定十五年(1222年),真任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他立有《西山政训》,以四事与同事共勉。
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真德秀被召回,任中书舍人,后升任礼部侍郎,负责领导学士院,但不久后仍然因为不能容于史弥远而去职。
绍定五年(1232年),史弥远失势,真德秀被重新起用,先后在泉州、福州任知府。
传说泉州大旱时,真德秀向安溪县的守护神清水祖师求雨,果然立刻下起大雨,真德秀为感谢神威,于是在祖师庙“真人”之匾额之上,添上一个“真”字,成为“真真人”,其意为夸奖清水祖师是“真人”之中的“真人”。
端平元年(1234年),史升任户部尚书,真德秀被改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宗端平二年(1235年)任参知政事,时已得疾,不久因病辞职,同年五月初十日午时逝世,谥文忠。
一般以为真德秀是程朱理学的继承者。陈衍锟说:“闽学之倡也始于龟山,其盛也集于朱子,其末也振于西山。”全祖望也说:“乾淳诸老之后,百口交推,以为正学大宗者,莫如西山。”[1]但有学者以为还接受了陆九渊之说。
真德秀的著作有《西山甲乙稿》、《大学衍义》、《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等书,不止于此,真德秀也是宋朝著名的诗词作家。真德秀第十九代孙真采编有《西山年谱》。
真德秀政治上颇有建树,立朝为官敢于直言;在地方时重视人伦教化,颁行一系列仁政。在学术上以朱熹为宗,为继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人,与魏了翁齐名,创“西山真氏学派”,在确立理学正统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真德秀的理学思想基本上是祖述朱熹,他对朱熹极为推崇,尊之为“百代宗师”,并自谓对朱学“尝私涉而有所得”。朱熹在儒学中能够占居那样崇高的地位,除了其自身对儒学巨大贡献之外,也与真德秀和魏了翁等人的宣扬分不开。作为朱熹之后学,真德秀的主要任务在于振兴和发扬理学,在学术贡献上重在阐发运用,但缺乏建树。他和魏了翁为理学正式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褒扬和肯定起了推动作用。所以,真德秀虽然学术成就有限,却是当时理学正宗的宗师,是朱熹之后名望最高的理学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