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贤【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_大乘_佛教_玄奘

戒贤简介

戒贤( Śīlabhadra ;约528~651),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

音译尸罗跋陀罗。

出身东印度三摩呾吒国王族,属婆罗门种姓。

少好学,曾历游寻师访道。

后至摩揭陀国那烂陀寺谒护法,从之出家,学有成就。

曾代其师护法与佛教以外的教派辩论获胜,享有盛誉。

当时那烂陀寺常住僧人四千多,加上临时来往僧俗,常逾万人。

戒贤曾长期为住持,讲授《瑜伽师地论》,弘传唯识教义。

玄奘访印时,戒贤年事最高,为那烂陀寺大长老,受人崇敬。

玄奘拜他为师,从学多年。

戒贤依《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把佛教判为有、空、中三时,谓“三时教”。

第一时教,即“四阿含”等经。

指佛成道最初在鹿野苑所说的小乘法,虽说人我空,犹未说法空;第二时教,即诸部《般若经》等。

虽依偏计所执自性说诸法性空,然犹未说依他起、圆成实唯识道理等;第三时教,即《解深密经》等。

方就大乘正理,说三性、三无性等唯识二谛。

认为只有第三时的唯识大乘才是真正了义之教。

又主张 五种姓说,认为众生先天具有的本性有五种,其中有一种“无性有情”,永远达不到解脱。

这些理论,均被玄奘传来中国,后又传入日本。

传说其著作有十余部,但中国传译的,只有藏译《圣佛地(经)释》一种,内容约当玄奘译《佛地经论》之半,文句大同。

弟子多人,著名的除玄奘外,有亲光、胜军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