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叉难陀【唐代僧人,佛经翻译家】_华严经_长安_大乘

实叉难陀简介

实叉难陀( Śikṣānanda ;652~710),唐代僧人。

佛经翻译家。

又译施乞叉难陀,意译学喜。

于阗(今新疆和田)人。

通大小乘和外学。

武则天以旧译《华严经》未为详备,乃遣使至于阗更求善本,并聘译人。

实叉难陀应聘携广本《华严经》来洛阳,于证圣元年 (695)在大遍空寺同菩提流志、义净、复礼、法藏等人重新翻译,圣历二年(699)在佛授记寺译毕,即为《新译华严经》,共80卷。

久视元年(700)又奉武则天诏在颍川(今河南许昌)三阳宫译《大乘入楞伽经》,后又在长安清禅寺和洛阳佛授记寺译《文殊师利授记经》等。

长安四年(704)以母老求归,由御史霍嗣光护送回于阗。

景龙二年(708)再度应邀来长安,住大荐福寺。

尚未从事翻译即患病。

越二年卒于长安。

遗体火化后由其门人悲智和唐使哥舒道元将骨灰送回于阗。

后人在长安火化处建造七层塔,称为华严三藏塔。

据《宋高僧传》卷二载,他共译经19部107卷。

最主要的是《华严经》和《大乘入楞伽经》,武则天均撰有序文。

此外还译有《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如来不思议境界经》、《普贤菩萨所说经》、《文殊师利授记经》、《十善业道经》、《右绕佛塔功德经》、《大乘四法经》、《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咒经》、《摩诃般若随心经》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