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帝【朱由崧,南明首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之孙】_崇祯_南京_清军

弘光帝简介

朱由崧(1607年-1646年),南明首位皇帝,是明末清初政治舞台上一位昙花一现的人物。

是明神宗朱翊钧之孙,福忠王朱常洵庶长子,生母姚氏。

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七月生于福王京邸,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七月,其父朱常洵封德昌王,朱由崧受封为福王世子。

1644年到1645年在位,年号弘光,故为弘光帝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福王朱常洵被杀两年后,崇祯帝下诏令朱由崧袭封福王爵位。

1644年(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崇祯帝殉国后,同年五月朱由崧被四镇拥立于南京,改元“弘光”,在位仅八个月。

1645年(弘光元年,顺治二年),清军兵临江南,南京城门大开,朱由崧逃亡芜湖,后押往北京,翌年被清军处死,葬于河南洛阳孟津东山头村。

后永历帝为其上庙号安宗,谥号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简皇帝

生平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七月生于福王京邸,生母姚氏。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朱由崧随其父福王朱常洵就藩于洛阳。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朱由崧封德昌王,后进封为福王世子。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阳,福王朱常洵从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逃出城外,藏匿于迎恩寺,后被农民军搜出,被杀害。

朱由崧缒城逃脱,前往怀庆避难。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袭封福王。

崇祯帝亲手拿起了宫中的玉带,派遣内侍去送给他。

崇祯十七年即顺治元年(1644年)正月,怀庆有农民军进攻,朱由崧逃亡到卫辉,投奔潞王朱常淓。

三月初四,卫辉也有农民军进攻的警报,朱由崧随潞王逃往淮安,与南逃的周王、崇王一同寓居于湖嘴舟中。

三月十一,周王朱恭枵薨于舟上,三月十八,福王朱由崧上岸,住在杜光绍园中。

三月十九,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殉国,但留都南京以及南方各省仍在明朝的控制之下。

四月,南京诸臣皆认为国家不可一日无君,议立新帝。

但对帝位谁属则有一番论战。

从血统上来说,泰昌帝朱常洛有天启帝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二子,天启帝朱由校无子,而崇祯帝朱由检也殉国了,崇祯帝的太子及永、定二王陷入清军之手,所以应从万历帝之子、泰昌帝诸弟中选择。

福王朱常洵为第三子且在泰昌帝诸弟中居长。

朱由崧为朱常洵长子,身在南京附近的淮安,因此在崇祯帝太子及定、永二王无法至南京继位的情况下,福王本为第一顺位。

然而东林党人却持相反意见,以东林领袖钱谦益为首,以立贤为名,主张立隆庆帝之孙潞王朱常淓。

史可法并称福王“在藩不忠不孝,恐难主天下”。

潞王朱常淓血统偏远,自然缺乏继立的理由。

但他的贤名为他赢得了许多人的同情和支持。

当时政治以内阁负责,即使皇帝不能处理朝政,负责的臣下仍可以维持政治机构的正常运转。

以局势而论,留都诸臣需要的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精神领袖。

而并不一定非要雄才大略的贤君不可。

在史可法指出福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中,其一就是“干预有司”。

他们不可能要求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普选,却总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机上下其手,借拥立争功。

南明的局势势必将土崩瓦解,一发不可收拾了。

朱由崧在原总督京营太监卢九德的帮助下,直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镇总兵求助。

高杰,黄得功本人本来就是野心勃勃的流窜军阀,见有“定策拥立”的大买卖可做,真是无本而有万利的好机会。

于是一拍即合,甩开他们的顶头上司——正与史可法密商的凤阳总督马士英。

做起了定策元勋。

消息传到南京,所有人无不大惊失色。

马士英老于官场,见自己部将窝里反,想来争也没用。

连忙向朱由崧表白心迹,成为从龙文臣第一人。

史可法一开始还蒙在鼓里,指手画脚的不服,又在写给马士英的信中痛骂朱由崧昏聩糊涂。

没想到却成为落在别人手中的把柄。

随即马士英便带领大军杀气腾腾的护送朱由崧来到南京浦口。

大势已定,满心悔恨的史可法和东林党人也只好接受这个现实了。

四月廿六,张慎言、高弘图、姜曰广、李沾、郭维经、诚意伯刘孔昭、司礼太监韩赞周等在朝中会议,李沾、刘孔昭、韩赞周议立福王,议遂定以福王继统,告庙并修武英殿。

凤阳总督马士英与江北四镇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人前往淮安迎接朱由崧。

四月廿七,南京礼部率百司迎福王于仪征。

四月廿八,朱由崧至浦口,魏国公徐弘基等渡江迎接。

四月廿九,舟泊观音门燕子矶。

四月三十,南京百官迎见朱由崧于龙江关舟中,请其为监国。

朱由崧身穿角巾葛衣,坐于卧榻之上,推说自己未携宫眷一人,准备避难浙东。

众臣力劝,朱由崧同意。

五月初一,朱由崧骑马自三山门环城向东,拜谒孝陵和懿文太子陵,随后经朝阳门入东华门,谒奉先殿,出西华门,以南京内守备府为行宫。

五月初二群臣至行宫劝进,朱由崧以太子及定王、永王不知下落,且瑞王、惠王、桂王均为叔父行,应择贤迎立。

诸臣再三劝进,朱由崧根据景泰帝即位的故事监国。

五月初三庚寅自大明门入大内,至武英殿行监国礼,同日吴三桂引清摄政王多尔衮入北京。

五月十五,朱由崧即皇帝位于南京紫禁城武英殿,翌年改元弘光,南明自此开始。

朱由崧求助于三镇军阀拥立,对以后的局势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最直接的作用即是使他自己得偿心愿,顺利地登上了至尊的宝座。

而间接影响,则是江北诸镇以“天子恩人”“从龙元勋”自居,南京从皇帝到重臣再没有人可以控制这支飞扬跋扈的军队。

从此开了南明军阀勋镇势力尾大不掉的滥觞。

其实,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等都是出自行伍的悍勇匹夫,其部下各怀心事,却不乏良将猛士。

倘若朱由崧稍有他祖上明太祖、明成祖的权谋阅历,只要驾驭得当,完全可以在仰仗三镇拥立之时,施加手段影响,使三镇为己所用。

可惜,朱由崧继承了乃父的心宽体胖,却没有继承乃祖的雄才武略。

求助于三镇而得帝位,已算得上是他的超常发挥,想做皇帝心切,一开始就高开了价钱,自贬了身价。

三镇也看清了朱由崧乃是阿斗。

从此对他的权威再也不屑一顾。

朱由崧在执政期间,沉湎于酒色之中。

掌握朝廷实权的马士英、阮大铖等人也是醉生梦死,利用手中的权力鬻官肥家。

阮大铖公然以行贿作为理财妙方。

弘光朝廷刚刚建立便露出亡国之象的政以贿成,腐败已极,由此可见一斑。

弘光元年即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初一,有自称崇祯太子朱慈烺者至南京,朱由崧命令将其关入兵马司监狱,后命百官审北来太子于午门外,终裁断为伪太子王之明。

宁南侯左良玉乃举兵于武昌,称奉太子密诏,以“救太子、诛士英”为名顺流而下,进逼南京。

黄得功、阮大铖率兵御之,南明发生内讧。

正值此时,清军在豫亲王多铎率领下大举南下,攻陷归德、颍州、太和、泗州、徐州等地,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

四月,清军围攻江北重镇扬州。

史可法急忙向朝廷求援,但却因为镇将们个个拥兵自重、意图观望,四月廿五,扬州在被围一天以后沦陷,史可法殉难。

五月初八,清军自瓜洲渡江,镇江巡抚杨文骢逃奔苏州,靖虏伯郑鸿逵逃入东海,总兵蒋云台投降。

南京闭城门。

五月初十,朱由崧传旨放归所选淑女,当天午夜尤召梨园入宫演剧。

翌日凌晨二漏时,朱由崧率内官四五十人骑马出通济门,莫知所踪。

天亮后百官入朝,见宫女、内臣、优伶杂沓逃奔西华门外,方知朱由崧已出逃。

南京城内大哗,马士英携邹太后出奔,市民救北来太子出狱,扶其入宫,在武英殿即位。

五月十二,朱由崧至太平府,以按察院为行宫,寻即移驾芜湖,投奔江北四镇之一的芜湖守将靖国公黄得功,他尚对京城变故一无所知。

当知道自己的“天子门生”是张皇失措,弃都而来时。

内心不胜感慨,但仍然决定以死报国,对这位新君效忠到底。

随即清军攻打重镇扬州,史可法率城中百姓抵御清军,清军围困百日,损失惨重。

史可法急忙向朝廷求援,朱由崧却没理他,最终因寡不敌众,扬州沦陷,接着清军直逼南京,明军守军弹尽粮绝,眼看南京就要沦陷,正在与爱妃饮酒作乐的朱由崧急忙进宫召集大臣商议,那些平时只会阿谀奉承的奸臣一句话也没说。

五月十五,清军进入南京,魏国公徐文爵、保国公朱国弼、灵璧侯汤国祚、定远侯邓文郁,及尚书钱谦益、大臣赵之龙、大学士王铎、都御史唐世济等人剃发降清。

清军攻克南京以后,多铎命降将刘良佐带清兵追击弘光帝。

众叛亲离的朱由崧只好和爱妃逃到芜湖,清军追来,朱由崧只好与清军作战。

明军支架不住。

五月廿二,总兵田雄、马得功、丘钺、张杰、黄名、陈献策冲上御舟,劫持弘光帝,将其献给清军。

豫亲王多铎命去锁链,以红绳捆绑。

五月廿五,朱由崧乘无幔小轿入南京聚宝门,头蒙缁素帕,身衣蓝布袍,以油扇掩面,两妃乘驴随后,夹路百姓唾骂,有投瓦砾者。

多铎在灵璧侯府设宴,命朱由崧居于北来太子之下。

宴罢,拘弘光帝于江宁县署。

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即位于福州,遥上朱由崧尊号为圣安皇帝,随即改元隆武。

九月,朱由崧与皇太后邹氏、潞王朱常淓等人被押送至北京,安置居住。

清太医院节日时馈宴,朱由崧酣饮极乐。

隆武二年即顺治三年四月初九,有人向摄政王多尔衮进言,称在京居住的故明衡王、荆王欲起兵反清。

五月,弘光帝与秦王朱存极、晋王朱审烜、潞王朱常淓、荆王朱慈煃、德王朱由栎、衡王朱由棷和“太子”王之明等十七人被斩首于菜市口(一说朱由崧以弓弦勒毙),年仅四十岁。

朱由崧王妃黄氏之弟黄盐梅购得棺木,与黄妃合葬于河南孟津县东山头村。

朱由崧被杀的消息南传后,监国鲁王朱以海上谥号为赧皇帝,不久又上庙谥为质宗安皇帝。

永历十一年即顺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永历帝改朱由崧庙号安宗,谥号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简皇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