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至忠简介
萧至忠(?~712年),中唐前期大臣,诗人。
萧德言曾孙。
祖籍兰陵(今江苏丹阳),南朝陈灭亡后,其曾祖萧德言迁居关中,后代遂为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
少为畿尉,以清谨称。
神龙初,自吏部员外擢御史中丞,迁吏部侍郎,掌选事,请谒杜绝。
寻迁中书侍郎,兼中书令。
睿宗立,出为晋州刺史。
先天二年,复为中书令。
与窦怀贞、魏知古、崔湜、陆象先、徐坚等撰《姓族系录》二百卷,书成,加爵。
后坐附太平公主伏诛。
诗九首。
《全唐诗》收录其诗作9首。
少年入仕,为畿尉。
中宗神龙初年,武三思与韦皇后控制朝政,至忠趋炎附势,投三思门下,被由吏部员外郎擢升为御史中丞,再迁吏部侍郎,仍兼御史中丞。
仗武三思权势,再迁中书侍郎,兼中书令,是韦后、武三思私党的骨干。
神龙三年(707),皇太子李重俊与武三思、安乐公主一党矛盾加剧,恐受其害,于是年七月,率御林军三百余人,杀武三思及其子、党羽十多人,又趋兵入宫,寻诛韦皇后、安乐公主。
韦后、公主拥中宗皇帝登玄武门城楼。
御林兵围楼,中宗以重赏招降,士兵倒戈,政变失败。
三思党人令侍御史冉祖雍奏言,诬陷安国相王李旦及太平公主与太子通谋,中宗命至忠追查问案,至忠上奏说:“陛下富有四海,贵为天子,岂不能保一弟一妹,受人罗织?……且往者则天皇后欲令相王为太子,王累日不食,请迎陛下。
固让之诚,天下传说,足明冉祖雍等所奏,咸是构虚。
”【注:引自《旧唐书·萧至忠传》】中宗听取他的意见,不再追查。
事后,他转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既为宰相,向中宗上疏陈时政说:“臣闻王者列职分司,为人求理,求理之道,必在用贤。
得其人则公务克修,非其才则厥官如旷,官旷则事废,事废则人残,渐至凌迟,率由于此。
顷者选曹授职,政事官人,或异才升,多非德进。
皆因依贵要,互为粉饰,苟得即是,曾无远图,上下相蒙,谁肯言及?臣闻官爵者公器也,恩幸者私惠也,祗可金帛富之,粱肉食之,以存私泽也。
若以公器为私用,则公议不行,而劳人解体;以小私而妨至公,则私谒门开,而正言路绝。
……才者莫用,用者不才,二事相形,十有其五,故人不效力,而官匪其人,欲求其理,实亦难成。
……臣愚伏愿陛下想居安思危之义,行改弦易张之道,爱惜爵赏,审量材识,官无虚授,人必为官,进大雅于枢近,退小子于闲僻,政令惟一,威恩以信,私不害公,情不挠法,则天下幸甚。
……伏愿陛下……令宰相已下及诸司长官子弟,并改授外官,庶望分职四方,共宁百姓,表里相统,遐尔乂安。
”【注:引自《旧唐书·萧至忠传》】他的指陈议论切中朝政要害。
指出了韦后、安乐公主等把持国柄造成的危害性,但中宗皇帝竟不采纳。
景龙四年(710)六月,中宗为韦皇后等人毒杀。
李隆基发动政变,灭韦皇后一党势力,拥睿宗李旦登上皇位。
景云初,至忠被调出朝为晋州刺史。
当时,太平公主权势很重,萧至忠欲攀附,就派人向太平公主求情,要求调回朝任职。
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有矛盾,拉拢朝臣欲废掉太子,即准至忠所请,召拜为刑部尚书、右御史大夫,再迁吏部尚书。
先天二年(712)复任中书令,成为太平公主集团的骨干人物。
是年,他与窦怀贞、魏知古等撰成《姓族系录》200卷。
时太平公主集团加紧策划军事政变,萧至忠参与制定政变计划,决定于七月四日发难。
但事不机密消息走漏,李隆基先发制人,以突然袭击的方式于七月三日派兵捕杀太平公主集团的骨干人物。
萧至忠在乱混中出逃,不几天被捕获处斩,籍没家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