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衣凌【中国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经济史学主要奠基者之一】_中国_经济史_史学

傅衣凌简介

傅衣凌(1911~1988)(汉语拼音:Fu yi lin),中国历史学家。

中国社会经济史学主要奠基者之一。

原名家麟,笔名休休生。

福建福州人。

1911年5月29日生,1988年5月14日卒于厦门。

193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

1935年赴日本法政大学研究院攻读社会学。

1937年夏回国。

抗战爆发后,积极投身救亡运动。

他致力于中国经济史,特别是农村经济史的研究,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经济,从经济史的角度剖析社会。

他以初步学习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体会,吸收传统学术和日本史学、西方社会学、经济学、民族学的长处,注重民间记录的搜集,进行社会调查,先后编著出版了《福建省农村社会经济参考资料汇编》、《福建佃农经济史丛考》两书。

1947年写成《清代中叶川陕湖三省地区的手工业生产形态》一文,首次提出手工业中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在从事学术研究之余,他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于194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0年,傅衣凌回厦门大学工作。

历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福建省委副主委,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社科联副主任、顾问,厦门大学副校长、历史系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

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50年代以后,他以探究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迟滞问题为核心,集中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提出中国封建社会弹性论、乡族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论等比较系统的独到见解,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瞩目和重视。

著有《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明清封建土地所有制论纲》、《傅衣凌治史五十年文编》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