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彬【原名瑞麟、中国话剧导演、剧作家、戏剧教育家】_光绪_戏剧_话剧

杨村彬简介

杨村彬

杨村彬(1911–07–23~1989–11–24),中国话剧导演、剧作家、戏剧教育家。

原名瑞麟。

生于北京,卒于上海。

1932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

此后随同熊佛西赴河北定县参加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资助的农民戏剧研究与实践。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成都四川省立戏剧学校、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及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任教,同时从事编剧、导演工作。

1947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第4、第5届中央委员。

20世纪50年代以后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等职。

在导演艺术上融会古今,巧于运化,并切实把握艺术规律和观众心理,赋予话剧以民族气派。

导演代表作《清宫外史》(第1部)、《枯木逢春》、《关汉卿》等,都着力融合传统戏曲的神韵与话剧手法于一体,富有新意。

作为剧作家,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是《清宫外史》三部曲:《光绪亲政记》(1943)、《光绪变政记》(1944)和《光绪归政记》(1946)。

其中尤以第1部最为成功。

剧作在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下,生动地描写了清廷内部的斗争,揭露了统治集团糜烂不堪、祸国殃民的罪恶,透露出深沉的民族义愤和爱国主义精神;艺术上也很有特色,结构紧凑、冲突尖锐、语言精练、人物性格栩栩如生。

80年代后,又连续创作了多部清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如《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等,在国内外反响强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