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彦祥【中国戏剧家】_戏剧_戏曲_剧场

马彦祥简介

马彦祥

马彦祥(1907–07–05~1988–01–08),中国戏剧家。

原籍浙江鄞县(今宁波鄞州区)。

生于上海,卒于北京。

1928年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致力于戏剧活动。

早年曾导演《雷雨》、《鸡鸣早看天》、《丽人行》、《夏完淳》、《李秀成之死》等名剧。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一队,任队长。

1938年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主编《抗战戏剧》半月刊。

著有《戏剧概论》、《戏剧讲座》和《秦腔考》、《二黄考原》、《地方戏演技溯原》。

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任华北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石家庄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主任。

在任职期间,根据“推陈出新”的方针,按照“有利、无害、有害”的标准,初步审定了一批准演及暂时停演的旧剧剧目 433出。

这一措施,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改戏、改人、改制”的“三改”工作有了良好开端。

1949年,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副局长,主持北京建立的第一座国营剧场——大众剧场的工作。

他以这座剧场作为推进戏曲改革的据点,废除旧班社剧场中的不合理制度,对戏曲界相沿已久的行帮旧习,坚决进行改革。

这一时期,他还主编《新戏曲》月刊,并陆续编辑出版《大众戏曲丛刊》和《中国戏曲理论丛书》。

1953年起先后参加改编并导演了京剧《柳荫记》、《三座山》、《武则天》和《逼上梁山》,对京剧的剧本、表演、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革新,作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尝试。

马彦祥曾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副主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