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嫣然 编辑:安妮
出品:婚姻与家庭杂志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与此同时,在上千公里外的郑州,有两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更是目不转睛地盯着荧屏里的返回舱,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时而落泪,时而欢呼。
这两位老人就是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的妈妈牛喜云和爸爸刘士林。
“记够这183天,姑娘就回来了!”窗台下,那张薄薄的日历上,牛喜云把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驻留太空的天数圈写、定格在了第183天。
从6月5日神舟十四号奔赴太空算起,牛喜云刘士林老两口一直在数着天数过日子。
01
学霸女背后是慈母的严爱
1978年10月6日,在河南郑州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初为人母的牛喜云抱着襁褓中粉嘟嘟的女儿,喜悦和幸福溢于言表。她和丈夫刘士林给女儿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刘洋。
她从没想过,34年后的2012年,这个小生命会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员。
牛喜云和丈夫都是老实本分人,也许是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夫妻俩对于女儿刘洋唯一的要求就是“考上大学”。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在学习上,牛喜云一直很重视培养女儿刻苦和认真,对女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塑造上,不放过任何细节。
刘洋小时候,每天做完家庭作业,都要让妈妈检查,没有错误了才可以出去玩。有一次,牛喜云检查她的作文,发现她粗心大意,两句话中间少了一个标点符号。牛喜云没有马上指出错误,而是让她自查一遍,刘洋漫不经心地用眼扫了一遍,并没发现错在哪里,牛喜云指出问题后,让她将作文重抄一遍。
然而,门外小伙伴们做游戏时的嬉笑声不时传入刘洋耳中,刘洋急于和小伙伴玩,对妈妈的“过于认真”产生了抵触情绪,“妈妈,不就是少一个标点符号吗,您也太小题大做了!”
牛喜云严肃地说:“汽车少一颗螺丝钉都会酿成车祸!写作文,标点符号相当于是‘螺丝钉’,少一个标点符号,表达的意思就会不一样。”
刘洋想了想,觉着妈妈说得有道理,便按妈妈的要求做了。
重新接过作业本后,牛喜云并没有急于检查,而是让刘洋一边朗读一边自查。确认没有错误后,再帮刘洋分析错误的原因:“这么简单的标点符号为什么会漏掉?是你不认真,粗心大意!为什么会粗心?你思想开了小差!”
牛喜云的分析让刘洋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牛喜云又语重心长地说:“出去玩不是不可以,但有条件,先将作业做好!咱们在学习上来不得半点儿马虎!只有平时把基础打牢了,考试时做到心不慌手不抖,这样,才能发挥出正常水平。你的成绩也会更稳定。”
刘洋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类似的错误再也没犯过。让牛喜云更欣慰的是,刘洋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一路都是保送生。
除了严格要求,牛喜云还经常鼓励女儿:做任何事不要怕吃苦,要迎难而上,不轻易放弃。
1992年,刘洋上了初中。当时,学校体育课开设了跳高、跳远,刘洋体质较瘦弱,每次跳远成绩总是不理想,后来只要一有跳远课她就发怵。
牛喜云急了。和体育老师沟通后,结合刘洋的现状仔细一分析,他们觉得刘洋是没有掌握技术要领,练习时太急于达标,体力消耗过大而产生了恶性循怀。如果放任不管,刘洋会产生厌学情绪,“遇到困难就退缩”,也会对她将来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于是和练太极拳的丈夫一合计,打算“全家陪练”,帮助刘洋攻克难关。
慈父指导,严母陪跳:“预摆、起跳……”一遍又一遍。
当时,初中阶段女生的跳远成绩达到1.40-1.60米就算及格。掌握要领后,刘洋有了进步。在反复的练跳中,很快达到了及格分1.40米。
牛喜云说:“不错,1.40米是算及格,但你再努努力,克服下困难,还可以跳得更远。咱们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而且要做到最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家的通力合作下,刘洋的跳远成绩终于有了显著的提高。
牛喜云语重心长地告诫她:“你的路还很长,妈妈陪得了一时,陪不了一生。你要记住了,困难就是纸老虎,你强它就弱!苦,是你成长阶段必备的良药!”
1997年夏天,18岁的刘洋迎来高考,这一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河南招收女飞行员,这是改变刘洋命运的拐点。经过层层筛选,刘洋成为郑州市首个,也是当时唯一一个被录取的女飞行员。
刘洋成为飞行员后,也是发扬认真、刻苦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她闯过一次次“空中险情”,按响了航天事业的门铃。
“为啥她在18只信鸽撞到飞机以后能够冷静,最后成功迫降?这就是训练出来的。”每次提到刘洋遇险的经历,牛喜云对女儿都很自豪。
部队的训练异常艰苦。
虽然牛喜云从小就培养女儿刻苦的精神,可刘洋依然在给母亲写的信里“撒娇”,训练强度太大!太辛苦!牛喜云有点心疼,但为了让女儿更加坚强,她在回信中故意没提训练强度和艰苦的话题,只是问了一些其他小事。
不久,牛喜云又收到刘洋寄来的一张照片:左脚上磨出了5个大水泡。牛喜云反复看着照片,一次次地将泪水咽进肚里。回信时,她鼓励女儿:要不畏艰苦,战胜困难。
成功的路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牛喜云安慰自己,女儿挨过训练期就会迎来彩虹。让她没想到的是,女儿又选择了更大的挑战。
02
她是我们的女儿,更是国家的女儿
2009年5月,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启动,并史无前例地招收女航天员。经过层层选拔,2010年5月,刘洋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
“从来没有想过,姑娘能够飞上太空当一名航天员。”牛喜云在意外中多了一份惊喜,同时又多了一层牵挂。
2012年6月16日18点37分,长征二号搭载着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中心腾空而起。刘洋作为中国有史以来首位女性航天员,与另外两位航天员一同飞向太空,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和赞誉。
刘洋创造的光芒,让牛喜云老两口成了众多媒体追捧的“明星”。万众瞩目下,牛喜云显得很淡定:“是无数双手将我的女儿托举上太空,这个荣誉属于学校,属于部队!”问她是怎么培养出一个航天员的,牛喜云说,是学校和部队培养的,她只教会了女儿如何做人。
2012年6月21日晚,是航天员和家人进行天地双向视频的私密通话时间。牛喜云忍着思念女儿的煎熬,将通话的机会让给了女婿,但内心却特别想去北京。
“只想听听她的声音,我就满足了。”牛喜云抹着泪说。
有人问牛喜云,刘洋成功飞天后会怎样祝贺。牛喜云说,等刘洋回家后,做她最喜欢吃的羊肉烩面。
但事实是,刘洋成功落地后,比以前更忙了。以往,每到周末晚上6:00-7:00,是刘洋和妈妈约好往家里打电话的时间,虽然牛喜云会早早地等着女儿的电话打过来,但她总是一次次无奈“失约”。
随着年龄增长,加之聚少离多,牛喜云坦言,不想女儿那是假的。
有一次生病,牛喜云一个人去医院挂点滴时太累睡着了,液体输完后血回流,手背处肿得很高。邻座输液大妈的女儿见状后叫来护士长,护士长拔掉针管后叮嘱她回家敷热毛巾消肿。邻座大妈随即问起牛喜云怎么没有家属陪,牛喜云含含糊糊地告诉她,女儿在外地上班赶不回来。大妈感叹道,年龄大了有儿女陪在身边才是最大的幸福!
牛喜云愣了愣,她终于忍不住拨通了刘洋的电话,然而,还没来得及跟女儿说上一句话,刘洋说:“妈妈,我在忙,等会儿打给你。”当手机里传来“嘟嘟嘟”忙音时,牛喜云突然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泪水夺眶而出,好在丈夫刘士林及时赶到。
因为太想念女儿,那晚,她辗转难眠。看见丈夫“熟睡”后,她翻开了女儿的专属影集:第一天上幼儿园;第一次戴红领巾;上高中;成为飞行员……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交替在她眼前闪现,她的眼睛湿润了。
这时,“醒来”的丈夫走到了她身边,“怎么,又失眠?”
牛喜云说:“咱们去北京吧?”
丈夫说:“想姑娘了?”
牛喜云犹豫了片刻,叹口气:“唉,今天在医院,看到人家姑娘陪在妈妈身边跑前跑后,这心里有点儿难受……说不想那是假的。”
末了,牛喜云合上影集,“甘蔗没有两头甜。她是我们的女儿,更是国家的女儿,”她冲丈夫点了点头:“我懂!”
后来,实在想女儿时,她就上网搜索刘洋的名字,看看女儿在哪里,在做什么事。
“姑娘,你安安心心完成任务,等你凯旋,咱们全家组队去北京接你回家,妈妈给你做最爱吃的羊肉烩面!”无数个夜晚,隔着屏幕,牛喜云跟自己心中的“小飞侠”默默约定。
03
做好女儿的坚强后盾
刘洋在采访中曾说:“当我的一只肩膀挑起事业的时候,另一只肩膀上的担子,是我身后的家庭帮我卸下了。”这个身后,就有母亲牛喜云的贡献。
从刘洋怀孕起,近8年时间,牛喜云都陪伴在女儿身边。两个外孙出生后,也一直都是牛喜云帮忙照看。送孩子上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给他们做有营养的食品,是牛喜云每天的功课。“从小有个健康的体魄。”更是牛喜云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我们都是普通人。刘洋尽力做好她的事,我们尽自己所能帮忙照看两个孩子,让孩子们健健康康成长,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就是对她最大的支持。”关心、鼓励,在背后为女儿加油,这已成为牛喜云和丈夫之间的默契。
2022年6月5日,时隔10年,刘洋第二次出征,而且这次,“太空出差”时间将从13天增加到半年。
女儿“出差”后,牛喜云加入了丈夫练太极拳的团队,她说:“航天人的父母不能老。我们身体好,少生病,不让姑娘分心,做她的坚强后盾,她才能安心为航天事业拼搏。”
如今,“摘星星的女儿”回来了。牛喜云和刘士林期待能早日见到女儿,为她做爱吃的河南美食,“胡辣汤、羊肉烩面,她爱吃的家乡美食,一定满足”。
有人说,牛喜云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把唯一的女儿奉献给了航天事业。而牛喜云认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相承继,家国两相依。”
本文摘自《婚姻与家庭》杂志
原标题《慈母严爱,成就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