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作为一名宇航员不断被人提起,他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为我过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功臣有谁_航天员_神舟_空间站

杨利伟作为一名宇航员不断被人提起,他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

划时代的意义

       杨利伟1983年考入空军第八飞行学院,1987年成为了一名飞行员,1998年正式成为我国第一代航天员。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在太空经历20多个小时后,返回舱顺利在内蒙古着陆,宇航员杨利伟成功出仓。我国载人飞船首次顺利进入太空并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很大进展,上了一个重大台阶,已步入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而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杨利伟,也被载入了光辉史册。

凶险的外太空

        外太空条件艰苦,甚至可以说是凶险,作为第一代的航天员,杨利伟是经过了层层严格的选拨,身体和心理素质都达到优秀,最终成为了我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成为了航天英雄。

        正是因为是第一人,没有前人的探索和经验,在太空里面对的一切都是未知,因此在太空里遇到的重重困难,都要杨利伟将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去实践。宇宙辐射和真空环境,为杨利伟带来了很大伤害,这种伤害不容易消除。因此,杨利伟几乎不可能再次上太空了。

传授经验

       杨利伟能成功返回地球,不仅给我国以后的太空探索打下基础,也为后来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传授了丰富的经验。

       在神舟五号发射不久,火箭就发生了低频共振,就像是有人在耳边敲锣打鼓,震动得让人受不了,让杨利伟有濒死的感觉,但是他凭借惊人的毅力,挺过去了。返航后,他把这个意外情况反映给我航天技术人员,最后技术得到改进,后面神舟六号的载人飞船再也没有这样的问题了。

       完成任务后的杨利伟,并没有从此“功成身退”,他还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为我国航天科技默默地做着贡献。

为我过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功臣有谁

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功臣有姚桐斌、钱学森、聂海胜、杨利伟、汤洪波等。

1、姚桐斌

姚桐斌(1922年9月3日-1968年6月8日),江苏省无锡市人,冶金学、航天材料专家、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姚桐斌是中国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的奠基者,优秀的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作为中国第一代航天材料工艺专家和技术领路人,一直从事导弹与航天的材料、工艺技术的组织领导、研究和试验工作。对现代冶金学有关金属和合金粘性、流动性的研究卓有成绩。

2、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汉族,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空气动力学家、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

3、聂海胜

聂海胜,男,汉族,籍贯湖北枣阳,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入伍,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4、杨利伟

杨利伟,男,汉族,1965年6月21日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5、汤洪波

汤洪波,男,汉族,1975年10月出生,籍贯湖南湘潭,中共党员,硕士学位。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大队长,安全飞行1159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

2016年5月,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

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神舟五号至十二号的宇航员

神舟五号至十二号的宇航员具体如下:

1、神舟五号

航天员:杨利伟

2、神舟六号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指令长:费俊龙

3、神舟七号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指令长:翟志刚

4、神舟八号

无人飞船

5、神舟九号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

指令长:景海鹏

6、神舟十号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

指令长:聂海胜

7、神舟十一号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

指令长:景海鹏

8、神舟十二号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指令长:聂海胜

研究规划

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总体方案优化,通过交会对接和转位组装构成空间站本体。其基本构型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Ⅰ和梦天实验舱Ⅱ,每个舱段规模20吨级。

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由神舟载人飞船提供乘员运输,由天舟货运飞船提供补给支持。空间站设计寿命10年,可根据需要,通过维护维修进一步延长寿命。额定乘员3人,乘组轮换期间短期可达6人。

天和舱用于空间站的统一管理和控制以及航天员生活,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停泊口用于问天舱、梦天舱与天和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口用于神舟飞船、天舟飞船及其他飞行器访问空间站。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