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网恢恢的意思(老子第七十三章中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如何理解)_天网恢恢_疏而不漏_道德经

本文目录

  • 老子第七十三章中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如何理解
  •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话你认同吗
  •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说的准确吗善恶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

老子第七十三章中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如何理解

老子《道德经》中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跟我们常说的成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虽然只有一个近义字的差别,但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默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根据马王堆帛书甲乙本、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以及傅奕等版本的校对,传世的王弼、河上公诸本中的“是以圣人犹难之”,显然是后人添加的,“繟然而善谋”也应该作“默而善谋”,具体的考证请参阅《“天网恢恢”的本意并不是针对犯罪分子,而是另有深意》一文。

成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虽然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但成语中的“天网恢恢”,是形容老天就像一张巨大的网一样,把每一个人都网在里面;“疏而不漏”表示这张天网看上去很疏,疏得连网绳都看不到,但这张无形的天网却不会漏失任何一样东西。

这句成语,表示老天是不会放过坏人的,任何一个犯罪作恶的人,无论逃到哪里,最终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那么,老子《道德经》中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跟这句成语的意思,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这,就需要对整个的道家思想,以及第七十三章的全部内容了解之后,才能知道老子的本意到底是什么了。

根据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甲乙本、西汉竹书,以及傅奕、王弼、河上公等版本校正后的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告诉我们,道是先于宇宙天地而存在的,是先天地而生的!宇宙天地万物都是道所生的!道自身的形体是虚无缥缈无形无状的,道对天地万物的作用却是能生万物生生不息的。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才不厌其烦地要求人也要效法天道的虚无,要做到柔弱、处下、不争、若谷等等,用第七十三章的话来说,就是要勇于不敢。

老子说的勇于不敢,并不是在实际生活中怕这怕那,什么事情都不敢做,因为老子所讲的是道,道并不是具体的方法手段,如果把勇于不敢当成了一种方法手段来使用,那就是把道当成了术,肯定是不对的。

勇于不敢就是效法天道的虚无空灵,就是让自己也能达到道的境界,这是一种修养,是产生智慧的基础。

勇于不敢,就是要抛开自我的情绪私欲,让自己的心灵达到像天道一样的空灵,只有在这样的无我境界中,生生不息的道用才能对自己产生作用,才能让自己获得智慧。

有了智慧,就能够看清客观事物的真相,然后找到最恰当适宜的方法手段,最终把事情做对做好,通过把事情做对做好,就能获得利益,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如果,有人像成语“齐人攫金”一样,看见了别人手上的金子就直接伸手去拿,而不是通过无我、看清、做对、双赢来达到目的,那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看见了利益就直接伸手去拿,这就是勇于敢者,其结果必然是害了自己;学道之人通过无我、看清、做对来得到利益,中间多了一个无我的过程,这就是勇于不敢。

勇于敢者会害了自己,勇于不敢者反而能得到利益,所以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

这一套无我、看清、做对、双赢的理论,完全是根据天道虚无却生养万物这个理论而建立的,这就是道家文化的精华!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这句话就是老子接着提问,天道为什么会讨厌勇于敢者而喜欢勇于不敢者,谁能知道其中的原因呢?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默而善谋。”这就是老子的自问自答,表示天道是不需要跟别的东西相争获胜之后,才对万物生生不息的;天道是不需要人们的开口祈求,才对人们产生作用的;天道也不需要人们的感召,才来到人们身边的,因为天道始终在无形地作用着万事万物,天道一直都在默默地为万事万物谋福利。

所以,“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这句话,就表示生生不息的天道,像一张无形的网,始终把我们网在其中,虽然我们找不到网在哪里,但我们始终处在这张生生不息的天网之中!

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事,无论我们有多少艰难困苦,我们都可以找到一个最恰当适宜的办法来应对!因为天道的生生不息,始终都在作用着我们,只要我们领悟到了空无的先天之道!从而让自己也能抛开自我,让自己的心灵也能达到空灵的境界,那我们就能得到天道的妙用。

这就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道家文化所独到的精妙所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老子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根本就不是成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意思,成语所说的意思,完全是一种脱离了本意的引申。

但遗憾的是,网上的某些百科,还用成语的意思把“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讲解为:“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终究逃脱不了天法的惩处。”

更把《道德经》的七十三章翻译成:“敢于违背客观规律而蛮干的,必定会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勇于排除干扰,决不逆客观规律而行的,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必定会增加。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很显然,网上的这些个百科,并没有弄懂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的含义,还把老子的道解释为自然规律,所以他们的译文让人不知所云,而且他们根本不知道传世版本中的“繟然而善谋”,原本是“默而善谋”。

综上所述,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跟成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凡是用成语的意思来理解《道德经》的,肯定都是错误的!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话你认同吗

出处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释义: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终究逃脱不了天法的惩处。

现在多用于国家法制宣传,比喻作恶的人自以为存在侥幸,但终究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说的准确吗善恶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

准确,但是此处的天网恢恢有其哲学含义,并未包含带有迷信色彩的因果报应的意思。

如果非要下落到世俗层面来议论这句话的话,也是准确的,但依旧不能说这句话就代表迷信之因果报应。去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会有与之相应的连锁反应,至于后续的结果是什么,谁也预测不到,毕竟,后面的路很长,而我们的眼界相对比较短,有很多东西,在漫长的岁月中,大抵会显露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效果。

1、“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哲学含义:表明道家思想中的“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包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话,其实出自《老子》一书,原文是这样的: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用一种好理解的方式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天地间存在一个“道”,为了方便理解,大家可以看成是自然规律。万事万物都按照这个规律来发展,不争什么,也不抢什么,太阳东升西落,一切都循序渐进,你不去召唤它,该来的还是会来,你不去谋划它,因为有这个规律存在,该怎么样还是会怎么样。这就是规律所代表的“道”之特性,不争而成就万物,不招而万物自来。

万事万物后面都有个规律,比如让花之所以为花的规律,让人之所以为人的规律,这个规律内附于世间万物,你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所以它“疏”,但是它又在万事万物的内部“运行”,因为它的存在,万物才能是万物,所以它“不漏”。

也就是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实则就是在介绍道家之“道”的特性,你看不见,摸不着,它却无所不在,无所不包。

2、在世俗层面去理解“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万物发展有万物发展延续的路径,一件事情的开端,会因为这个路径之规律,迎来某种结果

从世俗层面来理解的话,大抵抓住“天网”的无所不包之特性就比较好理解了。一般做一件事情,日后会因为这些个事情引发一系列的后果。这个后果并不是说在某一时刻就会停止,它会随着漫长的岁月进行变化,而这因果变化,也不是存在鬼神一类的惩罚或奖励,是规律使然。

比如,一个大奸臣,在活着的时候做了许多坏事,但是一生荣华富贵,没受过什么苦,别人就觉得,这是“老天无眼”,但是长远来看,未必。他因为贪婪之名,他会遗臭晚年,知道他干坏事的人,也大抵不会善待他的后代。

所谓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并非迷信之“因果报应”,而仅仅只是因果循环之理,而且这个循环会一直持续。所以一时的得失,不能判断这个种下的因,到底结出的果子是甜还是苦。而这果子的味道,也是自然规律,也就是“道”的结果,而并非所谓鬼神之惩罚活着奖赏。

综上所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出自道家《老子》一书,主要是表明“道”之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意思。如果下落到人世上说,可以表明所谓的因何果的循环,但是并没有所谓的迷信味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