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谁的武勇最厉害?三国时期大家心目中的统率,武勇,谋略,政治,排名分别都是_吕布_荆州_谋略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武勇 吕布 荆州 谋略

本文目录

  • 《三国演义》中谁的武勇最厉害
  • 三国时期大家心目中的统率,武勇,谋略,政治,排名分别都是
  • 吕布号称“人中吕布”,不止武勇,还有谋略,为何没能成就霸业

《三国演义》中谁的武勇最厉害

要说勇武,我觉得第一当属张飞

1.世人皆惧吕布,张飞多次单挑吕布。

2.长坂坡一声大喝吓死夏侯杰。

3.勇斗马超使之没了脾气。

4.多次打服魏国名将张郃。

5.入西川生擒严颜。

三国时期大家心目中的统率,武勇,谋略,政治,排名分别都是

三国四维能力排名

统率篇:

1、曹操。

就正史来说曹操就是汉末的“六边形战士”,史称他“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亲自率军对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一系列战斗中,常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埋伏、包抄、突袭、离间、劫粮、攻彼救此、弃物诱敌等战术,谲敌致胜,转弱为强。曹操是极为杰出的军事家。李靖的《李卫公问对》 、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等著作都赞誉曹操的行军用兵。

在御将方面,曹操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曹操能够根据将领的特点,用其所长。 例如,许褚、典韦壮武有力,忠诚奉法,曹操就让他们战则为军锋,息则统亲兵;臧霸有恩信于东土,曹操将青、徐二州托付于他,从而得以专心对付袁绍,不必以东方为念;降将文聘本是刘表帐下大将,在江汉一带颇有威恩,曹操任其为江夏太守,委以边事,使御孙权。

2、关羽。

二爷最容易被人诟病的就是“大意失荆州”,这是来自于明朝人罗贯中的刻意贬低和清朝人毛氏父子的魔改。因为小说不可能分析政治环境,政治往往影响着战争的局势和优劣,所以简单把荆州丢失归咎于二爷的“大意”是无厘头的。正史之中关羽是汉末第一名将,向万人军阵冲锋并斩首颜良的难度远远大于单挑斩将。曹仁在遇到关羽之前是曹操阵营中的野战之王,曹操派他征讨围攻襄樊的关羽,结果从征讨变成了几千人死守樊城,历史形象从此成为了一个举盾的将军。另一个野战之王于禁直接被俘虏了,于是二爷威震华夏。

关羽北伐是《隆中对》的既定战略,刘备封关羽为襄阳太守,假节钺的意思就是把整个荆州的所有权利都下放,先给我拿下襄阳。根据《隆中对》本来是刘备法正会从汉中出兵,进逼长安和关羽形成战略上的同步攻势。可是汉中之战打了三年,曹操把汉中人口迁走了10万户,平均一户按3人算都有30万人。所以曹操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破坏了《隆中对》的战略。

孙吴阵营对夺取荆州是经过未雨绸缪的,在这种环境之下任何名将想要守住荆州都是有难度的。偏偏此时的刘备阵营,东州派无限受宠,导致了幽州元老派,徐州股东派,荆州派地位降低,人心失落。于是战争一打响,幽州派领袖傅士仁降了,徐州股东派糜芳降了,荆州派荆州副省长潘濬降了。所以荆州之势是政治因素,二爷不背这锅,而且二爷是蜀汉阵营中唯一既能统帅陆军也能统帅水军的大将。

3、诸葛亮。

武庙十哲之一的诸葛亮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可惜的是蜀汉人才凋零,诸葛既得当萧何又要当韩信,前期北伐有孟获在后方作乱,后期北伐东州派李严又在军粮上动手脚,再然后又有宦官在刘禅面前说坏话。

4、孙坚

孙坚的战绩可谓是所向披靡,中平元年汝颖大破黄巾。中平三协助张温平定边章韩遂叛乱,大破北宫柏玉。中平四年平定长沙、零陵、桂阳的叛乱。初平元年参与讨董联军,斩杀华雄,击败吕布,攻陷洛阳。可笑的是当孙坚在前方与董卓激战的时候,讨董联军的诸侯们却开始互相争夺地盘。

在讨伐董卓的关东群雄中,孙坚军是唯一一支数次与董卓军队进行正面交锋且取得大胜的军队,在曹操兵败汴水、袁绍迟疑不进、酸枣联军瓦解、天下人驻足观望之际,他的孤军奋战却使藐视天下的董卓如芒在背、仓皇西窜。他的英雄气概,也使得别的军阀心生忌恨。当他的孤军杀入京城,分兵函谷,兵戈西指欲对董卓赶尽杀绝之时,联军中的群雄却各怀鬼胎,故意按兵不动,天下之势已经由一起对抗董卓,转为开拓群雄自己的领土。而即使孙坚再勇不可挡,也难以挽回脆弱的、分裂的讨董联盟。董卓讨伐战在没有得到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便匆匆宣告结束。

初平三年四月,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黄祖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一代战无不胜的将星就此陨落。

5、周瑜。

周瑜初平二年,周瑜率丹阳兵与孙策合作,先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当利(今安徽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今南京江宁秣陵关),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今南京江宁湖熟镇)、江乘,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兴平二年(195年),逼走刘繇(参见孙策平江东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时年26岁,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孙权。时孙权只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数郡,其偏远险要之处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杰散在各个州郡,并未和孙氏建立起君臣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关键时刻,首先出面支持孙权的是张昭、周瑜、吕范、程普等人。周瑜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留在吴郡孙权身边任中护军。他握有重兵,用君臣之礼对待孙权,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

建安十三年孙权命周瑜及程普等领三万人抗曹,途中在赤壁两军遇上,曹操军因有疾病,又不习水性,初战便败退,曹操引军至江北。周瑜便与刘备军在南岸设营 ,双方对峙。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用火计将曹军打败 ,周瑜认为可行,命黄盖诈降 。曹操果然中计,船舰全被烧毁,曹操北还南郡。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周瑜。

武勇篇:

三国正史单挑记录很少,老罗瞎编得不算。

1、武圣关羽。

明朝嘉靖之前,唯二的万人敌(另一个在下面)。万军之中取颜良首级,难度远超单挑斩将。

2、张飞。

明朝嘉靖之前,唯二的万人敌(另一个在上面)。据水断桥、破江州、平定巴郡巴西、大破张郃。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傅干:“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

3、吕布

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单挑记载,长安城下单挑胜郭汜。辕门射戟是真实事件。但是被老罗拔高,整了一出三英战吕布。实际没有三英战吕布,当时吕布率领的是并州军,属于董卓阵营的杂牌部队,打败吕布的是孙坚。

4、文鸯

跨越魏晋两朝的名将,历史上七进七出的原型,率十多人在司马师大军中七进七出,杀得司马师眼珠迸裂而出。咸宁三年(277年)三月,文鸯临危受命,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力,大破秃发树机能,使得胡人部落有二十万人归降,名闻天下。

5、典韦

韦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本属张邈,曾单手举起牙门旗。后转投曹操,在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率十余人挡住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谋略篇:

1、贾诩

《国力论》基本成为了曹魏政权的国策。宏观谋略体现在官渡之战时曹操阵营人心惶惶,但贾诩认为曹操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方面胜过袁绍,只要关注战局,发现战机,便可以取胜。曹操夺取荆州后又想取江东,贾诩认为应该先安抚荆州百姓,在荆州站稳脚跟后静待时机再图江东。微观谋略类,献计张绣几百曹操,离间马超韩遂平定凉州。贾诩既能制定国策类大谋略,亦有宏观、微观谋略,故排第一。但是,关中五十万户平民被屠戮皆因此人,我个人认为他不配为儒家门生。

2、沮授

曹操曾叹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叹的就是沮授。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帮助袁绍夺取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河北。沮授曾对袁绍提出奉迎天子,反对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战略,但袁绍并不听从。而三年疲曹之计就是三国第一阳谋,阳谋的意思就是我明明你知道你要干什么,但我就是拿你一点办法没有,说白了就是无解。单凭这一条,沮授足以跻身前三。

3、诸葛亮

《隆中对》是蜀汉阵营的国策,然荆州之失使其破产。宏观谋略是平定南中,教化蛮族,确保后方粮食基地。夷陵之战后主张联吴抗魏,以图北伐。微观谋略是空城计,杀王双张郃。有国策,有宏观谋略,有微观谋略,所以第三。

4、荀攸

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他生前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另著有《魏官仪》,今已佚。如果说在曹操阵营郭嘉是宏观谋略第一人,那么微观谋略第一人就是荀攸,甚至也是三国时期微观谋略第一人。荀攸算无遗策,心思缜密,明智而能保守机密,自从随曹操四处征战,常常运筹帷幄,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他说了些什么。曹操每每称赞他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他的内智别人可以达到,他的外愚别人却达不到,即使是颜子、宁武也赶不上他。”

4、郭嘉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十胜十败是三国第一的宏观谋略。

5、田丰

前五就有俩袁绍的?不错,袁愧的门生遍天下,士族们最优先的选择自然是袁绍。强大如公孙瓒,依然靠着田丰的计谋就可以平定幽州。后期袁绍玩起了政治平衡,哪怕田丰的计谋他再听一条,三国时期都没有曹老板什么事了,没了曹老板,也没其它诸侯什么事了。

政治篇:

1、诸葛亮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

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经诸葛亮“踵基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据李仪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据考古调查统计,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处,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时各地在继承和学习古代开发利用水利资源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增修了大批塘、库、陂池等水利设施。仅勉县就增修了能蓄十万立方米水的水库三十七个;塘与陂池达三百多个;冬水田至今仍有五万多亩。

2、曹操

曹操在政治上比较开明,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豪强;用人唯才是举,不论出身。曹操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在政治上的功绩亦是不凡的。曹操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曹操一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但由于祸害根子在中央,曹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曹所败。曹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司马光说曹“化乱为治”,并非无据。而且曹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曹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总的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在选拔人才方面: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曹操为维护和发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3、荀彧

荀彧被称为“王佐之才“。他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敬称为“荀令君“。他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战术方面,他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荀彧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4、刘虞

东汉政治家,正牌的东汉皇叔,三国时期唯一一个心怀劳苦大众的诸侯,所以必须上榜。刘虞所到之处都是精简军队,安抚体恤百姓。幽州本为穷州,需要青、冀两州补贴官务开支,但当时因战乱交通断绝,无法调度金钱。刘虞从开放上谷的市场与外族交易及开采渔阳的盐铁矿取得收入,令百余万青州、徐州人流亡至此,安居乐业,连小偷盗贼都从良干起了正经行当。刘虞被公孙瓒杀害后,乌桓、鲜卑都纷纷起兵为刘虞报仇,可见他的仁德威望已经布施到了外族。

5、刘表

在群雄逐鹿,战火纷飞的三国初期,只有刘表还心怀天下士人。刘表爱民养士,同时树起招贤的大旗,一批批久罹战乱的北方流民迁入荆州。据史书记载。进入襄阳的流民达到十万余家,流寓的名士千余人,诸葛亮、王粲就是这段时间来到襄阳的。刘表对名士和流民都进行了很好的安置,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建立官学,设置学官,前后入学的学生达千余人,包括诸葛亮、徐庶、庞统、崔州平等一大批后来活跃于历史的三国人物。他还组织儒经学者,包括宋忠、王粲、王肃、尹默等名人搜集图书,改定五经章句,使“荆州之学”辉煌一时,代替洛阳成为全国的学术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荆州学派。后人称道:荆州学校的规模和制度远远超出郡国学的范畴,不妨说是洛阳太学的南迁。

军事、文化双管齐下的刘表,把荆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乐,豪强悦服,成为动荡中唯一的宁州。

吕布号称“人中吕布”,不止武勇,还有谋略,为何没能成就霸业

我是小林,我来谈谈这个问题。

“俗话说,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吕布一直以三国第一武将的形象出现在人们心中。

历史上吕布是个怎样的人?。下面,我们来谈谈吕布,先梳理吕布的人物生平。

(吕布剧照)

一、吕布的早年和亮相历史舞台

《三国志》是这样描写吕布: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吕布的出生年月不详,早年生活不详,只知道他“骁武”(武艺高强),被丁原招入麾下当主簿(你没看错,这是文职)。

吕布在历史舞台的亮相是什么时候?189年,吕布随丁原进京。没错,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召集天下兵马进入洛阳,对何太后实行“兵谏”。当时外兵进京的话有两支部队,一支部队是董卓率领的凉州军团。另一支是丁原率领的并州军团。

接着就是吕布杀死丁原投靠董卓。天下诸侯反抗董卓,吕布自然是站在“董逆”这一边的,加上原先的卖主求荣的举动,吕布的名声自然不好。接下来,天下大乱,吕布杀死董卓,董卓的旧部向吕布复仇,吕布不得已逃出董卓军队的势力范围(长安),投奔关东的诸侯。

(吕布像)

二、在关东的辗转生涯——“背后捅刀子”到入主徐州

到了关东地区,吕布先后投靠张杨、袁术、袁绍等军阀势力,要么不被接纳,要么不受人待见只能跑路。这段时期的生涯,吕布心中想必是痛苦的。在吕布失意的时候,陈宫、张邈找上门来,邀请他一起夺取兖州——曹操的地盘。吕布答应了。曹操此时正在征伐徐州,不料后方“失火”——一时间,曹操回师和吕布一伙血战。

最终吕布还是打不过曹操,往东投奔刘备去了。到了刘备的地盘徐州,吕布又玩了一出“主客颠倒”,趁虚而入抢地盘。刘备没曹操那么好的命,直接被吕布收了地盘。吕布还算“客气”,给了刘备一个小沛安身。

吕布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地盘:徐州。吕布的人生进入巅峰期,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

(吕布占据徐州,变身为一方诸侯,但是徐州三面受敌)

三、自封的徐州牧

吕布占据了徐州,但是并不是朝廷认可的“徐州牧”,因为,没多久朝廷就被曹操把持了,曹操岂会不记得吕布之前的所作所为!吕布虽然有了地盘,也有军队,但是日子也不好过!因为三面都是敌人——

1、北面有袁绍和泰山诸将。据说,袁绍心胸狭窄,吕布投靠其门下的时候曾经暗杀过吕布。

2、南面是袁术虎视眈眈。困难的时候,袁术没有接纳吕布。

3、西面是过去的死敌曹操。上文讲述的“兖州争夺战”,曹操差点小命玩完。

此外,眼皮底下还有仇人刘备一伙。

吕布虽然武勇,但他在徐州的统治危机四伏。吕布的谋略足以应付吗?答案是:不能。还好陈宫一直在吕布身边,充当谋士。不过问题也是存在的:陈宫和吕布在一起,仅仅是为了反对曹操,二人并不齐心,甚至有历史书记载陈宫还发动叛乱图谋吕布(此说存疑)。总之,吕布对于陈宫的确不是很信任。

敌人这么多?该怎么办?全面出击肯定不是好主意。但是联合谁?反对谁?吕布在此问题上一直没有做出最好的选择,甚至最后走上了末路。

吕布一会儿联合曹操,一会儿勾结袁术;一会儿和曹操关系紧张,一会儿联合刘备但不久又要消灭刘备;一会儿又想到袁术曾经和自己有过节,又痛打袁术。总之,吕布在战略上的选择是极度不明智的!

(吕布不听陈宫计策,最后兵败被俘)

四、白门楼——吕布的末日

198年,袁术的势力极大削弱了,刘备和曹操联合了,曹操要出兵讨伐吕布了。这时候的吕布才发现,自己该得罪的都得罪完了!不得已,他才想起重新联合袁术,袁术此时也是“冢中枯骨”了,哪有力气搭理他?吕布只能靠自己一己之力对抗曹操和刘备。

但是吕布的势力和曹操比起来还是差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吕布手下的陈登做内应出卖吕布,坑惨了吕布。最后吕布在下邳被曹军围困。

此时的陈宫除了最后一策,让吕布出城,自己守城,里外成呼应之势。这个好计策被吕布拒绝。最后,吕布走上了死亡之路——城破被俘。

吕布死之前,还曾向曹操求饶,向刘备求情。千百年来很多人还以为曹操是留着吕布不死的。笔者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1、我们看看吕布的一生,虽然勇武,但是智谋欠缺啊!战略方针不明确,属于典型的有勇无谋型的。吕布手下的谋士,除了陈宫,似乎没有其他人了。这样的人能成大事吗?难啊。

2、再看看吕布的为人,跟随丁原杀丁原,跟随董卓杀董卓,典型的“下克上”分子。此外,趁虚而入是吕布的本性,曹操、刘备都吃过亏。请问,谁敢放心收留他?吕布的死,也是注定了的,吕布的事业也是难成功的!

综上所述,吕布其实是个典型的有勇无谋的勇夫,根本不具备战略智慧,也不会真正用人。此外,吕布也是“猛兽”一般的存在,难养也!谁收留他,谁倒霉。这样的人,在三国的乱世里,能成大事吗?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