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被挖去膝盖骨的故事?古代孙膑为什么被挖膝盖_孙膑_魏国_楚王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膑刑 故事 孙膑 魏国 楚王

本文目录

  • 孙膑被挖去膝盖骨的故事
  • 古代孙膑为什么被挖膝盖
  • 古代刑法中的“刖”是什么

孙膑被挖去膝盖骨的故事

庞涓在鬼谷子那里学成之后便去了魏国某得将军一职,但是当时的孙膑并没有找到任何的出路。而庞涓害怕自己师弟的才能高于自己,更是为了日后不会被师弟超越自己,所幸就派人去找孙膑,邀请当自己的同事并且放在自己眼底下做事自己也放心一些。

孙膑到达魏国之后,庞涓并没有举荐给魏王,而是墨子发现了孙膑的才能将其举荐给魏王,在魏王的询问下,庞涓不得不将孙膑请来一起辅佐魏王。这也让庞涓开始心生芥蒂,所以借助自己的官位暗中使坏,没有让魏王给孙膑封官。不但没有让封官还诬告孙膑谋反,导致孙膑被处以膑刑和黥刑。

关于孙膑所受的膑刑,大概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孙膑是被挖去膝盖骨,“膑”字通“髌”,也就是膝盖的意思。另一种说法是直接砍掉孙膑的双脚使其无法行走。但是无论哪种说法孙膑都已成为废人一个,不能行走的废人自然也就不能为将了。随后庞涓还在孙膑脸上刺字,毁掉孙膑的面容,让孙膑背负了一生的屈辱。

孙膑(原名孙伯灵),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唐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和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同为鬼谷子弟子。因受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而迫害孙膑,使其受膑刑,身体残疾;后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古代孙膑为什么被挖膝盖

司马迁《史记》有云“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里面的“孙子”就是孙膑。

孙膑,齐国人,今山东阳谷一带人士。是大军事学家孙武之后。原名孙宾,因遭受“膑脚”刑罚,改名“膑”。“膑脚”就是把两个膝盖骨剜去,变成不能走路的残疾人。那么,孙膑为什么会受到如此残忍的刑罚呢?

同窗相残害终身

孙膑所处的年代正值战国中叶,尚武成风。各诸侯国为了自强自立,都在悬榜招贤,其中军事人才尤为诸侯国君所青睐。致使那些出身孤寒的有志之士,都想通过战场上的厮杀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孙膑受这种风气影响,在成年之后,找到了当时隐居于河南深山大谷中的神秘人物鬼谷子。孙膑拜鬼谷子为师后,认真钻研兵法阵图和阴阳妙理,与他一同受业的还有河南洛阳人庞涓。从此,两人交情甚好,只是孙膑在学业上优于庞涓,庞涓的功名心重于孙膑。

几年后,中原诸侯魏惠王出榜招贤。庞涓知道后就按捺不住,要求下山捞取功名富贵。临行前还对孙膑说:“君请静侯佳音,等我发达了,定来接你。”

庞涓到了魏国后,魏惠王听说是鬼谷子的徒弟,十分高兴,亲自接待。还封了庞涓为将军,统兵御敌,成为魏国军界的头号人物。
几年之后的一天,魏惠王偶然听说鬼谷子还有一徒弟孙膑有大将之才。魏惠王连忙召来庞涓,责备他不给自己推荐人才,并令他马上修书,要孙膑下山来魏国辅佐自己。

孙膑见庞涓来信了,十分高兴,对人说:“庞涓果然仗义。”年轻人建功立业的心使孙膑也按捺不住,向鬼谷子道了别,下山往魏国去了。

孙膑到了魏国后,魏惠王大喜,与之一谈,确实觉得孙膑之才远在庞涓之上,当即要拜孙膑为副军师,当庞涓副手,与庞涓同掌军权。

庞涓在旁一听,就说:“孙膑年长于我,才能又在我之上,怎么能让他当我副手呢?我看先让孙先生做客卿,等立了功,就做军师,我情愿当他的副手。”国王一听,觉得有理,就拜孙膑为客卿,参谋军政大事。

常言道:“利令智昏”。一个人如被功名利禄烧昏了头,那社会上的人伦情谊就会被抛之脑后,甚至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来,庞涓就是一个这样的卑劣小人。

庞涓当上将军后,觉得权力这东西太诱人了,就容不得别人掺进来分一杯羹。他本来就知道孙膑之才在他之上,就是不向国王推荐。当国王要封孙膑为副军师时,心里更毛,只好以孙膑新来为由阻止了。

可他不能长期阻止下去,一旦孙膑立下大功,魏国的兵权就非孙膑莫属。到了这步田地,庞涓也顾不上同窗之情了,准备对孙膑下手。
首先,庞涓找了一个自己的心腹假扮成齐国商人,找到孙膑,说是有家信捎给他。信的大意是说家境窘困,叫孙膑早日返回齐国建功立业,使一家人早日团聚。

孙膑不辨真假,见是家信,十分高兴,也给来人捎上一封信,表示自己做了魏国客卿,不能回去,但心里十分思念故国。

庞涓得到孙膑亲笔家信,大喜。立即把信交给了魏惠王,魏惠王勃然大怒:“我如此重用他,还要私通齐国。”下令处死孙膑,这时庞涓出来当好人了,反复向魏惠王求情,要求免除孙膑死罪,否则他没法向天下诸侯交待,都会认为是庞涓害了孙膑。

见庞涓声泪俱下,魏惠王就免了孙膑死罪。但为了不让孙膑回国,判了孙膑一个“膑刑”,挖去孙膑两个膝盖骨,让他永远不能走路,只能老死魏国。

之后,庞涓又跑到孙膑那,向孙膑表功。说自己如何在国王面前求情。孙膑一听,认为庞涓是好人,为报恩,孙膑许诺:要把先祖孙武的兵法十三篇回忆出来,写好交给庞涓。庞涓大喜,他不杀孙膑的原因也在此。

庞涓的卑劣行径连给孙膑送饭的老仆人都看不下去了,他把庞涓的所作所为都告诉了孙膑。孙膑大吃一惊,为了保命他想了一个绝招--装疯。
从此,孙膑变得喜怒无常,披头散发,满身污秽,胡言乱语并烧掉写好的兵书。庞涓对这个疯子开始慢慢放松了管束,也为孙膑逃跑提供了方便。

孙膑疯了的消息传到了齐国,齐国辩士淳于髡认为事有蹊跷。于是,他受齐威王之命访问魏国。表面是与魏国通好,实为接孙膑脱险。

最后,淳于髡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孙膑藏入了运往齐国的茶叶车中。为防庞涓起疑,走时把衣服脱在井边,摆出孙膑投井而死的假象。孙膑安然回到了故土齐国。

古代刑法中的“刖”是什么

“刖”又称“刖刑”,这个字如何读呢?读“yue”,一旁是“月”部,一旁是“刂”,意思很形象,那就是用刀砍你的脚,给人一种“要你脚丫没商量”的感觉。

刖刑或称剕刑,古代有记载,“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昔日有个叫卞和的家伙去给楚王进献宝贝,但是却被楚王施以“刖刑”。有人奇怪了,为什么进献宝贝还要被罚呢,难不成卞和拿个赝品忽悠楚王不成。当然不是,怪只怪楚王眼拙,不辨真假。这便是“卞和献宝”的典故,也就是“和氏璧”的前身。我们今天不说献宝,只说“刖刑”。


卞和无疑是历史上一个极为悲催的家伙,有一天他在荆山之上挖出一块石头,以他的眼光来看,这块石头有璞,璞中必有美玉。于是早开石头后,真的有一块鸡形的璞。卞和很高兴,他为自己的眼光高兴,既然是宝物,该当献给伟大的国君楚武王。

楚王的大殿是这样的豪华,卞和跪在阶前,将璞高高举起。楚王是个爱玉的人,他渴望得到天下所有的玉石。因此他豢养了很多“玉师”,这些玉师帮助楚王鉴别那些看起来跟石头没什么两样的东西。

玉师看过卞和进献的璞,脸上显出嘲笑的表情,接着对楚王启奏道:“大王,这个人欺骗了您,这是石头,不是玉!”

楚王本来喜悦的脸阴沉下来,卞和高叫:“冤枉,这其中定有美玉,请王重验。”王不允,冷冷的说:“寡人有爱民之心,不杀你,但如果不惩罚你,便会有更多的人来期盼寡人。寡人赐你刖一足,没了一只脚,你就不会在跑来欺骗寡人了。”


刖一足。先刖右,右为尊。无出其右。卞和要失去右脚。没错,那只与卞和一起生活了十八年的脚要与他分开。卞和自然舍不得,但却没有办法阻止这只脚与自己不分离。

卞和的右脚被绑在两块木板之间,厚厚的木板紧紧夹住腿,这让他的右腿发酸发麻,如同他的那块璞夹在青铜之间一般。左腿和双臂也被紧紧捆缚牢固,显然这是为了防止他因痛楚而影响施刑。卞和的嘴巴之中被塞进一块木头,刑者让他咬紧,这样才不会因痛楚而咬断自己的舌头。卞和点点头,表示感谢。

“踝骨一块锯掉吧,这样可以快一点锯断,也让他少收点罪。”一个刑者说道,另一个点头附和。卞和又点点头,再次表示感谢。因为他听人说过,如果连着踝骨锯要比在踝骨以下剧可以少受些罪。

锯齿挨着皮肤了,这条锯跟卞和锯开石头取出璞的锯差不多,只不过锯齿更锋利些罢了。

只一拉,血便无声的涌出。再一拉,锯齿便触到胫骨。骨屑随着血肉落下,只两三下,胫骨便断开。接着是踝骨,锯齿一偏,触及腓骨。最后是足跟腱,这里最难断,因此多拉了几锯。最后一点连接的皮肉也锯断了,卞和这条伴随了自己十八年的右脚离开了自己。

许多年后,楚武王死了,楚文王继位,只有一只脚的卞和再次抱着那块璞去见楚王,他想再次证明这石头中的是块美玉。楚文王显然要比楚武王要温和,他同样喜欢玉,他让两个玉师一起来检验这块石头。最后玉师告诉楚王“大王,这是石头,不是玉。”

“卞和欺骗寡人,那就再刖一足!”

再锯掉另一条脚,要锯掉左脚。卞和此时已经老了,那条左脚跟随了自己四十八年,如今又要分开。刑者还是那两人,他们也老了,但手法却更娴熟了。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是组成千古痛!没了双足的卞和体会到这千古痛,他每日里抱着那块璞伤心落泪,终于熬到了楚成王做了国君。

他抱着那块璞爬到王宫中,他要再次证明这不是石头,而是玉。他不怕刖刑,因为他已经没有足可以刖。最终他的执着打动了楚成王,楚成王命人当着卞和的面锯开璞,若无玉,便“腰斩”;若有玉,便杀玉师。那锯飞快,卞和感到足断处隐隐作痛,这让他想起自己被“刖”时的情景。那锯子分别锯的不是璞,而是自己的足。那飞溅的不是石屑,而是骨屑。

璞锯开便是玉,玉雕之后,便是和氏璧。玉师被悉数杀尽,卞和的冤枉昭雪了,但双足没了。

(我是悟空问答历史问答达人“大狮”,一个喜欢用写文章的方式来答题的美男子,如果你喜欢我,就请关注我或请我吃饭吧。我和你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条锯子这么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