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书法欣赏(怎样欣赏沈鹏的楷书呢本人初学书法,眼拙,请好心大侠赐教)_楷书_书法_书体

本文目录

  • 怎样欣赏沈鹏的楷书呢本人初学书法,眼拙,请好心大侠赐教
  • 为什么头条写书法的很少发表自己的楷书作品
  • 历史上所有的楷书大家中,你认为哪一位的楷书最适合做书法教材为什么
  • 有人说楷书不属于书法,只是写字,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您认为这算楷书么写得如何
  • 楷书鼻祖钟繇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作品如何赏析
  • 楷书如何表现“笔力”更有感觉
  • 颜公楷书书法练习硬笔书法怎么入门
  • 有人说楷书是书法的基础,但它也是误导了一代人书法欣赏眼光平庸的原因,你怎么看
  • 怎样才能把楷书写出具有中和之美,中庸之气呢请书法爱好者各抒己见

怎样欣赏沈鹏的楷书呢本人初学书法,眼拙,请好心大侠赐教

沈鹏书法主要线条笔道质量高。他的行楷,隶等都很见功力。现在他画一笔,和你画一笔是不可能一样的,也不是一年半载能超越的。你没写过隶书,就不可能写出那样的线条。也就看懂他的书法。

为什么头条写书法的很少发表自己的楷书作品

因为行书、草书是一个很随性的书体,它不需要太多的精力来完成,笔动意连,一挥而就。而楷书则不同,它需要数年、数十年乃至一辈子的勤学苦练方可推出陈新而达一席之地,又则唐楷已达化臻,更是无人望其项背;所以,唐以后写楷书也就屈指可数。

历史上所有的楷书大家中,你认为哪一位的楷书最适合做书法教材为什么

历史上所有的楷书大家中,哪一位的楷书最适合做书法教材呢?关于这个问题,那就要看那些楷书大家的楷书特征的优势所在了,毕竟各有各的风格,有些学起来容易,有些学起来难度稍微大些,当然了,后世学习楷书一般都是从欧、颜、柳、赵四家入手,

唐代书法家的楷书,应规入矩,表现法度到了极致,不再有魏晋书家飘逸潇洒的气象了,生于宋末、仕于元初的赵孟頫学习晋唐两代书法而自成一家,所以我认为“历史上所有的楷书大家中,赵孟頫的楷书最适合做书法教材”,因为赵孟頫楷书集“晋唐两代书法精髓”于一身,

又由于现在的人学习书法都有种“急于求成”的心理,所以要想用最短的时间写出漂亮可观的字,就要选“欧颜柳赵”四大家中的“赵体”了,写楷书略参行书的笔法是赵体字的主要特点之一。赵体吸取了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代褚遂良等家流动秀美端丽的特点,又适当参以唐代李邕的逸宕劲挺,并不是柔软无骨的书体,其运笔的笔势在流美中有遒劲。

赵体书法的用笔清晰易懂,赵字呼应点常用牵丝相连,赵字平横用笔流利,赵字顿笔横、顿笔之后即提锋行笔。赵字折挑,用行书笔法,提手挑、斜挑角度变化很大。赵字直竖流畅而笔势很长,赵字平撇抢锋入笔,迅即出锋;赵字直捺婉曲有致,赵字长捺出锋之处较长,赵字横折钩转折之处用圆转之笔,赵字折弧钩用唐代李邕笔法,遒劲有力,赵字戈字钩行笔较快,笔势较直。综上所述,这就是赵孟頫的楷书最适合做教材的原因。

有人说楷书不属于书法,只是写字,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楷书是属于书法的。

之所以有人觉得他不属于书法,认为楷书只是在写字。

可能的原因是:学习书法的人可能还处于学习或者认知楷书的初始阶段。

这个时候学习楷书,确实只是在写字。

就像学厨师一样,最开始的时候只能叫切菜,不能叫刀功;只能叫炒菜,不能叫烹饪,这都是一个道理的。

那么什么时候能叫刀工,能叫烹饪的呢?肯定是你能够随心所欲地把菜切出花样来才可以称得上是刀工。

掌握了炒菜精髓,五味调和,能够上得了正席,才能算得上是烹饪。

其实书法也是一样的,最开始只能算作是写字。

而大部分人学习书法,都是从楷书开始的,所以可能就有人误认为楷书只是写字。

刚开始练习书法的时候,这么想也没错,但是你如果一直这么想,那就有问题了。

就好像厨师学徒,你一直把切菜当切菜,那这辈子可能就做不了厨师,只能做一个配菜员。

可能厨师跟刀功没有关系,但厨师的刀工肯定都不差。

书法家也是这样子的,写字的功夫都不低。

所以任何书体都是一样的,你要从简单的写字当中悟出一定的东西。

运笔之法、结字之法、排布之法、阴阳变化、顿挫节奏⋯⋯

不去悟这些东西,就只能写字了。

您认为这算楷书么写得如何

准确地说是行楷!

还不错,不知道你临智永的书法,还是《灵飞经》!你的字里有这两种字帖的成分,尤其是尖锋起笔更是这两种字帖的主要特征。

你对结构方面的把握不错,可是在笔划的完成方面就差的多了,你对笔性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每个字给人的感觉都是窒息,太紧,太密了,疏散些不好吗?

楷书鼻祖钟繇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作品如何赏析

钟繇书小楷《贺捷表》,像一群矫健的海燕,在大海上,自由自在的飞翔。

《贺捷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钟繇六十八岁时写,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消息写的贺捷表奏。

此帖用笔精美,结字右上角上提。中横较长的字如:“言″字、“并″字,“喜″字,“首″字。

撇伸捺展的字如:“企″字.“命″字.“令″字。

有的字左收右放,左高右低,如:“逸″字.“豫″字、“胜″字。

有的字有行书笔意,如“繇″字、“企″字、“與″字。

有的字有隶书笔意。如“同″字、“剋“字、“已”字。

《贺捷表》古雅遒丽,温润峻拨,生动活泼,有中和之美。

唐张怀谨《书断》称他:“其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意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己。″

钟繇(151一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长社人。被称为正书之祖,与汉末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其小楷名作还有《宣示表》、《荐季直表》、《力命表》等。

(下图书法作品为钟繇所书小楷《贺捷表》。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楷书如何表现“笔力”更有感觉

书法“笔力“的训练 ,不仅是楷书,也是练习书法者一生的追求。楷书书写训练, 要写出笔力,主要应注意中锋用笔,注意提按和顿挫。还有方笔和圆笔的书写力度。另外还需注意笔画的轻重和迟速等。

一 在书写时,不能用蛮力。既要人的掌控之力,又要笔毛的弹力。用力太大,作用于笔锋,就会使笔毫压扁,劲都直抵笔根了。反而使力走偏,正确的方法,只能用巧力,利用毛笔自身重量与纸面产生弹力的基础上,人为地加以巧使,可使笔力加强加大。

这种提中有按 按中有提的掌控能力,便是笔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书法笔力的体验和把握,必由身体力长期训练,持之以恒摸索到肌肉记忆的感觉,才会有胸有成竹的笔力。最后追求和实现更高艺术境界。

二 运笔时,无论方笔、圆笔皆都应以中锋为主,所谓中锋,是说在行笔过程中,笔锋在点画的中间运行。这样写出的字丰润有立体感,自然会有力度。古人为了达到中锋有力的运笔技法,大多是从篆隶书法来书写训练的。这也是最有效最快训练笔力的捷径。

一般来说,圆笔线条圆润、内蕴、劲道而富有筋力,如盘丝屈铁。多用于表达流畅婉转的笔力;

方笔挺劲方直,状如刀切斧埑,其势外展,结体严选整,气势多沉着雄强笔力。

收笔时无论方笔、圆笔都要顿笔回锋。这就是“无往不收”““无垂不缩“董其昌所谓用笔方法的无上等等咒。

用笔方法上,圆笔回锋时作环形运动,使之呈现圆形;

方笔顿笔回锋时作三角形提按运动,使锋侧作出切笔的棱角。

转角的地方,圆笔顿笔使锋改变方向并呈现圆角;方笔顿笔后直截翻笔挫下,或者提笔再起,然后翻笔切入也可(隶书转折多用此法)。从而精准的达到运笔有力的效果。

三 轻重。楷书用笔的轻重,取决于运笔时的力度拿捏。

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指出:“用笔之法太轻则浮,太素则题。恰到好处,直当得意。“

如果能较好地掌握用笔技巧,在力度掌握上,不轻不重,沉稳匀和,就会恰到好处,就可以达到掌控自如的绝妙境界。

如果不能良好地认识和把握运笔分寸,则将造成点画的或软而无骨,或刚而无韵致,霸王硬上弓,或轻而浮薄呈油滑无力状,《书谱》谓之“鼓努为力“的娇揉造作的表现。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临习古人法帖,长期坚持训练“真积力久则成“的功夫。

知道怎么写出笔力和能够左右逢源轻松自在写出力道的笔画,并非朝夕之间,而是成年累月的临写,最后达到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升华。

四 用笔的疾涩与迟缓。写出的字,同样会表现出线条的张力与劲健。运笔的急与缓,不仅给人的感受不同,也是形成不同风格和产生笔画章法节奏主要方法。

在书写中,二者不可偏废。落笔迟重取其妍美形质,运笔迅疾取其遒劲、流畅。所以在书写过程中,运笔的迟与速,要作适当配合,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若味迟重,则易失神气;一味急速则易失形势,失去控制。

一般来说,学书之初,运笔宜缓,亦即稳运,待逐渐熟练后,再逐渐加快运笔速度。迟与速掌握的基本功,主要在于“急”与“重”方面,如此基本功才能扎实。能急不愁缓,能重自能轻。反复练习,认真揣摩,在不断的重复中自有难与外人言的乐趣与甘苦。这也是书法带给人们无穷的魅力所在。就会逐步进入对笔力迟速掌握的“随心所欲”自如运用的境界。

颜公楷书书法练习硬笔书法怎么入门

前人优秀的碑帖书法数不胜数,单单是常人听说的较多的欧颜柳赵四大家楷书。众多的古代法帖有深有浅,学有难易,习有先后。初学者或在初涉习书的时候,要考虑到起步时期的感悟能力,要有一个相对科学的选择。楷书始发于汉魏,发展于晋,鼎盛于唐,唐楷是楷书中的典范,选择唐楷是无可厚非的。

另外,颜体的特征如“横细竖粗”,捺画的“蚕头燕尾”,笔画既明显又较容易掌握。抓住其特点而临写,便形神酷似颜体,常令初学者生产生愿学的兴趣,从而乐学,信心足。宋代深谙书法的大诗人陆游就说过:“书法当学颜”,表达了习书学颜的体会。这也便是给后来的初学习书者指点迷津吧

然而,颜真卿字帖流传甚多,其楷书可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代表作有《多宝塔》《东方朔画赞》等;中期代表作有《麻姑仙坛记》《郭家庙碑》等;晚期代表作有《勤礼碑》《自书告身》等。

所以,书法初学者从字体讲可从颜体入手。从颜楷选帖讲,可首选严谨规矩,丰厚自然的早期作品《多宝塔》为上策,在打下一定的基础后,可再接着学《自书告身》,以得颜字之气韵气脉,最后学《勤礼碑》,以得颜体拙朴厚重,内含筋骨,老到苍劲的整体风貌。当然,学习也要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领悟能力的差异,老师要适当作出调整,并非墨守成规,从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

有人说楷书是书法的基础,但它也是误导了一代人书法欣赏眼光平庸的原因,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在书界一直有争议,争议的焦点其实是书法各书体的王者之争,深层问题在于楷书到底是不是书法艺术的基础、或者说是宗主。

这个矛盾于是又牵连缠带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学书法一定要从楷书学起吗?写不好楷书算不算合格的书法家?楷书学不好,是不是就必然学不好其他的书体?又或是,楷书学好了,其它书体自然而然就能写好?……一系列问题的症结,最终都是会回到楷书是否是基础、母体、正宗的问题上来。

抱庸之见,楷书肯定不是其它书体的母体,这个从书法发展的客归历史进程,就很一目了然。楷书更不是其它书体的基础,各种书体之间都存在广泛联系,笔墨章结之法相互牵连贯通,从艺术性来讲,它们是既有统一性又有独立性的平等关系,无所谓谁就一定是谁的基础。至于楷书才是书法艺术正宗的观点,更属无稽之谈。越是抱有这样观点的人,恰好应了题主的疑问,楷书还真是扼杀了书法多元化的审美。

楷书被看作是书法的基础,主要是初涉书法的初学者。比如他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是田英章的正楷,所谓的对笔法结构的理解都只是建立在楷书之上,甚至不了解什么是拙与妍,什么是形与意,他们当然会坚持认为楷书最漂亮、最奥妙、最正统、最高端。这是一叶障目,无异于井底之蛙。

一般的书法学习,都是先学楷书再学其他书体,这是长久以来的固有习惯。先生好教,学生易学。少儿识文断字为了方便识记,都是从楷书接触文字的。楷书的通用性强,点画平直规矩,便于先生拆字讲解,也便于儿童临摹习练。而其他书体,比如说行书草书,笔法结构章法更为复杂,相对较难掌握。故此,常人学书多从楷始。

楷书练久了,自会涉及其他书体,书法义理、法度技巧也会逐步丰润并融汇通达,随着对多种书体读悟习练得越来越丰富,也自然会形成综合的、立体的、多元的审美。反之,但如果泥入楷书不能自拔,始终抱楷为宗、认楷为主,那就没得救了。

抱庸浅见,仅供参考。

怎样才能把楷书写出具有中和之美,中庸之气呢请书法爱好者各抒己见

首先,我们应明白什么是中和之美?

古代书法美学中的中和美,指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二者之间的一种美,它反对纯刚纯柔,偏执一方。讲究刚柔相济,不激不厉。

什么样的楷书具有中和之美和中庸之气呢?

唐朝著名书法家褚遂良的作品《雁塔圣教序》,用笔细劲,轻灵飞动,有流动之美,含有隶书笔意,行书笔意,写楷书应有行书意在这里表现得很充分。抒情味浓,书卷气浓,中庸气浓。此碑具有中和之美。

《唐人书评》中,评论褚遂良的字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创作楷书作品怎样才能写出具有中和之美、中庸之气呢?

我们可以先把此碑临得精熟,然后出帖,借鉴此碑的用笔、结构特征作依托性创作,必须用此碑的笔法,笔法统一了,基本调子不会变,然后用此碑的笔意去临其它碑帖,作综合临摹,就会产生和此碑风格相近,清雅流丽,刚柔相济。平和自然,具有中和之美,具有中庸之气的新面貌书法作品。(个人浅见,仅供参考)。插图为书法家褚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