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真的想过一统天下吗?“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是什么意思刘伯温比诸葛亮强吗_刘备_蜀汉_荆州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一统天下  刘备 蜀汉 荆州

本文目录

  • 项羽真的想过一统天下吗
  •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是什么意思刘伯温比诸葛亮强吗
  • 古代有些开国皇帝一统天下最多只要十几年,为什么曹操纵横天下三十年只统一了中国北方
  • 如果王猛不英年早逝,苻坚能统一中国吗
  • 三国时期蜀国要怎么样做才能一统天下
  • 刘备有没有可能成功统一全国,最有机会是在哪个时候
  • 你认为秦国能一统天下,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巧合
  • 为什么朱元璋可以一统天下,而曹操不能
  • 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有一统天下的机会吗
  • 很多人认为是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什么不是商或者周统一的天下

项羽真的想过一统天下吗

项羽其实是统一了天下的。只不过他抛弃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实行了周朝的分封制。诸候们经过了秦朝大一统,谁都不甘心屈居人下,以刘邦为代表。后期的楚汉争霸实际是中央集权制和贵族分封制的碰撞。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是什么意思刘伯温比诸葛亮强吗

诸葛亮孔明是妇孺皆知,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刘基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平天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诸葛亮是公元200多年三国的,刘伯温是公元1300多年明朝的,两人相差一千多年。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是刘伯温盗挖诸葛亮的坟墓,看到诸葛亮坟前的五个字直接跪在地上。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元勋,朱元璋赞誉他为“当世子房”。这评语实在是了不得,刘伯温想低调都不可能了。皇帝都如此看重刘伯温,民间直接把他推上了神坛,说刘伯温是诸葛亮转世,将他与三国蜀汉诸葛亮相提并论。

但刘伯温大概不是这样想的。他认为诸葛亮虽然有才但不及他,诸葛亮孤注一掷六出祁山,最终落个国破人亡,葬身五丈原,诸葛亮再牛也只能三分天下。而自己则助人一统天下。刘伯温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决定挖来诸葛亮的墓看一看,意思很明显,比比谁更厉害?

在诸葛亮墓前,刘伯温看到一块石碑上写着:“吾到无人到”五个大字,刘伯温不置而否。等到挖开墓道后,刘伯温没走几步,一块石碑出现眼前,上写“只有伯温到”五个字!

三国到明朝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诸葛亮墓没人敢下手,而唯独刘伯温有胆量盗挖孔明墓。但绝对没想到诸葛亮早已算到他刘伯温会来,因而在立此碑文,劝其回头。

刘伯温见到这五个字吓得直冒冷汗:诸葛亮算到后世有我,我能算到后世有谁呢?刘伯温害怕了,赶紧将孔明墓恢复原貌,跪拜谢罪而去。

关于这段野史的真实性,小编是断不敢相信的。

一是刘伯温是半途加入朱元璋的队伍的,没有“桃园结义”的莫逆,不是朱元璋的死党。二是生性多疑的朱元璋虽然重用刘伯温但也防止他。三是朱元璋多想让他担任宰相的职位,但都被刘伯温推辞。四是刘伯温明白这官场不好混,借妻子病死提出告老还乡,朱元璋立即批准了。五是回家乡隐居的刘伯温非常低调跟普通百姓一样,深居简出。六是刘伯温患病后服用朱元璋御医开的药,不见好转反而加重,64岁病亡。

有这几点因素,思维敏捷、行事稳健、为人低调的刘伯温咋敢像民间说的那样张狂呢。

古代有些开国皇帝一统天下最多只要十几年,为什么曹操纵横天下三十年只统一了中国北方

感谢邀请!

个人觉得,问题中这样的比较是不合理的,这是典型的“关公战秦琼”!

因为那些开国皇帝他们所处时代不同。那么他们各自面对的形势,对手都是不同的,并不具备可比性。

我这里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来作为例子!

咱们先来说说曹操!

他所处的时代是东汉末年,一个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历史时期。十常侍把朝堂弄乱了,黄巾军把国家打烂了,而最后的董卓把诸侯们胆子弄大了!

一个个都不再安分,拥兵自重,雄据一方,此时的华夏大地,仿佛又回到了春秋时代!大家嘴上高呼着天子,心里却都有着自己的小九九。而此时的曹操,只是其中一个小“诸侯”,还需要为袁绍冲锋陷阵!

而他真正开始成为这乱世主角,是那一次著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昌,拜丞相!

而后他用了十三年,统一北方!张绣,袁术,李傕,吕布,袁绍,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倒在了他面前!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如果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算起,其实曹操统一北方只用了13年,其中还包括了远征关外的乌桓!

这个速度,其实并不比那些开国帝王们差多少!

隋文帝杨坚,从建立隋朝到挥军南下,他用了八年,要知道他可是有着北周打下的底子。

再者明太祖朱元璋,从陈友谅到张士诚再到方国珍,他仅仅是统一江南,就用了7年。要知道当时朱元璋已经继承了红巾军!

所以,在生涯的前半段,曹操并不比他们差!只是后来,曹操遇到了更多的拦路虎!

首先,相对更为强大的对手!

杨坚的对手是只知道唱《后庭花》的陈叔宝,陈朝已经烂到了骨子里。朱元璋的对手是早已经失去民心的元帝国,中原已经不再适合这群外来者生存!

而曹操呢,是有着周瑜的孙权,是有着诸葛亮的刘备。

在平定乌桓,统一北方后,他开始向南征讨,先夺荆州再图东吴,进而一统天下!

可是在赤壁,他被一把火给烧回了老家,从此再未向南!

所以历史也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如果当时曹操赢了,那么他会不会很快就能一统天下呢?

除了对手,曹操自身的处境也不一样!

杨坚的背后是其在北周时代就苦心经营的“大隋”,国富兵强!朱元璋的身后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所积累的大明王师,他们“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天下民心之所向!

而曹操的背后?是一个被数十年乱世给摧残得不成样子的中原,洛阳城,十室九空,长安道,哀鸿遍野!缺兵少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赤壁之战后,曹操暂停了他的步伐,开始了休养生息!他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中原大地,开始重新恢复生机!

曹操虽然没有实现一统天下之伟业,但在三国乱世,他至少给了中原百姓一个较为安定的生活,这已经足够让历史为其树碑立传!

我是白话历史君,请多指教!

如果王猛不英年早逝,苻坚能统一中国吗

前秦(350—394),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共历六主,享国四十四年。在苻坚统治期间,集权中央,经济发展,国势大盛,以至一统北方。国力强劲如斯,何以未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宏图伟业呢?倘若贤相王猛没有在完成统一进程前逝世,前秦是否又能一统天下呢?请听笔者分解。

王猛,字景略,明帝太宁三年(325)生于青州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王猛是十六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军事家。于前秦官至丞相,对前秦统一北方有重要影响。

苻坚(338—385),字永固,一名文玉,是十六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钦慕汉族的先进文化,少时即拜汉人学者为师,博闻强记,文武双全,立下了经世治民、统一天下的大志。是时,苻健去世,继位的苻生残忍酷虐,以杀人为乐,昏暴胜过石虎。眼瞧着后赵的覆辙就在眼前,苻坚不免忧心忡忡,最终决意除掉苻生。当他向吕力请教除去苻生之计时,吕力力荐王猛,苻坚即派吕恳请王猛出山。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犹如当年刘备之于诸葛亮般如鱼得水。王猛留在苻坚身边,为他出谋划策。

王猛为苻坚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兴邦强国。当时朝廷内外有一批显贵,依仗与皇室同族或者有功于上,十分狂妄。王猛将矛头首先对准了他们。公元359年,王猛听闻皇太后之弟强德酗酒行凶,抢男霸女,影响十分恶劣,便立即将他收捕,不待奏报便将其处死。随后,王猛还与御史中丞邓羌通力合作,彻查害民乱政的公卿大夫,铲除权贵二十余人。这一壮举可谓大大替百姓出了口恶气!朝野中,百僚震肃。横行霸道的豪右也终于有所忌惮,开始收敛。苻坚就曾感叹过:“直到今日我才知道天下是有法的,天子是尊贵的!”王猛还让苻坚挑选得力干将巡察四方及戎夷,整顿地方。

正所谓“得人才者得天下”,在惩恶除坏的同时,王猛也十分注意举荐任用人才。如燕臣梁琛亡国后不屈其志,不得重用,王猛不避嫌疑,招纳他做了自己的重要僚属。对于尸位素餐者,王猛也绝不姑息。他帮助苻坚创立了荐举赏罚制度和官吏考核标准。这一举措一改士族赖以垄断仕途的九品中正制,否定了十六国以来许多胡族军阀迷信武力、蔑视文化的落后观念。王猛的举措有效提高了官吏的素质,也使社会风气和治安为之一变。

王猛做的第二件事是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在他的引导下,前秦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大力宣扬儒学。这使先进的汉族传统文化在北方很快得到复苏,官僚后备队伍的培养也渐入正轨。

王猛做的第三件事,是调整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融合。前秦废除“胡汉分治”之法,诸族杂居,互相融合。匈奴、鲜卑、乌桓、羌等纷纷归服。

王猛做的第四件事是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发展社会生产。前秦政府征调豪富仆僮三万人,凿山起堤,疏通沟渠以灌溉梯田及盐碱地。同时又通过召还流民,徙民入关等方式增加农业人口。种种举措使前秦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

在王猛的治理下,前秦成为诸国中不可忽视的存在,能够与群雄角逐。在这个过程中,王猛经常统兵讨伐,且攻必克、战必胜。关于统一问题,王猛与苻坚的策略是:稳定西北,使无后顾之忧;争锋东南,以图大业。

366—376年,十年之间,前秦统一了北方

局势看上去已经十分明朗,前秦统一全国不过是时间问题。然而王猛积劳成疾,终于在建元十一年(375)六月病倒了。苻坚亲自为王猛祈祷,并派侍臣遍祷于名山大川。然而王猛的健康状况依然每况愈下。这年七月,王猛病危,临终时仍不忘谏言:“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后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鲜卑、西羌降伏贵族贼心不死,是我国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说完,与世长辞。苻坚三次临棺祭奠,失声痛哭,甚至对太子苻宏说:“上天是不想让我一统天下呀,怎么这么快夺去我的景略啊。”秦国上下也哭声震野,三日不绝。

王猛逝世后,苻坚恪守其遗教,使国家继续平稳发展。他还迅速灭掉了前凉和代国,实现了北方的完全统一。前秦臻于极盛。

那么,是不是离开王猛的后秦依然会不受影响的发展下去,最终统一全国呢?

很遗憾,苻坚在数年后还是违背了王猛的教诲,对东晋发动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结果一败涂地。鲜卑、羌族的上层分子趁机举兵造反,纷纷割据自立,前秦的统一局面变得只零破碎,王猛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建元二十一年(385),苻坚被姚苌杀害又过九年,前秦灭。显赫一时的前秦终归迎来了谢幕。

王猛作为一代贤相,具备卓越的军事和政治头脑。他的长远目光与缜密思绪使得前秦得以发展兴旺,一统北方。但如果说,王猛的死才是导致前秦未能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如果他还活着,前秦就一定能一统天下,这也有失偏颇。毕竟,历史是无法说“假如”的,成王败寇也兼具实力与时运。后秦国力虽盛,但也未必具有一统天下的实力,或者说缺乏统一的时机就连王猛自己在生前,也告诫苻坚不可图灭晋。历史悠悠,也许曾经有无限的可能性,但终究已是尘埃落定。

三国时期蜀国要怎么样做才能一统天下

其实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很高明的,只要关羽能够守住荆州,蜀国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统一全国也是很有希望的。

从刘备三顾茅庐开始算,刘备最好的战略就是诸葛亮为他谋划的隆中对。

因为正像诸葛亮说的那样,曹操兵多将广,兵精粮足,此诚不可与争锋也。

公元207的刘备,困守小小新野,跟曹操争地盘,无易于以卵击石。

打孙权争夺江东也不行,国险而民附,打不过。

怎么办,只能柿子专拣软的捏!想办法占领荆州、益州、汉中。

这是符合实际的高明战略。

关键是如何先占领荆州。

最初诸葛亮建议,要趁乱先发制人,趁刘表病重夺取荆州。

刘备在荆州深耕七八年,深得人心,如果真的这样做,可以轻而易举控制荆州全境。这样就拥有至少二十万水陆大军,以及充足的粮草军需。足以抵抗曹操南侵!

等打败曹操以后,可以乘胜进攻许都。

也可以向西进攻益州。不管怎样,主动权都在自己手上。

历史上,刘备没有先发制人夺取荆州,结果被曹操一口气撵到了夏口,差点就要玩完。

后来否极泰来,占了荆州,又占领益州,汉中,刘备集团达到鼎盛,似乎兴复汉室指日可待。

这个时候,关羽如果能够保持冷静,坚守荆州。就能在中原地区牵制大量曹军。从而有力支援刘备在关中地区的战斗。

刘备也能够集中主力10万,一举夺取凉州、关中地区,以此为基地东征山西、河北、河南,统一北方。

然后挥师南下,轻松扫平东吴,统一全国

可惜,一切的一切,都随着关羽的败亡而变得毫无希望了。

刘备有没有可能成功统一全国,最有机会是在哪个时候

刘备无论机会多大都不可能统一国家。

其理由是在蜀汉鼎盛时期,关羽驻守战略要地荆州,授假节钺,全权处理荆州的一切事务无需请示,无形中分散了中央的权力,兵力,有铁的事实证明关羽兵败时无一援兵,连武艺高强手握重兵的刘封都按兵不动,最后被杀,但有一点刘封死得寃,因他没接到任何出兵的命令,私自出兵也能要掉脑袋的。

另东吴一直在讨要荆州,东吴认为荆州是吴国的,刘备仅暂借而已,而东吴早已有武力夺取荆州的计划,三国鼎立的局面东吴不可能让蜀汉一家做大,一但局势有变联合曹魏共同剿之,蜀汉要做大门都没有。

再看刘备此人得了一西川那么一点实力,就忙着做起皇帝来,关羽发动襄樊战争时他干什么去了,丢了荆州,关羽被斩后,沉不住气了,马上发兵吴国拼命,结果损兵折将,实实在在的小家子气,如像刘备这样,按实力,曹操,司马懿早做了皇帝了,刘备自称皇叔称帝后汉献帝听到后都仰天长笑不止,本人认为就刘备的水平统一不了国家,也没有这个能为,闲聊!

你认为秦国能一统天下,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巧合

秦国能统一天下,必然中隐含着偶然因素。

一般分析都认为,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秦人作战勇敢,商鞅变法后国力快速上升,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已经卓然于世,灭掉其他国家乃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些是秦国能够统一天下的基础,我并不否认这些观点,但仅凭这些还不够。

下面我们来分析下,秦国统一进程中的偶然因素,倘若这些因素不出现,最终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第一个偶然因素,楚怀王变白痴,楚国梦破碎。

提起楚怀王,估计大家立马就想到了张仪,那个把楚怀王骗得一愣一愣的家伙,楚怀王那副憨态可掬、白痴可笑的形象浮现在眼前。

实际上,刚刚即位的楚怀王完全不是那副形象,那时候的他,励精图治、重用贤才,楚国国力强盛无比,力压魏齐,合纵伐秦,享受着世人艳羡的目光。

楚怀王早期,破格提拔任用昭阳、昭睢、庄蹻、唐昧、屈原、昭滑、陈轸、苏代、田忌、公孙衍等人,楚国人才济济,国势强盛。

越国在齐国的怂恿下,攻击楚国,楚怀王没有认怂,积极调整兵力,最终灭了越国。

如果楚怀王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楚国前途不可限量,因为楚国当时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大国了。遗憾的是,楚怀王娶了美女郑袖后,开始一天天的堕落了,亲小人、远君子,先后在丹阳之战、垂沙之战中惨败,最后被其女婿秦昭襄王搞死,可叹可悲!

第二个偶然因素,齐国在极盛之时,被打残,齐国梦破碎。

齐国在垂沙之战中击败楚国后,国力到达顶峰,一度秦国也要看齐国眼色行事,照此发展下去,并非没有统一天下的可能。

可惜的是,二十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给齐国带来了噩梦。

齐宣王时,齐国差点儿灭了燕国;齐闵王灭了宋国后,诸侯眼红,在燕国的号召下,其他国家纷纷出兵出力,差点儿把齐国搞废了。之后虽然复了国,但也只是苟延残喘,再也不能参与称霸了。

倘若换上一位低调英明的君主,灭宋行为不要那么张扬、诸侯进攻时不要瞎指挥,齐国也不至于垮得那么快、那么彻底。

齐国一蹶不振后,主攻部队燕国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倒是给秦国做了嫁衣。

第三个偶然因素,秦国连续出了六七代杰出的君主,英明者长寿,平庸者短命,实属难得。

自秦献公奋起扭转乾坤后,秦国经历了好几代国君,出现了一个很诡异的现象:牛掰的君主在位时间都比较长,比方说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嬴政,在位时间都超过了20年;平庸的君主在位时间都很短,比方说秦武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在位时间都不超过5年。

假若反过来,假设秦孝公在位时间减一半、秦武王在位时间延长一倍,秦国还能够嚣张跋扈、欺凌诸侯吗?我想可能性不大,甚至还会被欺凌!

抑或说,秦昭襄王寿命短一点,继位者像赵国的赵迁那样,胡搞一番,恐怕历史都要改写。

综上所述,秦国具有统一天下的硬条件:地理位置优越、百姓骁勇善战、商鞅变法后国力急剧上升。但仅有这些因素还不足以统一天下,因为他的对手楚国、齐国也都具备这些条件,只可惜,楚怀王没有坚持到底,后期掉链子了;齐国贪婪跋扈,被燕国搞废了;秦国英明君主长寿、平庸君主短命,在这些偶然因素的加持下,秦国才笑到了最后。

为什么朱元璋可以一统天下,而曹操不能

首先,这两个人面对的敌人十分相似,但敌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打击的先后顺序不同,因此最终的结果大相径庭。

与曹操同一时代,能对他构成威胁的主要是三个人,袁绍、刘备、孙权。其中袁绍和曹操同处北方,且势力最大。但袁绍这个人优柔寡断,把握不住战机,同时内部派系斗争牵扯到子嗣继承问题,内耗严重,可以说袁绍政权虽然也是新兴的势力,但暮气沉沉,因此对曹操的威胁最小。曹操击败袁绍后,面对的才是刘备孙权,都在长江以南,地理上就具有先天优势,这二人又都是雄才大略,知人善任的君主,两个政权也都是旭日初升,朝气蓬勃,文武齐心,各司其职。虽然各自的地盘都不算很大,但战略目的明确抱团取暖,曹操对这两个人的联手有心无力,赤壁之败后,曹操就意识到自己有生之年很难统一天下了,因为他比刘备还要大,孙权更是他儿子一辈的人,曹操熬不过他俩,只能寄希望于后人了。类似的情况如北周与北齐,两个前后脚建立的国家在刚开始都是积极向上,高欢宇文泰以及各自的继承人都相差不多,互相之间各有胜负,出于战略平衡态势。但再往后传承下去,北周出了一代明君宇文邕,北齐是荒唐后主高玮,于是北齐被北周所灭。再反观朱元璋,与曹操相同,面对的敌人也有三个,元朝、陈友谅、张士诚。甚至可以对号入座,元朝就是袁绍,陈友谅是刘备,张士诚是孙权,十分类似。但朱元璋一开始的情况十分凶险,面对的是陈张二人的夹击,可以说要不是张士诚战略眼光短浅,很有可能朱元璋就在二人的夹击下灭亡了。而这三个人在江南进行的争霸战,其实也就是天下的争霸战,无论谁胜出,面对北边腐朽没落的元王朝,基本都是予取予求。元朝在天下大乱,各地造反此起彼伏,江南半壁江山都没了的情况下,还在内斗,内耗,与袁绍政权何其相似。而陈友谅与张士诚都是一世枭雄,比刘备孙权丝毫不逊色,朱元璋战胜二人的过程可以说十分惊险和幸运。

用一个非常直观的比喻就是,朱元璋和曹操都是两个游戏玩家,争夺天下是一张随机四人地图。曹操的出生点和简单的电脑袁绍挨着,和大师级电脑刘备、孙权的出生点比较远,等曹操消灭袁绍后,刘备孙权已经发展出规模了,而且两个人还结盟了,以一敌二没有胜算,因此曹操只能守着半壁江山唉声叹气。而朱元璋的出生点和两个大师级电脑陈友谅、张士诚离的非常近,于是一开始就进行了白热化的战斗,可惜这两个电脑没有结盟,被朱元璋十分幸运的逐个击破了,然后一身极品装备的朱元璋,很轻松的就消灭了剩下的简单电脑元朝,打通关了。

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有一统天下的机会吗

事实上,三国时期,蜀汉至少有三次一统天下的机会,可惜都被这三人破坏了!你知道这三人是谁吗?

三国时期,魏蜀吴分立天下,其中曹魏实力最强,东吴其次,最差的则是蜀汉,所以说,从表面上来看,曹魏是最有机会一统天下的,而最终也确实是曹魏灭亡了蜀汉,曹魏的继任者西晋灭亡了东吴,统一了天下!那么问题来了,除了曹魏,难道蜀汉和东吴就没有一统天下的机会吗?

事实上,三国时期的东吴,是绝对没有一统天下的机会的,这不仅是因为东吴军队的战斗力不足,还因为东吴君臣的进取心不足,尤其是东吴的世家大族,他们都只愿意待在当地享受,根本不想北伐,所以说东吴虽有数次北伐,但其结果都不值一提!倒是蜀汉,倒是颇有一统天下的机会!

就历史记载来看,蜀汉至少有三次一统天下的机会,你知道是哪三次吗?

第一次机会

蜀汉第一次一统天下的机会,是在刘备打赢汉中之战后!刘备前期,混得非常惨,四五十岁的时候,还在寄人篱下,没有自己的根基,相比于其他诸侯,用颠沛流离来形容刘备,毫不为过!事实上,不少中年人喜欢刘备,就是因为刘备经历了种种磨难,但仍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目标,仍然想着做大做强,他没有被生活磨平棱角,这在现实生活中非常难得!也幸亏是刘备如此顽强,所以他才能遇到诸葛亮,才能摆脱阴霾,逆袭翻盘!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拜访了诸葛亮,得到了诸葛亮的青睐,并从诸葛亮处得到了清晰的战略规划,之后在短短数年间,刘备的基业就渐渐成型,令众人惊叹!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占领益州,成为坐拥荆州、益州的大诸侯,彻底实现逆袭,令人钦佩!在之后的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经过几年休整,又率军进攻汉中,不仅阵斩汉中曹军主帅夏侯渊,而且在正面战场首次击败曹操,令天下动容!当年被曹操追得到处跑的刘备,终于站起来了,好运终于来到了刘备一边!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击败曹操,彻底占领汉中,其实力已经隐隐要超过东吴,跻身天下第二了。就在这种胜利的时刻,刘备集团还是保持了相对的冷静,他们并没有继续对曹操发动进攻,而是蛰伏了下来,休养生息,等待机会!

当时的曹操,已经64岁了,这个年纪在古代乃是高龄,肯定是活不了多久了,所以大家都在等待机会。隆中对曾提出,待天下生变时,刘备可以从汉中、荆州两路北伐,这样便可以一举击败曹操。现在汉中北伐的道路已经打通了,接下来就是好好地休整训练军队,等待着天下生变!而按照历史轨迹来看,第二年曹操就去世了,这便是天下生变之时!曹操去世,曹魏内部必定陷入混乱,正是刘备、孙权北伐的好时机!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刘备集团还没有等到曹操去世的这个时机出现,荆州就丢了!就在刘备打赢汉中之战不久后,关羽贸然发动了襄樊之战!三国演义的说法是刘备命令关羽进攻樊城,然而正史中,刘备并没有下这道命令,他也不可能下这道命令,因为汉中之战打得非常辛苦,刘备急需休养生息,不可能主动去挑起大战!所以说,这场作战,很可能是关羽自己发起的!也许关羽是看到刘备有了汉中大捷,许多大将都跟着立下大功,他也有捞点战功,结果没想到襄樊之战打得这么大!

早在汉中之战期间,曹操就曾派曹仁进攻荆州的关羽,想要给荆州施加压力,迫使刘备分兵救援,以此减轻曹操在汉中的压力。结果曹仁内部出现了叛乱,并未能对关羽大举用兵,相反,关羽倒是看到了曹仁内部的虚弱,趁机对曹仁发动进攻,把曹仁打得据城力守!曹操见曹仁不是关羽的对手,于是命于禁统帅七军起来救援。

于禁的军队有三万人左右,实力丝毫不逊色于关羽,且于禁本身就是曹魏名将,用兵并不逊色于关羽。然而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当时天降大雨,平地起水数丈,曹军缺乏大战船,只能抛弃辎重,跑到山坡避水,而关羽却有大船之利,于是关羽命人乘着战船进攻曹军,最终击溃了曹军的心理防线,成功的俘虏于禁七军近三万人!

此一战,直接打破了天下的平衡!于禁统帅的三万曹军,原本是可以逼退关羽的,这样的话魏蜀吴三家的面子上都过得去,大家都只能静静地等待机会。然而关羽水淹七军,俘虏于禁及其士兵,却使得曹魏的襄樊地区出现了真空,曹操被迫调集其他军队增援襄樊,并联合孙权偷袭荆州。

对于孙权来说,原本他是站在关羽一边的,但是关羽在襄樊之战表现得太强了,且关羽俘虏了三万曹军,要是让关羽消化了这些魏军,将会彻底改变荆州的格局!到时候关羽无论是攻略荆州,还是南下杀入东吴腹地,吴军都很难抵挡!所以说,为了消除关羽这个威胁,孙权决定和曹操合作,偷袭荆州!

与此同时,关羽也被水淹七军的战绩冲昏了头脑,他没想到曹军这么不禁打,于是他决定扩大战果,让天下人都看看他关羽有多厉害。最终关羽不断抽调防守荆州的军队,导致后方空虚,被吴军偷袭成功,荆州易主!

至此,刘备集团丢失荆州,损失了关羽及数万荆州兵,蜀汉实力大打折扣,错失了一统天下的良好机会!原本只要关羽不发动襄樊之战,等到第二年曹操去世,曹魏内部混乱,刘备便可以北伐了,结果因为关羽的失误,导致荆州丢失,刘备再想两路北伐,已经是不可能了,只能等待后续的机会!

第二次机会

蜀汉第二次一统天下的机会,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自从夷陵之战以后,东吴和曹魏都看不上蜀汉了,认为蜀汉毫无威胁,只能自生自灭,所以双方开始互相角力,曹魏把大量的军队都集中在了应对东吴的前线,使得防备蜀汉的力量非常虚弱,这就给了诸葛亮绝佳的机会!

建兴六年(228年),曹丕去世,新皇帝曹睿上位,诸葛亮立马发动了北伐之战,成功地杀入了陇右,并逼降了陇右三个郡,只要拿下了剩下了两个郡,蜀汉的实力将会得到很大的增长!诸葛亮的举动,吓了曹魏一跳,于是曹魏派出张郃增援陇右,诸葛亮发现张郃前来后,命马谡前去街亭阻挡,只要拖住了魏军的步伐,为诸葛亮争取时间,等到诸葛亮彻底拿下了陇右,便可以增援街亭,到时候张郃只能退兵!

诸葛亮的计划非常完美,街亭有城有水,非常好防守,但是马谡这个人,却是个纸上谈兵的庸才,他不听诸葛亮的命令防守城池,反而跑到山上去扎营,最终被张郃打得大败,街亭失守!

街亭失守后,张郃军完全可以威胁到诸葛亮的后路,于是为了避免全军覆没,诸葛亮只能下令撤退,原本形势大好的第一次北伐,也就此宣告失败!说实话,第一次北伐的机会非常好,曹魏的防守非常薄弱,只要马谡守住街亭,拖住张郃的步伐,诸葛亮完全可以完成自己的战略目标,全据陇右,进而逐步蚕食曹魏,最终实现实力逆转,统一天下!可惜,马谡这个人,实在是太愚蠢了!

第三次机会

蜀汉第三次一统天下的机会,是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期!诸葛亮前几次北伐,都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失败,而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已经成功地解决了各种问题,尤其是解决了蜀军的后勤问题!通过木牛流马以及屯田于曹魏等措施,诸葛亮已经可以和魏军打持久战了,胜利的天平越来越向蜀汉倾斜了!

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曹魏国力强于蜀汉,蜀汉根本不可能是曹魏的对手!这是没有理解透古代国力和现代国力的差距,古代国家的动员力非常差,只要损失了一支大军,很难在短期内再建,就好比明朝对阵后金,自从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就彻底失去了在辽东的野战能力,只能陷入被动的防守,最终被清朝取而代之!明朝不是国力强大吗?为何打不赢后劲呢?这其实就是因为古代王朝的动员能力非常差,远远比不上现代!

曹魏国力虽强于蜀汉,但曹魏四面都是敌人,且内部反抗力量很大,只要诸葛亮在战场上彻底击败司马懿,干掉曹魏的这一支野战军,那么曹魏必将陷入墙倒众人推的地步,一战而亡!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种危机,所以无论诸葛亮如何挑衅,司马懿都坚守不出,因为只要司马懿出战,魏军必败,曹魏必亡!

遗憾的是,司马懿太过老奸巨猾了,而诸葛亮也死得太早了!要是让诸葛亮多活两年,司马懿苦于后勤不足,必定只能同诸葛亮开战,到时候魏军被歼,蜀军大胜,曹魏的末日就到了,蜀汉一统天下的机会也来了!

结语

总的来说,三国时期的蜀汉,至少有三次夺得天下的机会,第一次是汉中之战后,等曹操去世,刘备便可以两路北伐,夺取天下,可是机会被关羽破坏了;第二次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结果被马谡破坏了;第三次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结果被司马懿破坏了,此战司马懿脸面都不要了,宁愿当缩头乌龟,也绝不出战,最终活活的耗死了诸葛亮,若司马懿男人一点,敢于出战,则曹魏的末日就来了!可惜可叹啊……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很多人认为是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什么不是商或者周统一的天下

谢悟空!秦始皇一统天下,不仅仅是从武力上灭了六国,而且从社会制度上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封建君主制国家,中央实三公九卿管理体系,地方实行郡县制,抛弃了周朝分封制和宗法制,中国从秦朝开始,开始进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

秦朝的一统,不仅表现在社会制度和管理制度上(政治制度),具体还表现在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这在商周是没有的,对以后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从文化和经济发展上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基础,为中国以后王朝的建立和统治夯实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

秦朝的建立,结束了周朝因分封制导致的长达五百年之久的春秋战国时代,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上确立了中国社会的大一统,避免了周朝分封制造成的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和不良影响。

秦朝的建立,是一次彻底的社会革命,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如果说周朝分封制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那么秦朝的君主制和郡县制从制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形成和大发展,社会制度的形成和进步真正奠定了中国社会的大一统,这个社会制度影响之深,整整在中国历史上长达两千多年,直到清朝灭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