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本是不是一直未对中国宣战?日本将核污染水排入大海,抗议国家是否可以对日宣战_日本_宣战_中国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中日宣战 日本 宣战 中国

本文目录

  • 二战中日本是不是一直未对中国宣战
  • 日本将核污染水排入大海,抗议国家是否可以对日宣战
  • 二战期间,日本为什么一直没有对我们宣战
  • 中日开战之时,国力差距有多大蒋介石为何对日本政府一再忍让
  • 为什么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四年半之后,国民政府才对日正式宣战
  • 抗日战争时,中国和日本是在什么时候正式宣战的
  • 两国冲突,宣战与不宣战的区别是什么

二战中日本是不是一直未对中国宣战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以横遭日本的侵略,只有履行天赋之自卫权, 反抗日本侵略。这一宣言表明了国民政府保卫国土的决心,但是并没有对日宣战,原因是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还不想与日本彻底决裂,还希望通过英美的调停,终止中日战争,减少中国在战争中的损失,以维持国民政府的统治,同时担心对日宣战后,英美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就会减少对中国的贸易和援助。

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也没有对中国宣战,主要考虑是想拉拢蒋介石政府投降,在中国建立傀儡政权。1938年10月,相持阶段到来后,蒋介石依然没有投降的意思。于是日本政府发表“近卫三原则”的声明,甩开蒋介石,积极拉拢汪精卫投降。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公开当了汉奸卖国贼,此时日本没有对在重庆的蒋介石政府宣战,是想继续拉拢蒋介石,实现蒋汪合流。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然后对美宣战,挑起了太平洋战争。八日美国,英国,中国对日宣战,接着,德国,意大利对美国宣战,日本也对英国,中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日本将核污染水排入大海,抗议国家是否可以对日宣战

日本当地时间22日上午,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正式批准了东京电力公司有关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的核污染水排海计划。

核废水虽经过处理,但依然含有碳14、氙、锶、铯、碘等放射性核素,且这些元素在数千年甚至几千万年内很难衰变消化,未来将对全球的海洋环境带来严重的灾难,对于太平洋周围国家来说将是灾难级的伤害。

一个国家挑衅全世界,会不会引来新一轮的战争危机!毕竟核污染排放不是小事,有可能给一些国家带来毁灭性危机。一旦严重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利益,会不会引发战争?拭目以待,希望日本不要一意孤行,引众怒的后果不是一个弹丸小国能承担的起!

二战期间,日本为什么一直没有对我们宣战

1931年9月18日,长期盘踞在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发动了史称“九·一八事变”,打响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同时也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的序幕。

中国军民开始了长达11年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军民3000余万人死伤的巨大代价。

9月19日,关东军就占领了沈阳,由于东北军采取不抵抗主义,把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他人,关东军随即又侵占了吉林、黑龙江等省,至1932年2月,侵华日军就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

关东军侵占东北全境以后,建立了伪满洲国,扶植末代皇帝溥仪成了傀儡皇帝;1937年7月7日,日本人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史称卢沟桥事变;于是,国共历史上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此时,包括国民政府和日本政府,都未对彼此宣战,但战争实际上却已经全面展开了,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本宣战,重庆政府才接着对日本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日之间,前后打了14年的仗,日本都从未对中国宣战,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之所以日本一直未对中国下战书,有着日本政府自身的战略考虑,前期扶植东三省的溥仪伪满洲国,日本自认为不是侵略,与伪满洲国是平等的外交关系。

此后,侵华日军扶植汪精卫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南京伪政权,声称汪精卫才是中国的合法领导人,是日本分化瓦解中国的抗战意志,企图以战促和,迫使迁都重庆的国府与日本媾和。

汪伪政权和日本政府彼此苟合,对外承认两个政权的平等地位,日本始终认为侵华不是侵略战争,因此,也就不存在向汪伪政权宣战之说。

日本打算在中国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让中国大陆包括台湾省成为日本对外发动战争的大本营和战略大后方,以及源源不断战争物资的供给地,供应日本海军和陆军参与的太平洋战争。

由于日本是岛国,国内缺乏石油、橡胶以及其他矿藏等资源,需要大量从欧美等国家进口,不向中国政府宣战,能避免国际社会对其实施制裁,仍然可以从英美等西方国家进口废钢铁、橡胶和成品油等日本国内紧缺的战争物资。

中日开战之时,国力差距有多大蒋介石为何对日本政府一再忍让

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时间选择其实是很鸡贼的,在一年前的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通电入关,实施所谓的武装调停“中原大战”,而整个中原的新军阀大混战直到11月4日才彻底消停,以阎锡山、冯玉祥宣布取消“太原海陆空军总司令部”和分别下野为标志。在这次战争中,双方伤亡约30万人,耗费军费达5亿元之巨,战火波及20多个省以致民不聊生,蒋冯阎李四大军事集团几乎都是精疲力尽,间隔仅仅十个月以后,至少在老蒋看来,确实无力再与日本一战。

同时在军阀混战期间,闽赣苏区的红军也趁机得到了较大发展,到1931年9月已经成立了红一方面军,加上不久后起义改编的红5军团,兵力达到70000余人,根据地拥有15座县城和250万余人口,对南昌和整个华东地区国民政府的统治构成了相当威胁,这也是老蒋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中原大战结束后,他把整个华北的军政大权交给张学良,一方面是需要兑现承诺,其实另一方面也是有些力不从心了。

蒋系军队在1930年到1931年的最大动员能力不过60万人,其中黄埔系军队不过40万人,余皆为附庸的杂牌军,比如韩复榘、石友三、杨虎城等等,战争中伤亡却高达10万人,损失也算惨重。彼时中德军事合作也没有开始,蒋军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德式师,武器装备水平远远不如六年后的全面抗战爆发前后,更重要的是,一帮子地方军阀仍然与南京政府离心离德,在联合抗日的问题上并没有达成一致。

日本陆军经过1925年的大正裁军后,总兵力总兵力尚有17个常设师团25万余人,到1931年扩充到30余万人,并且拥有大批训练充分的预备役兵员,海空力量更是碾压南京政府军。所以面对日军的挑衅,里外发烧的老蒋喊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中心思想还是要先剿灭红军和压服各地方实力派,同时要求张学良尽量和日本人周旋而不是“刺激对方”,也因此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态度比较暧昧。

实际上,老蒋也不是傻子,深知中日早晚一战,他需要备战的时间。具体到行动上,1932年初把陆军大学从北平迁到南京,1933年开始整理军队和扩充军备,按照德国军事总顾问塞克特的提议,准备组建60个国防师(调整师),开始大批进口德国的武器装备和编练新军,另外还修筑了一批国防工事,华东华北均有之。

仅截止到1935年11月,就进口了轻武器1924年式毛瑟步枪10000支(含一亿发子弹)、ZB26轻机枪5000挺、M1932型驳壳枪5000把(含500万发子弹),20门37mm战防炮、迫击炮240门及其他若干单兵装备。大家应该注意到,第一批组建和训练的“德式师”本来包括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87师和第88师约60000人,而这三支部队始终留驻在京沪地区没有投入江西作战,对日防御的意图非常明显。

只有宋希濂第36师开到了江西(前两个师的补充团合编而成)。即便如此,到1936年也仅完成了20个调整师的编组,武器装备的进口也没有按计划进行,又爆发了陈济棠、白崇禧联手反蒋的“两广事变”,折腾到12月中旬,再爆发西安事变,蒋系势力疲于奔命。

如此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前,虽然网络上流传国民政府的纸面兵力为49个军、182个师约180万陆军,但那只是理论上的数字,有些军队南京政府是根本指挥不动的。根据军政部的统计,真正能够投入作战的是步兵80个师、骑兵9个师、炮兵2个旅,另有9个独立旅和16个独立团,总兵力不足100万人。海军舰艇120余艘,总排水量约11万吨,空军在纸面上拥有飞机600余架,但能够投入作战的仅仅是305架。

比较要命的是,南京政府还没有真正实行现代意义上的征兵制度,各地区各部队仍然是自行其事的募兵制,也就是当兵吃粮本着自愿的原则,因此中国当时严重缺乏后备兵员。除了180万现役部队、100万可战之兵外,仅有的后备兵源是1936年才征召的50万名壮丁,这么点补充力量,全面战争开打用不了三个月就得消耗殆尽,然后就只能强征毫无军事训练的壮丁了。

反观日本方面,为了巩固在东北的统治和扩大对华侵略战争,日本军部1936年就制定了《军备充实计划大纲》,准备从1937年到1942年的五年间,将陆军兵力扩大到40个师团,所以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日本军队正在努力扩充之中。彼时现役陆军为38万人,事变爆发后立即停止当年义务兵复员,而新的义务兵又已入伍,所以兵力迅速增至51万人。

由于长时间实行征兵制度,其储备的预备役兵员有738000人,后备役879000人,第一补充兵1579000人,第二补充兵90500人,其兵役制度和人口基数决定着,一旦进入全面战争,日本的可动员人口可达1000万人,并且其中大部分经过军事训练(法律规定青年男子必须服两年兵役)。也就是说,虽然中国的人口总数是日本的四倍,然而能够动员的后备兵反而少于日本,这就是本质上的差距。

1937年日本海军的真正实力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舰艇总数量为285艘,总排水量则达到了1153000吨,因为人家许多是大型舰船,总排水量是中国的105倍!陆军和海军航空兵拥有的作战飞机总数量为2800余架,是中国空军的9倍多。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兵员和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差别之外,中日两军最大的差距其实是整体素质。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军事指挥系统,其战时大本营对陆海军的指挥具有绝对权威,军官全部经过军校的教育,士兵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还有所谓“武士道“精神的加持,所以日本军队是当时世界范围内军力强悍的武装集团之一,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评价说:“其能征惯战之精神为世界各国军队首屈一指“,所以鬼子一个联队,在战争初期可以吊打国军的一个师。

而南京政府真正掌握的“中央军“是多少呢?只有70个师,其中仅有40个师是以黄埔系军队发展起来的,能够做到服从命令听指挥,另外30个师都属于北伐期间、中原大战期间收编的旁系部队,装备和战力都很欠缺。而其他杂牌部队南京军事委员会的指挥是不那么灵光的,因此就军队整体而言:无论就编组、训练、装备和补给任何一方而言,都是杂乱无章的,综合战斗力远远落后于日军。

也无需刻意给老蒋洗白什么,事实就是如此,如果军事知识足够的话,综上很容易可以得出结论: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是艰苦和卓绝的。

为什么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四年半之后,国民政府才对日正式宣战

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但总的原因在于,国民党集团态度消极。即希望日本停止侵略,更希望于西方国家调停。再一点国民党政府在国际社会处境困难,孤立无援态势。处于单打独斗态势。换句话说,也是以拖待变,期待国际社会变化。

二战公然的爆发时间是以德国攻打波兰的1939年9月1日算起。但实际上中国从1931年9月18日说,二战已经爆发8年了,按照苏联的历史。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才是二战的爆发,对于美国而言,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变那一天才是二战的开始,从实际意义来说这一天才是真正的世界大战。

中国国民党政府在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仅仅仅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并未正式对日宣战。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政府才与美英一起对日宣战。这实际上就意味着中国进入国际反法西斯体系。盟国正式建立军事同盟关系。中国可以源源不断地接受来自盟国的军事远援助,在此之前,中国虽然可以进口美国国家武器但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十分有限。原因在于,如果国民党政府提前和日本宣战,作为中立国的美国根据本国法律是根本不会向中国出口武器,这也是蒋介石迟迟不敢对日宣战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拖待变是蒋介石对日的核心战略。所以在对日关系上,蒋介石总是不能坚持到底,摇摆不定。而坚决打淞沪会战,就是希望自己坚决维护英美利益,希望借此让美英干预日本,但蒋介石错了,美英与日本之间利益,源源大于他们喝中国的利益。也就是说,如果不是珍珠港,不是日本侵犯了美国的核心利益,直接侵略美国。美国是不会与翻脸的,这也就是为何希特勒得知日本袭击珍珠港以后大骂日本,而英国首相丘吉尔得知以后说道:现在我要睡觉,谁也不许打扰。这就是现实,这就是国际政治利益最明显的体现。

实际上,在最初的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政府得到了苏联的有力支援,苏联空军1937年到1941年,先后有一千多名飞行员,两千多名地勤,一千多架飞机来华无偿支援中国抗战。待1941年4月,《苏日中立条约》签订,苏联航空志愿队开始撤出中国并终止了所有军火交易。就在同年的4月。 美国政府的《租借法案》生效。租借法案授权美国总统可以“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这个对象最初的两个受益国就是英国和中国。而半年之后,美国对日宣战。也就是说,蒋介石是看美国宣战以后才宣战的。这和他接受援助的关系不大。

而日本对美国开战的原因就在于,美国对日本实施全面禁运,短短五个月,日本就被逼得偷袭珍珠港了。应该说,蒋介石的以拖待变的策略取得了效果,但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了。不能说蒋介石的策略不对,只能说明后来宣战以后实际上改变也不大,照样是国土沦丧。古时,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成就霸主之业,李世民有渭水之辱,前期大逆风没关系,只要苟到后期能翻盘就行,三年之后,便有天可汗之誉。如果蒋介石41年宣战后把日本一顿暴揍,直驱日本本土。以前的一切都可以传位美谈。可惜,蒋介石不是李世民。

但由于中美英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得国民党政府摆脱了孤立无援的态势,也为日后成为五大国奠定了政治基础。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抗日战争时,中国和日本是在什么时候正式宣战的

谢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开始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但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才正式向日本宣战,此中有什么隐情?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就开始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纷纷组织抗日武装,奋起抵抗。这些抗日武装被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

  比较著名的有以马占山为总司令的黑龙江抗日救国军,以王德林为总指挥的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以李杜为总司令的吉林自卫军,以邓铁梅为总司令的东北民众自卫军,以耿继周为首领的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以苏炳文为总司令的东北民众救国军等。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有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东北军官兵、地方官吏和士绅,还有遍布东北各地的绿林武装以及红枪会、大刀会等。迫使日军不得不多次向东北增兵设防。

  紧接着,日本军国主义为了转移视线,又将侵略目光投向东三省之外,于1932年1月28日武装进犯上海,遭到以十九路军为主的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爆发了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亦称淞沪保卫战。

  按照国际惯例,交战国一旦长期开战,都会宣布断交进入战争状态。然而此后十年,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竟然都没有正式宣布断交,也未宣布进入战争状态,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才正式向日本宣战。

  中国为何同日本打了十年后才向其宣战?

  原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一直对日本存有幻想。1937年卢沟桥事变第3天,蒋介石仍让外交部长向日本驻华大使发出照会,要求与日本进行谈判,希望能和平解决战事。但谈判建议很快遭到日方拒绝,日方傲慢地说:“军刀既拔出,焉能不见血而入鞘!”

  谈判不成,蒋介石既尴尬,又恼火。娘希匹,这些倭寇真可恶。7月16日,蒋介石压着一肚子火气,指示国民政府行政院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讨论对日宣战问题。经过对抗战敌我态势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分析,与会人员充分权衡对日宣战可能产生的利弊后达成共识,一致认为:不宣战、不绝交是中国目前对日关系的上策。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是恐援华军需物资的海运线被切断。中国的军需物资远远不能自给自足,绝大部分须依靠外国进口。如果中国公开对日绝交宣战,日本就会以交战国的身份通知各国禁止一切军需品和军需原料输入中国,并切断中国的海上运输线,而中国则没有能力保护大量的外国援华物资由海上输入中国。

  二是担心德国军械装备来华受阻。中国在近几年的整军备战中通过德国军事顾问团刚刚整训装备起几个德械师,当时在德国还有大量预订的重要军事装备没有到货,如果宣战,日本就会名正言顺地迫使德国取消对华军售,这对中国的持续抗战十分不利。

  三是无力解决双方的侨民问题。如断交与宣战,中国在日本的侨民将被驱逐或拘捕,而中国目前又无撤侨和护侨的能力,相反日本在华侨民则可迁入英法等国租界继续发挥侵华第五纵队的作用,而中国政府却无法驱逐和干预。

  正因为不得不考虑与顾及以上的诸种因素,蒋介石才投鼠忌器隐忍不发。在相当长的抗战过程中,他一直采取着一面守城一面媾和的策略。不过这位委员长组织的几次大型保卫战确实打得很卖力很惨烈,尽管最终都失败了,但重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同中国一样对宣战问题十分重视。其内阁曾多次就与中国宣战和断交问题进行讨论。军方的一致意见是“以不宣战为宜”。其理由是,宣战虽然可以阻止中国与第三国的经济往来,最大限度地切断中国军事装备的输入,但日本也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大部分军用物资原料要靠国外进口,如果宣战,同情中国的国家就会限制对日战略原料的出口,日本甚至还会遭到国际上的经济制裁,这对日本来说无疑是弊大于利。

  忍耐,再忍耐。终于,机会在等待中来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法西斯的阵营越来越强大了。这时,蒋介石才再也不需要权衡利弊了,彻底放弃了对日媾和的念头。

  1941年12月9日,是蒋介石扬眉吐气的一天。这一天,蒋介石政府代表的中国正式对法西斯日本、德国、意大利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世界正义力量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

  中国为何在日本侵入十年后才向其宣战?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中日双方当时权衡利弊的结果。

两国冲突,宣战与不宣战的区别是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949条回答。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俄乌都直接打起来了,乌克兰为什么迟迟不向入侵的俄罗斯宣战?

这是因为,正式宣战和不正式宣战,情况会完全不同。

抗战是1931年开始打,而中国是1941年珍珠港事变以后直接介入盟国,才向日本宣战的。

为什么拖了10年才宣战?

当然是有原因的。

如果两国正式宣战,其他各国就要宣布自己的立场,究竟是中立国,还是交战国的盟国。

如果是交战国的盟国,理论上就等同于和另一国自动处于交战中。

打个比方,现在俄乌两国正式宣战了,如果波兰宣布是乌克兰的盟国,它可以不受约束的派遣军队进入乌克兰,提供大量武器装备,共享军事资源。

但是,俄罗斯也可以将波兰视为敌人,进行全面的打击,甚至在全世界绞杀波兰的军队甚至民用设备、人员。

所以,绝大部分国家在两国宣战后,多直接声明中立。

那么,根据国际法,交战两国都不能随便袭击中立国。打个比方,为什么日本占领了香港,而不占领澳门。因为葡萄牙是中立国,除非葡萄牙主动让出澳门,不然日本进攻就等于入侵,是违背国际法的。

同样道理,一战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时美国还保持中立,却突然有船只被德国潜艇击沉了。这就是严重违背国际法的事情,美国以此为借口,直接加入战争。

另外,还有更绝的。

在一战期间,留在中国境内的德国军舰需要直接进行无武装化,也就是拆除火炮,只留下自卫机枪。因为最初中国是中立国,德国军舰要么离开中国境内,要么就必须拆除武器。同样道理,英国、法国军舰也是如此。

这其实对于远洋军舰问题不大,因为他们可以转移海港,或者不断离开港口,离开中国领海即可。而内河的炮舰应该一直在中国境内行驶,就必须拆卸武器。

但是,中立国也不是你说当就当的,也有很多原则要遵守。

比如:禁止交战国的部队和装载军火或供应品的运输队通过中立国领土。(海牙第5公约第2条);

不得在中立国领土内组织战斗部队和开设征兵事务所,以援助交战国。(第5公约第4条);

禁止中立国以任何方式将军舰、弹药或任何作战物资,直接或间接提供给交战国。(第13公约第7条)。

显然,只要两国宣战,其他中立国家就不得向交战国提供军火物资、不得帮助交战国训练军事人员或者提供后勤、不得允许交战国军用单位通过。

相比国力比较强,军工强大,尤其是具有完整武器研发和自产能力的俄罗斯,乌克兰是高度依赖进口武器的。

如果乌克兰向俄罗斯宣战,等于自断后路,北约无法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训练。

乌克兰当然不会这么傻!

至于俄罗斯自然也不会单方面向乌克兰宣战,让自己受到各种约束,这是大傻瓜才做的事情。

所以,俄罗斯一再强调是特别军事行动,除了从宣传上不承认是侵略以外,甚至不承认是两国正式的战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