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致橡树》这首诗?男人是如何看待舒婷《致橡树》中的爱情观_女性_诗人_爱情观

本文目录

  • 如何理解《致橡树》这首诗
  • 男人是如何看待舒婷《致橡树》中的爱情观
  • 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有何象征意义

如何理解《致橡树》这首诗

这首诗的开头完整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情观:爱你,不是借你来炫耀自己,这在这个烦燥的现实里屡屡出现,不具体举例了;爱你,也不是为了单调的在一起生活;爱你,更不是因为你需要,而我刚好能给予你什么。当然,爱你,也不是为了让你更伟大,更高尚,更有威仪。

爱你就是爱你,你是棵橡树,那我就是棵木棉。你高大伟岸,像刀,像剑,像戟。而我,有我春天里红硕的花朵,我有这些,不是因为要配上你才有这些,而是我本来就有这些。

我们的根在地下紧握在一起,我们一起面对着世间的一切,一起经风沥雨。有困难我们一起面对:寒潮,风雷,霹雳。有幸福我们一起享受:雾霭,流岚,虹霓。

爱你,不仅仅只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的地位,你的生存环境,你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你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爱的理由。

爱你,不是为了从你那得到什么,也不是为了要给予你什么,爱你就是爱你,单纯地爱你。没有什么施舍,也不存在怜悯,不是欣赏,也不是依靠。而是从心底里知道:我和你既是平等的两个个体,也是终身相依的共同一体。

为此,我要坚贞地维护我们的爱情。

如此理解,不知对否?

男人是如何看待舒婷《致橡树》中的爱情观

19世纪70年代末,诗坛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潮流,即朦胧诗。其中舒婷就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在她的诗歌中也就自然而然地体现了朦胧诗的特征:运用大量朦胧的意向来充实诗歌的内涵,肯定人的主题地位以及自我价值。在舒婷的《致橡树》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诗人作为女性所具备的温柔、多情、柔美的美好品质,同时更重要的是代表了现代女性身上的独立精神以及坚韧的品格。这种精神体现在诗篇中,就是诗人所提倡的爱情观,诗人将呼唤女性的平等和独立意识与爱情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促进了当时女性的觉醒,对女性新的爱情观的认识都产生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一、《致橡树》诗歌解析  爱情是任何时代文学作品中都离不开的主题,然而不同的作家对于爱情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中国古代的女性对待爱情是将自己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她们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的,这样的爱情是没有任何平等可言的。而舒婷的《致橡树》一诗却是完全相反的,它高度地重视了女性的主体地位,强烈地呼吁女性的平等地位以及自我价值。这一点与诗人的创作背景是紧密相连的,当时处于文革刚刚结束的时期,诗人们内心中都含有一种宣泄及解脱的情绪,各种解放自我、实现自我,呼唤平等和自由的心态一触即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舒婷以作为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怀着对女性的关怀写下了这篇具有影响力的诗篇。在诗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的意向,如: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等等,然而诗人对这些意象显然是持着批判的态度,因而它们是依附着别人而生存的,这些意象显然指的是爱情中没有自我的女性。诗人就是要通过这首诗来唤起女性的独立意识,就像是诗人在诗中提到的“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显示了诗人对女性平等地位的呼吁,它告诉女性自己应该为自己活着,不需要成为他人的陪衬,应该努力地追求自我的价值。诗人借助这首诗反映了自己的爱情观,不仅要求能够互相理解和信任,还需要女性在其中维护自己平等地位,这一点正与当代女性的特征相符合。  二、平等独立的爱情观,追求男女之间纯粹而又真挚的爱情  舒婷的《致橡树》首先是一首爱情诗,但同时它又是一首呼吁女性平等地位的诗作,这是舒婷眼中爱情的基础。诗的一开头,形成了以“我绝不”的排比句,具有加深诗人情感的作用,反映了诗人对依附于另一半而存在的爱情的排斥;接下来以“必须”二字为开头的诗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反映了诗人对平等爱情观的提倡;接着又以一句“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反映了诗人倡导那种男女双方各自有各自的独立空间的爱情状态,但是双方能够同甘共苦,“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也共享暮霭流岚、虹霓”。整首诗是由一连串的意向构成的,清晰地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相持相守、平等独立。  三、张扬女性的主体意识,凸显女性的自我价值  在中国的传统中,女性和男性的地位一直是不平等的,女性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并且需要事事以男人为中心,根本没有自我。在舒婷的诗中,其强烈的女性意识喷薄而出,强烈地呼唤着女性的独立意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在爱情上,女性应该与男性是平等的,具有自己的价值。《致橡树》中,一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可谓是诗人的爱情宣言,诗人大胆地挑战了传统思想中男性的权威,极力地张扬女性的主体意识,要求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着,实现自身的价值。就像木棉一样,大胆地向橡树告白,这一点反映了在诗人的眼中:女性只有独立自强,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爱情。  四、温柔的女性关怀意识  《致橡树》的核心是张扬女性的独立意识和自我价值,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激情地说出众多女性对于爱情的要求:不依附于男人、有自己的空间和价值、自己承担着属于自己的责任、和男性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尊重、相互扶持,诗人能够细腻地道出女性的心声,归根结底是由于诗人强烈的女性关怀意识。这首诗产生的大时代背景是文革伤害时期,舒婷通过一首诗歌缓缓地叙述了多少女性的心声,温暖了多少女性的心灵,并且对她们的思想具有极大的指导价值,在整个时代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舒婷的《致橡树》反映的是一种新的爱情观,在其中女性的地位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与男性是处于一个平等的高度,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爱情观,给当时的女性带来极大的心灵慰藉。可以说《致橡树》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当时的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对当时以及后世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有何象征意义

《致橡树》,是78、79年到80年代初新崛起的诗歌流派,朦胧诗派代表性诗人之一——女诗人舒婷的诗作。舒婷是福建人,与顾城、北岛等成为新诗歌流派的主力。

橡树是一种高大的树木,舒婷在这首诗里把用它来象征男性的高大伟岸。致橡树,是新女性对爱情的另一方——男性的告白,表达,倾诉。

关于爱,传统的女性对男性的爱是依附性的,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夫贵妻荣,即使是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男性与女性对于爱情的理解是不是具有现代性,是值得担心和怀疑的。

在《致橡树》里,舒婷说,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度来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舒婷用诗的意象来表达当代女性对爱情的理念,那就是女性的独立尊严和平等,女性的解放,甚至有一点女权的影子。男性与女性,绝不可能回到久远的传统那一套里去。爱要基于理解,共同的爱好或者是共同语言,女性有女性的事业,女性的追求。

诗中说,仿佛永远想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应当说,在四十年前,女诗人用这样的铿锵玫瑰般的诗意,描绘了爱情的真谛,如忠贞,信任,支持,平等,奋斗,共享幸福,共担苦难,是感人的。

因为在那些动荡的岁月,多少人的爱情有不平等,有不理解,有反目,有歧视等等。致橡树是八零年代初的爱情宣告。当时是激动了无数少年少女的心,给他们以启示,笔者是经历者。

在现在看来,这首诗的爱情观是不是有些古板的,或者不再有震撼力了,诗有着时代的烙印。

而今天的娱乐至死,过把瘾,闪婚 ,拜金女,学得好不如嫁得好,邓文某的上位故事等等,眼花缭乱,引人尖叫,撒狗粮,这些是高大上爱情的范例吗?我是否定的。

普通人的爱情生活,还是可以从诗歌《致橡树》里汲取到一些芬芳的爱的养分的。

诗人舒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